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朱棣为了洗白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夺取皇位,肯定要给自己洗白,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他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要对朱棣的家庭背景做一点简单的介绍。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本来皇位是怎么样看也轮不着他的。但是由于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把皇位传给年幼的太孙朱允炆,他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朱棣看一个毛头小子都当上了皇帝,自己是他的叔叔,并且战功赫赫,一直为帝国守边,这样还有很大可能遭到朱允炆的打击。他越想越觉得不公平,就准备起兵做一把豪赌,一次成王败寇的豪赌,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发动了靖难之役。
由于朱棣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手下的士兵也都长期作战我,战斗力也很强。他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并且还买通了皇帝身边的人。朱棣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皇位。之后,朱棣就开始了自己的洗白之旅。
首先,朱棣注重自己身份合法性的塑造。他说“朕高皇后嫡子也”。高皇后就是马皇后。马皇后是朱元璋的正妻,如果朱棣是马皇后的儿子,那朱棣就是嫡子了。
这样他的身份就是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不能比拟的。但实际情况是马皇后一生中没有生过孩子,朱棣的生母是一个身份地位低微的妾。而且如果朱棣是嫡子的话,根据立嫡不立长的原则,朱棣肯定就会成为太子了,哪有朱标的什么事呢!由此看来,这个嫡子的标签只是朱棣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第二,朱棣注重改写历史。朱棣重修了太祖实录,先是让解缙重修,看后还是不满意,就让姚广孝又重修了一次。姚广孝就是那个腹黑的和尚,朱棣的头号军师。在重修的太祖实录中,朱棣增加了很多对自己的溢美之词,屡屡表现出老皇帝朱元璋对自己的欣赏来,只是迫于大臣的压力,才不立自己为太子。太祖实录这样一共就被修了三次,史称三修实录。这样这样来看,太祖实录的借鉴意义也就不剩下多少了。
第三,朱棣还注重改革。朱棣推翻了很多朱允炆所采取的措施。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方针,还采取了一系列朱元璋时代的方针,你能质疑我,总不能质疑我老爸朱元璋吧。并且朱棣还重新启用了东厂和锦衣卫,这些鹰犬严密的监视着天下人。天下人敢怒不敢言,虽然他们不说,但也都知道朱棣的皇位不是合法的。
朱棣也知道自己和皇位不是合法取得的,也一直提心吊胆,并秘密地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他在陆上派遣胡濙(ying)寻找,海路则派遣郑和寻找。
“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从这句至是疑始释,并且他们交谈了那么长时间,我们可以看到朱棣终于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或死或活,都已经无法对他造成威胁,他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不得不说,朱棣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开创了永乐盛世,派遣郑和下西洋,向其他国家展示了明朝强盛的国力,万国来朝。他北征蒙古,屡屡获胜,极大的解决了明朝的边患问题。
但朱棣也是一个问题皇帝,他性格残酷,善于伪装和演戏。对敌人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他给明朝埋下了不少的定时炸弹。首先,内阁在他这里又重新被启用,后来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几乎相当于丞相,权倾朝野。其次,他启用了东厂和锦衣卫作为特务机构,后来明朝屡屡出现大太监,如王振,刘瑾,魏忠贤之辈,祸国殃民。最后,我觉得他这一支的基因并不好,明朝的之后皇帝,或昏庸糊涂,或天性顽劣,或沉迷修仙动辄几十年不上朝,或不爱江山爱木工。但历史终究是历史,我们只能去评判而不能改变。
永乐已逝,世间再无永乐。
明成祖朱棣(以下简称成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不同于多数封建王朝“父死子继”的继位传统,这位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并不是“皇三代”,而是“皇二代”。成祖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皇位,是从比他低一辈的侄儿建文皇帝手里夺来的。成祖采用“非常手段”夺得帝位,残忍地杀害了不为己用的方孝孺(“诛十族”),并创建了臭名昭著的宦官机构“东厂”等,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是很好。但在他的治下,营建北京,疏浚运河,亲征漠北,南下安南,三次派陈诚通好西域,四次派亦失哈巡视黑龙江流域,六次派郑和南下西洋(第七次是宣德皇帝派的),并组织编纂了《永乐大典》,又足以向世人证明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经过他这一代的治理,大明皇朝真正地稳定了下来,并进入了长达200多年的“盛世”。
