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五胡起源在什么地方,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5 23:30:26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五胡乱花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凶险的时刻莫过于五胡乱华时期,当时晋朝“八王之乱”后,国力大减,已经没有力量掌控北方局势,而此时俗称的五胡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羌族纷纷趁势作乱。纷纷称王称帝,其中,以羯族为代表的的一族开始公开、大肆祸乱北方,之后其他十数个少数民族纷纷效仿,其中尤以这五大胡人部落为甚。可以说,五胡乱华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的残暴和日本人不差上下。

那么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五胡乱华的主要祸首,他们的起源在哪里?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匈奴起源于先秦的北狄,内迁于东汉末年

匈奴源于先秦时期的北狄,曾一度与秦、赵、燕三国在北部交战。秦末汉初之际,冒顿单于继位之后,匈奴开始崛起,大败东胡王,吞并楼烦,驱逐月氏,领土得到大幅度扩张,实力极为强横。正是冒顿单于时期,汉高祖刘邦北伐匈奴遭遇白登之围,之后汉匈开始长期和亲。

冒顿单于死后,老上单于继位,他大败并杀死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徙。汉武帝时期,汉匈大战爆发,西汉先后收复河南地区和河西走廊,通过一系列大战,匈奴最终被迫迁往漠北,而在此期间,西汉吸收的匈奴降军便多达十几万人。

到了东汉初年,匈奴在伊稚斜单于死后爆发“五单于争位”,最终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其中北匈奴留居漠北,而南匈奴则南下向汉称臣。此后,由于北匈奴连续遭遇天灾,再加上遭受南匈奴、鲜卑等族的攻击,实力日渐衰弱。

东汉永元元年(89年),汉匈再起战端,北匈奴在东汉窦宪和南匈奴的夹击之下大败,此战北匈奴被俘杀一万三千多人,另有二十余万人归附汉朝。

此后,由于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连年战争,中原人口锐减,为了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动力不足,朝廷允许包括匈奴在内的胡人内迁,并且允许他们和当地的汉民杂居。

匈奴的最后结局,一部分迁往欧洲融入当地,一部分被汉人同化融合

匈奴可是北方最厉害的民族了,跟汉族对峙了几百年。被打的最后大部分被赶到了欧洲,给欧洲带去了“上帝之鞭”,基本上也是沿途一路杀过去的,让很多欧洲民族灭族,欧洲人最怕的也是匈奴人。南匈奴逐步被汉族同化。但是五胡乱华后,基本消失,史书再也没有记载这个民族。不是完全融入中华,就是被其他少数民族灭族了。

鲜卑:三国时期鲜卑分裂,秃发部、乞伏部内迁中原

鲜卑源于先秦时期的东胡(存疑),后由于匈奴的强大,被迫接受匈奴的奴役。直到汉武帝击败匈奴,鲜卑才开始南下到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由于此前鲜卑一直在乌桓北方,因而直到东汉建武二十一年(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境,才开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匈奴的分裂,鲜卑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开始逐渐脱离匈奴的控制并崛起。在北匈奴被迫西迁之后,鲜卑趁势占据草原,并吞并匈奴数十万人口,开始崛起于北方,并和东汉产生冲突。然而,在鲜卑首领檀石槐去世后,鲜卑分裂为三部分,分别是云中、雁门一代的步度根集团;代郡、上谷的轲比能集团和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的东部鲜卑。

三国时期,轲比能集团兼并其他鲜卑各部,最终统一漠南鲜卑,开始对曹魏北部形成威胁。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死,鲜卑各部再度分裂为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而秃发部和乞伏部也先后从鲜卑分裂出来,并开始内迁中原。其中,秃发部由塞北迁居到河西,而乞伏部则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鲜卑族主动融合于汉民族

鲜卑族还是相对温和的,在五胡乱华时期没那么凶残。但是,其中杀害汉族首领冉闵的慕容氏鲜卑族被后来的拓跋鲜卑灭族。而且鲜卑族一直主动汉化,学习汉族文化,后来隋唐后逐步融入汉族。

羯族:两汉时期臣服于匈奴,随匈奴内迁

羯族的来源至今仍有争议,经历史学家童超考证,羯族人极可能就是中亚康居人,属于康居(羌渠)游牧人,生活在中原王朝以西。由于两汉时期臣服于匈奴,因而有一部分羯族人随匈奴东迁,于蒙古草原征战,此后又随之南迁,逐步内迁至上党武乡一带。

