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期间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朱祁镇为什么要御驾亲征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5 23:46:21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期间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朱祁镇为什么要御驾亲征

朱祁镇为什么要御驾亲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明英宗朱祁镇差点把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三代打下的明朝的大好江山给葬送了。这三人分别是他朱祁镇的太爷爷,爷爷和父亲。

1449年,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也想学他的太爷爷朱棣那样北伐,御驾亲征。只不过朱棣那时候打的是瓦剌的对手鞑靼,而这次朱祁镇要打的是瓦刺。

瓦剌和鞑靼是蒙古分裂后的两个部落。后来,不地道的瓦剌依靠明朝的实力打击鞑靼,令鞑靼一蹶不振之后,又不断地来骚扰明朝边境。

当时,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朱祁镇为何御驾亲征呢?历史漫谈君觉得原因如下:

一、朱祁镇太小看瓦剌了,觉得他们是毛贼,不足惧,打他们就像是大人打小孩子一般容易,所以,不把瓦剌放在心上,不惧怕。他觉得自己五十万大军,瓦剌才区区两三万人,打他们不就像是毛毛雨,小菜一碟吗。

二、朱祁镇想一展雄风,让大家看看她朱祁镇也不是吃素的,能力很强,让文武大臣都对他刮目相看。

三、被朱祁镇一直当作心腹的大太监王振的怂恿。即使是于谦等一帮忠臣极力反对,也挡不住被洗了脑的朱祁镇向瓦剌进发。

四、朱祁镇考虑事情单纯,没有想到会失败。否则,他也不会带上一些文臣去一睹自己的风采,害得他们因此送了性命。

结果,朱祁镇是输得非常惨烈:

“庚申,瓦剌兵大至,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战没,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救之,至鹞儿岭遇伏,全军尽覆。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

这次,于谦等人把朱祁钰推上了皇上的宝座,然后重整旗鼓打败了瓦剌。导致瓦剌没了脾气,最后把朱祁镇给送了回去。

那么,朱祁镇在瓦剌那里,被俘虏大约一年的时间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总体来说,朱祁镇的日子还过得去,不算好也不算坏,马马虎虎。但是,比起他在明朝当皇上的锦衣玉食来,那是天壤之别了。

比如在吃上,在明朝,朱祁镇作为皇上,那是想吃啥吃啥,燕窝鱼翅都有,荤素搭配,水果点心,正餐加小点,真是吃出花样来,普通老百姓估计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在大草原,又是经过了一个寒风凛冽的秋冬季,蔬菜肯定是没有了,主要是以牛羊和其奶制品为主:

每二日进羊一只,七日进牛一只,五日七日十日做筵席一次,逐日进牛乳、羊乳。

上面是朱祁镇被抓住后,瓦剌的也先给他的食物的供给情况。毕竟,也先是想把朱祁镇当作敲诈大明朝的一粒棋子,是来要挟大明朝用的。所以,得好吃好喝待承着,如果出现了闪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时,朱祁镇住的自然是蒙古包,不是一个人住,如果一个人住的话,孤独寂寞,内心的愁苦无法排解,估计人早就挂了。和朱祁镇在一起的,是对他忠心耿耿的几个侍卫,比袁彬、杨铭和卫沙狐狸都对朱祁镇忠心耿耿。他们一起席地而卧,相互依偎着取暖。朱祁镇冻得瑟瑟发抖,袁彬就把朱祁镇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令其取暖。

朱祁镇非常感动,说等自己以后回去了,发达了,一定厚待他们。并常对他们说“唯赖三人,” 最后,朱祁镇复辟之后,果然对待他们非常好。

而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一开始就建议厚待朱祁镇,因为他看到了先机。所以,他待朱祁镇也不错,生活上,很是照顾。后来,还成了朱祁镇的“粉丝”。不过,伯颜帖木儿短命,还没来得及等到朱祁镇给他的承诺,就一命呜呼了。临走,他还不忘嘱咐他的哥哥也先善待朱祁镇。

在行动上,朱祁镇是没有自由的,并且还会胆战心惊,说不定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的,就被瓦剌军簇拥着去明朝边境敲竹杠。如果被敲诈的一方,稍稍有点不从,立即朱祁镇就不会有好果子吃。

而且,朱祁镇心灵最煎熬的是,在也先打定主意送其回大明的时候,无论是守城的将军还是士兵都打马虎眼,说是看不清,或者不明白,总是是拒绝开城门,毕竟后边是乌压压的瓦剌人马。

历经波折,朱祁镇终于回到了明朝,等待他的是七年的南宫的囚禁生活。不过,虽然日子过得不济,但是他也应该感恩弟弟朱祁钰的不杀之恩。当时,如果朱祁钰想杀死他,还是非常容易的。这就是养虎为患吧!

