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蒙恬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蒙恬,一位曾经北击匈奴、收复失地的名将,可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威震边疆、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代名将,却为何最后会落得个被朝廷赐死的下场?如此惨淡的结果,其中又有哪些隐秘的原因呢?
剧照|电视剧《神话》中蒙恬的形象
拨开历史的迷雾,寻找历史背后的真相,让笔者来为您一一讲述其中缘由。
一生忠于秦皇,公子扶苏的坚定支持者
蒙恬所在的蒙氏家族曾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蒙恬的祖父蒙骜与蒙恬的父亲蒙武均为秦国赫赫有名的一代战将,都是秦王的坚定支持者,
而蒙恬也不例外,他不但对始皇忠心耿耿,而且也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一位将领
,独领30万秦军精锐,为秦始皇镇守北境。
也正是因为他对于秦始皇的极度了解与忠诚,导致了后期当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另立胡亥为帝之时,便不得不将其除掉,
要知道,如果等这位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知道了他们的惊天的密谋,那他们的后果可想而知
,而且他们所要废掉的公子扶苏,恰恰是胡亥的最大竞争者,也是秦始皇最后真正所立之人。
秦始皇生前曾把扶苏派到蒙恬军中担任监军,
其目的就是为了锻炼扶苏,并让自己这位心腹大将好好辅佐自己的继承人,蒙恬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因而他也就成为了扶苏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如此一来,想要阴谋夺权的赵高胡亥等人就必然要除掉蒙恬这个强劲的“对手”了,因此才会有后来赵高假借秦始皇诏令,赐死公子扶苏以及大将蒙恬之事。
赵高的记恨,可怕的复仇
其实当胡亥顺利称帝后,曾经有犹豫过是否要放过蒙恬,毕竟他可是秦国的一大柱石,北击匈奴、威震边境的一代名将,
要是将这样一位赫赫的将军处死,那对自己以后的统治也是一大损失,而且扶苏已死,他的皇帝身份已经是既成事实了,再去杀死蒙恬也没有了意义
,加之宰相李斯也为这位曾经的学生求情,秦二世胡亥一度考虑赦免蒙恬。
但是,他遭到了一个人的强烈反对,他便是这场“篡改遗诏,另立胡亥”阴谋的主要策划者,一代奸臣——宦官赵高。那为何赵高一定要置蒙恬以及蒙氏家族于死地呢,这是因为蒙恬的弟弟蒙毅曾得罪过赵高,当初胡亥向秦始皇举荐赵高之时,
蒙毅曾力劝秦始皇处死赵高,虽最终胡亥并为被处死,但赵高也深深记恨上了蒙毅以及蒙氏一族。
赵高是何许人?相信大家也清楚,如今的他已然是咸鱼翻身,成为了秦国朝政的实际掌控者,
以他阴险狡诈,睚眦必报的性格,必然是不会放过身为蒙毅胞兄的蒙恬了,他甚至要让整个蒙氏灭
族,这是他向蒙氏家族的复仇,因而他才会执意让秦二世下令赐死这位威震天下的戍边大将军。
《神话》中胡歌所饰演的蒙毅
蒙氏显贵,是赵高胡亥掌权的一大阻碍
蒙家在秦国地位显赫,可谓是王族之下的第一家族。
蒙恬祖父蒙骜曾经伐韩、攻燕、取魏国城,官至上卿;其父蒙武曾与大将王翦一起灭楚,亦是战功赫赫
;到了蒙恬一代,蒙氏家族的威望更是达到了极点,
内有胞弟蒙毅常伴君旁,官至上卿,极受皇帝宠幸;外有兄长蒙恬手握重兵,战功赫赫,为秦皇戍守国门,蒙氏一族可谓荣耀至极。
剧照|臧金生饰演的秦始皇
也正是因为蒙氏一族太过强大,
蒙恬自然也成为了赵高以及胡亥掌权之后的一大阻碍,即使蒙恬不是扶苏的支持者,仍然是逃不过被赵高为首的朝廷所赐死的下场
,因为赵高所要的是把秦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哪怕是当初的“盟友”宰相李斯,最终还不是因为阻碍了赵高的掌权,而最终落得个被夷灭三族的凄惨下场。
因此,在赵高与胡亥阴谋夺权之后,一代名将蒙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一生忠诚的他从未想过反抗朝廷,
即使是在他临死之前,所想的仍然是如何劝谏秦二世,表明自己的清白
,可惜秦二世不是那个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也不是贤明宽厚的公子扶苏,在赵高的极力煽动之下,蒙恬最终还是被秦二世胡亥所赐死。
北击匈奴的大将军蒙恬
布史君结语:
大将蒙恬曾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
这一战将剽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不敢南下牧马”,此后更是主持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蒙恬的军事才能以及其所建立的功劳,在当时罕有与之相比者
,而且他至死都对秦国忠心耿耿,可谓无悔于天地。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蒙恬是历史上最冤的一位将军
,哎!可怜这一位征战沙场多年的猛将,最终却是以一杯毒酒结束了戎马生涯,悲哀,
虽然蒙恬最终还是被当成了朝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但他为秦统一全国,修长城保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光辉形象依旧为后人不断传颂。
有人说一个历史的瞬间,也许就能改变整个历史发展的轨迹。那么一个古代名将的死会改变什么呢?蒙恬作为秦帝国著名的战将,在他的有生之年,不仅在战场上帮助帝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彻底打败了不断骚扰中原的匈奴,而且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现今我们眼中的万里长城,开辟了当时规模空前的秦直道。
