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没有听贾诩的意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备受无数人的欢迎。因为其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里面的人物大家也是耳熟能详,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诸葛亮。三国中彰显诸葛亮智慧的情节有很多,其中草船借箭就是最为经典的一个,这也为后面诸葛亮气死周瑜埋下了铺垫。不过很多人也是很疑惑,难道当时诸葛亮用稻草人借箭的时候就没人发现发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曹操阵营中的贾诩早就发现这个计谋,并让曹操放火箭来射杀诸葛亮。结果曹操没有听从贾诩的建议,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贾诩
贾诩,字文和,是凉州人。东汉时期的军事家,曹操身边的顶级谋士,他的聪明才智也是被很多人拿来与诸葛亮进行着对比。并且贾诩也是被很多人称之为毒士。这也能够看出贾诩的聪明才智。贾诩很早就跟随了曹操并为曹操出过很多的计谋。帮助曹操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关中。并且贾诩也是少数几个在早期跟随曹操,最后能够终老的人之一。在魏国成立后,贾诩更是被封以高官厚禄,成为了当时的魏晋八君子之首。
来势凶猛
当时因为曹操水军来势凶猛,孙刘联军必须要很多弓箭才能抵抗曹军,于是孙权就想要让诸葛亮难看,就下令让诸葛亮10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来,诸葛亮听了不怒反笑,说只需给他三天足以。就这样诸葛亮向孙权许下诺,自己就能为大军造出10万支箭来的承诺。三天后的诸葛亮乘着江上夜间看不清,有着很大的雾气的优势,准备了20艘小船,上面布满了稻草人,准备洋装夜袭曹军,让曹军向稻草人射箭,以此来收集箭的目的。
草船借箭
一切也正如诸葛亮所料,曹军以为有夜袭,纷纷准备射箭将其击杀,不过此时的贾诩并没有慌乱,他冷静地听敌方军队中士兵们的呐喊声,很快他就发现敌方只是虚张声势罢了,并没有很多人,于是他马上向曹操说“快放火箭!快放火箭!快放火箭!”不过此时的曹操哪里还顾得上这些,没有听取贾诩的建议。最后这导致诸葛亮成功地借到了箭。其实贾诩早已看穿了这一切,只可惜曹操没能听取他的建议,不然27岁的诸葛亮早已命丧黄泉!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三国志》
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事并不是诸葛亮做的,而是孙权做的。
东汉建安十八年,曹操南下攻打东吴孙权,被孙权阻击于芜湖对江裕溪口附近。孙权艺高胆大,有一天趁着满江大雾,亲自乘舟到江对岸观看曹操军队情况。由于江面能见度低,曹操不知道来了多少人,于是慌乱之中命令弓弩手射箭阻击。当时孙权是沿江观察,船的一侧都被扎满了箭,重量太重导致船差点侧翻。孙权赶紧叫人把船掉头行驶,让另外一侧也受箭,最终保持船体平衡,快速离开了。
这是“草船借箭”故事的原型,后来被罗贯中加以利用,为突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写进《三国演义》小说里,诸葛亮成了主角。
当时诸葛亮命人将船开往北岸曹军所在地,船上都是稻草人,每艘船仅仅有水手控制船的动力和方向。如果曹操用火箭射击,必然会让诸葛亮损失惨重,战船全毁,但是曹操并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我认为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事发突然,曹操来不及与军师商议,慌乱之中来不及思考,于是做出了军事家最常规的操作:用箭阻止敌人上岸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之所以草船借箭能成功,有三点因素:曹操性格多疑,大雾天气,事发突然。
诸葛亮神机妙算,羽扇纶巾,谈笑间,十万箭到手,让周瑜颜面扫地。他敢立下军令状,是看透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同时能夜观天象辨别天气,知道近日会有大雾天气来袭。当天数十只船渡过江面向曹军进发,给曹军来个“突然袭击”的架势。
曹操接到属下报告有敌人袭击后,慌乱之中叫弓弩手乱箭射向朦胧大雾中的江面,阻止敌人登陆。
因为“敌人”呐喊声距离岸边很近了,曹操没有时间思考那么多。战场上,一分一秒的失误都有可能全军覆没,曹操作为军事家,也懂得这一点。所以他毫不犹豫做出了最常规的反应:用远程攻击的方式——射箭,阻止敌人。
由于是临时应急方案,敌方情况不明,没有时间考虑,自然就没有想到用火攻的方式了。
2、江里都是水,大雾浓郁,曹操想不到用火攻
曹操军队都是北方人,不熟水性,南下征战甚至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当时荆州水军将领蔡瑁和张允投降曹操,做曹军的水军都督,两人熟悉水域作战,是孙刘联军的一大威胁。于是周瑜用反间计离间,两人被曹操军斩首,曹军中损失了水军大将。没有人懂水域作战,实力自然发挥不出来。
当时是在江面,船下就是滚滚长江,都是水,再加上大雾天气潮湿,都能有灭火的作用。曹操一个不熟水性的人肯定认为这种情况下用火很容易就被敌人扑灭,同时还造成了火燃料的浪费。要知道火箭燃料在古代是很珍贵的战略物资,不能轻易浪费的。因此他不会想到用火攻,。
3、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曹操想到了用火攻,但是不敢实施,用火箭有可能会使得己方战船也遭殃
