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人胆量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闲暇,看了一部二战题材的电影《冒牌上尉》,感慨良多,大概情节为:德国战败的前夕,民众溃散人心惶惶,十九岁的逃兵赫罗德在流窜过程中,偶然捡到了一身上尉军官服,便打起了冒充上尉的主意。一路上提心吊胆,却有惊无险,还收编了一众散兵游勇,赫罗德也越来越享受这个身份。
《冒牌上尉》剧照
赫罗德在上尉身份的掩饰下越来越嚣张,枪毙逃兵、滥杀战俘、甚至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也有人曾经怀疑他的身份,但却不乐意揭穿,都在享受着这位假上尉带给他们的福利。据说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01北宋的假钦差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我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事件。比如说,北宋太宗时期,有个人叫李飞雄,他的祖父李鏻曾官至太保,他的父亲李若愚任职秦州节度使判官,但他本人却是一个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
有一次,李飞雄又在外面胡作非为,生了事端,父亲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李飞雄便跑去陕西凤翔周至县投奔岳父,岳父是周至县的县尉。毕竟人品比较顽劣,在岳父家几天便呆不住了,临走的时候,还把岳父的马给偷偷骑跑了。
纨绔子弟
李飞雄跑累了,居然跑到驿站去行骗,驿卒虽然不认识人,却认识马颈上的马缨。李飞雄不仅骗到了吃喝,还要求驿站给他调配了马匹。这一趟下来,李飞雄尝到了甜头,胆子大了起来。也正因为李飞雄出生官宦,父亲又在行伍,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流程都十分了解,所以骗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索性,李飞雄假冒起了执行皇帝密令的钦差,一路骗了下去,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拉起了一队随从,也是风光地可以。一路来到了甘肃天水境内的清水县,把当地的驻军指挥史田仁朗和刘文裕等人给绑了起来,假传皇帝密旨,问责他们不尊军令之罪,还吓唬他们有生杀大权,想趁机再敲诈一笔。
假冒钦差
虽然李飞雄的秘旨笼统且突兀,但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却有不少军令无法按时执行,这些人心里都有鬼,也没敢吱声。李飞雄一看镇住了,戏精上身,吹起牛来了,说自己曾是太宗登基前在潜邸时的亲信,以示自己跟皇帝的关系。
谁知被绑了的刘文裕之前真在太宗潜邸当过差,便求情说,看在同为晋王府效过力的情况下,通融通融。这一求情不要紧,压根没去过晋王府的李飞雄自己慌了。居然开始拉拢刘文裕,一同求富贵,刘文裕一听便识破的李飞雄的假身份,假意答应先脱了身。
上报朝廷
刘文裕脱身以后,借机意会了田仁朗等人,寻了个机会把假钦差李飞雄按到了地上。李飞雄带来的那一队乌合之众,本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很快束手就擒。后来此事上报朝廷,太宗赵光义知道后,太宗大怒,下令夷三族,可怜了李飞雄的家人。
无辜的还有那些被李飞雄骗过的官员,因为真假不分,也都丢官掉了脑袋。一场假冒钦差的荒唐闹剧,随着几十颗人头的落地,悲惨收场了。
02元末的假元帅
无独有偶,元朝末年,元惠宗时期,河南杞县有个人叫范孟,本来是一个小吏,后来的朋友河南行省御史的提拔,调到开封做了河南行省掾史,虽然官也不大,但是职级上提高了不少。
喜得提拔
本来是好事,可谁知,元代末期官员的工资拖欠严重。范孟做的这个官,没什么实权,没有额外进项,升了官的范孟反而入不敷出了。
眼看着行省里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员,通过权力寻租大把地捞钱,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范孟开始坐不住了,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冒充钦差,敲诈一笔。当然,范孟本就是行省的官员,自己冒充肯定是不行,便找来了霍八失等几个人做帮手。
密谋假冒
说干就干,道具衣服等准备停当后,至元五年的冬至夜,霍八失等几人假扮京城来的钦差队伍,混入行省中堂,端坐在当堂。范孟跑去通知行省的各路官员。饮宴间的各位官员,一听说钦差来了,吓得丢下筷子都跑来拜见。
这范孟、霍八失也都是狠人儿,可能是仇富心理作祟,居然把到场的官员,寻个理由都给杀了。霍八失以钦差的身份,假传圣旨,任命范孟为河南都元帅。一夜之间,范孟等人便掌握了所有大权。接下来,范孟不仅排除异已,杀了其它官员,而且还以假都元帅的身份,调兵遣将,封锁了河南行省。完成这一系列行动后,还大摇大摆地衣锦还乡,祭了祖先。
任命都元帅
河南行省封锁的消息传到朝廷,百官都一脸的蒙圈,急得团团转,却找不到原因,一时也没想出好的办法。毕竟是假钦差和假元帅,时间长了总会露出破绽,还好行省的省宣使冯二舍识破了范孟等人的身份,暗中联络都镇抚,出其不意,出兵袭击,才把范孟一干人围剿擒拿。
假钦差、假元帅案是落幕了,但是朝廷趁机整顿地方编制,又连累了不少疏于职守的官员,加上之前被范孟杀害的行省高级官员,死者不下千人。
03认为
历史上假冒官员的案例其实还很多,或许,古代通信的不发达,造成了巨大的信息不对等,给了这些假冒钦差的骗子们趁虚而入的机会,才上演了一出出的荒唐闹剧。但是,各级官吏的腐化疏于值守,以及管理体系上的疏忽才是骗子得手的更重要原因。
对于通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网友调侃是“交通全靠走,通讯全靠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人提出疑问:古代官员奔赴远方上任,如果被人伪造委任状冒充怎么办?
