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的斯巴达战士到底是什么炼成的,他们最后又是什么消失的

众妙之门 2023-06-15 22:19:01

历史上的斯巴达战士到底是什么炼成的,他们最后又是什么消失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斯巴达战士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大概十年前,曾带基友看了非常经典的古代战争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讲述波斯30万大军压境,斯巴达王李奥尼达率本国300勇士迎战薛西斯一世的故事。直到现在,“斯巴达式”这个词仍经常作为“刻苦”和“地狱式训练”的代名词。

斯巴达是古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人在历史上则是出了名的骁勇善战。古希腊史学家色诺芬曾说过:“只有斯巴达人才是真正的战争艺术家。”整个城邦“国家至上,军事第一”,以建设军事强国为目标,并且从娃娃抓起,从小培育战士。斯巴达男人为国家作战,女人为国家生育,因为害怕外邦人移居有碍它的军事生活,斯巴达实施严格排外政策,禁止外邦人无故入境。

斯巴达人自小孩出世开始,便会检验身体,有残缺体弱的会以葡萄酒灌死,弃尸荒野,只有健康的小孩能存活。斯巴达小孩自小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小孩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以后,他们会离开家庭,接受正式教育直到30岁。在斯巴达征服麦西尼亚人后,就迫令他们成为黑劳士奴隶,这些奴隶负责经济生产活动,因此斯巴达公民不用从事劳动,可以专心兵事。

据记载,斯巴达小孩7岁起会集中在“公餐”中生活,并教育他们绝对效忠国家,而不是个人家庭。他们过着军营式的生活,定期跑步、掷铁饼、打拳和学剑。“公餐”的管理者只会提供少量食物,并鼓励他们自由觅食或偷取食物自生自灭。这些少年一旦被抓会受重罚,受罚期间不许求饶叫喊,而且不论天气冷暖,他们只能穿一件外套并光头赤脚,总之就是优胜劣汰,培养强悍的性格。

斯巴达教育重视荣誉不言撤退。在踏入青少年时期后,斯巴达人会成为预备兵,正式接受军事训练。在军法中,不允许任何斯巴达战士后退,在他们的观念中,只有前进得胜,或战死沙场才会获社会嘉许。被发现逃离战场,或尸体是背对敌人扒下(逃跑被打死),会被视为最不光彩的死法。据说斯巴达会定期让成年男子杀害奴隶,一方面培养战士们的血性,另外也可以控制奴隶人口。他们在20岁正式成为军人,但要在30岁以前,争取加入任何一个“公餐”,才会获得正式公民权利,成家立室。直到60岁退役,他们仍然是城邦后备军。

斯巴达人自小被灌输效忠“公餐”,十分强调集体精神。有观点认为这与古希腊流行步兵集团战斗有关。古希腊人会配以长枪圆盾,披青铜战甲,以密集步兵矩阵的单元编排方式进行战争,士兵身穿红色披风扰乱敌人视线,作战时保持完整队形前进,盾牌重置让敌人错估斯巴达兵力,保证军队方阵中所有长矛同时冲入敌人正面,将敌人一举歼灭。这种步兵集团冲击的决胜关键往往不是战术运用,而是在部队能否维持纪律。因此在古希腊战争概念下,战争不讲个人主义,而是团体合作。

斯巴达战士的基本装备,分别是约二米七的双尖长矛,近一米长的刀及重达30磅青铜盾牌。在战斗时,斯巴达战士喜欢与对手保持一个以长矛可触及的攻防距离,以直径达一米的圆盾保护身体,不让敌人近身,并可以牢牢保持方阵,置对手于死地。在兵器使用上,为了有效沿着盾边挪移长矛,他们不会运用现代掷长矛的握法(即矛头由小拇指方向伸出,矛尾朝上),而以相反的方向握矛,方便长矛作更多角度攻击。

严酷的军事训练下,斯巴达人坚不可摧,创造出了辉煌的战绩。但是,他们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这是为什么呢?

