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孙权错误的决定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19年,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刘备取汉中,黄忠诛杀夏侯渊,蜀汉、东吴、曹魏割据一方,似乎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看似平衡的局面,一旦被打破那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而打破这一切的正是关羽之死。
襄樊之战,关二爷以其神勇威震华夏,不仅控制了襄阳以南的大片地区,连荆北的汉江水道也牢牢的握在手中。当然,这一切与诸葛亮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是诸葛亮之前对荆州的大力治理,关羽是不可能在刘备入蜀,荆州军力被抽空的情况下和曹操来一场死磕的。要知道,襄樊之战,关羽除了斩杀庞德外,还将于禁带来的援军尽数击败,曹仁、满宠等曹魏高级官员命悬一线。这样的战果让整个荆北为之震动,那些临近荆州,原本是曹操地盘上的民众纷纷起兵反抗,许昌的南面,烽火不歇,就连曹操的大本营邺城都发生了几场暴动。曹操军中留守老家的是他的儿子曹丕,曹丕对这些反抗份子的处理也是简单粗暴,统统杀了,不仅反叛的人要杀,那些家属也不能放过,光连坐死的人都有上千。古人极其注重宗族关系,这几千人的宗族基本都在襄樊,曹丕这样做,肯定失了荆北的民心,只要给关羽足够的时间,这片地区一定可以拿下。
但此时曹操的援军已经快到了,关羽必须尽快打下襄樊。于是他估摸着江陵固若金汤,孙权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打下来的,就把江陵后方的部队调往前线,想在曹操来之前搞定曹仁。他万万没有算到吕蒙暗自和曹操联合,来了一手白衣渡江,江陵落入东吴手中。此时曹操的援军也到了,关羽陷入死局,只能南下。没想到这次孙权行动迅速,切断了南下的路,也阻断了刘备支援关羽,最终关羽被抓,誓死不降,孙权斩之。
这样做孙权虽然得到了荆州,也招降了一些蜀汉的人马,看上去实力增加了,但是却造成了政治信用的破产。我们不妨看看孙权这几年里都做了些什么,先是联合刘备打曹操,接着又判刘联曹,诛杀关羽。不仅如此,他还鼓动曹操篡取汉室江山,像曹丕称臣,后来又自己称帝。抛开《三国演义》的粉丝滤镜,这不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投机军阀形象吗?一开始大家以为孙权是一位“承父兄之烈”的贤主,后来一波操作直接成了“反复倾危”的小人,这样的他能一统天下简直是史诗级难度。
襄樊之战时,曹操也想过和孙权合作,特地将夏侯惇和张辽驻守在淮南的部队撤了,放弃合肥。如果这个时候的孙权能占领合肥,随后剑指兖州,仍不失为一代霸主,王业或许可成。可惜的是刘备和关羽外交不配合,刘封和孟达更是冷眼旁观,最终让孙权选择了下下策——动兵。当然幸运的是曹操死的早,曹丕刚继位,业务不熟悉,孙权趁机还夺取了襄阳,整个荆州收归东吴。
不过这个时候的荆州早已残破不堪,经济生产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百姓流离失所,瘟疫横行。这个时候的江北民众不是迁往中原就是逃到江南,原本富裕的江北平原成了一片郊区,一直到刘宋时期都十分荒凉。
所以,孙权这个时候取得荆州并不是一件好事,江北区域并没有办法供养驻扎在此的十万吴军和荆州巨大的官僚体系,不仅无法向中央提供财政收入,还要中央倒贴。东吴只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即便地区富有,久而久之也会被拖垮。所以孙权这样做不仅亏了信誉,还折了不少兵力,甚至为东吴的灭亡埋下祸根。
公元199年,仲氏皇帝袁术兵败身死,其部下杨弘、张勋等打算渡江投靠孙策,不料被庐江太守刘勋劫持。不久后,袁术的弟弟袁胤及其女婿黄猗等,也带着袁术的家小部曲,投靠了驻军在皖城的刘勋。
当时孙策、周瑜等人正在引兵攻打荆州黄祖,闻知此事后大怒。于是用计将刘勋骗到了海昏,并派孙贲等人领兵拦截。然后亲率周瑜等人偷袭刘勋的大本营,并成功的拿下了庐江一带。
此战孙策收获巨大,不光有领土、兵马、钱粮的加成。更让其喜出望外的是,他在此战中获得了三个绝世美女。给孙吴集团抢了三个媳妇儿回去。其中,孙策得乔公两女,自己娶了大乔,为周瑜娶了小乔,被后世传为了佳话。大小二乔也成了三国时期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那么?孙策、周瑜各自抱得美人归。同样随军出征的亲弟弟孙权,有没有在此战中收获到自己的真爱呢?