七年后,朱祁镇复辟,从太上皇又成了皇上,朱祁钰则不明不白地死去!

土木堡之变前朱祁镇亲征的几大原因

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的几大原因何在?本文主要简单分析土木堡之变前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的几大原因。 随着《女医?明妃传》的热映,明朝的历史再次被人翻开。刘诗诗饰演的女主角谈允贤一直游离在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之间,三人的感情纠葛始于土木堡之变,也止于土木堡之变。而土木堡之变也被看成是明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土木堡之变后,明朝逐渐衰败。

明正统年间,瓦剌部逐渐强大起来,开始有了对抗大明王朝的实力,开始时不时的侵扰明朝的边境,其中瓦剌首领也先经常以朝贡为名,骗取明朝的各种赏赐。当时的明朝,自诩为天朝上国,财大气粗,讲究个礼尚往来,不论收到何种品级的贡品,都会大肆回赏并且按人头派发。最过分的是也先有一次在进贡的时候,竟然派出了3000多人的使团。这么多的人,明朝得回多少礼?总览朝政的宦官王振对此颇为不满,于是下令减少赏赐。这下也先可不干了,明朝一向是按照人头来回礼,这次竟然直接削减赏赐,气恼了的也先以此为名,,挥师南下,直逼大同,威胁北京。

瓦剌军队直逼京城脚下,明朝当权人总得做点什么吧!于是,明英宗朱祁镇就干了件特别爷们的事儿――亲征。自古以来,除了开国皇帝,有几个皇帝能够御驾亲征的?于是,就有了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故事,只可惜结局不是很好,明朝军队节节败退,明英宗朱祁镇还被也先掳走,造成了震惊整个明朝历史的“土木堡之变”。

细究土木堡之变发生的原因,大致可推测出当时年少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的原因:

其一,朱祁镇当上皇帝的时候,也就20岁出头,正是年少轻狂,自认为可以创造无限可能的年纪。身边最为亲近的祖母和一干辅佐自己的老臣相继离世,也是到了自己大展拳脚、建功立业、作出一番政绩的时候,也为了证明自己,亲征势在必行。

其二,朱祁镇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在当时朝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了汉王。有了父亲打了胜仗的例子在前,朱祁镇更加地想要效仿父亲亲征。虎父无犬子,父亲能做到的,自己也可以做到。

其三,当时的明朝,自恃国力强大,有的是强盛的军队和后勤保障,根本不将蛮夷之地的小打小闹放在眼里。

最后,再加上宦官王振的一再怂恿,御驾亲征就成了定局。

只可惜,朱祁镇没有他父亲的好运气,御驾亲征失败了,自己也被瓦剌掳走。事实上,归结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的几大原因,以至于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皇帝本身误信奸佞,将国家大权当成儿事。如果说,当时不论王振如何在旁边煽风点火促使自己亲征,明英宗朱祁镇都能置之不理,而是听从其他朝臣的意见坐守京城调度指挥,也许,土木堡之变就不会发生了。

“历史上不怕死的皇帝”明英宗,为什么要自己御驾亲征?

