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诸葛亮作为公认的“千古一相”,他对于汉室的忠诚,在治理国事以及军事方面的才能上,可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人们在说起诸葛亮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基本上都是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类的词语,他的一生除了没有实现为蜀汉一统天下这个梦想之外,堪称完美。
而在诸葛亮这堪称完美的一生中,也有两处小小的“疑云”,被后世的人们经常讨论甚至于争论,前者当然是重用马谡失街亭后将其斩杀,后者则是在自己去世前定要杀掉魏延。
关于马谡是否该杀,这个事情基本上没有太多争议,而关于魏延是否应该被杀,后世的人们则争议颇多。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与电视剧中,魏延是一个非常悲情的人物,在建安十六年(211年)的时候就已经投奔在刘备的麾下,并且多次立有战功,得到了刘备的赏识。
然而刘备麾下的高级领导诸葛亮却对魏延不满,并且原因相当简单,但是也让人极为无语,那就是“吾观此人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万万不可重用,宜即斩之”,当时魏延的脸色就变了,自己本来是想要靠着一身的好功夫,来在沙场上获得好的成就,万万没想到一来就要被杀。
当然刘备并没有听诸葛亮的话,而是将他加以重用,而魏延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先是率军平定了广汉郡,后来又攻克战略要地雒城,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时候,刘备进位为汉中王,将群臣的职位都给升级,本来大家都认为汉中太守这个要职应该由张飞担任,但是最后却由魏延担任,并且人们在最初的惊讶以后也觉得理所当然。
魏延镇守汉中十年,从未有过丝毫闪失,在建兴八年(230年)的丝毫率领军队攻入曹魏,并且大胜曹魏的后将军费瑶与雍州剌史郭淮,两人联合在一起的大军,因此而被封侯,在建兴九年(231年)的丝毫又战胜了曹魏的大军,斩首三千,将司马懿给逼退,可以说是声名赫赫,立下了无比的功勋。
只是这也让魏延对于自己的才华愈发自信,甚至到了觉得自己比诸葛亮还要更加厉害的程度,每一次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都要请命率奇兵直攻长安,并且因为计谋不被采纳而认定是诸葛亮埋没了自己的才华,等到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去世之前,依然不听从诸葛亮的遗命。
在演义与电视剧里,诸葛亮表示魏延若是不遵遗命,那么就让马岱埋伏在那里将其杀掉,而在正史中,诸葛亮则是说魏延不遵遗命硬要去攻打曹魏,那也随他去,其实就是随他去送死的意思,有点借刀杀人的意思在内,可见诸葛亮去世前定计要杀魏延这个事,确实是真的。
只是诸葛亮为何要杀魏延呢?难道真的像是演义与电视剧中说的那样,魏延脑后有反骨,那也太扯淡了,真相其实仅仅4个字,那就是“功高震主”。魏延本身功劳很高,也有才华,而且还非常自负,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能够镇压住,但是诸葛亮不在了就只怕会扰乱朝堂,所以其唯有一死。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诸葛亮和魏延的思想不一致。诸葛亮的作战风格就是比较谨慎,想让蜀国军队平稳地进行打仗想要稳中求进。但是魏延不一样,魏延主张的就是想要继续让蜀军与敌方进行战斗并不打算撤退。所以当时诸葛亮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计划更加顺利的实施,只能想方设法杀掉魏延。当时魏延曾经多次建议诸葛亮把一部分军队交给他来掌管,但是诸葛亮始终不同意。魏延始终认为蜀国军队有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只需要再拼一把,但是诸葛亮始终不愿意让自己的军队在犯险,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如果蜀国打不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的话,很有可能对蜀国造成非常大的打击。诸葛亮需要站在一个全局的观念上为国家进行考虑,但是魏延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两者之间其实是有着非常大的矛盾的。所以当时诸葛亮就设计把造反的名声安在了魏延的头上。重视魏延其实心里并没有想要造反的念头,但是在诸葛亮的巧妙设计之下仿佛已经坐实了这个谣言。诸葛亮当时从中设计杨仪,假借他的手除掉了魏延。可以说魏延的死其实是非常冤枉的,当时他没有丝毫想要背叛蜀国的意思,反而还是想带领军队与敌军作战。其实诸葛亮执意要杀死魏延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两个人的立场不一样。在诸葛亮眼中他不撤兵就是对他决策的一种阻碍,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政策更好的实行下去,诸葛亮只能除掉魏延。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一样,所以也就导致两个人所占的立场不同。除此之外,其实魏延的性格也是非常高傲的。有可能诸葛亮就是看不惯他的这种性格,所以才决定除掉他的。
“谁敢杀我!”“谁敢杀我!”“谁敢杀我!”