事实上!在攻打庐江期间,他们还获得了另外一位绝世美女,其美貌智慧不在大小二乔之下。他就是孙权的步夫人【步皇后】。
孙策攻破庐江后,正好遇见步练师跟随母亲逃难,孙权见到步练师的美貌,便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将他纳为了小妾。
步练师温柔贤淑,德才兼备,是孙权最宠爱的妃子。孙权称帝之后,多次欲立步练师为后。但朝中的大臣多持反对态度,认为太子孙登的养母徐夫人劳苦功高,应该立徐夫人为后。此事只好作罢。步练师死后,孙权后悔莫及,追封其为步皇后。
步皇后为孙权诞有两女,大女儿孙鲁班【字大虎】,其人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终日争权夺势。小女儿孙鲁育【字小虎】,有其母之风,温柔贤淑,常常顾全大局,不肯争一时之忿。
或许是因为大小二虎性格上的差异,导致了这两姐妹的自相残杀。
大虎孙鲁班撺掇四王子孙霸上演?夺储之争?是吴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大小二虎因此反目成仇。
大小二虎的仇结,应从东吴最著名的?南鲁党争?事件说起。在此次内斗之前,大小二虎还是要好的姐妹;可此次内斗之后,姐妹二人彻地决裂。在权利与亲情之间,大虎最终选择的是权利。
公元241年,太子孙登逝世,太子之位悬空一年之久。次年,孙权封第三子孙和为太子,并立第四子孙霸为鲁王。孙霸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他觊觎的是太子之位。加之孙权对孙霸?宠爱崇特,与和无殊?,以及有大虎孙鲁班的全力支持,使得孙霸的夺储之心更甚。
从孙权以下,吴国的夺储之争,分为了孙和孙霸两大派系。其中,鲁王孙霸的支持者包括孙鲁班、全琮【大虎的老公】、步骘、吕岱、吕据、孙弘等人。太子孙和的支持者包括诸葛恪、腾胤、施绩、丁密、朱据【小虎的老公】等人。
期间,孙鲁班为了使孙霸?夺储?成功,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多次去拉拢了妹妹孙鲁育。希望得到孙鲁育的支持。而孙鲁育顾全大局,并不希望老孙家自相残杀,对孙霸夺储一事非常不耻。于是拒绝了孙鲁班的要求。从此姐妹俩结下了仇怨。由于孙鲁育的老公朱据主张拥戴太子孙和,进一步激起了大虎孙鲁班的不满。
由大虎孙鲁班支持的东吴?南鲁党争?夺储风波,彻底的拖垮了吴国的整体实力。使吴国永远的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
此次内斗延续了将近十年之久,无数的朝中大员因此丧生。包括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丞相陆逊、太子太傅吾粲、全寄、吴安、孙奇、杨竺、陈正、陈象、张纯,以及小虎孙鲁育,孙鲁育的老公朱据,孙鲁育的两个儿子。等等等等有的甚至被孙权下令族诛,其况惨不忍睹。
其中最让人惋惜的就是东吴丞相陆逊以及小虎孙鲁育一家。
陆逊本是后三国时期,东吴集团的最后一根支柱,其军事政治才能无人能及,却因劝说孙权?明嫡庶之分?而被孙权疏远。后更因孙霸的党羽全琮等中伤,被孙权多次派人谴责,终因愤恨而死。
孙权想为自己早年的昏庸买单。可惜为时已晚,年近古稀的他,已然无力回天。