冒任官员这类事件在古代志怪小说中并不鲜见,在明末文言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中,记录了崇祯初年一位出任广东雷州的官员中途被截杀并冒充的故事:
“雷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而群诡为仆人,莫能察也。”
当时,广东雷州还属于较偏远地区,这位官员带着家眷在前来上任的路上,遇到一伙山贼打劫,官员和他的家人被杀害。这伙山贼的首领,利用官员留下的文书,来到雷州,接替了他的职务,神不知鬼不觉的在雷州做起了官,直到真正官员的儿子前来投奔,才露出马脚。
而《西游记》中,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也是在上任前被船夫刘洪杀害冒充,任职江州直到唐僧成人以后才东窗事发。
86版《西游记》中的唐僧父母
那么,志怪小说所演绎的冒任官员事件在现实中可能发生吗?
官员赴任前都需要准备什么
在古代,冒任夺官的高级骗子屡见不鲜,虽说如此,盗官这事实际操作起来,从官员赴任的手续上看,有相当的难度。
古代官员调动一般是通过中央的程序调动和官凭赴任。官员一般不能在本地任职,然而,那时没有照片以及完备的人事档案和调动记录,仅有备案的文件又存放于吏部,所以赖以验明正身的只有两样物件:委任状与身份证明,这是官员上任所需要的官凭。
两份文件详细注明了赴任官员的基本情况,如姓名、籍贯、年龄、体貌特征等,同时还印有吏部的章印,而且委任状也经过专门设计。以唐代文书为例,委任状文书用的是金花五色绫纸,宋代用的是丝织花绫,加之设计精美,不是那么容易被仿冒。
唐代文书
官员上任的另一个凭证叫鱼符,一个鱼状的物品,上边记载了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名字,简介,官品。类似的还有虎符、龟符、龙符和兔符,作用都是一样的。宋朝有牙牌和腰牌,也是官员用来证明身份的,上边刻有官员的姓名和官职等重要信息。而且,三品官员以上的鱼符是用金子打造的,三品和五品是用银子打造的,五品以下的官员是用铜材质打造的,这里面的规矩,普通老百姓很难了解,一旦伪造很容易被拆穿。
除了携带了不易复制的凭证,官员上任前的流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冒任难度。以明清为例,授官惯例大概是这样:科举考试中,只有一甲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能马上安排官职,其余的则分送各衙门办事,这种做法后来沿袭成一项制度。状元马上授予修撰(从六品),榜眼和探花是编修(正七品),也就是翰林。
“朝考”之后,中央会选拔一批进士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庶吉士并非正式官职,实际上相当于在翰林院实习,在翰林院里学习,称之为“选馆”。
在这个过程中,无法进入翰林的进士们会走候补流程,被分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无论等候分派的进士还是在外调动的官员,如果没有补授实缺则被纳入吏部候选,吏部将名单汇总,根据职位、资格等抽签,进而分发到某部或某省。以清代为例,调动到地方的官员需要拿着吏部凭证到省会等待差事,这时,省会里的督抚官员对于即将到各地任职的地方官开始了解和认识。所以,在这样一套流程下,即使一时冒名顶替成功,日后到省会办公也会露馅。
冒充的手法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如果依然有人想冒充官员,都是怎么钻空子的呢?