正是由于斯巴达人不从事劳动,底层的奴隶必然会受到残酷的压迫,久而久之反抗便不可避免。再加上他们穷兵黩武,过于崇尚武力,缺乏思想与技术的支撑,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当奴隶们揭竿而起,斯巴达人纵使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无法力挽狂澜,最终滑向没落的深渊。这也印证了中国那句古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历史上的斯巴达,真的有那么厉害么?

古希腊时期,城邦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与外来侵略者间的战争更是家常便饭。所以大多希腊城都被大规模城墙围住,以加强防御保护。

斯巴达强盛期时则非如此,他们发现根本没必要筑墙,因为他们拥有古代最令人畏惧的战士。

斯巴达到底做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才能造就如此骁勇善战的战士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看看当时文字记载。

斯巴达本身并未保存任何文献,因为斯巴达人自己严禁保存记录,必须仰赖非斯巴达的古历史学家——像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普鲁塔克留下的记录。

这些故事可能被美化了,且描述斯巴达在巅峰时期的状况。所以只要听听就好。

对斯巴达人而言 他们存在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斯巴达效力!

在出生那天,年长斯巴达领导会检查每个新生儿,强魄健体的婴儿被认为能满足此一尽忠目的,其他的则可能被留在台吉都斯山上等死。

每个斯巴达人,无论男女,都被期待成为身强体壮、脑筋敏锐、情感收放自如的人。

不惜代价捍卫和推动斯巴达、是他们绝对义务。

因此人生前几年,孩子们被教养成必须先效忠斯巴达,而后才是家庭。

这种心态使得斯巴达男孩,变得比较容易教育。

在满七岁时,男孩被送去接受斯巴达教育。

那地方的主要目的是:经由十三年冷酷、严厉 而且通常是残暴的训练,让一位男孩蜕变成为斯巴达战士!

斯巴达人视完美体态胜过一切,学生也耗费大把时间学习如何战斗。

为确保在战斗中的韧性,男孩们被鼓励相互战斗。与今日不同的是,霸凌也是被允许的。

为强化男孩们的备战状态,他们饮食很差,有时甚至几天不给食物,也不给他们多穿衣服,是为了让他们适应不同温度。

斯巴达男孩还被鼓励为生存而偷窃,但如果被抓住就必须受罚。处罚并非因为偷窃,而是技巧太差被逮。

年度耐力竞赛期间,在众所皆知的鞭笞宗教仪式上,青少年男孩在亚底米女神圣殿祭坛前被鞭打。男孩死在女神祭坛前是常见的事。

所幸,并非所有事都如此残酷,斯巴达年轻人也必须学会如何阅读、书写和舞蹈。

舞蹈让他们学会优美地控制动作,同时有助他们战斗技巧。

斯巴达女孩的责任虽然不同,但高标准的要求、及期望她们以生命来伺奉斯巴达的原则不变。

因为要上学,斯巴达女孩跟母亲同住家中。

她们的课程包括艺术音乐、舞蹈、阅读和写作,而为了保持身体颠峰状况,她们学习各种竞技术,比如铁饼、标枪和骑马等。

在斯巴达,普遍认为只有强壮有能力的女性才能孕育孩子,他日成为勇猛能干的战士。

也许对所有斯巴达人来说,不论男女,在斯巴达学校学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效忠斯巴达。为国牺牲被视为个人尽到了对斯巴达的责任。

在死后,只有死于战斗的男人与死于分娩的妇女才能获得墓碑。

在同胞眼中,因为他们牺牲 斯巴达才得以生存。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infovision,更多科普小视频等着你!

《斯巴达三百勇士》的这段历史能详细告之吗?斯巴达 最终打败了波斯么?