南鲁党争愈演愈烈,整个东吴被这群人搞得乌烟瘴气。孙权眼见场面失控,下定决心要采取一些措施。于是废除了太子孙和,并赐死了鲁王孙霸,立小儿子孙亮为太子。
小虎的老公朱据等为太子孙和求情,被孙权所排斥。因此获罪的官员无数。朱据也被贬为了新都郡丞。在孙权病重期间,孙霸的支持者孙弘自行下诏赐死了朱据。
孙权病重躺在龙塌上,他非常后悔,后悔自己之前作出的错误决定。他几番打算召回太子孙和,由于大虎、孙峻、孙弘等百般阻挠,此事只好作罢。
大虎孙鲁班为权势挣扎,不断巴结新太子孙亮,并亲手培养了东吴权臣孙峻。
大虎孙鲁班闻知孙和、孙霸双输,赶紧去巴结了新太子孙亮,并多次劝孙权为孙亮纳娶了全尚的女儿为妃。不久后全妃被立为皇后,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全家上下各自加官进爵。大虎孙鲁班的地位渐渐得到稳固。
孙权病危期间,挑选了诸葛恪、孙峻为托孤大臣,诸葛恪为托孤大臣之首。不久后孙权驾崩,孙亮登基帝位,诸葛恪权倾朝野。皇帝孙亮联合另一位托孤大臣孙峻,以赴宴的名义将诸葛恪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其暗杀。
孙峻是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论辈分他是大虎的侄子,但是他常常谄媚侍奉大虎孙鲁班,最终两人勾搭成奸。又因孙峻除掉了权臣诸葛恪,在大虎的支持下,他很快就成长为了东吴的第二代权臣。
公元255年,孙仪等密谋诛杀权臣孙峻,后因事情泄露,孙仪于是自杀。大虎一直对小虎当年不肯站在自己阵营而耿耿于怀,决定将这件事算在小虎孙鲁育的头上。于是诬告小虎也是同谋,最终将自己的妹妹送上了断头台。
从此!大虎、孙峻总揽朝政,为所欲为。
情夫孙峻英年早逝,大虎孙鲁班逐渐走向没落,孙吴第三代权臣横空出世。
孙峻作恶多端,终究收获恶果,三十七岁便英年早逝。临死前,他并没有将手中的权利交给自己的姘头大虎,而是让堂弟孙綝接替了自己的位置。孙綝简直是孙峻的翻版,更加的肆无忌惮、嗜好屠杀。掌控大权后,着力于于荼毒重臣、铲除异己。
大虎孙鲁班也逐渐失势,于是孙鲁班又投靠了少帝孙亮阵营,与孙亮、全尚等密谋诛杀孙綝。可惜谋事不密,被孙綝察觉。少帝孙亮也因此事受到牵连,被孙綝所废黜,改立琅琊王孙休为帝。从此孙綝独掌大权。
好在孙休这个人非常有格局,即位初期便普施仁政,颁布良制,嘉惠百姓。又联合忠吴之士丁奉等人,密谋除掉了孙綝。
公元259年孙綝被杀,吴国皇帝孙休重掌政权。
从南鲁党争事件开始,到权臣孙綝落马,吴国这场内斗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朝堂上下乌烟瘴气,人才库急剧下滑。
虽然孙休重掌了政权,但吴国的国力、经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他们很难再跨出国门。接下来的二十年左右,东吴只不过在坐等灭亡。究其根本,东吴之败,源于?南鲁党争?夺储事件。而孙鲁班夫妇的支持,是孙霸敢于明目张胆夺储的最主要原因。
紧接着孙鲁班又培养了权臣孙峻,孙峻培养了孙綝。这一系列的祸害下来,东吴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因此!在后三国时期,东吴几十年内毫无进取之力,大虎孙鲁班?功不可没?
