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古代的功臣都没好下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对于功臣,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话,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对于忠臣,则是岳飞那一句著名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当我们仔细回看中国古代历史,似乎各朝各代的功臣和忠臣的结局都不是很好,当然了,这也不绝对。但总的来说,确实如此。那么这究竟是为何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举历史上两个著名的人物来加以说明。他们分别是南宋的岳飞和明朝的蓝玉。
朱元璋——剧照
首先就功臣来说,蓝玉是大明帝国名副其实的开国元勋,曾经血战洪都的战神。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为大明帝国立下过赫赫功勋的蓝大将军,到最后却被朱元璋剥皮实草,其下场十分悲惨。而这其中的原因,真的是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吗?
当然不是,蓝玉之死,其实是必然的。为何这么说呢?
蓝玉不仅是淮西籍将领,同时还是朱元璋太子朱标的舅父,属于皇亲国戚。但是在大明建国之后,蓝玉便开始专横跋扈起来,依仗着军功肆意妄为,贪赃枉法。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咱们出生入死给皇上打下来的天下,咱们也得享受一下”。换句话来说,就是,这大明朝的天下,应该也有他们的一份。
蓝玉——剧照
在中央集权制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时代,这样的言论无疑就是在挑战皇帝的权威。所以,清理骄兵悍将是必然的事。
当然,除这以外,朱元璋还有着其他的考虑,那就是他必须要在自己去世之前,将朝廷内外这些骄兵悍将们清理干净,给后代帝王一个平稳安定的国家。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安定,他们为了给自己谋求私利,完全不顾及百姓的死活,肆意收刮民脂民膏。
当然了,如果只是简单地贪污受贿,专横跋扈,那么还能勉强再容忍一下,蓝玉也不至于被处死,但如果是牵扯到国家的安定,那么朱元璋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朱元璋对蓝玉高举屠刀的时候,就是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为何要在这一时候除掉蓝玉呢?很简单,因为太子朱标如果在世的话,那么就能将蓝玉等人控制住,还能利用他们帮助朱标镇守边疆。可如今朱标去世,继承人朱允炆又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将其除掉。
宋高宗、岳飞——剧照
接来下我们再来说忠臣的代表——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在历史上的众多忠臣里面,岳飞可以说是其代表之一,不说别的,就说他脊背上“精(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就无人能比。当然了,这四个字不仅仅是刻在背上,同时也刻在了岳飞的心上。
面对金人的步步紧逼和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岳飞率领着他的岳家军奋勇抗争,与金人进行一场又一场的殊死搏斗。在抗金战争中,岳家军大显神威,屡战屡胜,最后连金人都只能无奈地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叹。但就是这样一个忠君报国的岳飞,却屡遭朝中奸人排挤,最后在抗金连战连捷的时候,被奸人所害,宋高宗用十二道金牌将其召回,随后便将他斩首在风波亭。岳飞的儿子,兄弟张宪等人都未能避免一死。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忠臣为何也要被处死?