今天我们来讲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他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他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后来,张氏驾崩,三杨去位,他开始宠信太监王振,王振因此专权得势。

洪武后期,蒙古族分裂为鞑靼、瓦剌及兀良哈三部,三部互争雄长,征战不休,经长期征战,鞑靼势力不断削弱,瓦剌逐渐强大。到了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也先继位后,也先早已掌握蒙古实权,严重威胁大明边境。史书上记载,“也先每年冬遣人贡马于明。初,所遣使者不过五十人,后贪朝廷厚赏,岁增至二千余人,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不遂,即制造事端,明廷所赐财物,不得不岁有所增。”意思是说,也先每年都要以马匹入贡的形式来大明进行朝贡贸易,开始的时候,瓦刺贡使不过是五十人,但是他们贪图朝廷赏赐,每年增至两千多人,而且很不友好,还开口索要贵重难得的一些物品。稍有不满足,便会挑衅滋事,朝廷赏赐给他们的财务也一年比一年多。渐渐的,明朝不堪重负,明英宗不得不下令限制贡使人数。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瓦刺也先,以此为理由,向明朝边境发起大规模进攻。大同守军失利,塞外城堡陷落,边报传至朝廷,朝廷上下惶恐不已。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最后三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一带惨败殆尽,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 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很多史学家都把土木堡之变也被看成是明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土木堡之变后,明朝逐渐衰败。

为何明英宗不顾群臣劝阻,执意要亲征漠北呢?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当时王振在朝中势力极大,专权独断,他不懂军事,以为行军打仗就是普通打架一般,人多欺负人少便可,率领五十大军必定是有胜无败,想立下这不朽之功,故而怂恿明英宗亲征。而英宗年少无知,被其蒙蔽,故而不顾朝中众臣的阻挠,执意亲征,最后酿成土木堡大败。

关于这个说法,我赞成前面一半的说法,却不赞成后面一半的说法。因为王振只是个宦官,是个不懂军事之人,以为打仗也如普通打架一半,人多便可获胜,故而极力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建立功勋,关于这一点我也是赞成的,但是我不赞成明英宗朱祁镇年少无知,完全是被其所蒙蔽,误信此人才决定亲征的。因为当时明英宗朱祁镇已经二十二岁了,难道没有一点判断能力吗?

因此,关于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刺的事情,我个人认为,明英宗朱祁镇绝对不是完全被其所蒙蔽,才决定御驾亲征的。其实,明英宗朱祁镇内心深处自己便想御驾亲征,理由有以下两点。

第一,他想大展拳脚,有所作为。朱祁镇九岁继位称帝,虽然人小,但是志气却不小。史书上记载,有一次,他命兵部尚书马冀、侍郎邝埜议处边事,五日还没有得到答复,怒气冲冲地斥责他们,“你们小瞧我是小孩吗?”说罢竟然将二人打入监狱,明人评论此事时说,"这时英宗已经有鞭挞四夷的气魄了。"史书上还记载,正统六年十一月,乾清、坤宁二宫,奉天、华盖、谨慎三大殿落成,定都北京,文武诸司不再称行在。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明英宗决心效法祖宗,加强北京边境控制的决心。

朱祁镇刚登基时,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后来,随着身边最为亲近的祖母和一干辅佐自己的老臣相继离世,终于可以展开拳脚、建功立业了,故而我相信其内心深处也想亲征。

第二,想效仿明宣宗亲征,名垂青史。当年朱高煦的叛乱,他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在当时朝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了汉王,成为佳话。有道是“虎父无犬子”,朱祁镇也想要效仿父亲亲征,打败瓦刺,名垂青史。

第三,他不满朝臣无所作为的态度和朝廷因循守旧的政治气氛。文宣二帝以来,辅政五臣一直执行无所作为的政治态度,他们的做法在永乐年间的一系列南征北战之后,确实具有休养生息的作用,但是长期下去,弊端开始显现,造成了萎缩、僵化和一蹶不振。史书上记载,广西麓州地区也发生叛乱,一些大臣主张退兵,杨士奇也仅仅主张绥靖,但是王靖远坚持主张讨伐。接过官军威震西南,不仅保护了国土,而且稳定了边疆,这个王靖背后的支持者却是王振。