.
伴随着三声怒吼,三国第一冤将、蜀汉的最后牌面——魏延,就这样死在了马岱的刀下。恐怕连魏延自己也没有想到,诸葛亮死后,自己应该是蜀汉权势滔天的人物了,更何况就连诸葛亮在世时都要依仗自己,现在更要靠自己才能守卫蜀汉,而他又为何会在此时对自己痛下杀手呢?其实,诸葛亮之所以在死后一定要杀魏延,只因为魏延触及了他的这三大逆鳞!
.
“脑后反骨”这一说法出自《三国演义》中,当时刘备派遣关羽进攻长沙,遭到了太守韩玄的顽强抵抗。但此时韩玄手下一员将领因郁郁不得志,积怨已久,又见韩玄意欲怪罪老将黄忠,便率兵反叛,杀掉了韩玄,打开长沙城门,将刘备迎入了城中。
.
刘备大喜,本欲大赏,但诸葛亮见到魏延的第一眼便认定其“脑有反骨”,立刻差人将其问斩。魏延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幸得刘备劝阻,认为其刚立下大功,不宜斩杀有功之人,这样会让天下名士所不齿,诸葛亮这才作罢,但仍严令其安分守己,不然立时问斩!魏延真的是“脑有反骨”吗?我觉得不然,其实诸葛亮是看见魏延“食其禄而杀其主”,才有了这么一出。韩玄待魏延不薄,但他却说反就反,完全不顾及之前对他的赏识之恩,此等人如果不加钳制,必定会贻害无穷。因此诸葛亮便上演了一出“脑有反骨”的好戏,将自己当成了钳制魏延的人,在他濒死之际,诸葛亮也知道已无人能钳制魏延了,便只好痛下杀手,将其除掉了。
.
“功高盖主”魏延经过诸葛亮的这么一恐吓,总算是安安分分在刘备手下打工了,虽然诸葛亮对他的人品并不看好,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大概了解下蜀国的历史,我们就不难看出,在魏延归降后,蜀国几乎所有能叫出名字,或者叫不出名字的军事行动,其中都少不了魏延的参与。而激发诸葛亮与魏延之间矛盾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在北伐中,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上了。这并不是说魏延的军事才能让诸葛亮感觉到了压力,而是他在此次提议中显露出的自负以及急于求成的个性让诸葛亮明白了,以魏延的性格,是绝对不安分于只做一名将领的!
.
在自己死后,功高盖主的魏延又有几人能够震慑住他呢?更何况以刘禅的性格,是万万无法与魏延相抗衡的,在多方考虑之下,诸葛亮只能决定诛杀魏延,永绝后患。
.
“顾全大局”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在死之前已经培养出了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魏延的存在却让诸葛亮非常头疼。论地位,自然是姜维这个亲传弟子更高点,但是论功绩,姜维根本无法与魏延匹敌。在军中,功绩大于一切,可以说只要魏延在一天,姜维就永无出头之日,而之后对魏延强加的所谓“谋反”之罪,真假几何,就要靠各位自己判断了。
.
更何况当时蜀军内部权势最大的杨仪、魏延二人积怨已久。杨仪为丞相长史,魏延兼丞相军司马,分掌文武的二人可谓是势如水火。而杨仪是诸葛亮一派的,不但政治能力十分突出,对蜀汉也是忠心耿耿。反观魏延呢?降将出身,狂妄自大,还不止一次挑战诸葛亮的权威。二者相比,魏延最终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
诸葛亮之所以杀魏延是因为魏延在军中的威信,功高盖主。
诸葛亮知道在自己死后,朝廷里功劳最大的就是魏延了,一旦自己死去自然没人管得住魏延。而魏延又与杨仪水火不容,所以,诸葛亮不想把功高盖主如同野马的魏延留下来,那么最后的办法就是牺牲魏延,来保蜀国内部的太平。
根据《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诸葛亮在军中自感将不久于世,便背着魏延召集长史杨仪、司马费袆、护军姜维等人安排后事,决定“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
文件精神按规定要传达到主要将领,却偏偏将魏延无端排除在外;如此违反组织原则安排后事已经不合适,偏偏作出的又是这样一个经不起推敲的错误决定,而来执行这个错误决定的偏偏又是个错误的人。显然是诸葛亮对自己身后事全都安排好了,魏延功劳太大,为人又骄横,若他不死,恐怕蜀汉无人可以管得了他,即使魏延,没有反心,诸葛亮也不会让他活下去!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5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盘点诸葛家三兄弟,只有三弟籍籍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