  公元前492年,波斯王派遣使节前往希腊索取“土和水”,希望通过威压令其归顺,但是希腊人将使节投入井内,叫他们自便,尽情取用“土和水”。波斯王大怒兴兵,但是他的第一批远征军在海上遇到风暴,全军覆没。当时的波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跨越欧亚非的大帝国,从居鲁士起,已历四世(居鲁士、冈比西斯、Hystaspes、大流士一世)。而希腊世界则是一系列城邦国家的总称,从来没有统一过,最多是一些城邦结盟。希腊城邦不仅限于希腊半岛,而且在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今天土耳其境内)也有。象此前1千多年的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就是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希腊城邦。当时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都已经臣服于波斯帝国了。 (雅典、斯巴达、底比斯、马其顿都属希腊世界)

  公元前490年,波斯统治下的希腊城邦叛乱,雅典出兵支持了这次叛乱。波斯帝国平息叛乱以后,派大军讨伐雅典。波斯王大流士派出另一支远征军在雅典西北面的马拉松登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马拉松之战。这一战之前,波斯方实际上有很高明的战略。他们和雅典城里的主和派取得联系,这些主和派希望与波斯军队合作夺取雅典的统治权,所以波斯军队没有在雅典附近登陆,而是在离雅典有一段距离(实际上是42公里左右,现代马拉松长跑的距离)的马拉松海湾登陆,目的是把雅典军队引出城,而让波斯在雅典城里的第五纵队占领城市,然后再在野战中消灭失去根据地的雅典军。波斯方引蛇出洞的计策果然奏效,雅典陆军在Callimachus指挥下向马拉松进发,实力为1万人,分10个团。但是波斯军队的战术执行却在战场上出了纰漏:当雅典陆军中计,前来迎击波斯军的时候,波斯军(1万5千人)开始执行他们的下一步战略计划:重新上船向另一个地点登陆,准备猛扑毫无防备的雅典城。本来这是非常高明的连环巧计,但是雅典军队来得太快了,他们采取了这种形势下唯一可行的对策:立即进攻波斯军尚未登船的后卫。在当天的值日将军米尔泰德斯(Miltiades)的指挥下,雅典军实际上是击其半渡,轻易赢得了马拉松战役。波斯军损失6千7百人,希腊方阵亡192人,包括总司令 Callimachus 。战后米尔泰德斯马上派一名长跑健将赶回雅典城报信(现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这个胜利的消息终于稳定了城里动荡的局势,使波斯的第五纵队不敢乱动。长跑能手菲狄浦底斯征尘未洗便从战场飞奔回雅典报捷,并因此过度劳累而死,这个事件就是当代的马拉松长跑的来源。此役大大提高了希腊人的自信。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参加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红斗篷,手拿标枪和盾的色雷斯人;还有帽盔上装饰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军齐集小亚撒尔迪斯,号称500万,实则30—50万人左右,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波斯大军走到赫勒斯邦海峡(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下令架桥。大桥很快架设起来,是两座索桥,埃及人和腓及尼人各造一座。桥刚修好,忽然狂风大作,把桥吹断。薛西斯大为恼怒,不但杀掉了造桥的工匠,还命令把铁索扔进海里,说是要把大海锁住。还命人用鞭子痛击海水300下,惩戒大海阻止他前进的罪过。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见一斑。当然,桥最后还是造好了。不过由索桥变成了浮桥。工匠们把360艘战船整齐排列,用粗大的绳索相连。船上用木板铺出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浮桥的两边又装上栏杆,以免人马坠入海中。这支波斯大军用了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过海峡。有个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的当地人,惊恐地说:“宙斯啊,为什么你变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并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领着全人类来灭亡希腊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一向喜欢内部争斗的希腊各城邦组织了从未有过的联合行动。30多个城邦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同盟军总统帅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担任。渡过赫勒斯邦海峡后,波斯大军迅速席卷了北希腊,七八月间来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该隘口是中希腊的“门户”,依山傍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又叫“温泉关”。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这时希腊人正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在希腊,奥林匹克高于一切,运动会期间是禁止打仗的。