曹操水军数十万隔江与孙刘对峙,大小战船数千只,也在赤壁长江航道附近停泊。如果曹操使用火箭,很有可能敌船会撞入己方战船当中,把自己的战船也点着火,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同时由于曹操生性多疑,他怀疑吴蜀敢主动来开战,必然做好了准备,包括想好了被用火箭射击时的预案:着火的战船中的士兵转移到另外一艘船上,只留下水手将着火的船只将船开至曹操水军当中,当作火源。
曹操新水军将领于禁、毛阶不通水战,对船只调度自然不熟悉,如果着火了肯定会大乱,不战而败。
这也是曹操不用火箭的可能原因之一,他预感到有阴谋存在,不敢用。
以上三个都可能是曹操不用火攻的原因,其中第一点可能性最大。
当曹操意识到中计后,诸葛亮体都已经跑远了,来不及追了。可怜曹操一天损失十余万只箭,心痛不已。在当时弓箭的生产能力弱,曹操估计半个月都弥补不了损失的箭,可想而知当时心情是多气愤。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肯定会选择火箭射击。
草船借箭的故事,让诸葛亮家喻户晓,突出了他冠绝古今的才华,终有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诸葛亮“草船借箭” 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一大经典之处,诸葛亮凭借着自己无比高超的智慧和胆识,去到曹营水寨门口“借箭”,最后共取得十多万支箭,满载而归。但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曹操如此聪明,为何宁肯白白浪费这十万支箭,都没想过射火箭呢?”
难道,真的是曹操愚蠢吗?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曹操是否真的愚蠢!
诸葛亮——剧照
草船借箭的背景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为了打压诸葛亮,便让他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以备作战时使用。但诸葛亮却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只需三天便可以完成十万支箭的制造。”
周瑜听后,心中暗喜,当即便让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因为在他看来,诸葛亮是绝对不可能在三天之内制造出这十万支箭的,而只要制造不出来,他就有了处决他的理由。为了保险起见,周瑜还时不时让鲁肃去诸葛亮营中打探消息,并且还让工匠们故意怠工,目的就是要置诸葛亮于死地。
周瑜——剧照
但是,诸葛亮可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 ,他当然知道周公瑾是故意害他,不过他也算出了三日后江面上必定有大雾出现,于是便叫鲁肃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置有三十名士兵,船只全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第三日夜里四更时分,诸葛亮与鲁肃一同前去曹操水寨“借箭”。
在逼近曹操水寨的时候,诸葛亮让船一字排开,并让士兵擂鼓叫阵。此时江面上雾气弥漫,根本难以看清敌军数量,曹操担心中敌人埋伏,于是便下令各营士兵不要出战,只需要用箭射住即可。随后,曹营约一万名射手一同前来江边,万箭齐发。不一会儿,诸葛亮所带来的二十条船便插满了箭,总计十多万支。周瑜感到江边看到此景后,不由心生敬佩。
以上便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大致过程!
草船借箭
曹操为何不射火箭?我们知道,曹操在得知这是诸葛亮的计谋之后,悔恨不已,想派船去追,但诸葛亮顺风顺水,已经行驶了20余里,想要追也追不上了。由此来看,曹操向诸葛亮草船射箭是处于顺风状态,既然如此,为何不射火箭呢?
如果射的是火箭的话,那么船上的草人不就会燃起来了吗?这样一来,诸葛亮不就是无路可逃了吗?其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曹操——剧照
根据《孙子兵法》中的记载,火攻的对象一般来说有五个,即:火人、火积、火辎、火库和火队。
所谓“火人”实际上指的是烧毁敌人的营盘、烧杀兵卒,关于这一点,在三国中,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就是典型的例子;“火积”则是烧毁敌人的器材和粮草等;“火辎”就是指烧毁敌人辎重;“火库”则指的是烧毁敌人的仓库;“火队”则是烧毁敌军的运输队(有多种解释)。但如果想要实施火攻的话,是得具备很多条件的。
首先来说就是天气要干燥,还有易燃的材料,再有就是要顺风。很显然,此时江面上的天气并不干燥,曹操想要用火攻,只具备后两个条件。此外,古代打仗时所射的火箭,并非将箭头弄燃就可以了,正确的火攻方式是这样的:在射火箭的时候,士兵们先是包一小瓢油在箭头上,然后射在敌军的城楼或者是战船上,等箭一撞上去,油就溅出来了,然后士兵再射一支火箭去引燃它;之后再射一支“油箭”去进行“火上加油”。如此才是正确的射火箭的方式!
所以总的来看,曹操想要在一个大雾天用火箭射杀敌人,是不具备条件的。我们暂且不说天气是否干燥,在大雾天目标非常不清晰,射火箭的话,需要准备,时间成本相对比较高,没有直接拿着箭就射纯粹。再有就是,这火箭射出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引燃,所以干脆就直接射箭了!这样看来,其实曹操并不愚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5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