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马谡。
说演义先说诸葛亮,这个人是个谨慎得夸张的一个人,演义里面被讲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能掐会算的神人。即便像诸葛亮这么谨慎的一个人,还是有着迫不得已,兵行险招的一次。
那便是马谡丢了街亭重要战略要地,魏将司马懿带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只有一众老弱病残加一些文官。远水解不了近渴,诸葛亮没有办法,心里慌,但是要先想办法躲过这一劫。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疑心重的特点,收旗偃鼓,城门大开,城内众人面临司马懿大军镇定自若,司马懿恐有诈,于是撤军,诸葛亮躲此一劫。
这件事过后,自然要清算,于是乎,马谡就被押到狱中,军法处死,诸葛亮还亲自凭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还拿了孙武等故人军法严明的故事宽慰马谡在天之灵,大概意思是我自己也没办法,只能杀你。
回过头来看,街亭是这次北伐的关键所在,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当前锋,要知道这些老将身经百战,哪一个拿出来都可以独当一面。可是诸葛亮偏是不听呢,就让马谡去带兵打,为什么呢?
我觉得,首先马谡这个人不能因为他一次失利(虽然这次失利直接人就凉了),就否认了他军事才能,马谡跟诸葛亮接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出行前就问马谡,虽然咱俩老聊天,但是我这次还是想问你给个好的建议。马谡就告诉他南中地势易守难攻,况且离得远,叛乱不是一天两天了,因此对他们要攻心为主,伐兵为下,因此诸葛亮听了他的建议,赦免了孟获。令南众人心服,自此诸葛亮在世,安定一方。这说明,马谡确实有点东西。
其次,马谡在蜀汉政权的同僚中被评价颇高,同时诸葛亮任马谡为参军,经常和他彻夜商议军情。另外,诸葛亮年纪也不小了,但是自己唯独对蜀汉放心不下,心里已经将马谡认定为接班人。心思早点提拔,于是交给他这个重任,但也无可厚非,至于马谡确实令诸葛亮失望了。也印证了刘备的那句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也难为了诸葛亮,无奈斩了马谡。
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后来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被称为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但马谡却于诸葛亮北伐时因作战失误而失守街亭,因而被诸葛亮所斩。 马谡是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结果蜀军在街亭惨败给魏将张郃,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是军法处死),终年39岁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家的几兄弟都是有才能的人,这马谡也不例外.当年孔明南征孟获之时,他与孔明的战略方针就不某而合.在与孔明的日子里经常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并且实施以后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孔明非常欣赏他,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问题,常常是在一起一说就是一个晚上.二人情同父子.并且得到当时很多蜀名士的欣赏,比如蒋琬等等.也很得人心,比如在马谡被斩之后,当时军中就有十万人为之动哭.而且孔明在杀了马谡之后,哭了,用他自己的话是有负先帝,其实我想里面也应该有可惜马谡的原因.所以,从这些点点来看,我们应该可以推测--马谡的确是个人才(即便不是个一等一的人才)
马谡其人学识饱满,长年参赞戎机,但一直未当其事。对于披麻执戢,统兵夺地则不获其用(对此蜀军各将官皆有小视)。诸葛亮首出祁山,街亭要地缺人守。马谡此时主动请命担此要任,以期证明自己。 马谡正是急于为己证明多年苦读兵法并非虚妄,改变了军事目的,变阻挡司马懿为击败司马而出奇造险。正是由于急于证明,所采取的策略忽略了一些要素。具体内容为:马谡不听王平谏阻于五路总口下寨,以为久计。而选侧面一座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的山为屯兵之地。想凭高视下击败魏军。王平又说明了水道被短如何是好,言此山是绝地。而马谡又又以孙子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的道理来阻谏.马谡的狂妄、无知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坏了蜀汉伐魏之大业,故其一死不足以谢国人!这似乎是近两千年来的定论!马谡很可能只是诸葛亮权术的牺牲品而已!分析如下:
蜀弱魏强之势诸葛先生心知肚明,故伐魏带有很强的侥幸心理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得已心态,当司马懿[或按《三国志》为张颌,下同]主掌魏军以后,蜀军靠诸葛先生个人的聪明才智获胜之机显然就丧失了!与优势魏军硬碰硬吗?丢失荆州和夷陵之败后的蜀汉政权再也输不起了!任何大的损失都可能把它推到灭亡的边缘!对此,诸葛先生应该明白---全身而退才是上策!但对如此声势浩大的北伐,没有充足的撤军理由是不能向蜀汉君臣和百姓交代的!于是诸葛先生想到了街亭!而此时的司马懿也想到了街亭,渴望截断蜀军退路一举全歼蜀军主力,建不世之功!于是街亭之战展开了!
