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长孙晟跟李世民是什么关系长孙晟有多厉害

众妙之门 2023-06-15 19:00:27

长孙晟跟李世民是什么关系长孙晟有多厉害

长孙晟有多厉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游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现代考古发掘逐渐证明,游牧诞生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1000年。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游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分布于阿尔泰山以西西徐亚人,被称为斯基泰人。农耕民族的统一是在秦朝,游牧民族的统一是在元朝。

可以说,自古以来北方就是一个游牧民族的栖息地。并且,根据历史的记载,公元540年,突厥部落一经出现就以十分迅捷的速度占领了大部分漠北地区。而这一过程,仅仅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它所管辖的范围包含了大兴安岭到咸海之间广阔的土地,并且,对周边的国家也产生了不小的震撼。

一时之间,北周以及北齐等国纷纷派出使者前往纳贡、和亲。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因忌惮突厥的势力,隋文帝指派了大量的人前往北方修筑长城,并派遣了部分兵力留守,以防止突厥人突然来犯。

但是,在公元584年时,突厥的首领去世,一时间突厥内部矛盾不断,便分为了东西两派,年年征战不止。而更加匪夷所思的是,造成突厥内乱的始作俑者,却是李世民之妻长孙氏的父亲。为世人所熟知,并被津津乐道的是长孙氏和其兄长孙无忌,但是,对于这位岳父的过往,李世民实在是知道的不多。

这主要是因为,在隋朝尚未覆灭时,他就已经去世了。而这位岳父大人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他不仅成功瓦解了突厥的各方势力,还在早年创造了“一箭双雕”的功绩。李世民的岳父名叫长孙晟,出生于公元551年,祖籍洛阳。长孙家族以往定居北魏,尤其是在南北朝时期,更是当时的名门贵族,父子几人都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

据记载,长孙晟“性情十分豁达,擅长骑射,身手十分敏捷”。与尚武以及其他贵族子弟们一起切磋骑射,往往都能领先于他人。

公元568年,年仅18岁的长孙晟,担任了司卫一职。刚开始,他在朝廷上并没有多大的话语权,他的才能没有被很多人所熟知。直到遇到杨坚,杨坚赞叹他的经世之才,在外人面前常这样评价长孙晟:“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公元580年,突厥部落提出与北周建立姻亲关系,希望能将北周名门贵族之女嫁给他。当时,两国为了彰显自身的实力,纷纷指派了一些骁勇善战之人出使贵国。而长孙晟正好被任命为副使,由其负责将公主一路护送至突厥和亲。

之前,北周已经指派了几十个和亲使者前往突厥,但是,突厥可汗对其都是傲慢无礼,唯独长孙晟备受突厥可汗的赏识。并且,经常与他一起到处游猎,这也使得长孙晟留在突厥长达一年的时间。

有一次,两人一起去打猎,见到两只雕在抢夺一块肉。于是,摄图可汗便将两只箭给了长孙晟,让其将那两只雕射下来。听此,长孙晟将两只箭搭在弦上,策马疾驰,看见两只雕在厮杀,于是射之。

而这,便是“一箭双雕”的由来。

正是这次的经历,使得摄图对长孙晟更加欣赏,并且,向他介绍了突厥的很多贵族子弟,希望他们能够互相切磋学习。而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就极少会向中原人学习,可见,摄图对长孙晟才能的认可。

这个时候,摄图与其弟处罗侯关系很紧张,而处罗侯,则在此期间派人与长孙晟达成了合作。长孙晟与突厥可汗一起打猎的时候,乘机熟悉了周边的地形,以及突厥的整体实力。当长孙晟回去之后,正好遇到杨坚准备登上帝位,基于杨坚以往对他的赏识,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上奏给了他。

杨坚听后,十分高兴,于是,提拔他为奉车都尉。公元581年,杨坚攻下了北周并建立了隋朝,摄图知道后,十分气愤:“北周乃是我的盟友,现在隋朝建立,却不能管制,有什么颜面来面对妻子?”于是,打着为北周公主复仇的旗帜,举全国的兵力一路向隋进发,先是攻下了临渝镇,后又准备攻隋。

杨坚听后,不由大惊,马上派了大量的人去往北边修筑长城,并进行严加防守。针对突厥的整体情况,长孙晟在突厥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他知道突厥的兵力,分别是由几个部落的首领来统领,他们分居四方,互相猜疑,只是在表面上意见一致。

所以,打败突厥不能靠蛮力,需要先离间他们。

于是,向杨坚说了自己的看法:“现如今,适合远距离交涉而非近攻,可以离间他们,将他们的力量进行分解,扶持那些兵力较弱的部落,摄图自然就会退兵,自顾不暇。之后,将处罗侯引开,派遣连奚去迎战,则摄图内忧外患,腹背受敌,人心向背,只需要十来年,就可以派兵攻打,必然大获全胜。”