岳飞——剧照
其实回顾历史我们便可得知,岳飞之死实际上是有着一定原因的。首先第一点,便是岳飞身为武将干预朝政,其主要事件就是岳飞让尚未有儿子的宋高宗立太子。虽然岳飞是为了国家稳定着想,但是这一行为在皇帝的眼中,就是图谋不轨。其次便是岳飞向宋高宗要兵权。
我们知道,宋朝的起家是因为太祖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而为了避免将领们在自己的身上故技重演,赵匡胤曾杯酒释兵权,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在往后,宋朝一直秉持着重文轻武的思想,一方面不断提升文臣的权势,另一方面则不断打击武将。所以宋高宗在面对岳飞向自己索要兵马,自然会起疑心。
再者来说,岳飞想要的是能够收复山河,收回失地,而宋高宗只想偏安一隅。相对于收复收地来说,偏安一隅似乎要更容易,更要安稳得多。而想要得到这样安稳的日子,那么就必须和金朝和谈,而和谈的资本就是除掉岳飞。所以再这样几番周转之下,岳飞的首级终于成为了赵构心中所谓的和谈筹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其实不论是功臣还是忠臣,只要是影响到皇权的稳定,那么就必然会遭到清理。蓝玉如此,岳飞如此,历史上那些惨遭杀害的功臣、忠臣更是如此。
因为在我国历史上厉害的功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会损害当朝皇上的权利和地位。历史上最有名的三位厉害的有功之臣都是忠臣,但是他们都不被能被当朝的皇上所接受。在利用完之后都被杀了,而且都是背负着最坏的名声死去的。第一位厉害的功臣就是宋朝时期的将领岳飞将军,他的岳家军名震四海。第二位厉害的功臣就是明朝时期的内阁大臣于谦,于大爷,他是明朝能够起死回的元老级人物。第三位就是明朝末年的优秀将领袁崇焕将军,他为明朝镇守住了边关,却被皇帝千刀万剐。接下来我们分享一下他们三位的故事和死因。
一、宋朝时期厉害的功臣岳飞将军,因为不得皇上的心思,最终自寻死路岳飞的岳家军,我们从小就有听过。他背上精忠报国4个字,更是我们从小课文的内容。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忠诚猛将,最终却因为读不懂皇上的心思,而死于莫须有的罪名。当时如果他打胜仗,把前一位皇帝接回来,现在的皇帝地位就不保了。
二、明朝时期的厉害的功臣于谦,最清廉的人,却背负了最可耻的罪行明朝在最危难的时候,那个于谦站了出来,他帮助明朝巩固边防,完善政治制度,甚至杀他的那个皇帝都是他一手扶持上去的。但是他和岳飞犯了同样的错误,前一个皇帝被他救了下来。
三、明朝末年的厉害的功臣袁崇焕,忠肝义胆一文人,莫名死于叛国罪袁崇焕本是一个文官,但是明朝末年已经没有武将可用,临危受命的他,一人撑起了,明朝的边防,培养起了几位明朝大将。但是他多次藐视皇权的行为,让皇上对他心生忌惮,最终把他以叛国罪处置。
蓝玉虽猛,但是比起超一流名将徐达,常遇春还是略逊一筹。明初名将如云,而蓝玉只是在前辈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而韩信之于秦末楚汉之时,可谓是天下第一名将,用兵之犀利无人能及,为大汉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女真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能让契丹人发出这样哀叹的女真铁骑,在面对岳家军时却无法在展示他的无敌,岳飞抵抗金人的进攻,甚至险些就能直捣黄龙,他的存在可谓是南宋的擎天白玉柱,不谈的下场怎样。他的功绩蓝玉是比不上的。
文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典故出现后,第一个被杀的功臣,文种与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几十年,为越王勾践提出了著名的“伐吴七策”,勾践只用了其中的三策就灭亡了吴国,勾践成功后,对文种说:你教我的七策我只用了三策就灭亡了吴国,还有几策你到地下去帮寡人灭亡吴国的先人吧。
于是文种自杀,文种自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贪恋权位,文种本来有机会离开的,但他没有,这就是贪恋权位,这是人性,二是文种遇到了一个残忍的君王勾践,勾践这个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要是范蠡没离开,也一样会被杀。