三国时期东吴四大英将之一的陆逊,在帮助东吴夺取荆州,夷陵败蜀汉大军,北退曹魏等一系列重要的军事行动中屡获战功,先后出任大都督、丞相,更甚至被孙权封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可以说陆逊是东吴历史上地位最高的重臣,接连掌握过国家最高的军权和政权,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他的结局也是意料之中的,那就是被孙权逼死。
陆逊的死因看似是因为其卷入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中,不过看过孙权对当时两党相争中涉及官员的处罚上就会得知一个细节,那就是涉及党争的官员有的竟然升官了,而且就是和陆逊一样的太子党成员,比如诸葛恪,这起码表明党争不是孙权对陆逊动杀机的更本原因。
陆逊之所以被逼死和他在东吴政治中的地位有直接关系,其在孙权眼中的最贴切的地位是东吴政权中最大的江东士族,这就是陆逊必须死的原因。
东吴孙氏虽然已经在江东立有三氏,不过实际上江东不是孙氏的根基,也并不是孙氏起家的地方,孙氏起家之地在当时的江西,孙策在其临死前,召见张昭,命其辅佐孙权之时就交代后,如果在江东呆不下去,就率众西归,加之孙策在入主江东初期为了快速平底各方反抗势力,对江东士族杀伐过重,自己也吃到了恶果,因此丧命,这也给东吴的稳定埋下了祸根,那就是江东士族不会真心的支持孙氏家族,起码在百年以内不会。
这一点孙权是知道的,所以在自己的晚年,眼看着陆逊这一江东世族的代表,尤其陆逊还是江东四大士族之一的代表,这无异会引起孙权的戒心,加之陆逊年轻,孙权不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这么一个威胁皇权的人物存在,为了吴国的基业,孙权开始对陆逊痛下杀手,首先重用提拔流亡北士的官员,以此来抗衡江东士族的影响力,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陆逊的吾粲,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逊“愤恚致卒”。逼死了陆逊。与此同时,孙权也假借惩处党争之机,流放了诸多江东士族官员,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维稳,这和朱元璋对功臣大肆屠戮上一样的,只不过孙权的做法更加温和些。
陆逊死后,东吴就再无可与其匹敌的人才,东吴也失去了和曹魏一争高下的基础,静静的等待着灭亡钟声的来临!
古往今来,人们一般认为关羽死于自己的刚愎自用、用人失当,和东吴孙权方面的背信弃义。
不过,如果再往深里探究,会发现一个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孙权在已经取得荆州、占了大便宜以后,为何还要?画蛇添足?,命吕蒙杀掉关羽呢?
之所以称孙权此举为?画蛇添足?,是因为偷袭荆州之举,本来就是极大的军事冒险行为,即便是吕蒙取得了成功,也几乎等于瓦解了?孙刘联盟?。
而虽然荆州于蜀汉集团来说关系重大,但关羽于刘备个人来说更是无比重要。
孙权取荆州后再杀关羽,看似纯属多此一举,而且将孙刘关系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真是这样吗?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毫无逻辑的诸葛亮?借刀杀人?说
在论述孙权为何要杀关羽之前,我们要先驳斥一种观点,那就是诸葛亮?借刀杀人?说。
有一些人认为,诸葛亮是为了与关羽争夺?蜀汉一哥?的位置,而在关羽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故意不发兵荆州,致使关羽被袭杀的。
而孙权之所以决心杀关羽,还与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的推波助澜有关。
产生这种错觉,其实跟罗贯中有脱不开的关系。为何?