一则是利用职务或身份之便。宋太宗时,秦州节度判官李若愚之子李飞雄利用自身的家世,多次矫诏并冒充使者招摇撞骗,声势浩大且嚣张跋扈,肆意妄为到斩杀官员。
一次,李飞雄去周至县看望岳父,临走时将其岳父的“官马”盗走。他骑着“官马”来到驿站“诈称使者”,驿站工作人员看他气焰嚣张,又骑着“官马”,便信以为真。李飞雄临行时,要求驿站派向导带路,此后,他每到一处都用这种办法,不但路越走越远,身边的随从也越来越多,包括陇州监军,吴山县尉等政府官员都成了李飞雄的随从。
这批人跟着所谓的“使者”李飞雄,来到甘肃清水县。当时的清水是北宋边疆重镇,驻扎大批士兵。李飞雄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当地驻军的主要将领抓了起来。这些边将,无一人敢反抗。
李飞雄为了提高自己的可信度,还谎称曾在“晋王府”当差,是宋太宗的亲信,但是没想到被抓的边将中,有人曾在晋王府当差。李飞雄的骗局被揭穿,此人假意欲与李飞雄共事,结果设计将李飞雄抓获。
宋太宗
李飞雄招供后,被投入大牢。宋太宗大怒,下令将主犯李飞雄处死并夷灭三族,连带李飞雄行骗过程中第一个向导也被处死灭三族。同时所有被骗官员一律腰斩。此事还牵连了一桩冤案,当时北宋的乾州知州名为李若拙,和李飞雄的父亲李若愚并无关系,也因为此事被免官流放至海南,仅仅因为名字一字之差。
二是伪造一个假的身份。《明神宗实录》中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叫杨春的人,自称“杨参军把总”“崔都司委官”等多个官员身份,因为头衔太多,造假得太过分没人相信,又假借了戚继光之名广布明文征兵,还征募了四百多人,对当地的豪绅勒索恐吓,最后为明朝官方出面缉捕。
不管是李飞雄还是杨春,他们窃官时天下大抵承平,他们的行为也没有对统治秩序产生很大影响,而当中央王朝对地方掌控力不强时,窃官者就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把这事做得最过火的,发生在元顺帝时期。
《元史》记载:“至元五年十一月戊辰,开封杞县人范孟反,伪传帝旨,杀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月禄帖木儿、左丞劫烈、廉访使完者不花等,已而捕诛之。”
这件事在《庚申外史》中有比较详细的叙述。至元五年十一月(1339年),河南有一个范孟端的小吏,出身河南杞县,一开始为内台知班。他郁郁不得志,又没有什么升职加薪的机会,因为看不惯达官贵人碌碌无为。有一日,他在墙上题了一首诗:
“人皆谓我不办事,天下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
然后就决定要杀官造反了。当时,很多蒙古人、色目人的官员汉语水平严重不过关,给了范孟端很好的冒充机会。一天晚上,范孟端和朋友霍八失等约定:“我在冬至那天在行省衙门当值,你们四人当以黄腊为丸弹状佩之,大摇大摆冒充成钦差,偷几匹马,半夜时分从范孟端看守的大门进去,坐到行省衙门公堂里,唤当值的掾吏来传圣旨……”
那一晚,当地行省官员大摆筵席喝得酩酊大醉,范孟端的计划照常进行。在传召来了致仕在家的河南廉访使段惟德之后,他就开始了表演,在醉醺醺的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月禄帖木儿、左丞劫烈、理问金刚奴(正四品)、郎中完者秃黑的儿(从五品)、都事拜住(从七品),河南廉访使秃满(正三品),汴梁路总管撒思麻(正三品)、万户完者不花(正三品)等一干高官面前,命令他们跪听圣旨。
元朝自立国以来,皇位更迭频繁,动乱不断,行省官员对这种场面并没有太过惊异,但当他们服服帖帖的趴在地上接旨后,范孟端一行人就从后面拿着铁骨朵,锤死了这群高官,弃尸在后花园里。
此后,范孟端以元顺帝的名义,封自己为河南都元帅,拘收了大小衙门印,自佩平章发兵虎符,调兵守城,封诸街巷中,不许居民往来;并封闭黄河大江渡船,隔绝南北,还调集了河南的各路兵马会合。
一切工作完成后,范孟端回老家杞县祭祖,大张旗鼓长达五天。想起以前的仇人,就把行省各路衙门几十位“正官、首领官”传召进来,“斩于市”。
此时,范孟端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一个叫冯二舍的小官想巴结他,范孟端一不注意就露了马脚。当时,范孟端喝醉了,冯二舍问他:“能不能引见我见见朝廷官。”喝醉的范孟端,开始口不择言、夸下海口:“何者为朝廷官?我便是也。”冯二舍发觉其中不对,趁范孟端外出时,向他的上级镇抚司汇报范孟端可能是假使者的情况,范孟端和他几个同伙才被扑杀。
仅仅是几个人和几把骨朵,就把元朝河南行省搅和得天翻地覆,杀害大批元朝高官,这场景实在是魔幻又诡谲。
有元一代,元朝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一直很差。行政机构的腐化,地方官员管理系统不甚完善,给了范孟端等人机会。一旦中央政府对地方有较强控制力的时候,这一套就很难奏效了。
