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与司马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曹操与司马懿是中国古代史上出名的谋略家,曹操擅于领导大权,司马懿擅于出谋划策。二者的相互配合也成为历史上出色的一笔。汉末曹丕篡汉,而后司马炎篡魏,自汉至魏乃为合久必分,自魏至晋乃为分久必合。而曹操在生前的时候为何不杀司马懿呢,曹操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真实描述。司马懿手握大权,协助曹操成功夺取政权,在这个过程中,曹操有着自己的一套小算盘。
一、司马懿出仕过晚且前期无所建树,曹操年岁渐老而内政不断,司马懿是众人之中威胁较小的一员
公元179年司马懿出生,此时朝廷内宦官之祸尚未得到解决,地方又遭天灾人祸,各地逐渐分离中央。六年后巨鹿人张角三兄弟率众起义,声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起义军号为“黄巾军”,一时间九州震动,天下响应者数不胜数。
同时各路地方势力乘机起兵剿灭黄巾军,以求朝廷封赏。此时年近30的曹操亦起兵镇压黄巾起义。而后二20余年,曹操选贤选能,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为魏国建立打下了基础。
公元208年孙刘联盟与曹操大战与赤壁,曹操大败逃回北方,此后再无力南下。同年司马懿正式进入曹操幕府,以文学侍从身份跟随曹丕。而仅仅12年后,曹操去世,曹丕篡汉自立。
司马懿由原来的不受关注的幕僚摇身一变成为魏国的元老大臣。但奈何文帝、明帝均早逝,司马懿两次受命,与曹爽共同把持魏国政权。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一家独大。而司马懿自身也于3年后病逝,其子司马昭、司马师继承其业,后孙司马炎自立为晋帝,尊司马懿为高祖。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而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两者年龄相差24岁。而后公元201年,曹操第一次征辟司马懿,司马懿托病不出仕。而多年后面对曹爽,司马懿依然是故技重施,托病不出。
第一次征辟时曹操已经46岁,而司马懿方才22岁,两者相隔了一代人的距离。后公元208年曹操第二次征辟司马懿。此时曹操已经53岁的高龄,又逢赤壁之战大败,征辟司马懿时威胁其不出仕便杀了他,司马懿只好答应。自此司马懿进入曹氏集团。
此时刘备得到荆州,而又徐徐图蜀。孙权趁新胜,也积极扩张自身势力。而曹操西北边马腾、韩遂仍虎视眈眈,西南边汉中张鲁割据。曹操本就年事已高,对此已经是心理憔悴,对司马懿关注便很少。
而后建安20年司马懿第一次随军,与曹操征张鲁。史载司马懿曾劝谏曹操攻打蜀地,曹操却认为得陇望蜀,贪心不足,拒绝了司马懿的请求。第二年曹操受封魏王,而后不久司马懿转任太子中庶子,成为曹丕心腹之一。
建安24年关羽攻樊城,许昌震动。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25年,曹操病逝,司马懿逐渐开始走向政治中心。
曹操对司马懿谈不上重用。司马懿不仅出仕晚,进入丞相府后,表现也并不出色,或者说曹操并没有给予他太多的表现机会。特别是与文帝、明帝两朝时所建立的赫赫功业相比,司马懿在建安时期确实没有太大的作为。
或许正是基于这一历史事实,加之历史后见之明的虚构,才演义出曹操猜忌、防备司马懿的种种故事。而晋书所写曹操称司马懿“鹰视狼顾”之相,更多是为了给自己祖先一个不平凡的设定来增加其正统地位,和史实有很大差异。
从司马氏家族与曹操的关系来看,司马懿亦不应该成为曹操的对立面。懿父司马防与曹操熟识,任尚书右丞时曾推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可知司马氏家族与曹操素有来往,关系密切。
比较诸葛亮与魏延,诸葛亮也因爱惜人才没有第一时间杀魏延。而魏延没有任何背景,司马懿背后却是魏国太子,有相当强的靠山,就算曹操要杀司马懿,也需要一个足够合理的理由,而显然司马懿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二、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势力衰落,需要新兴人才,曹丕篡汉后也需要朝廷元老辅佐,司马懿懂得在帝王面前隐藏自己,成为首选人物
三国时期,各国实力成明显差距,但是三国局面维持了七十余年不变,谋臣、武将在水平上势均力敌。三国中虽然实力此消彼长,但总体维持在一个均衡的态势上。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故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刘备、诸葛亮以诚待人、知人善任,“能尽时人之器用”。孙权用人,与臣下同舟济水,忘短贵长,也使吴国“异人辐辏,猛士如林”。曹操老年时期,郭嘉在征伐辽东时已去世,荀彧于公元212年逝世,荀攸于214年逝世。
至此曹操五大谋臣已去其三,而程昱也于220年去世,贾诩则活到223年。可以说魏国老一代才能已经凋敝,此时正是需求人才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以及国家政权的稳定,曹操需要一批新人来巩固统治,继续与蜀汉诸葛亮抗衡。
其二,曹操不愿篡汉自立,但当时大局已定,魏代汉只是时间问题。曹操深知其死后自己子孙定会代汉建魏,因而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人才以便将来的朝堂建设。而在新一代人才中,司马懿的才华虽然没有完美的体现,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建树,至少攻不足而守有余。
而司马懿更是太子四友之一,对文帝曹丕有着深刻意义。后文帝称其为“汉之萧何”,全凭司马懿戍守,这也是后来司马懿两次登上顾命大臣之位的重要原因。
三、司马懿与曹操本心是一样的,并没有篡位的心思,后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实属整治统治集团
曹操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一方面是因为担心自己篡位被天下人所不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出身以来的自卑心理,不敢担当皇帝名声。而司马懿自开始就是被征辟进入曹操幕府,虽然司马懿自身也希望出仕,但并没有称帝的梦想。
实际上,自曹操死后31年时间里,司马懿除了发动高平陵之变,没有任何活动表明他想要谋权篡位。魏文帝曹丕病逝后,司马懿与曹真、曹休、陈群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明帝。
终明帝一朝,司马懿一直手握重兵把守边疆。如果不是对司马懿足够放心,明帝又怎么会让这样一个有实力推翻他的人掌握这样的权力。而明帝病重时,敢诏司马懿为顾命大臣,也表明司马懿在当时确实没有任何不忠诚的表现。
否则,司马懿当时正手握重兵在外,一旦朝廷有变,司马懿发难,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而司马懿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与曹爽尽心尽力辅佐曹芳。现代人对司马懿的判断受到了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魏的影响,从而认为司马懿对魏不忠。
然而实际上,司马懿与曹氏的矛盾知道正始年间才愈演愈烈。正始八年曹爽软禁郭太后,权倾朝野,并准备废曹芳。司马懿托病不上朝,并成功瞒天过海。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去高平陵拜谒时发动政变,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夺取了朝中大权。
但高平陵之变,更多的是司马懿对于曹爽两人的对立。而高平陵之变仅仅三年之后,司马懿便抱病去世,从此也能看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绝不是为了自己篡位,而是对统治集团的一种整治。而司马懿一生权力大小也基本受制于曹氏,更不存在反叛之理。
曹操是个聪明人,他之所以不杀司马懿,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懿对曹氏集团有较大意义,关系曹氏集团利益。另一方面,司马懿自始至终没有对曹氏有反叛之举,不存在被杀的理由,而曹操对人才的尊重和司马懿自身的小心谨慎也是必要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晋书》
《资治通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5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