隋文帝杨坚看见他的奏折后,内心十分激动,便命长孙晟进宫商讨具体的讨伐事宜。长孙晟一边讲述一边勾勒突厥的地形,对于他的建议隋文帝一概采纳。于是,指派使者前往突厥与玷厥探讨合作事宜。玷厥使者到了之后,让他坐在摄图使者的上方,这就引起了摄图的猜疑。

之后,任命长孙晟为车骑将军,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前往突厥的其它部落建立友好关系。同时,还安排了一些探子秘密前往处罗侯的府邸,负责离间人心。公元582年,摄图集结了全国四十万的兵力,一路攻陷至周盘。正当他准备一举南下时,玷厥却站出来反对,命令由他管辖的军队撤离。

长孙晟之后又重金收买了摄图的侄子,让其告知摄图:“铁勒等人在筹划谋反,准备趁摄图攻打隋朝时,端了摄图的老巢。”摄图听后,害怕自己的大营被占领,只能退兵。可以说,如果不是长孙晟的足智多谋,根基尚不稳定的隋朝,经此一战很有可能溃不成军。

公元583年,杨坚任命窦荣定为将帅,集合了三万人马于凉州一代与突厥开战,大破阿波军。此时被任命为偏将的长孙晟提议,可以趁机离间阿波和摄图,让二人互相对抗,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说:“为什么不与隋朝联合,这样就不用受摄图制约,管制,受他的侮辱了?”

阿波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便派人跟随长孙晟入朝。

摄图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马上集结了大量兵力直逼阿波的大本营,杀死了他的母亲,俘获了他的亲人。没办法,阿波只得向玷厥求助:“希望能够增派援兵十万人,跟随我一起对抗摄图。”至此,突厥实力彻底分裂,内部战争不断,而摄图,最终向隋朝投降,其妻也表示想认杨坚为父。

公元584年,指派了虞庆则以及长孙晟前往突厥,特赐公主杨姓,并封为隋朝的大义公主。在接受圣旨时,摄图不愿意屈尊下跪,而长孙晟却说,既然封了其妻为公主,那么,你就是隋朝的女婿,怎能如此不知礼数,不敬其岳父?”听到这,摄图说“理应下跪,我听从便是。”

自此之后,突厥归顺隋朝,北边的外患终于停了下来。

公元585年,摄图死,他的儿子雍虞闾继位。公元592年,流民杨钦在逃跑时,到了突厥,故意挑拔,以此来说服雍虞闾,以及大义公主反隋,并且,之后不再向隋朝纳贡。而长孙晟到了突厥后,发现公主言辞犀利,心中已经知晓。回去后,他便将此事上奏了隋文帝。

之后,长孙晟再次出使突厥,希望雍虞闾能够将杨钦交出来,但是,雍虞闾却说没有这个人。长孙晟收买了雍虞闾手下的人,趁着夜晚将杨钦抓到了雍虞闾面前。而雍虞闾自觉理亏,命人将公主杀死,之后,派遣使者入朝纳贡。

经此一事,隋文帝听从了长孙晟的建议,拒绝了和雍虞闾和亲,而是选择了与处罗侯之子和亲。并且,扶持在突厥内乱中失败的染干为启民可汗,并给予一定的封赏,用来监控突厥其他部落的一举一动。

公元599年,雍虞闾被杀,一时间其部落内部出现了混乱。之后,长孙晟让启民可汗派兵前往收复,引发了与西突厥的战争,而长孙晟则担任总管,随杨坚一起派兵增援。

两军交锋,长孙晟说:“突厥人喜欢引用泉水,因而,可以下毒。”于是,隋文帝命人前往,导致突厥伤亡十分惨重,大家都以为:“这是天降毒水,难道是要我等灭亡吗?”

之后,纷纷逃命,而长孙晟乘胜追击,“斩首千馀级,俘百馀口,六畜数千头”。

杨坚听后十分高兴,大肆庆祝,其中,有一个突厥将领正好在,他说:“突厥人对长孙晟十分畏惧,拉出的弓箭如霹雳一般势不可挡,骑马都如闪电一样快。”

公元601年,长孙晟上奏说:“我夜登城楼观望,发现突厥有红色的云气,面积覆盖百余里,说明将有充足的雨量。如今天时地利人和,攻打突厥就在今日。”听罢,隋文帝命长孙晟领兵,并负责护送启民可汗。不久之后,突厥各个部门纷纷归顺,玷厥深受重伤,带领剩下的兵力逃往吐谷浑。

而这一年,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出生。

公元604年,在长孙晟刚刚抵达京城时,正好遇上隋文帝病逝。而其子杨广却将这件事隐瞒了下来,没有举办国丧,同时,任命长孙晟为内衙宿卫,负责门禁以及左领军的职务。之后,指派了长孙晟奉命前去平定汉王杨谅反叛一事,因为功绩显赫,因而被任命为武卫将军。