2、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功臣,是秦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领之一,整个战国时期,战死了200万人,白起一个人参与指挥的战争加起来就杀了100万人,尤其是在长平之战,白起指挥秦军大破赵军,坑杀了45万赵军,这是冷兵器时代,杀人数量最多的一次战争。
白起被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白起不应该违抗君王的命令,在战略战术上,虽然白起是对的,但在封建社会,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白起如果听从命令,也许还不会死。二是范雎从中陷害,范雎担心白起功高胜过自己,于是在秦王面前诋毁白起,最终导致白起被杀。
3、李牧
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名将,当他在守卫边境时,大破十余万匈奴骑兵,名震战国,后来李牧调到都城抵御秦军,只要李牧在,秦军就无法击败赵国,秦军将领王翦见无法打败李牧,于是施行反间计,结果赵王还信了,让赵葱代替李牧,结果李牧不愿意交出兵权,被早已经计划的赵王杀害。
李牧被杀的主要原因就是:赵王昏庸,听信谗言,听信小人郭开的话,不能明辨是非。
4、韩信
韩信是兵仙,是楚汉战争时期崛起的一代名将,因为受到刘邦的重用,韩信开始发挥他那神仙般的军事谋略,依次打败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最终协助刘邦打败了项羽,成为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被杀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韩信向刘邦要挟齐王封号,韩信是刘邦的手下,他不是独立的诸侯,即使功能再大,也不能要求封王,这在封建社会是忌讳。二是韩信太有能力,刘邦担心韩信真的谋反,所以第一时间解除了韩信兵权,并软禁起来,最终韩信是被萧何与吕后联手所杀的。
5、周亚夫
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 ,也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因为功劳巨大,被汉景帝任命为丞相,但后来因为一些事得罪了汉景帝,再加上有人告发周亚夫私藏甲盾,被人告发而下了监狱,最终不堪受辱而自杀。
周亚夫被杀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意见不和,跟汉景帝对着干,不懂得变通。汉景帝想更换太子,周亚夫不同意,屡次劝谏而触怒了汉景帝,汉景帝想给投降的匈奴人封侯,周亚夫又不同意,还以辞官对抗,这让汉景帝很生气,虽然周亚夫是被人告发私藏四盾,但这种事可大可小,只要皇帝还喜欢周亚夫,他根本就死不了,正因为周亚触怒了汉景帝,所以才被逼自杀。
6、邓艾
邓艾是三国时期晚期的名将,最大的功劳就是灭亡了蜀汉,他是首功,但很快邓艾开始持功自傲,私自分封蜀汉官员,并以功臣的身份对司马昭说教,还提出了灭亡吴国的战略,由此引发了一些人的嫉妒,包括钟会、卫瓘等人。
邓艾被杀的主要原因是:性格问题,居功自傲,自作主张,妄议朝政。邓艾灭亡蜀汉是有大功,但在封建社会做决策是君主的权力,除非是像曹操那样的权臣能代替皇帝做决策,否则就犯了忌讳,最终引发钟会、卫瓘的诬陷,这也司马昭乐意看到的结果,所以就顺其发展,最终邓艾、钟会都被杀害。
7、岳飞
岳飞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他一生都在尽忠报国,为了宋朝北伐,但他生在一个不太好的时代,宋朝是重文轻武的时代,而且南宋不乐意北伐,只想偏安一隅,对金朝的政策时时摇摆不定,造成了岳飞的悲剧。
岳飞被杀的主要原因是:秦桧的陷害,赵构的冷漠,以及岳飞本人的性格原因。岳飞是主战派,秦桧是主和派,是天生的政敌,秦桧多次陷害岳飞,而作为皇帝的宋高宗赵构同意了秦桧的意见,才是导致岳飞被杀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岳飞的性格太真,不受皇帝控制,宋朝一直就是重文轻武,担心武将在战争中不断坐大,这也是岳飞被杀的原因之一。
8与9、胡惟庸、蓝玉
胡惟庸、蓝玉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皇帝莫过于朱元璋了,朱元璋在自己的长子朱标去世后,安排了孙权接班,并且杀死了很多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其中就包括了胡惟庸与蓝玉。
