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姬延,历史上最穷的天子,打仗还找商人借钱

众妙之门 2023-06-15 21:08:52

姬延,历史上最穷的天子,打仗还找商人借钱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姬延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这位皇帝就是姬延,东周的最后一任君主,史称周赧王,他的处境极为尴尬。公元1122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推行分封制,诸侯国听命于周天子。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开始衰落,表面上还是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其实已经没有诸侯国听命于天子了。

作为周朝的最后一个天子,姬延是非常不幸运的,当时的秦国已经非常强大,已经能够统一诸侯国,取周朝而代之。姬延执政之时,他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人口也才三万多而已。更尴尬的是,在这个统治范围不大的圈里,还分出了东周国和西周国,他就居住在西周国。秦国此时已经攻占了其他诸侯国不少领地,逐渐逼近周王室,使得这位皇帝整天茶饭不思。

秦国国力强盛,没有哪个诸侯国能与它抗衡,所有诸侯国都非常害怕。这个时候,楚国春申君提出一个建议,那就是打着周天子的名义,联合众多诸侯国一起攻打秦国,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姬延作为周天子,听完楚国来使的来意之后,立马同意这个决定,他正愁怕被秦国消灭呢,这个想法真是雪中送炭。

姬延同意这个决定,他的想法是这样的,第一,可以抑制秦国的扩张,防止自己的领地被吞食,第二,因为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讨伐秦国,一旦胜利还能恢复周天子的威严,国家就发展起来呢。匆匆忙忙之下,他命西周公东平西凑整理出一支6000人的军队,气势汹汹地准备伐秦。

然而,打仗可不是玩泥巴,是需要花钱的,粮草、武器样样都缺,士兵怎么上得了战场。姬延虽说是周朝天子,却也是穷困潦倒之人。无奈之下,只好向国内的富商地主借钱,付给他们借券,承诺全军回国之日就将钱财数倍奉还。

整理完军队之后,姬延命西周公为主帅,率领五千人马到伊阙会合,与诸侯国一起出击。万万没想到的是,除了燕国和楚国派兵过来,其余四国都害怕秦国的报复,一个人也没露面。苦等3个月之后,其他诸侯国还是没有派兵过来,3万兵马对阵秦国十几万兵马,士气完全没有,只好不战而散。

回国之后,西周的富商纷纷见军队回国,纷纷想姬延讨债,姬延本来就潦倒,仗也没打就回来,肯定没钱还给他们。既无奈又惭愧,只好跑到宫中的一个高台上躲债,这个高台也被人称为“躲债台”,“债台高筑”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姬延联合诸侯伐秦的事情传到秦国,秦昭襄王非常气愤,出兵攻打周国,先灭西周再灭东周,周王朝彻底灭亡,姬延也在郁愤中死去了。

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亡国之君的一生,往往会被贴上“可悲”甚至是“窝囊”的标签。

比如被嘲弄成“扶不起阿斗”的刘禅,再比如周的末代天子周赧王。

有些时候真的不得不服命运,生在离衰败只有一步之遥的帝王家,末代君王该做怎样的“挣扎”才能拯救自己的“子民”、甚至是自己的“国家”呢?

于颜小二看来,当年刘禅的“乐不思蜀”,更多是他审时度势后“大智若愚”,他以阿斗之骂名,留蜀国旧臣、旧人、包括自己最后一丝安宁。

而周赧王在历史上留下“债台高筑”等事迹,则是他维护“周”最后奋力一搏的证明。

有人笑周赧王伐秦不成,反而“债台高筑”,最后投降亡国,于劳苦奔走的疲累中死去,觉得这是一件极其窝囊的事情。

但于颜小二看来,周赧王的结局,或许从他在那个时代继承王位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

但是作为一个王,他放下身段做过最后挣扎,也衡量利弊作出最大“妥协”。

所以,周赧王的晚年,不能用“窝囊”二字定义,更多应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力和生不逢时的不幸。

1、周赧王的挣扎:债台高筑要说周赧王为何在后世被人贴上“窝囊”的标签,可能与“债台高筑”这个典故有关。

据记载,周赧王作为周的第37任君主,那时的周已经“奄奄一息”,周天子缺乏土地、资源,也没有号令诸侯国的“威信力”。

“名存实亡”的态势只差捅破“窗户纸”。

而在那时,对于周赧王,或者其他诸侯国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强敌,那就是“秦”。

在秦王稷的带领下,秦向外扩张的势头十分凶猛,震慑天下。

周赧王于此倍感忧虑。

楚国为了遏制秦国,便以周赧王的名义号令各国协助伐秦。

而周赧王这边则顺水推舟,想借此机会集结各国大军灭灭秦国威风。

当时无论是资源还是兵力都十分匮乏的周赧王为了促成联军伐秦事宜,准备的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并向境内的富户以“借劵”的形式筹到粮草、物资,然后和六国约定带领大军在伊阙会合。

结果到了约定那天,只有楚国和燕国派来了军队,加上周赧王的军队只有几万人,而秦人善战本就名声在外,同时秦军有几十万人,这种战役打下去无异以卵击石。

由于其他诸侯国的失约,周赧王这场仗“不战而败”,而周赧王借用“物资”发放的债券,则无法偿还。

于此,无法面对“债主”,周赧王只好去宫中一个高台躲避,历史上便留下“债台高筑”一说。

经此一事,秦王稷则不打算放过“西周”,逼得周赧王“投降”,并拿走了周赧王的土地、人口,还拿走了象征周王室王权的“九鼎”,空挂一个名头。

毫无疑问,此举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极强。

而晚年的周赧王,关于他的死法是有争议的,有说寿终正寝,但是更多是说他因为年老于奔波中死去。

2、“债台高筑”的周赧王真的“窝囊”吗?作为一个王来说,打仗的物资都是借的,结果还“不战而败”。战败之后,找百姓富户借的“物资”还不能归还,只能在羞愧中于高台躲避。