鲁迅先生曾经在评价《三国演义》过于?脸谱化?的人物描写时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前期的?神机妙算?,让许多读者产生了严重的错觉,认为他不应该在处理荆州军事上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
而之所欲酿成如此恶果,则完全可以用诸葛亮借公事报自己的私仇来解释。
诚然,与张飞、赵云不同,关羽的性格与诸葛亮不和,二人之间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但以诸葛亮一生之光明磊落来看,断然不会到置关羽于死地的地步。
况且,?隆中对?本来就是诸葛亮献给刘备的?创业大计?,丢失荆州、损失一员上将就意为着?隆中对?破产了一半;蜀汉本来就国土狭小,丢失荆州甚至意味着其江山都要不保。
如此来看,诸葛亮如何肯冒这么大的风险,用荆州之失来取关羽的性命呢??借刀杀人?这种说法,完全是荒谬不讲逻辑的。
所以说,关羽之死与蜀汉方面的内部矛盾无关,而仅取决于孙权的个人决策。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孙权杀关羽的几条原因。
二、孙权为何要杀关羽?
1、关羽是东吴的心腹大患
这一点,还要从蜀汉镇守荆州的人选说起。
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也是许多人争论的焦点:关羽究竟是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
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有三:
(1)关羽对刘备绝对忠诚,这一点无需多解释,《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有太多的篇幅在赞扬关羽的忠义千秋。
(2)关羽是蜀汉内部少有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关羽在刘备军中,是少有的文武兼备者,而且其资历、战功都能保证他可独当一面。
(3)关羽能够指挥和操练水军。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河网密布,水军的作用极为重要。而在赤壁之战中,关羽就曾经单独指挥水军万人。在襄樊之役中,关羽也发挥了其水战方面的优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在刘备军中,能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武将能有几人?答案可能仅有关羽一人。
而在条件允许的理想情况下,关羽也完全可以利用荆州地处东吴上游的地利,带领有一支精锐水军顺江东下,威胁东吴。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对孙权方面来说,恰恰是因为关羽具备如此多的优点,才让其成为东吴大患,孙权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一旦擒住不降,必除之而后快。
2、斩关羽以震荆州人心
在孙权取荆州之前,这块土地先后被刘表、关羽所占据。
而比较早的刘表时期,荆州与孙吴是兵戎相见的敌对关系,刘表部将黄祖还袭杀了孙权之父孙坚,让荆州与东吴变得水火不容。
在关羽镇守荆州时,他与东吴方面一直剑拔弩张,双方展开了多次冷战乃至热战。可以肯定,这个时候荆州人多心向蜀汉,而厌恶孙吴。
但是,关羽在治理荆州时,在?人和?方面的工作又做得不够,他并未发挥本地人才的优势,许多荆襄人士都被压抑,没有放在重要位置。
失去了本土士人的支持,这也可以解释他为何失荆州如此之快。而这反过来就给了孙权以可乘之机。
所以,孙权拿到荆州以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斩关羽以震荆州人心;同时,除掉那个?不合格?的前任,还给荆州本土人才释放了?我家大门常打开?的积极信号。
3、孙权与关羽有私仇
关羽究竟哪里得罪了孙权呢?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孙权曾派诸葛瑾到关羽处求娶关羽之女为自己的儿媳妇。
这是有利于?孙刘联盟?更加巩固的好事。同时,它也不是孙、关两家的家务事,而是涉及到两国关系的公事。
但关羽在未经请示刘备的情况下,就自作主张否决了孙权的请求。
而拒绝人家也就罢了,关羽采取的不是委婉客气的方式,而是用了?虎女焉能嫁犬子?这种极其伤人的话。这话传到了东吴,可让作为一方霸主的孙权颜面尽失。
孙权也不是一个软柿子,他虽然不比其父兄孙坚、孙策勇武,但从家族遗传来看,他的性格仍然配得上是?勇猛刚毅?、?宁折不弯?。
所以,在捉住关羽以后,为了逞一时之快,报关羽当年恶语相加之仇,孙权便将其斩之。从性格方面来看,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只不过,因为孙权的一时痛快,导致了孙刘两家关系彻底破裂,只能以一场更大的战争来解决。
而可惜的是,在孙权的冲动之下,无论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鲁肃当年的?榻上策?,都一起泡汤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3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