  2 :3次希波战争
  因此,希腊人在关上布置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当波斯人临近的时候,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仅带了300人来增援。波斯大军在温泉关不远的平原扎下大营以后,薛西斯首先展开了心理攻势。他派人捎信给希腊守军,说波斯兵多得数不清,光是射击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住。勇敢的斯巴达人那能被吓着,他们嘲笑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荫凉里杀个痛快”。过了两天,薛西斯又派人去打探希腊人的动静,回报说希腊人把武器堆在一边,有的梳头、有的做操,丝毫没有打仗的样子。薛西斯大为奇怪,问询知情者后方知,战前梳头是斯巴达人的习惯,意味着将要玩命血战。薛西斯又耐心地等了四天,见守关的希腊人没有丝毫投降的样子,便下了命令,用武力活捉这些不知好歹的希腊人。根据温泉关地势险要、山道狭窄,部队不能展开行动,骑兵和车派不上用场的特点,薛西斯采取了派重装步兵轮番冲击的强攻战法,企图利用人数的优势打垮斯巴达人。而斯巴达人却利用温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用锋利的长矛凶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敌人。波斯人倒下了一批又一批,攻打了一天又一天,却没能前进一步。薛西斯无奈,只好拿出最精锐的一万名御林军投入战斗,但除了抛下大片尸体外,还是攻不上去。见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抖动着胡子,狂躁地吼叫不已。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来报告说,有条小路以通到关口的背后。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御林军沿着荆棘从生的小道直插后山。他们穿峡谷,渡溪流,攀山崖。黎明的时候,越过一片橡树林,接近了山顶。本来,列奥尼达在小路旁的山岭上早已布置下1000余名来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因数日无战事,他们便放松了警惕,直到寂静的黑暗中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时,他们才慌忙披挂上阵。波斯人已到跟前,羽箭像雨点般射来,佛西斯人败走了。波斯人也不追赶,直向温泉关背后插了下去。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得知波斯军迂回到背后时,知道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他把已无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队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300士兵迎战。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700名塞斯比亚城邦的战士自愿留下同斯巴达人并肩作战。前后夹攻的波斯人潮水般扑向关口,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佩剑断了,波斯人拥了上来。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拼死保护自己的统帅。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杀红了眼的波斯人,将残余的斯巴达人死死围住,在口令声中将雨点般的标枪投向他们,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至此,温泉关才最终被攻占了。付出两万波斯士兵生命的温泉关血战,对于薛西斯来说,就象是一场恶梦。一想到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斯巴达勇士,他就心惊肉跳地问:“斯巴达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据说,波斯人在打扫战场时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人的尸体。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有参加战斗。一个是因为害眼病,一个是因为奉命外出。战后,他俩回到斯巴达时,家乡的人都非常鄙视他们,谁也不理他们。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屈辱,自杀了。另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但斯巴达人还是拒绝把他安葬在光荣战死者的墓地中。

  波斯人破关后长驱直入,攻入并洗劫了雅典,但雅典海军却在城市附近的萨拉米斯湾击溃了波斯舰队,决定性地歼灭了波斯海军,一举扭转战局。薛西斯在希腊这样一个多山的穷国里,没有海军运送补给,就无法维持一支庞大的陆军力量,所以只好将入侵军撤回波斯。但是第二次希波战争并未就此结束。薛西斯仍然在希腊半岛北部留下了一支30万人的陆军(希罗多德的记载,剑桥古代史估计是10万人),由大将马多尼乌斯(Mardonius) 统率。