确实听起来挺“揪心”的。

各位听起周赧王“债台高筑”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比较“窝囊”?明白除了楚和燕以外其他诸侯国为何不出兵的原因之一,或许就能明白,周赧王更多是“不幸”。

周赧王的“债台高筑”,源于他的“孤注一掷”的冒险,而这冒险,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他看上去窝囊,不过是因为他败了而已。

我们知道,周赧王时期,周天子的实力确实太差了。

土地、资源、威信等等还不如当时的诸侯国。

楚国鼓捣六国联军攻打秦国,不过是利用周赧王名义上的“天子”身份而已,这一点我们知道,当了这么些年的王,周赧王能够不知道?

而周赧王如果此时不借此机会一搏,被秦国吞并是迟早的事情,而且还不容自己反抗。

如果周赧王能够集结六国军队,那么面对秦国几十万虎狼之军,尚有胜算。

或者这么说,这次楚国煽动的联军伐秦,是周赧王的最后一次“翻身”机会。

赢了,周王室或许还能比当前境况更好些。

输了,将万劫不复。

而秦那些年大举扩张土地,与其他诸侯国各有“结怨”,联军伐秦,其他诸侯国未必不愿。

只是周赧王可能在一个地方失算了,这也是促成周赧王“债台高筑”的核心要点:那就是用“借劵”筹集物资,这让其它诸侯国看清“周天子”的实力。

周赧王如此弱,各有算盘的诸侯国不愿出兵,这也不是不能理解。

也就是说,周赧王联军伐秦是需要勇气的“釜底抽薪”之举,不能说是“窝囊”。

若真的“窝囊”,大抵会畏惧秦军虎狼之名,继而避而远之。

而“债台高筑”以及在得罪秦王稷之后,被夺取土地、人口和九鼎,则是周赧王“釜底抽薪”失败后的“代价”。

而这个“代价”,他也踏踏实实承受了。

3、他或许只是不幸和无力写在最后,颜小二想说,当年周赧王这个境况,即便是把秦王稷放在周赧王的位置或许都“无力回天”,而在秦国如此强大,面对心怀异性的其它诸侯国,还能顺水推舟、孤注一掷、釜底抽薪去张罗伐秦事宜,这不是一个窝囊君主会做出来的事。


或许,历史上的周赧王,只是不幸、无力罢了。

各位怎么看?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是何结局?他到底有多窝囊?

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在位五十九年,此时周朝实力越来越弱,且已经分裂为东周与西周,周赧王刚开始寄居于东周后来又迁到西周,而且在位几十年里活得是极其窝囊。公元前307年秦军攻入东周王城并且要求借用九鼎,供秦武王与手下大力士比试举重。周赧王因为不同意这样做,所以直接被赶出王宫可谓是颜面扫地。公元前270年周赧王为了讨好秦国,只好将本就不大的国土割一块给秦国,还说是要给秦太后养老用。公元前256年中原六国推举周赧王为合纵长共同进攻秦国。但周朝连一支军队都没有,最好只好向王城中富商借钱拼凑起了一支六千人军队,并答应战争结束后偿还债务。最终中原六国大败,周赧王因欠下债务没法偿还,只好跑到一个高台上躲起来,过了几个月后在郁闷中死去。

1、曾一度被赶出王宫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率领军队攻入东周王城当中,并且要求借用九鼎与手下大力士比试力气。周赧王当即表示拒绝,秦武王于是毫不留情将他赶出王宫,这对于周朝天子来讲简单是巨大污辱。毕竟自周朝建立以来,这种事情还是头一回发生

2、无军队无钱粮

秦武王在举鼎时被砸死,因此秦朝军队马上撤出东周王城。以后几十年里周赧王一直没有再让周王朝兴盛起来,国土面积小经济没有发展,更谈不上军队建设。以至于公元前256年,中原六国与周王朝共同进攻秦国时,他只能借钱拼凑出一支六千人军队。

3、死前还欠下一笔债

周赧王在拼凑六千人军队时,为了借到钱曾经向富商们承诺,只要军队得胜归来就会归还所有钱。但偏偏最终中原六国大败,于是周赧王为了躲债只好跑到王宫当中一个高台上去,几个月后周赧王在郁闷中死去。

“债台高筑”

战国时,摇摇欲坠的周赧王还野心勃勃,但实际却软弱无力。他想联合楚、燕等国攻打秦国,但没有足够的军费,于是向国内的有钱人借钱,答应等打胜仗后加利偿还。结果没等到与秦军交战,周赧王就吓得撤兵回国,而借来的军费却花光了。这时,要债的人天天聚在王宫门前吵闹,逼得他只好躲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不敢下来。因此,人们把这座高台称做逃债台。这个成语比喻欠债很多。
 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和“西周’(注),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时秦国已攻占了韩、魏、赵三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签丁凑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可是缺少武器、粮饷。姬延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公元前256年,姬延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结果,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
  “西周”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姬延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姬延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周朝人将这个高台称为“逃责台”(即逃债台)。此后,秦军不肯罢休,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姬延惊慌,打算逃奔韩国或魏国。西周公劝说道:“秦吞?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韩、魏两国也不会幸免,大王与其到那时被俘受辱,还不如趁早投降,结局或许能好些。”姬延无奈只好率领臣下和宗室,到祖庙哭拜了一番,三天后,亲自带着家眷、图册,去秦军军营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并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至此,东周宣告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6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