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徐达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徐达和朱元璋是儿时好友,虽然出生于农家,但仍是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在朱元璋回老家征兵的时候,徐达欣然应邀,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也是奇怪,这徐达虽然自幼习武,但以他家世代务农的条件来看,他是没有任何机会学习兵法的,但对用兵之道却是极为敏感,仿佛是天生一般。
而朱元璋也是很快就发现了徐达的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而徐达也是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而且徐达还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公元1384年时,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病情加重,随后去世。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徐达这一脉却是极为坎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徐达的儿子叫徐祖辉,这徐祖辉颇有徐达之姿,身高八尺五寸,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有才气;在徐达去世后,袭爵魏国公,往山西、北平等地练兵,并回朝掌中军都督府事。而且徐辉祖常常陪侍于皇太孙左右,因此得以学习经书大义。又随书法名家詹希元练习书法,擅长写大字。
在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对徐辉祖特加信任,登基称帝后便加拜他为太子太傅,而徐辉祖对建文帝朱允炆也是忠心耿耿。在靖难之役爆发后,徐祖辉率领三万京军驰援,于齐眉山一战中大胜朱棣军,斩杀燕军骁将、蔚州卫千户李斌等。南军再次获得胜利,再加上暑热,朱棣军陷入窘境。
但就在这时,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也有人说是因为有人进谗称徐辉祖因燕王是至亲之故而未尽力作战),导致淮北的何福、平安等人因此势孤而大败。等到燕军准备渡过长江时,徐辉祖仍率军在浦子口迎击,成功阻击朱棣的军队,但队友实在不给力,徐祖辉孤掌难鸣,最终朱棣还是顺利渡过长江,入主南京。
朱棣入南京后,徐辉祖留在父祠,不肯迎接朱棣,被下狱审问。朱棣亲自召见询问,徐辉祖一言不发,始终没有推戴朱棣称帝的意思。法司逼迫他招供,徐辉祖振笔直书:“中山王开国功臣子孙免死。”朱棣大怒,想要诛杀他,因其是元勋之后,且身为国舅,这才作罢。
之后,朱棣勒令徐辉祖返回私宅,革去他的俸禄和爵位;数年后,徐辉祖病逝,有人说,是被勒令自裁,年约四十余岁。一个多月后,朱棣以“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为理由,命其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但这个徐钦后来终究还是被朱棣革去俸禄和爵位,直到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才又恢复爵位。
真的觉得朱元璋那张嘴就是乌鸦嘴,反正被他说过的人,没几个有好下场,朱元璋说要赐徐达三世皆王爵,结果徐达的儿子徐辉祖被革去俸禄和爵位,而且还被勒令自裁;后来朱棣觉得自己老爹的旨意还是不能违背,于是封徐辉祖的儿子袭爵,没过多少年,又夺了爵位;直到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之后,徐家才过上安稳日子……
徐达的后人如今被媒体提及的并不多,其中被认可的是江苏南通的退休教师徐永德。
徐达是大明开朝第一大将,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小,从小一个村里长大,一起放牛,后来又一起参加了义军,反抗暴元,徐达为大明建朝立有很大的功劳,在武将行列里排名第一,后受封为中山王。
徐达家族是大明唯一一个受封两公爵位的氏族,典型的“一门两公”。大儿子继承了他魏国公的爵位,四子徐增寿由于在靖难时期支持了朱棣,虽然他被朱允炆杀了,但是他还是被朱棣追封为定国公,并且有儿子继承爵位。
那么徐达的后人如今在何处,是否有考呢,今年来,江苏有一退休老师徐永德拿出了族谱,证明自己是徐达的后人。
徐永德开始并不清楚自己家族是徐达的后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同村的徐永泉家里发现了一本清朝初期编撰的徐家族谱,里面不但有自己的祖父、父亲的名字,而且可以上朔到明代初期徐达的孙子“贵八公”,至于贵八公是徐达哪个儿子的后人,已经不可考了。
如果这本族谱是真实可靠的,我们还是可以推断出来这一支人属于哪一支,因为族谱对这一支人来的迁徙有记载:
“吾徐氏自贵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难兵,由姑苏昆山,迁至如皋东掘港场西北乡银杏村,而卜居为传十有余。”
从此句可以看出,贵八公是为了避靖难之祸而出逃江苏昆山,并一再的迁徙,而且更加族谱记载,贵八公还曾在朱允炆朝为将。
徐氏家族在明朝初期地位显赫,就连最为反抗朱棣的徐达长子徐辉祖后来都没有受到朱棣的为难,而且还依然世袭中山王的爵位世袭罔替,那么贵八公肯定不会是徐辉祖一支人后代;徐达三子夭折,无后;四子徐增寿的儿子肯定不会避靖难之祸,他本来就是朱棣的强烈支持者,贵八公不可能是徐增寿的儿子。
那么只有徐达次子徐膺绪,徐膺绪没有任何的爵位,位居中军都尉佥事,世袭指挥使,中军可是皇帝的亲军,徐膺绪作为皇帝最为信任的禁军将军,又没有爵位,遇到艰难之役,南京城破,朱棣进京,他的儿子只能逃走,所以,贵八公可能就是徐膺绪的后代。
有很多人认为,徐永德发现的这本族谱很可以,因为成谱时间是明末清初,那时候的人有附会名人的传统,可是当时的情况是清廷未定,民间四处都有反清势力活动,谁还敢把自己的祖先附会到徐达身上去呢,这不是引火上身吗。所以,我觉得徐永德的族谱是真实可靠的。他这一支就是徐达次子徐膺绪的后代!