  公元前479年,10万希腊联军勇猛追击与30万敌军在小亚细亚展开决战,希腊联军陆军由斯巴达国王普萨尼亚斯(Pausanias)率领,进攻波斯驻军,于是爆发了这次战争中最后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普拉提亚之战。( 斯巴达的国王是选出的,同一时间总是有两名国王并列)。这次战役非常集中地暴露了敌对双方的优缺点。战役初期双方有很长时间的对峙,曾经爆发过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和前哨战。起初是波斯骑兵在不适于骑兵作战的崎岖地形中向希腊军步兵发动进攻,结果损失惨重。而后波斯军统帅吸取了教训,利用骑兵机动灵活的特点,不断地袭扰希腊军的军粮补给。另一方面,在与希腊军的遭遇战中,尽量不和希腊方阵作正面的步兵交锋,而是利用己方联合兵种的优势,用弓箭手和投石兵的远程火力优势不断杀伤希腊军。两军相持的结果,希腊方占不到任何便宜,补给又发生了问题,只好准备撤退。普萨尼亚斯的撤退计划,原本是全军列阵,然后趁夜暗掩护,一部份一部份地撤退。但是计划执行中发生了延误,阵线中央撤退、右翼撤退了一半、左翼未动的时候,天亮了,行动被波斯军发现,于是演变成一场生死大战。交战之初,希腊方的形势非常危急,不仅是在机动中被迫迎战,而且波斯统帅马多尼乌斯采取了正确的战术,以密集的远程火力给希腊军以重大杀伤。但是不久,马多尼乌斯犯了一个战术错误:他命令步兵主力集结在第一线弓箭手和骑兵身后,目的我猜测可能是准备跃出给希腊军决定性的一击,或者是准备追击。

  3 :3次希波战争
  但是这样一来,大量波斯军猥集一团,第一线部队就丧失了后退保持弹性的进退余地。斯巴达王普萨尼亚斯抓住这个战机,集合起希腊的装甲步兵方阵,猛烈地向波斯军冲上去。因为只要冲近了,波斯军没有作机动保持距离的余地,投射兵和骑兵就发挥不了作用。在近战和混战之中,波斯士兵尽管也很勇敢,但是他们使用武器的技术(也就是武艺啦)没有希腊战士那么训练有素,个人防护也没有希腊战士好(没有手盾)。即使如此,凭借波斯军的数量优势,他们也还是可能淹没希腊军的,但是这时候,波斯统帅马多尼乌斯本人在混乱中被杀。因为波斯军是各个民族组成的乌合之众,并不齐心,指挥核心一死,全军随即溃散。这场战役以后,希腊人基本上肃清了希腊半岛境内的波斯侵略军 。

  公元前449年,波斯同意缔结和约,第二次希波战争遂正式结束。

  公元前431—前404年,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世界暂时没有了东顾之忧,于是斯巴达和雅典两强爆发了争夺希腊世界霸权的30年伯罗奔尼萨战争。战争的结果以雅典失败告终。(十年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1年;西西里战争,公元前415年—公元前413年;德凯利亚战争,公元前413年—公元前404年。)

  公元前401年,波斯御弟、小亚细亚的总督居鲁士起兵反叛他的皇兄,他的军队中就有很多希腊雇佣兵。居鲁士兵败被杀,随从星散,但是他手下的希腊雇佣军步兵方阵却岿然不动。波斯政府军用鸿门宴的手法,假装谈判,诱杀了希腊雇佣军的所有将领,但是雅典人色诺芬(Xenophone)却在军中挺身而出接替指挥,迅速恢复了秩序,然后率领这一万名希腊雇佣军,在波斯政府军环伺之下,由亚洲腹地,完整地撤退到了希腊边界(类似中国的万里长征)。这次事件就是著名的“色诺芬万人大撤退”。

  公元前4世纪起,马其顿逐渐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公元前395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面对马其顿的崛起,希腊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在喀罗尼亚大败希腊联军,取得了对整个希腊的控制权。公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即位。亚历山大即位后很快就平定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巩固了政权。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大军渡海东征,拉开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亚历山大最大的敌人是强大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先后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苏斯击败波斯军队,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叙利亚和埃及。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试图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拒绝。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高加米拉战役爆发。亚历山大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并乘势攻下巴比伦,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继续东进,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他庞大的帝国也随之分裂,古希腊历史结束,希腊化时代开始。(详细请看《亚历山大大帝》)