公元607年,隋炀帝正准备出使突厥,陈兵喜欢炫耀自己的武力,害怕引起对方的误会,为此,指派了长孙晟前去通传。染干在明白了隋炀帝的意图后,集结了十几个部落的首领前往迎接。当发现隋炀帝所居住的帐篷内杂草丛生,就希望让染干来进行除草,以彰显隋炀帝的威严。

长孙晟说:“天子所过之处,各诸侯应当亲力亲为,除草铺路,以表达敬畏之心。现在,帐篷内混乱不堪,异味丛生!”染干听后说:“是我错了。我的这条命都是天子给的,理应效劳,岂敢推辞?”于是,采用自己的佩刀来清理,而其他的部落首领见此,也纷纷加入进来。

之后,启民可汗还专门修建了官道,连接东西两方,路线长达3公里。自此,隋炀帝对长孙晟更加看重,并提拔他为右骁卫将军。公元609年,长孙晟最终因病而死,年仅58岁。而在这一年,隋朝的盟友启民可汗也去世了,并打破了隋朝与突厥原有的平衡。

公元615年8月,隋炀帝前往突厥,但是,却在雁门被困。这时,隋炀帝不由地感叹:“如果,长孙晟在这里,就不会这样了。”

长孙晟的一生共养育了五个子女,在五个子女中,最为出色的当属长孙无忌和长孙氏。两人在隋末唐初时,做出了一系列的丰功伟绩,继承了其父长孙晟的遗志,善于谋略。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虽说,长孙晟并没有指挥过那些大规模的战斗,但是,他擅长谋略,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将权谋玩弄于股掌之间,使得兵力强大的突厥,在他的策划下依然不能幸免。

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是一箭双雕的长孙晟的女儿么。

一箭双雕
发 音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释 义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 处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示 例 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的手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长孙皇后 - 唐太宗后
长孙皇后(601-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因此,下朝以后经常都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但她却很郑重地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太宗不听,还是对她说得滔滔不绝,但她始终却沉默不语。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唐太宗为布衣之交,又在唐朝建立前后和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因此,太宗把他视为知己,打算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皇后听说后,就对太宗说:「妾既被立为皇后,尊贵已极,我实在不想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所以,我请您千万不要把兄长任为宰相。」在长孙皇后的再三阻挡下,唐太宗只给长孙无忌加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虚衔。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被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长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下朝后,唐太宗把魏征的不同意见,转告皇后,长孙氏当即便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听说陛下对魏征很器重,但并不了解其中缘故。今天我听了他的谏言之后,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陛下深思这个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运了。」

贞观八年(634),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但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李承干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皇后的坚决拒绝。她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以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

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甚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说完不久,就死在后宫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参考资料:/emperors/empress/changsunshi.htm

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说是帝后关系的楷模?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原配,十三岁嫁给太宗李世民,也是唯一的一个皇后,从他俩共生育了三子四女即可看出,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很宠爱。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而长孙皇后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明君配贤后,真是珠联璧合,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在李世民玄武门事变之前,她才十几岁,就很善于打好和李渊后宫以及建成、元吉家的妻妾的关系,给李世民不少助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王和太子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时长孙无忌和他的妹妹秦王妃一直鼓励和支持秦王,并且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秦王妃亲自鼓励秦王府的将士。最后李世民玄武门政变成功。

唐太宗登基13天后,就将自己的妻子长孙氏册立为皇后,立长子李承干为皇太子,长孙无忌进封为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追赠自己的岳父长孙晟为司空、齐国公。

长孙皇后不追求奢华,性格温和,知书达礼,经常劝解李世民要能听得见谏言。在李世民后宫中,她懂政治,但是从不参政。她从不嫉妒,可以容纳李世民的一切女人,还主动给李世民选美。

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她的地位是没人可以撼动,一是长孙兄妹对李世民贡献重大,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之变的作用是很大;二是李世民跟长孙皇后,属于挺标准的举案齐眉,夫唱妇随;三是,长孙作为皇后,她对后宫的管理也很到位,是一个能力的皇后,所以她在历代皇后评价中也很高。

李世民把一生的精力在大唐的文治武功之上,所以长孙氏就代表李世民孝敬李渊,因此受到李渊的喜爱!皇后自幼就爱读书,一举一动都遵循礼仪规范。有一天夜里有人前来奏报有急变,唐太宗立马穿上盔甲,抱病在身的长孙皇后坚持要一同前往,宫人纷纷劝止,长孙皇后说:“陛下如此震惊,我又如何能够安心养病?”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反对哥哥长孙无忌担任要职,就对李世民说:“我身为一朝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汉朝的吕霍外戚正是前车之鉴,希望陛下千万不要任命我的哥哥为宰相。”