怎么看街亭之战和马谡的责任?我们可以对比古代希波战争中的温泉关之战,李奥尼达凭天险,虽然竭尽全力,但最终不免关陷身死!原因何在?------没有援军!可见,以绝对劣势兵力据险而守的一方,若得不到及时增援,很难守备成功!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因此,我觉得街亭之战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诸葛亮,而不在马谡!即使马谡部署得当亦不过多拖几日而已,他单凭自己力量是绝对守不住街亭!诸葛亮交给了他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再看诸葛先生的运做!他已经估计到司马懿要打街亭,街亭的重要性他更清楚,此时应如何应对?我觉得要么他率主力袭击司马懿背后,与马谡前后夹击,歼灭魏军于街亭;要么直接进攻魏军老营!道理一样,趁魏军分兵之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是以弱克强的唯一良策!但直到街亭失守,诸葛先生竟没有任何动作,为什么?他在这段时间里在做什么呢?我们先记下这个疑问!看街亭之战后的情况!
当司马懿占领街亭以后,我想他一定忘乎所以,以为蜀军覆亡不远矣!但诸葛亮竟然在这样的被动情况下,迅速全身而退!对此,司马懿只能自叹弗如吧!本人曾十几次穿越秦岭,望着那连绵的崇山峻岭,也不得不钦佩诸葛先生的才智!但先生毕竟不是神人,他能做到这点,我觉得他事先不仅有过周密的安排,而且在街亭之战正酣时,甚至战前他就在做从另外通道撤退的准备了,否则,难保不乍闻街亭失守,军心大乱而全线崩溃!如果是这样------有另外的通道可以保全蜀军安然撤退,街亭重要性并不象渲染的那样!那他派马谡去守街亭,并要他立军令状的用心就非常可疑了?他难道不是想借马谡的头来搪塞蜀汉君臣之口?结果就是这样,直到现在我们往往把一出歧山失败的责任归到马谡头上而不是诸葛先生!——佩服先生高明的权术,可怜马谡!
接下来的问题是诸葛先生有杀马谡的动机吗?有!马谡和杨修性格类似---有才但不免轻狂!这样的性格不会为权臣欣赏的!刘备不欣赏他,有些人觉得在白帝城托故时候有明显表露,个人觉得这不可信!刘备在这样的庄重场合不会单独向诸葛先生嘱托这样一个小人物!嘱托意味着不信任,以诸葛先生才干会看不出马谡几斤几量?还要先主提醒?先主不会这样不明事理呀!多半是诸葛先生在杀马谡时的托词!先主已死!在场的只有诸葛先生,说什么谁敢怀疑?但诸葛先生不欣赏马谡是真的!征南中的时候,马谡献策,诸葛先生什么反映?我觉得这里反映了先生虚伪的一面!他绝对反感马谡的表现!权臣往往想给部下一个神秘莫测的感觉,而揭破权臣的谋划,不管是好心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干,都会招致他的反感,虽然表面可能赞美你几句!看杨修在几个场合,曹操什么表现就明白了!诸葛亮也一样啊!从不被重用的“参军”突然委以关系全军的重任,不奇怪吗?若曹操派杨修担当类似的任务,我们难道不会想到曹想借机杀他吗?
马谡之死为蜀汉撤军提供了一个充足的理由!保全了蜀军的颜面,对蜀汉政权综合影响是好的!对诸葛先生个人而言,仅用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马谡,就维护了自己的威望!而且还让马谡直到死都感激他!高明哉!凭心而论,先生是我最叹服的三国人物之一!
原因是先生能把自己的权术和蜀汉的最高利益统一起来!千古权臣惟有先生能做得如此完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4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