这样一个功勋卓越、才华出众的战将,却没有想到,在他的背后一直隐藏着一个与他对立的集团,在秦始皇病死后,蒙恬在他们的阴谋策划下无辜惨死。这个集团篡夺了秦帝国的政权,也改写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
唐朝皇帝唐太宗,于贞观某日对臣僚说:“朕欲上比尧舜,不使冤案现于本朝。各位不妨说说,古代哪一将相死得最冤?”当时在场的有丞相房玄龄、谏议大夫魏徵等人,或答“白起”(战国时秦将);或说“伍子胥”(春秋时吴将)。听罢臣僚们的议论,太宗摇摇头说:“朕观最冤的是蒙恬。”
以险制塞精修秦道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蒙恬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这些措施对于边防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这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风风雨雨、烈日寒霜,蒙恬将军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蒙恬造笔
传说在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王。
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支毛笔。
小人篡权千古叹惋
蒙恬不仅打仗能够显示出他英勇威武的大将气概和不一般的战略、战术指挥才能,而且在治理边塞和巩固国防等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可英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各色的小人,致使很多英雄经常不是战死在沙场,而是饮恨不能善终。蒙恬的死可以说是带着悲壮、无奈与叹惋。
蒙恬的弟弟,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蒙毅,他深受秦始皇宠信,位至上卿(高级执政官)。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争锋。某日,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赵政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因此,黑手就首先伸向了蒙氏。
秦始皇死后,赵高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
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等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囚禁并杀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绥德蒙恬墓:“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笼统的说是被赵高和李斯合谋害死的
细一点说就是被赵高和李斯合谋,以始皇帝的名义假传圣旨招蒙恬回咸阳随便以一个罪名赐死了的
详细的说时蒙恬长年驻守边疆立下赫赫战功,而赵高在始皇帝死后秘密不发丧,就是想如果始皇帝的死传出去,公子扶苏就会回来登基,而扶苏和赵高的关系一直不好,赵高怕扶苏回来会杀死他,就想立胡亥为皇帝。就设计假传圣旨赐死扶苏,而蒙恬与扶苏关系非常,赵高料定赐死扶苏蒙恬一定要回来一查究竟,且蒙家世代为将,在军队里威望极高,对他来说也是一大阻碍,就招他回咸阳赐死了。而赵高一个人也不太敢这么做,就叫李斯一起,正好李斯和蒙恬意见不合,就答应了赵高。可惜了一代名将。
扶苏、蒙恬死后,胡亥为帝,王离接替蒙恬驻守边疆。胡亥昏庸,赵高弄权,大肆屠杀朝廷要员,连李斯都被赐死,大将冯去疾也被赐死。后陈胜吴广起义,群雄相应,周文另几千起义军一路杀到咸阳,此时周文一路收编,到咸阳时,已达到二十万大军。此时朝廷无兵无将,稍微有点名气的将都被赵高视为绊脚石除掉。时任少府的章少宋章邯,挺身而出,率领几十张劳改犯一路披荆斩棘,破陈胜、杀魏咎、斩田瞻、败项梁。赵高又看不下去了,派司马欣和董翳去监视章邯,而二将深明大义,在前线看得章邯的果敢忠诚,佩服至极。章邯破项梁后以为楚中无将,转而攻赵,赵高怕章邯功劳太大,命王离领十五万长城军(都是蒙恬的部下)南下攻赵,而章邯修甬道供粮草。怀王命宋义、项羽就赵。王离久攻赵而不破围以巨鹿,众援军怕章邯而不敢进军。独项羽斩宋义以六万楚军以破釜沉舟之力攻王离,首战大胜,众诸侯闻风而动,将王离十几万长城军围而歼之。长城军全军覆没,王离失踪。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巨鹿之战,此战过后,众起义军听命与项羽。项羽领二十万起义军与章邯二十万起义军对峙,因战王离全胜,起义军士气大盛。章邯为避其锋芒,只小战,接连退却。赵高却想以此为罪名,诛杀章邯。章邯迫不得已,胜亦是死,败亦是死。后投降于项羽,至此,秦国失去了唯一的军事支柱,注定走向灭亡。
项羽恐章邯投降的二十万秦军闹事,更怕章邯的实力。命英布和蒲将军坑杀了这二十万条人命。从此章邯从秦国的救世主沦为了秦人唾弃的秦贼。可悲啊!!!先被赵高坑,又被项羽坑!!!可惜了。
蒙恬与项羽两个人,虽然同处于一个时期,但是似乎并没有打过照面,一个在秦始皇死后没多久就被赵高害死,另一个则是直接推翻了秦朝。很多人都认为,蒙恬之死实在是冤,他死后驻守北境是三十万大军由王离接手,可是王离的能力远远比不过蒙恬,再加上胡亥治国无能,这三十万军队最终也没能逃脱厄运。那么,如果当初蒙恬没有死,还会不会有后来项羽推翻秦朝,成为西楚霸王的事情呢?