胡惟庸与蓝玉被杀的主要原因是朱元璋为孙子接班扫清障碍,他担心自己年轻的孙子接班镇不住这帮打天下的老臣,所以就杀了,次要原因是胡惟庸与蓝玉持功自傲,并做了一些违法的事,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10、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崇祯皇帝时期的抗清名将,是明末抗击清军入关的主要将领,负责在关外抵御清军,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是,当时后金首领皇太极仍然率军进入关内,并且打到了北京城下,这让崇祯皇帝非常震惊,尽管袁崇焕打退后金军的这次进攻,但仍然被崇祯皇帝下了监狱并处死。
袁崇焕被杀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几点:一是夸下海口,他说只要给他兵马,就能打败后金军,结果后金仍然打到了北京城下,二是擅杀大将毛文龙,尽管他有这个权力,但其背后的意义会让皇帝不舒服,三是朝中有不少人诋毁袁崇焕,让多疑的崇祯皇帝起了杀心。
从这些被杀的功臣来看,可以将兔死狗烹的功臣被杀的原因归纳为几点:
1、功臣贪恋权位。比如文种。
2、功臣性格的原因,持功自傲,大多数人是这种情况。比如白起、韩信、周亚夫、邓艾、袁崇焕等人。
3、君主的原因,昏庸或者弑杀,不在于功臣。比如岳飞、李牧、胡惟庸、蓝玉等人。
范蠡与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成就勾践春秋一霸的地位,与文种不同,范蠡看人非常准,他发现了勾践不是共富贵的君主,于是选择了离开勾践,抛弃所有的权力与地位,从头开始。
范蠡这样做,就让勾践放弃了杀他的心思了,自然范蠡也就能保全自己了,原因就是:范蠡有抛弃权位的心胸,这让君王觉得不是威胁。
2、王翦
王翦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秦灭六国,除了韩国之外,王翦与王贲父子就灭亡了其中的五国,功劳是最大的,王翦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再没有事迹的记载,推断是辞官告老还乡了,因为当秦王用李信攻楚时,王翦就提过辞官回乡。
但是王翦能保全自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王翦给秦始皇一个贪财的印象,在灭楚前,王翦不断要求秦始皇给田给地给钱财,营造贪财的印象,历史上只要是贪财的人,就不会恋权,不会恋权就没有威胁。
二是王翦在功成名就之下选择辞职,放弃所有权位,这是明哲保身的原因之一,三是秦始皇是一个心胸开阔的皇帝,也是个不杀功臣的皇帝,李信灭楚被项并打得大败,秦始皇也没有杀李信,而且秦国统一天下的功臣一个也没有被杀,也可以说王翦遇到个心胸开阔的皇帝。
3、张良
张良辅佐刘邦从灭秦战争到楚汉战争,为刘邦出谋划策,刘邦能统一天下,张良居功至伟,刘邦统一天下后,让张良自己挑3万户的封地,但是张良拒绝了,张良只要了一个小县城,显示出不贪财。
张良能够全身而退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张良淡泊名利,信奉黄老学说,热衷修道,没有野心,也就没有威胁,二是张良放弃权位,辞掉官职,三是张良本来就是个谋士,没有在刘邦的朝廷中担任过任何重要官职,不像萧何是丞相,韩信是大将军又是异姓王,张良担任的也是闲职,一点威胁也没有。
4、萧何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被刘邦称为功劳最大的人,为刘邦管理着关中、巴、蜀、汉中等地,为刘邦提供足额的兵员、粮食、补给,功劳巨大,刘邦也曾怀疑过萧何,但是萧何通过一系列的做法打消了刘邦的怀疑,那么萧何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萧何请辞刘邦的重赏,并拿出家财以充军资。萧何已经是丞相了,刘邦还派了一名都尉率领500人保护萧何,萧何听了手下谋士的建议,拒绝了,并将自己的私财拿出来充当军队打仗的资金,这让刘邦很放心。
其次,萧何把自己的族人全部派到刘邦的军中,跟随刘邦一起作战。萧何自己在关中经营,刘邦在前线作战,为了让刘邦放心,萧何把自己的族人全部派到战场上跟随刘邦一起作战,有点送族人当人质的意思,让刘邦放心。