唐太宗没有听从妻子的意见,坚持给了长孙无忌高官厚禄,于是长孙皇后私下让哥哥主动辞去这些职位,唐太宗最终不得不答应,只加封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

长孙晟简介_睿晟之穿越之晟晟是王妃_长孙无忧简介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文德皇后同母兄。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 *** 。? 5篇诗文

早年经历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长孙无忌在高祖渡河时便到长春宫谒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至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参与兵变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

谏伐突厥

突厥与唐朝结盟后,政局混乱。唐朝官员大都建议对突厥用兵,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萧瑀道:“若不出兵,会失去乘乱攻取的时机,但如若出兵,又会背弃盟约。我们应当如何?”萧瑀建议出兵,而长孙无忌则道:“现在国家正息兵休战,等他们侵犯边境,才能讨伐。突厥已被削弱,定然不会犯境。若深入突厥腹地,我还没有看到必胜的把握。我认为暂且按兵不动,保持信义,更为合适。”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不言君过

唐太宗曾对侍臣道:“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犯颜直谏的却很少,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不要隐瞒。”长孙无忌等人都道:“陛下没有过失。”后来,唐太宗又对长孙无

父母

长孙晟,隋朝右骁卫将军,贞观年间追赠司空、齐国公。高氏长孙晟简介,隋朝扬州刺史高劢(高敬德)之女,申国公高士廉之妹。

兄弟

根据《隋书·长孙晟传》、《旧唐书·后妃列传》记载,长孙无忌是长孙晟幼子,有三个兄长。

长孙行布,曾任汉王府库真,杨谅造反时遇害。

长孙恒安,曾任鹰扬郎将。

长孙安业,官至监门将军,贞观年间密谋反叛,因皇后求情而判流放。

但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长孙无忌的三个兄长为长孙无乃、长孙无傲、长孙无宪,此外还有一个弟弟,名为长孙无逸。

姐妹

根据史籍、墓志等资料记载,

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

《唐律疏议》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于律条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它贯彻“先存百姓”的指导思想及“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使立法宽平,顺乎历史潮流长孙晟简介,因而促进了唐初封建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对后世立法如《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等都有深远影响。

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李世民,分别是什么关系?

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

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是亲兄妹,长孙一族与李家交情极为深厚,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更是情同手足,两家长辈权衡利弊后,欣然结为亲家。

文德皇后剧照

长孙氏十三岁嫁于李世民,李渊执政期间,长孙氏与后宫走动频繁,努力为李世民拉拢势力。玄武门之变当天,长孙氏更是发挥了其仁德的品格,亲 *** 问诸将士,稳定人心,助李世民成功夺位。

李世民即位后,册封长孙氏为皇后,位居后位,长孙氏一如既往的以贤德著称,并能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政策上的失误,维护忠臣良将。恪守女规,贤良淑德,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殷实皇室子嗣。分别是恒山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新城公主。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氏去世,年仅三十五岁,安葬于唐昭陵,谥号为文德皇后。李世民在其生后常常惦念难以自还,称其为嘉偶、良佐并建筑观望陵以表怀念。

其兄长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心腹大将,又是外戚,对唐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唐太宗之后,仍然尽忠辅佐唐高宗李治,足见其忠心。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长孙氏是长孙晟最小的女儿,因为她从小聪慧相貌甜美,所以长孙家族对于她的婚姻还是很重视的。他的大伯因为欣赏李渊的妻子窦氏,觉得她教养出来的孩子一定非常优秀,所以便催促长孙晟和唐国公府订立婚约。长孙晟原本是想把小女儿许配给李世民,但是很快长孙晟就去世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图片

之后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因为知道这份姻缘,最终还是由长孙无忌促成了两人的婚姻。

在大业九年(公元619年),13岁的长孙氏嫁给了16岁的李世民,婚后两人感情很好,长孙氏懂事明理又颇有才华,这一点让李世民很欣赏。等到了义宁二年的时候,李渊登基成为皇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为秦王妃。之后在秦王府与东宫矛盾加剧的时候,长孙氏,作为前王妃义务反顾的站在丈夫李世民的身边默默地支持着他。而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世民在城门口和士兵都没有想到长孙氏会出现并且激励鼓舞士兵,终于在李世民登基成为唐太宗的时候长孙氏成为皇后。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皇后之一,她帮助李世民辅佐后宫,在长孙家族权势最盛的时期,毅然决然的让自己的哥哥退位让贤,而当李世民想要加封长孙无忌的时候,也被长孙皇后拒绝。在抑制外戚这一方面长孙皇后做得非常出色。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陪太宗到九成宫避暑的时候长孙皇后病重,李世民派高僧祈福幸而挽回了长孙皇后的性命。但是在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因为气疾复发最后不治而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3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