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魏国公徐达
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
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
(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
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
郑国公常茂
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
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
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徐达病逝以后,朱元璋对徐达的孩子们都非常好。在徐达的四个儿子中,除了三子徐天福早早夭折外,其余三位儿子都健康长大了,朱元璋便让他们继承了徐达的爵位,并给了他们很多封赏,朱元璋去世后,徐达的三个儿子还成了建文帝朱允炆的辅佐之臣,足以可见朱元璋对他们三人的重视。
朱元璋和徐达本来是发小,后来因为朱元璋离开了故乡,所以两个人便分散了。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起义队伍后,便被郭子兴派去招募士兵,朱元璋这才回到家乡,将徐达招入了郭子兴的帐下,两个好兄弟从此便一起打拼。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便接手了郭子兴的军队,成为了起义军首领。徐达也因为朱元璋成为首领的缘故,而成为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军。
朱元璋势力渐渐大起来以后,徐达便开始替朱元璋征战四方,并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军阀势力,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便封了徐达为魏国公,徐达也因此拥有了自己的封地,然而没过多久徐达就生了毒疮去世了。关于徐达的死,还有很多人猜测是朱元璋毒害的,但是由于朱元璋对徐达的三个儿子非常好,这种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徐达去世后,留下了三个儿子,朱元璋便让徐达的三个儿子继承了徐达的爵位,并给他们三人封了官。长子徐辉祖承袭了徐达的魏国公之位,次子徐赝绪继承了徐达的指挥使之位,四子徐增寿继承了徐达的左都督之位,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在朝廷中给他们三人安排了官职,让他们继续为明朝效力。朱元璋死后,徐达的三个儿子都已经是朝廷重臣了,于是便继续辅佐朱元璋的继承人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明朝的天下并不是朱元璋一个人打下来的;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和以往的开国皇帝一样,广封功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开国六公爵,这六公爵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以及魏国公邓愈。
但是朱元璋虽然很优秀,但是在 历史 上的名气似乎不是很好,生性多疑且掌控欲极强的朱元璋,除了设立锦衣卫以监控百官外,还给了言官们极大的权力;总之,只要谁让朱元璋起了疑心,不管是不是有真凭实据,那个人的好日子就算是到头了,能保住一家老小的命就要感谢朱元璋大发善心了。
而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在这一点上,比起朱元璋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开国六公爵作为对明朝的建立功劳最大的六位大臣,他们和他们的后代结局如何呢?正儿八经地来说,在朱元璋父子的联合打压之下,就没一个过得好的,现在这里就来看看到底有多惨吧。
李善长是朱元璋钦定的开国第一功臣,在分封功臣时,除了将李善长比作萧何,更是赐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但是后来如何呢?李善长恃宠而骄,惹得朱元璋很不痛快,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时年七十六岁。而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因驸马身份得以免死,但仍是被流放了,包括朱元璋自己的女儿,这也是够狠的。
徐达是公认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是朱元璋最信任、最倚重的心腹大将,毕竟徐达是与朱元璋的儿时好友;当然,徐达的能力也是极为卓绝,一生战功赫赫。徐达一生小心谨慎,而且为了避免让朱元璋猜忌自己,更是不惜自污(败给王保保),所以最终徐达得以善终。徐达有四个儿子,长子徐辉祖在靖难之役时因抵抗朱棣,战败后被禁锢,并离奇病逝;四子徐增寿因暗通朱棣,被建文帝所杀,三子徐添福早夭,唯有二子徐膺绪传承了下来。
原本郑国公应该是常遇春才对,常遇春是朱元璋一统天下期间战功和地位仅次于徐达的武将,是朱元璋最倚重的左膀右臂;但是在北伐蒙元撤军途中,常遇春在军中暴卒。朱元璋在广封功臣时,有感于常遇春的功劳,所以将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封为郑国公,这常茂也算是悍将,却在北伐时和冯胜闹矛盾,被朱元璋贬至广西龙州;而常遇春的儿子常升,据说因参与“蓝玉案”被杀;三子常森生平不详。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骁勇善战,是著名的将领、谋臣,非常的朱元璋的信任和器重,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在病逝后,其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爵位,建文帝对李景隆也是颇为器重;在靖难之役后,朱棣对李景隆也是极好,列于群臣之首;但第二年就被朱棣削爵圈禁;次子李增枝后来也被朱棣圈禁,幼子李芳英缺乏记载。
冯胜是冯国用的亲弟弟,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在冯国用去世后,冯胜袭其官职,典掌亲军。这冯胜也是个厉害人物,屡立战功,朱元璋曾评价他“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于第三”;在北伐蒙元时,因“胜功最多”,遭朱元璋猜忌,最终被赐死,而且还剥夺了他儿子们袭爵的权力,当然也没有受到重用;不过也算幸运了,好歹家族保存了下来,据说冯国璋就是他的后裔。
邓愈天生魁梧,勇武过人,16岁就领兵抗元,后率部下投奔朱元璋;无论是在朱元璋的统一战争还是在后来的北伐蒙元期间,邓愈都立下赫赫战功,加上他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故而功著一时;邓愈因开国之功受封卫国公,子孙世代承袭,至其子邓镇时受到李善长牵连,夺爵被杀。明世宗时邓愈五世孙邓继坤以功臣后续封定远侯,仍获诰券。卫国公历一世一代;申国公历一世一代;定远侯共历五世五代,至明亡而绝。
总的来说,以上六位开国公爵中,就邓愈的结局是最好的,虽然长子受李善长的牵连被杀,但他的子孙好歹传承了下来,直至明朝灭亡。前面的李善长虽然功绩卓著,却落了个夷三族的结局,虽然有自身原因,但其实李善长罪不至死,最多也就恃宠而骄而已;而徐达的后代完全是被朱棣所害,但幸运的是,在徐达的孙子辈时,又被复爵了;常遇春和李文忠的后代大致也差不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3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