  4 :3次希波战争

  希腊波斯战争(Greco-Persian Wars 或 Persian Wars) 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波斯帝国实行不断西进的侵略政策。公元前546年,波斯并吞了吕底亚,接着征服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公元前51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渡博斯普鲁斯海峡,远征多瑙河以北的西徐亚人,虽然失败,却乘机占领了色雷斯和黑海海峡,截断希腊与黑海的交通。原为雅典等城邦所掌握的商业,现在转到依附于波斯的腓尼基商人手中。波斯统治者并不以此为满足,还妄图征服希腊半岛。在这种形势下,希腊各邦无论为着本身的生存或为着海上贸易的发展,都必须进行一场反对波斯侵略的战争。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等城邦掀起了反抗波斯统治的暴动,这个暴动成了希波战争的导火线。当时米利都曾求援于希腊半岛各城邦,但是希腊半岛各城邦多未出兵相助,只有雅典和优卑亚岛上的爱勒多里亚派出了25艘战船助战。大流士集结重兵,镇压了小亚细亚各城邦的反抗,此后波斯便把侵略的矛头直接指向希腊半岛。

  公元前492年,波斯海陆大军进攻希腊。舰队航行至亚陀斯海角时,遇飓风,大部分舰船沉没,2万海军葬身鱼腹。陆军在色雷斯遇到当地人民的抵抗,损失重大,被迫折回。波斯军远征失利后,大流士一面继续备战,一面实行恫吓。他派使者到希腊各邦,要求贡献“土和水”,意即降服于波斯。雅典和斯巴达坚决拒绝,雅典把波斯使者抛进了深渊,斯巴达把使者投入井里,并嘲笑说:“自己去取土和水!”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发动对希腊的第二次进攻。波斯海军横渡爱琴海,攻占爱勒多里亚后,在雅典城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动员了所有的公民,征集1万名重装兵,此外只得到彼阿提亚的小城普拉提亚派来的1000名援军,而雅典所面对的却是10万波斯大军,可谓众寡悬殊。在形势十分紧急情况下,雅典采纳了将军米太雅得的建议,全军出动至马拉松。交战之初,米太雅得把军队列成长方阵,以主力集中于两翼,中军兵力较弱。两军接触后,雅典中军受波斯军的压力向后退却,而两翼则以机敏迅速的急进军突破了波斯军的弓箭射击,以长枪的密集方阵击退了波斯军的两翼,致使波斯军阵容大乱,纷纷逃向海上的战舰。雅典军的两翼则转向后方与中军联合,围歼波斯中军,取得了马拉松战役的胜利。雅典胜利后,派了一名战士回雅典报捷,他一气跑了四十多公里,抵雅典城后说:“我们胜利了。”话音刚落,便晕倒而死。后世为纪念这一壮烈事件,决定定期举行马拉松赛跑。

  马拉松战后,双方都积极准备再战。雅典大力扩充海军,新造200艘三列桨战舰,希腊31个城邦结成反抗波斯侵略的同盟。波斯也从各地强征人力物力,准备再度大举侵入希腊。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国王薛西斯率海陆大军从阿卑多斯出发,进入欧洲,沿色雷斯海岸,分海陆两路入侵希腊。据希罗多德记载,波斯出动士兵170万,战舰1207艘,加上非战斗人员共500万,这些数字显然过分夸大了,但队伍确实具有巨大规模。为了迎击波斯陆军,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率士兵300,坚持扼守中希腊的温泉关。李奥尼达率部力战,但由于奸细引路偷袭,温泉关失守,斯巴达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后人立碑以纪念之,碑文写道:“过客啊,去告诉拉西第梦人,我们遵从着他们的命令,长眠在这里的。”温泉关失守后,据守阿特米西亚海角的希腊海军,主动撤退至阿提卡的萨拉米海湾。波斯大军通过温泉关,直捣阿提卡,占领了雅典城。此时,雅典人已在海军统帅太米斯托克利指挥下,将妇女儿童迁移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特洛伊森城,而把成年男子都征集入伍,准备在萨拉米湾决战。公元前480年9月20日清晨,萨拉米海战开始。波斯的大型战舰在狭窄的海湾不得施展,而希腊小型战舰却运转自由。雅典士兵英勇战斗,给敌舰以猛烈打击。入晚战斗结束,波斯海军大败,损失战舰300余艘,希腊仅损耗40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7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