所以明人评论说,面对叛乱,朝廷一味退兵,麓州很可能会和当年丢安南一样丢掉。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帮王振称功劳,我是想说当时朝廷的辅臣一味因循守旧,保守退缩绝非上策,也就是明英宗最不满意的地方。因此,他想通过自己对瓦刺的亲征,来激发朝廷众臣的振作进去,大明才会有更好的出路。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明英宗亲征瓦刺,决不是被宦官王振蒙蔽,而是其内心深处不满朝廷众臣无所作为的工作作风,他想通过亲征来激发他们重新振作进取,有所作为,因此,才不顾众臣的劝阻,执意亲征瓦刺。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为何朱祁钰要坚决反对勤王?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谗言,在大军尚未准备妥当的情况下,匆匆御驾亲征。结果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刺大军击溃,明朝20万京师精锐损失殆尽,50多位大臣命丧疆场,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随后,于谦等大臣拥立朱祁钰为皇帝,并打赢了决定明朝命运的?北京保卫战?,成功击退了围困北京城城的蒙古大军。然而,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明英宗依然在蒙古族手里,这对于诺大的明朝而言,无疑是奇耻大辱。不仅朝中官员纷纷上书,请求想办法迎会朱祁镇,就连各地藩王也纷纷上书请求勤王。

  比如说赵王朱瞻塙请求亲自领军出征解救朱祁镇,?以谢神天之怒,以安天下之心?;宁化王朱济焕请求带着六个儿子参军以报国恩;乐平王朱冲烋为勤王上疏条陈数事,希望能够进京面圣,等等。结果都被朱祁钰以各种理由给拒绝了。

  然而,这帮藩王毕竟是朱氏子孙,骨子里流淌的毕竟是朱元璋的血脉,根本忍受不了这种本国天子在异国他乡做俘虏的耻辱。因此,虽然朱祁钰不断拒绝藩王勤王的请求,但是藩王也不断想其他办法勤王。

  其中,肃王朱瞻焰眼看亲自带兵勤王这条路行不通,于是转而上书,表示愿意遣送500军校及500良驹给朝廷,用以解救朱祁镇。本以为会得到朱祁钰的答应,结果朱祁钰回复了一句:把马送过来就行,军校就不要过来了。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大臣也认为应该选部分藩王前来辅助守城,其中国子监生练纲的意见颇具代表性,节选如下:然求其如种师道李纲辈为之,捍御者亦不多见,人心倚赖,系国家安危者。惟兵部尚书于谦,武清伯石亨而已,宜敕其坚守中军,但遣将分兵接战,设若不利,虏必环绕国都,内外信绝,谁主勤王之大计者。乞择宗室亲王中,平日忠孝著闻者,会同镇守官,募义士大举入援,则虏寇闻骨肉相救,必怀疑惧,而自退却

  可以看出,练纲认为,此时的明朝真正能够领兵捍卫国家安全的也就是于谦、石亨两人而已,只能让他们待在中军,而万一其他地方战事不利,朝廷就面临四面环敌的危险境地。如果能够选取宗室亲王中的优秀人才,辅助于谦、石亨守城,蒙古大军知道朝廷骨肉相救,就会心生畏惧,自己也就退兵了。

  面对藩王和群臣的请求,朱祁钰知道大势不可违,于是勉强同意各地藩王勤王,诏书内容摘要如下:兹者虏寇乘机入关,侵犯京城,危急之秋,尚赖宗室至亲,以宗社为重。命将统率精兵不拘多寡,星驰赴京勤王,以除虏寇,以安国家。期在旬月毕集,仍自镇静,固守藩疆。

  可以看出,朱祁钰虽然勉强同意了藩王勤王的请求,但在诏书中也特意强调藩王本人?仍自镇静,固守藩疆?,对各藩王的戒备之心可见一斑。

  那么,既然各地藩王都想勤王,为何朱祁钰反而要接二连三的拒绝呢?即便是?迫不得已?同意勤王,也要特意强调藩王本人不得离开封地呢?这一方面,明朝自朱棣后对藩王多加限制,其中一条就是不得私自离开封地。

  另一方面,明朝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两次大的藩王作乱,朱棣更是借此夺取了皇位。而当时明朝在短时间内已经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两场战役,京师精锐力量已经损失殆尽。如果某个藩王趁机突然发难,朱祁钰还真不一定挡得住。显然他并不想步朱允炆的后尘,所以才会坚持不让藩王勤王。

明英宗朱祁镇做了俘虏之后,他在瓦剌的生活,是不是比宋徽宗要好一些呢?