之后被杀被同化直接灭族

羯族被称为最残暴的民族,以杀人吃人为快。据说行军打仗从不带军粮,而专门抓捕汉人女子,行军的过程中白天当军粮,被称为“双脚羊”,晚上当发泄。十分残暴。后来在冉闵率领下的汉人大反抗,羯族遭到毁灭性打击,之后其残余跑到鲜卑、南梁等地作乱,被鲜卑族和陈霸先彻底杀绝,世界上再无羯族。

氐族:西汉自三国时期先后两次大规模迁徙

一般认为氐族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西戎,春秋至秦汉时期,一直活动在西起陇西,东至略阳,南达岷山以北的地区,即今甘肃省南、陕西省西南、四川省西北交界处,包括渭水、汉水、嘉陵江、岷江、涪江诸水源头。

汉朝时期,朝廷在氐族聚居区设有武都郡、陇西郡、阴平郡等,并置十三氐道。西汉自三国时期,氐族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

第一次发生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一部分氐人迁徙于酒泉郡,即酒泉禄福之氐。另一部分则迁徙至关中水、陇山之间。

第二次发生在三国时期,氐族生存在曹操和刘备两大集团之间,往往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氐族于是趁机崛起,在武都地区形成四股势力,分别是兴国氐王阿贵、百顷氐王杨千万、下辨等地氐帅雷定等七部、河池附近氐王窦茂。

建安十六年(211年)阿贵、杨千万等随马超反曹操,阿贵最终被夏侯渊所灭,一部分随马超入蜀投奔刘备,另一部分则投降了曹操,被曹操分别安置在扶风、美阳,以及天水、南安地区。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讨伐汉中张鲁,窦茂率众抵抗,被曹操攻灭。后来,曹操担心氐族为刘备所用,于是命雍州刺史张既迁徙氐族五万余人于扶风、天水二郡。

最终大部分被杀绝同化

氐族人当时并不多,也就是50万左右。当时苻坚也是依靠氐族人的英勇善战建立前秦政权,然后将这50万人分布在长安、洛阳和邺城三地。但是氐族人很残暴,最后被鲜卑族杀光洛阳十几万氐族人,之后又一次性屠杀了邺城的8万人。而在长安的10多万人,在与羌族的混战中大部分被杀绝。最后仅仅留下少量人融入汉族,现在彝族等少数民族有氐族血统。

羌族: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内迁,汉朝时期开始大肆扩散

羌族源于古羌,周朝时,羌之别种“姜”与周的关系密切,们对居住在西部游牧民族的一个泛称,之后部分羌族迁往西部和南部,大量的羌人融入华夏。春秋战国时期,羌人建立义渠国,与秦国进行了170多年的战争,以羌人为主要成分的诸戎在战争中逐渐与秦国所融合,而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的羌人则仍然以射猎为生。此后,西北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分为越嶲羌、广汉羌、武都羌等。

汉朝时期,羌人已经分布极广,部落繁多。为了隔绝匈奴和羌人的联系,汉王朝除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之外,归附的羌人也开始大量内迁,分为东羌和西羌,其中东羌居于塞内而与汉族杂居,从事农业生产,逐渐步入封建社会;而未进入中原的西羌则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相对多些。

羌族最早是跟氐族人争夺关中地区,苻坚建立前秦后,对羌族进行了屠杀。后来羌族首领姚襄跑回羌族老家,纠集剩下的羌人部落杀回关中,杀了苻坚的后代,建立了政权,叫做后秦。但是,没过多少年,后秦也被其他少数民族相互攻杀,本来就不多的羌族基本被灭族。少数逐步融入汉族。

其实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有二:

其一:东汉末年,三国混战,造成北方汉族人口极度锐减,胡人的内迁数量急剧增加,最终导致北方汉人与胡人比例的失调。到西晋时期,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这就为为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

其二:西晋时期,从公元291年至公元306年,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大大削弱了汉人在北方的军事掌控力量,这就直接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发生,如果从八王之乱291年算起到杨坚隋朝建立581年 ,五胡乱华整整持续了将近300年,这300年乱世,是汉人历史最接近亡种灭绝的一次,人口从晋初4000万减少到隋建立时的不足400万,是华夏文明历史最黑暗一段历史。

在五胡祸乱北方时期,真的是汉族最危险的时刻,中间若不是汉人英雄冉闵带领汉族人反击,恐怕汉族早早的就会遭遇灭顶之灾了,也绝对不会等到杨坚再重新收拾汉家江山的那一刻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9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