这位本来就颇有争议的皇帝,他的亲生母亲是谁?也是个谜。根据记载太祖事迹的《明太祖实录》和记载成祖事迹的《明太宗实录》(朱棣庙号初为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引者注),成祖是太祖发妻马皇后所生(也就是所谓 “嫡出”),排行老四。朱棣的前面三个哥哥朱标(懿文太子,即建文帝的父亲,明太祖在世时就已经去世)、朱(秦王)、朱(晋王)和五弟朱(周王)也 都是马皇后所生。但问题是,后来人们能看到的《明太祖实录》是成祖篡位后修改的,而《明太宗实录》又是成祖的嫡系子孙让人编纂的,其可信度并不高。根据有关记载,建文帝,也就是明太祖的孙子、明成祖的侄儿继位后,遵循中国历代王朝的修史传统,于建文三年初步修成了第一版《明太祖实录》。这一版《明太祖实录》的原貌,后人是看不到的,因为成祖从建文手里夺得皇位后,不可能让它原原本本地流传下去,而是要对它进行一番精心的修改。对于成祖这样一位“得位不正”的皇帝来说,做这项“工作”,尤其必要。史载,成祖占领南京后不久,即建文四年十月(建文四年在史书上常写作洪武三十五年,这是因为成祖夺位后将建文年号也给抹掉了,把建文元年改成洪武三十二年, 建文二年改成洪武三十三年……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而实际上,“洪武”本来只有三十一年――引者注),成祖令有“大明第一才子”之称的解缙主持重修 《明太祖实录》,同时重修专门记载朱明皇家血脉传承的《玉牒》。
据说,在悉心领会了成祖的意图后,《玉牒》和第二版《明太祖实录》里出现了这样的文字:“皇长子朱标、皇次子朱和皇三子朱都是明太祖嫔妃所生(庶出),只有皇四子朱棣和皇五子朱是马皇后所生(嫡出)。”乍一看,这样的修改“正合朕意”――既然成祖是太祖两个嫡子中的嫡长子,按照中国立嫡立长的传统,他毫无疑问是太祖唯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仔细一想,这么改大成问题!皇长子朱标以嫡长子的身份而被立为太子早已是天下皆知的事,现在突然说朱标不是马皇后亲生的,岂不是在骂老皇帝当时立朱标为太子是“老糊涂”吗?不知是成祖自己看出了问题,还是身边亲近的人提醒了他,最终心里有鬼但又不便明说的成祖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解缙发配到广西去了(也有人怀疑解缙是故意露出破绽给天下人看的,如果真是这样,解缙没掉脑袋就不错了)。
朱棣皇位来的并不光彩,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要说立太子继承大统,论长论贤都轮不到朱棣这个无才的第四子,但他继承大统后为了堵住天下的悠悠众口做出了不少为了让世人改观的行为,比如他让马皇后也就是朱元璋的嫡妻作为自己母亲,还有让记录历史的史官改写历史等等,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一、认马皇后为生母朱元璋亲自立下的皇太子英年早逝,在他本人帮事后,他不得不将天下江山交给自己年幼的皇孙,也就是皇太子的儿子,作为朱元璋儿子,新帝的叔叔他当然看不过眼,心里想着自己战功赫赫,多年来戍守边疆,怎么能让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坐上如此高位,因此他决定赌一把,想办法把自己的侄儿拉下马,自己好坐镇江山,后来,在他的一手策划下,他发动了靖难之役。毕竟朱棣是当时举国上下最优秀的将领,在他的坚持下没过几年如他所愿坐上了帝王的宝座,后来就开始了漫漫的洗白路。其实朱棣自己也深知,自己皇四子的出身根本配不上这个位置,而且作为皇四子他的生母地位也太低,因此他为了让自己坐江山坐的理所当然,他开始考虑想办法当嫡子,朱元璋的正妻马皇后一生没有子嗣,如果他可以是马皇后的儿子,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了嫡子,地位的提高不是一点点,那样的话帝王的这个位置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他的肩上,其实只不过是他自己骗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二、史官的改写在朱棣在位期间,他多次改写太祖实录,因为改了许多次对于他本人和他父亲的描写他都不是很满意,在他一手策划下改写的太祖实录中,增添了很多朱元璋对自己的赞许之情,更是明里暗里的暗示后人以及朝廷命官以及百姓朱元璋没有立自己为太子是被迫,是受迫于朝廷百官的压力才不能如愿立皇四子为太子继承大统,就这样,太祖实录被改了三四次,事实上,太祖实录对于后世的借鉴意义也越发的浅薄。
其实朱棣也应该明白,他之所以在乎自己的名头是否正统是因为他的自卑,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母亲地位低下,更是因为他也知道这个皇位来的不是那么光彩,他才在自己在位期间拼命的补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5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