二人相似之处
蒙恬与项羽一样都是出自名将之后,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蒙恬自幼就受到了很好的军事熏陶,加上他从小胸怀大志,自幼习武,素有中华第一勇士之称;项羽出生了名将项燕之后,项羽是战国兵形势代表,作战风格以勇猛著称,其本人身材魁梧,力能扛鼎。
蒙恬战斗指数—战斗强悍,善于大兵团作战
公元前318年,匈奴这个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史书上,也就在这一年,匈奴这一名称在我国史书上首次出现蒙恬究竟有多强,秦国虽然在这个时候统一六国,但是仍旧不敢小看匈奴的力量,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忙于兼并,疏于对北方的管理,也就给了匈奴可趁之机,北方游牧民族在河套地区为据点,不断南犯,直接威胁了北方甚至是秦朝的稳定。
统一之后,秦国最大问题就是匈奴问题,为了解决匈奴问题,秦始皇出于信任,找到了蒙恬,并任命蒙恬为大将军,于是两方第一次交手,蒙恬就把匈奴人打过了黄河以北的地方,匈奴人从黄河以南,退到了以北的地区。待匈奴调整了几个月,冬天过去以后,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匈奴和中原又爆发了一次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一场厮杀。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匈奴人就继续向北逃窜,从此不敢轻易侵犯。
项羽战斗指数—个人战斗力强悍,初生牛犊不拍虎
章邯杀败项梁后,认为楚兵不足为虑,于是引军北渡黄河,大破赵国。赵王以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败走巨鹿,章邯率领王离、涉间共四十万围攻巨鹿。[8]
楚怀王听闻项梁战死,非常害怕,从盱台赶到彭城,收编项羽、吕臣的军队由自己统领,并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封刘邦为砀郡长、武安侯,仍旧统领砀郡的军队。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赵。宋义军行至安阳,逗留四十六日,不再进军。项羽向宋义建议说:“秦军围赵于巨鹿,我们快速引兵渡河,和赵兵内外夹攻,必然可以击破秦军。”但宋义不肯发兵,还在军中饮酒作乐。时天气寒冷,又下大雨,士卒又冷又饿。项羽见此状况,于早晨去见宋义,将其斩杀。
项羽提着宋义的头告诉将士:“宋义想要和齐联合谋反,楚怀王暗令我将其杀死。”诸将因为畏惧而屈服,不敢抗拒,于是推项羽暂为上将军。桓楚将此事报告给楚怀王,楚怀王就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了宋义之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卒渡河,多次进攻章邯给王离军输送粮食的甬道,但收获不大,赵将陈余派人请项羽再次发兵。
项羽率领全部兵马渡河,与秦军大战九次,章邯破走,项羽率军继续北上进攻王离。楚兵以一当十,呼声动天,打退章邯后,诸侯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项羽一起进攻王离,斩杀苏角,并生擒王离,秦将涉间不愿投降而自杀。大破秦军后,项羽于辕门召见诸侯将领,诸将无不跪着前来,不敢仰视项羽。于是项羽为诸侯上将军,诸侯都归附于他。
章邯率军驻扎在棘原,项羽驻军于漳水南,两军相持不战。秦军多次被项羽打败,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害怕,于是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被赵高留在司马门三天,不予接见,有不信任的意思。司马欣非常害怕,急忙逃到章邯营中,劝章邯早做打算,赵军陈余也写信给章邯,劝其反秦,后降项羽。
由此可以进行推断,蒙恬在世时,军事能力已经在秦始皇时期达到了巅峰,一个帝国军事的巅峰,军事能力可想而知,而且蒙恬个人也素有中华第一勇士之称,他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军团,曾让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都望风而逃,文武双全的蒙恬又有得力的部队支撑,这样的战斗力是王离和章邯远不能比的。
反观项羽,虽然在战场上以少胜多,勇猛异常,但是没有真正打败秦军主力,名将章邯是畏惧赵高迫害而降,项羽充其量只是与他们打了了一个平手或是略占上风,显然此时的项羽根本不是蒙恬的对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4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