最后,萧何不惜自污名节以取悦刘邦。萧何在汉初名望很大,得到百姓的尊敬,这也让刘邦有了疑心,为了打消刘邦的疑心,萧何不惜强行购买百姓财物,自污名节,被刘邦投入监狱,但这样做却保住了性命,后来刘邦又让萧何官复原职。
5、卫青
卫青最初的身份是骑奴,因为汉武帝宠幸他的姐姐卫子夫,卫青也得到了重用,但是卫青凭借自己的才能成为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军职,对战匈奴七战七胜,从未败过,依靠军功封侯,地位非常显赫。
汉武帝这个人是喜怒无常的,他在位时期杀了很多大臣,也很懂得用人,一旦没有处理好与皇帝的关系,很多大臣的结局都不太好,卫青的做法就是低调,不攀附,不养门客,李广的儿子李敢打了卫青,卫青没有处罚李敢,也没有张扬,这叫低调,霍去病喜欢养门客,但是卫青不养,也不攀附权贵,他的一生就是平安度过的。
6、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的名将,四朝元老,从唐玄宗时期一直到唐德宗,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之一,也是平定安史之乱后期铁勒族仆固怀恩叛乱的功臣,其一生战功赫赫,活了85岁,虽然不时受到宦官小人的谗言打击,但能善终而死,也算非常不容易了。
郭子仪作为功臣,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郭子仪为人正直忠诚,即使受到不公正待遇,也没有报复之心,宦官鱼朝恩多次诬陷他,甚至挖了他家的祖坟,郭子仪依然平淡如水。二是郭子仪没有野心,多次请辞朝廷赐予的高官,唐代宗时期,曾经封郭子仪为太尉和尚书令,他都请辞了。三是唐朝确实需要郭子仪这样的将领四处平定叛乱。
7、石守信
石守信是后周大将,北宋开国功臣,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异姓兄弟,石守信作为功臣之所以能全身而退,那是因为遇到了赵匡胤,赵匡胤以怀柔的手法对待功臣,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只要交出兵权,永保太平,石守信照做了,自然就能善终。
8与9、沐英、汤和
沐英和汤和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明朝的开国功臣是个高危职业,十有八九都被朱元璋以各种罪名杀害,而沐英与汤和却能善终,这是有原因的。
沐英有朱元璋所赐的丹书铁券,并且一直在云南生活,地处偏远,并且在朱标去世后不久也病死了,而汤和为人低调,是朱元璋的发小,两人一起玩到大,还跟朱元璋是儿女亲家,最重要的是汤和主动解除兵权回家养老,这是他能善终的原因。
10、曾国藩
曾国藩是清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在十余年打击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争中,曾经藩的势力急剧扩大,更因为其平定了太平天国,而让曾国藩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曾国藩鼎盛时期手下的直系军队有12万左右,归属其指挥的军队合计有50万左右,整个大清朝一大半的军队都在曾国藩的控制之下了,这是绝对的功高震主了,但曾国藩却能善终,主要原因是:曾国藩懂得明哲保身,时时保持低调,不张扬,剿灭太平天国之后,主动裁撤部分湘军,并放弃兵权,解除朝廷的猜忌。
总结,全身而退的功臣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放弃兵权或放弃一切权利告老还乡。君主最在乎的就是功臣手中的兵权,只要功臣放弃兵权,基本上能保全性命,比如王翦、郭子仪、石守信、汤和、曾国藩等人。其次就是政权,等于功臣放弃一切离开,比如范蠡、张良等人。
2、为人低调,不张扬,明哲保身。一部分功臣在功成名就之后,难免张扬、持才自傲,做一些违法的事,难免会被君主猜忌而被杀,所以就有一部分功臣为人特别低调,不张扬,身在高位却非常小心谨慎,处处明哲保身,比如卫青、郭子仪、汤和、曾国藩等人。
3、不惜自污名节让君主对自己放心。最典型的就是萧何,萧何为人本来非常清正,有名望,名望大了,也会让君主猜忌,所以萧何干脆故意犯法,自污名节,这样一长,百姓就不再尊敬萧何了,也让刘邦放心了,这是萧何能够善终的原因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5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