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可以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势,人心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可收奇效。第二是性格。作为曹操阵营的两大军师,郭嘉与贾诩,谁才是算计人心的高手?
一、郭嘉成功案例
十胜十败论:战前报告,较详尽。(第一类型)
攻打徐州吕布:我们累,敌人更累,应该要打到底!(第一类型)
孙策匹夫,不用担心。(第二类型)
赞同先攻打刘备。(第二类型)
袁尚袁谭与他们的谋士们,没有眼前的危险就会内斗。(第二类型)
先打乌丸,刘表不足虑;先打刘表,乌丸会背刺。(一二混合类型)
乌丸奇袭:兵贵神速,先打先赢。(第一类型)
二、贾诩成功案例:
假借段家名义退贼。(第二类型)
董卓复仇战:立大旗招收流散兵马。(第一类型)
离开段煨。(第二类型)
张绣宛城抗曹:曹操性格与局势推测。(一二混合类型)
张绣投降:曹操性格与局势推测。(一二混合类型)
四胜决:阵前决策,简单扼要,讲好不讲坏免得损伤士气。(第一类型)
离间马超韩遂。(第二类型)
建议曹丕作个好小孩。(第一类型)
「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第二类型)
郭嘉在第一类型拿了四分,第二类型拿了四分。贾诩在第一类型拿了五分,第二类型拿了六分。得分上贾诩绝对是略胜一筹的,人生历练丰富啊。但贾诩人生太长了,所以他有失败案例……郭嘉没有。
三、贾诩失败案例:
无法掌控李傕郭汜。(第二类型失败)
张绣宛城抗曹:张绣不听话。(第二类型失败)
劝曹操不要伐吴。(一二混合类型失败。考虑到裴松之的评价)
劝曹丕不要兴兵伐吴蜀。(第二类型失败)
直接扣分回去,贾诩变成:第一类型得五分扣一分,第二类型得六分扣四分。得失分差来看,反而郭嘉占上风了。
当然,比分只是有趣而已,内涵上有更多值得研究讨论的地方。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贾诩这个人,非常不擅长向上管理。
四、贾诩VS郭嘉
贾诩绝对是董卓部将,有大才却未被董卓提拔,这里我们还可以说董卓眼瞎,但是其他四个主子,在重要决策上面都不听贾诩的,这背后的意义就很有趣了。笔者认为贾诩太会算,算得太深,又没有把整个脉络先行分析给主子听。
所以以主子看到的表面现象来说,贾诩说的话经常都是狗屁不通的。当他算到天外天的时候,却完全不考虑要怎么样引导人家听他说话。看郭嘉跟曹操说话,经常都是把AB方案都说出来,然后再拍曹操马屁说你这么聪明一定选A的啦,郭嘉需要送高帽的时候,都是跟曹操唱反调,他对于该怎么样给曹操建议,是很有一套的。
要做个结论的话,应该就是:人心算计上,贾诩长于大局,郭嘉精于小节。可惜他们俩从不联手。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谋士。
郭嘉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
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有“鬼才”之称,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郭嘉的经典之作可以说遍布其投身曹营的整个时期,包括劝阻曹操除掉势穷相投的刘备;为曹操分析战袁绍的胜数,提出战袁绍前先平吕布的战略;孙策欲北袭许都时唯有郭嘉认为其“必死于匹夫之手”,后来果然应验;北征乌桓前郭嘉为曹操分析利弊,料定刘表不会对后方造成实际威胁,之后助曹操取得白狼山之战的辉煌战绩;袁尚等逃遁到公孙康处,曹操听取郭嘉谏言,没有穷追,而是坐等公孙康主动献上了袁尚、袁熙的首级。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嘉的才智及其地位可见一斑。当初,陈群责怪郭嘉不治行检,多次在朝中控诉郭嘉,郭嘉却神色自若。曹操则更加重用郭嘉,而陈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兴。
贾诩(jiǎ xǔ)(147—224年),字文和,性别男,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三国时期被称为毒士,鬼才,善用计谋,被称为三国最聪明的人之一。
贾诩“有良(张良)、平(陈平)之奇”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原为李傕手下,为求自保,建议李傕等人袭取长安,造成大乱。在李傕、郭汜二人争斗之际,贾诩从中周旋,尽力保全献帝,因与李傕争执而逃回家乡。贾诩后改仕张绣,劝张绣降于曹操,而当张绣起心造反时,又设计协助,成功偷袭了曹军,此后又多次设计抵挡了曹操的进攻,表现出职业谋士的风范。在官渡之战前,贾诩再次劝张绣投降于曹操,从此归附曹操。此后贾诩在平定北方四州、平马超、灭张鲁等战役中屡有建议,深得曹操信赖,后在魏文帝时期官至大司马,不久病逝。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综合比较二人均为难得的奇才,不过从各自一生来看,贾诩有些“不作为”,或者说是不愿当出头鸟,后期对曹营的贡献其实是很微小的,所以个人认为与其比较谁更厉害,不如比较谁对某个阵营的贡献更大。
贾诩:原为董卓部下。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陈寿评曰: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从贾诩之言简单剖析人物特点(均引自《三国志·贾诩传》):
1、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不居功~~善自保一说即源于此)
2、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不但不居功,而且还把封的官推掉。且有自知之明~~)
3、不可追也,追必败。兵势有变,亟往必利。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这一段是贾诩指点张绣如何击败曹操。把曹操的一举一动都分析地很合理,让张绣大开眼界,也让我大开眼界。高手过招~~原来曹操如此不堪一击~~)
4、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这一段是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都要劝降张绣。贾诩分析形势的一段话,说明其识人、识时务。曹操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感动ing)
5、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这段是贾诩参与官渡之战,对与袁绍之战的预见,与荀彧的四胜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乃《三国演义》中郭嘉之十胜十败说之源头-罗贯中也喜欢郭嘉~~)
6、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唯一的明智谋士,劝说曹操不打赤壁之战!!!!走召 弓虽!!!可惜曹操不采纳。而且不带贾诩去,导致大败。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曹操呼“若郭嘉在,安有此失”。其实如果郭嘉在,和贾诩是一个意见~~不过还好曹操并非袁绍,故贾诩没有得到田丰的悲惨下场。)
7、离之而已。
(这段在《三国演义》中有详细描述。曹操和马超、韩遂打了N久,都没有胜算。于是问计于65岁的贾诩,抹书间韩遂,立刻得胜。贾诩于是有了“鬼谋”之称号。而 马超:郁闷ing)
8、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曹丕和曹植竞争皇位,曹丕问计于贾诩。)
9、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为曹丕即位打基础,也间接解决了曹操的疑难问题。后官封太傅。)
10、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分析局势,精辟!!!再次 走召 弓虽!!!~~但曹丕也不听好言劝~~重用尚武的司马懿,导致司马家崛起。)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贾诩并非好战之人,但战必胜之,深合《孙子兵法》之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1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