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和宋徽宗时期的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皇帝被外敌所俘虏的事件,皇帝被俘是对一个封建王朝最大的羞辱,代表一国之君的天子沦落为对方的阶下囚,曾经的荣华富贵、权力无边到吃糠咽菜、不得自由。

实际上,土木堡之变中的男主角明英宗和靖康之变中的徽钦二宗相比,在被俘后的待遇上可谓是天壤之别,瓦剌对明英宗的态度要比金人对徽钦二宗的态度要好上很多,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徽钦二宗在被捉前就已经遭到金人的侮辱。在金人占领开封外城后,徽钦二宗的羞辱生活正式开始,最初是金人叫宋徽宗前往金军大营商谈,但宋徽宗不敢,于是钦宗前往,受尽金人的羞辱和嘲讽,面北而拜,行君臣之礼,当众宣读降表。后第二次被金人叫入军营,饱受摧残和虐待,最终也没有走出金人大营。后 金人逼迫徽宗进入大营,公开脱掉龙袍以示羞辱。

而明英宗被俘没有这么曲折,他是在御驾亲征时,因为贻误战机被瓦剌包围被俘,直接被俘虏到瓦剌军中,没有徽钦二宗那么曲折。

【2】靖康之耻不仅仅是羞辱徽钦二宗,更是导致北宋王朝的灭亡,土木堡之变虽然俘虏明朝皇帝,但明朝很快另立新君,保持王朝继续向前发展。就在金人羞辱徽钦二宗的死后,对北宋国都开封进行了大肆的搜刮,对徽钦二宗提出了诸多不合理的条件,如索要金银财宝、马匹、绸缎等等,甚至要求宋朝贡送少女,导致宋朝的官员们对开封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搜刮,害得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后来还对开封进行了公开搜刮,导致百姓无衣无食,死伤众多,而且徽钦二宗被俘也标志着北宋王朝的灭亡。

明英宗被俘是在两军交战中被抓,虽然对明英宗被俘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一个重创,但是在朝中大臣于谦等人的扶持下,很快立郕王朱祁钰即位当皇帝,很快扭转了土木堡之变的不利局势,使得明朝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金人和瓦剌出兵的目的不同。宋金两国对抗多年,随着宋朝后期皇帝昏庸,朝堂腐败,整个国力日渐衰败,而金人对于中原地区早已觊觎,当宋朝整个国力衰败之时,金人大举南下,两国发生了多次战争,奄奄一息的北宋苦苦挣扎,最终还是被金人攻下都城最终灭亡。金人的目的很明确,他就是想灭掉北宋取而代之,占领北宋大片富庶的国土以壮大自己的整体实力。

而瓦剌的出兵实际上没有金人这么大的野心,这是当时两者的实际实力所决定的,明朝整体实力要远远强于瓦剌的,瓦剌多数只能在边境地区做局部骚乱,以便能够从明朝攫取更多的好处和实惠,这是他们的目的。要不是明英宗盲目御驾亲征,而又贻误战机,明英宗是不可能被俘的。

所以,当徽钦二宗被俘后,他们的境遇是非常凄惨的,被金人像犯人一样一直向北押送到金国很远的地方,而且是换了几个地方,他的生活待遇更是一般,因为金人已经占领了北宋的领土,不可能再从他们手中攫取更多的利益和好吃,不杀他们就已经对他们很仁慈了,虽然没有再像他们投降的时候那样侮辱他们,但是作为帝王,国破家亡,自己的儿女沦落为金人的奴隶,自己的后宫遭受了众多的羞辱,徽钦二宗没有自杀的勇气,否则两人不可能这样的苟活。

而明英宗时期则不同,虽然明英宗被俘后没有像自己在明朝那样吃香的喝辣的,吆五喝六,但是瓦剌人是想通过他从明朝不断攫取好处,所以明英宗也没有冷到和饿到,只不过人身没有自由罢了,而当明朝另立新君,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瓦剌人在 看到再也不能从明朝攫取到好处之后,竟然提出要将明英宗归还明朝的建议,足可见瓦剌的意图所在了。

虽然表面上明英宗被俘后的遭遇要比徽钦二宗好很多,但是在性质上他们都是一样的,对于一个王朝都是莫大的耻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9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