历史上即便是庸官,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在赴任和后续与官员接洽时,也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加上古代读书人的圈子并不大,许多官员上任以前,也要经过培训,明清时期的翰林和庶吉士就类似于官员上任前的管培,不置身于这个环境中,很难进行长期伪装。
花押、备案——朝廷的防范手段
为了让官员顺利赴任,中央政府也有相关的防范手段,比如明朝的花押制度,最大限度的从根源上防止冒官事件发生。
花押,就是古人的个性签名,相传最早起源于钟繇,(唐)韦续《墨薮》中里提到:“行书,正小之谓也,钟繇谓之‘行押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押字就开始被使用。
唐代的文书墨迹中已经见有花押作为个人独特的信约标记,但兴盛起来还是在元朝。元抄花押也称元押、元戳,花押印的形状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蒙古文或花押,其目的在于取信,使人不易辨认摹仿。
本回答收录于「虎年唬不住」优质回答中
「虎年唬不住,新春趣答会」去看看
在中国古代,几乎只要说到英雄,都会用一个打虎的故事来证明一下。以此来说明,这个英雄的称呼名副其实。比如西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在知道右北平虎患猖獗,就自己带着随从亲自射杀老虎。有一次,他带着随从赶路,忽然发现丛林深处,窝着一只老虎,于是就搭箭射了过去。作为神箭手的李广,自然是百发百中,这次也不例外。可是当随从们走进之后,才发现,这哪里是什么老虎啊,原来是一个形状和颜色像老虎的石头。但是让众人瞠目结舌的是,尽管这是一个“石老虎”,但是李将军的箭,依然射中,箭头还深深的嵌入石头中。李广自己也是觉得不可思议,还特意又射了几箭,结果碰到石头都是火星四射,却再也没有射入石头中。
著名的《水浒》中,也有武二郎景阳冈打虎的故事,武松打虎的故事虽然是杜撰的,但是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于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中所记载的《武行者》,也是讲述一个姓武的英雄如何为民除害,打死老虎的故事。
古人动不动就打虎,是不是古代的老虎很多呢? 众所周知,如今在中国有老虎的地方,只有东北地区。曾经有人说拍到华南虎,但是后来也证实,照片是假的。而在中国古代,因为人口稀薄,很多地方人烟罕至,很多地方都有老虎出现的记载。
比如在泗州,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境内,就有一只老虎被活捉,被当地的官府进贡给宋太祖。宋太祖为了尝试这只老虎到底有多凶狠,就放了一只羊进去。这只老虎,二话不说就扑了上去,将羊的头咬断,再将羊的身体撕裂,一边吃肉,一边喝血,及其的残暴嗜血。特别是这只老虎的眼睛,盯着人的时候,目录凶光,让人不敢直视。
如今,只要是在苏州待过的人都知道一个叫作虎丘的地方。地方志记载,在北宋至道二年九月,也就是宋太宗的最后一年,苏州忽然出现一只老虎,在夜里连续吃了还几个人,当地的官衙组织猎户围猎这只吃人的老虎,但是却无功而返。
《宋史,烈女传》就记载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庆元府,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宁波。在南宋初年,有一个叫童八娜的女人和自己的母亲一起赶路,忽然在丛林中跳出一只老虎,用嘴衔着童八娜母亲就走。童八娜死死的拽着老虎的尾巴,不让这只老虎把自己的母亲叼走。于是老虎就放下了她的母亲,把她衔起来叼走。当地的官府知道后,为了纪念这位舍身为母的孝女,就在她被老虎叼走的地方建立的一个祠堂,供人们去纪念。
明朝末年,张献忠祸乱四川,死的人非常多。于是在成都城里,人们在大白天都能看到老虎在城里活动,一个逃避灾难的书生,也在大白天,隔着护城河,看到河的另一边有六只白色的老虎,沿着河边行走。由此可以看出,因为战乱和饥荒,虎患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了。
老虎在哺乳动物食物链中处于顶端,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一只能年的老虎所活动的范围在50平方公里。因此古代这么多老虎,也是说明当时的森林植被的范围是多么广。如今,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范围变大,同时人类的武器变得更加强大。现在想看到老虎,恐怕只能去动物园看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3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开隋九老之一的鱼俱罗,为何被猜忌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