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翦手中握有六十万兵马,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猜忌他

以史为鉴 2023-06-15 18:19:29

王翦手中握有六十万兵马,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猜忌他

对王翦不被怀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为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秦始皇十八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一年之后,平定赵国,将赵国的领地设为郡,第二年攻打燕国,平定了燕国的国都蓟,之后秦始皇又派王翦的儿子王贲进攻魏国,魏王投降,于是灭了魏国。这样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王翦父子功不可没。

王翦

之后秦始皇又要攻打楚国,就问手下的将军李信,攻占楚国要用多少的兵马,李信回答不超过二十万,于是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要六十万,秦始皇笑王翦老了,王翦于是称病告老回乡,令李信带兵攻打楚国,结果李信兵败,秦始皇大怒,亲自坐车去请王翦出山,王翦推托说自己年老体弱,希望秦王另选良将,秦始皇再三请求,于是王翦对秦始皇说如果要我攻打楚国,那么一定要给我六十万兵马,秦始皇最后同意了王翦的请求。

王翦

出征当天,秦始皇亲自来灞上送行,王翦趁机向秦始皇索求赏赐良田,住宅,和园林。秦始皇说将军你放心走吧,以后不会少了你的荣华富贵的,王翦回答说作为大王的将军,即便有功劳也难以封侯,所以趁大王现在信任我的时候,及早谋求田产,为子孙后代做打算。秦始皇听完大笑,王翦走后又前后五次差人向秦始皇索求田宅,有人就对王翦说,将军这样索求赏赐,不是太过分了吗?王翦听完就说,秦王为人粗暴而不信任人,我现在率领六十万兵马,倾尽秦国之力去攻打楚国,秦国的武装力量此刻全在我手上,我带着这么庞大的部队在外出征,你说做国君的能放心我吗?能保证没有人在秦王面前进谗言来加害我吗?我如果不假装贪财,秦王定然会怀疑我,我这样向秦王索求,正是为了让秦王对我彻底放心。认为我只是贪图财产,而没有造反的野心。

王翦

相比秦昭王时期的秦国名将白起,王翦更懂得明哲保身。最后王翦成功攻克楚国,可谓战功卓著。而有如此功绩却能够平安的度过余生,比起被逼自杀的白起,王翦确实是更睿智。

秦灭楚期间,王翦为何一定要六十万士兵才肯带兵出征?

秦朝灭楚的战争,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李信和王翦的兵力之争,相信很多朋友对此都很熟悉:悍将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楚,大败而归;而后秦王请出老将王翦,给了王翦60万大军,才终于踏平楚国。

.

那么,为什么王翦坚持灭楚之战必须要60万大军呢?想要了解其中缘由,还是需得比较一下李信与王翦二人攻楚的过程。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大概情况。战国末期,天下大势已经明显往西倾斜。起先称霸的山东齐国,已经在与燕国的争斗中元气大伤;而在马陵之战后,中原霸主魏国也从一流强国沦为了二流;即便是历经胡服骑射的赵国,也在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中实力大减。秦国东扫六国的势头,看似已经无可阻力。然而,摆在秦军面前的敌人,还有一个南方的楚国。楚国的领地从黄河直到长江,广阔无垠。即便历经秦楚数场大战,楚国的实力已经江河日下,但受惠于其广大的疆域,它的体量还是足以拖垮来犯之敌。就算秦军在兵锋上已能势如破竹,真正要和楚国打一场灭国之战,还是需要做好最大的投入。

不过,当秦王问及文武众臣如何灭楚时,年轻有为的秦将李信显然还是还是低估了看似颓靡的楚国,自称只需二十万人即可灭楚。只有老将王翦尚且看得清当时的形势,因而坚持要求动用六十万人马。

出于对当时秦国综合实力的考量,以及对王翦年龄的质疑,秦王认为老将王翦已经开始变得“迂腐”和“胆怯”,非常不满。因此,当秦国真正开启灭楚之战时,年轻的李信和悍将蒙武自然成为了嬴政的不二首选。

.

其实,早在灭楚之战前,李信已经在灭赵伐燕的战争中显露出十足的军事才能。但纵观灭楚之战前的几场战争,李信均没有统筹整场战争的经验:灭赵之战时,秦军主力的统帅权还是集中在老将王翦的手中,李信只不过率领一部与王翦完成对赵国的合围;而在伐燕之时,李信也不过率先遣部队突入燕地,有先锋之功。因而,当李信的二十万大军攻入楚地之时,其本身的骁勇加上秦军的战斗力自然是势如破竹。但是,当我们认清李信的进军方式时,却不难发现他犯了兵家大忌——后方不稳:

一开始,秦军自颍川郡出发,向南进攻平舆(今河南境内)和寝丘(今安徽省西北),都大获全胜,可见如在正面冲突,楚军并无多大胜算。可当李信拿下鄢郢(今湖北襄阳),准备和蒙武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之时,昌平君却突然在郢地发动变乱,切断了李信的后路。与此同时,楚将项燕的军队也尾随在了李信大军的身后,最终乘着李信不备,突然杀得秦军不知所措,大败而归。

究其缘由,正是因为李信的贸然轻进,疏忽了后方的防备,才输得如此之惨。

遭此大败,嬴政只好亲自来到王翦的故乡找他,请他率军攻楚。但当着秦王的面,王翦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六十万军队,只能多不能少。

为了统一大计,嬴政只好答应了王翦的要求。公元前224年,王翦与蒙武率军60万南下攻打楚国,秦王亲自到灞上送行。要知道在当时,秦国所能动员的兵力不过百余万,除去各地的防卫部队和在提防燕、齐两国的军队外,这六十万人几乎是秦国剩下的所有家当了。秦第一次开启灭楚行动时,秦王嬴政首选李信的20万大军计划,也正是这样的原因。

而王翦这一次坚持要用60万大军灭楚的原因,则是基于以下三点的考虑:

.

一.楚国军事潜力确实不容小觑虽然到了战国末年,秦国国力已经稳居诸国之首,但是占据了大片国土的楚国仍然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与秦军抗衡。楚地原属蛮荒之地,楚国人大多民风彪悍、勇于作战。如果秦军不能有足够的军力,就可能再次遭到向李信那样的失败。但在统一的征途上,嬴政不能承担第二次挫折。

因此,为了确保胜利,王翦更加明白必须以最强大的兵力压向楚国。以楚国的国土和人力,即使有一百万楚人抵抗秦军也不意外,李信想用二十万人彻底击垮楚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二.攻城容易,守城难在李信伐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二十万秦军确实已能轻松打开楚国国门,纵使李信和蒙武兵分两路,也能迅速攻入楚地。由此可见,秦军要攻进楚地、攻下城池,都并非难事。可难就难在保住这些城池,同时要挡住楚军的反扑。

要知道,灭楚行动打的可不是一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不是为了求得一城一池,而是一场灭国之战,一场能把整个楚地彻底纳入秦国统治版图的全面战争。为了这些,秦军就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正面杀敌、后方防御、保护粮道、探测敌情……如果仅凭二十万人,还要照顾楚国这么大的国土纵深,恐怕再强大的军队也分身乏术。

三.楚军方胜,士气正高如果说李信出兵前,王翦的要求只是其个人的想法,那么李信伐楚之后,王翦的要求就更加坚定了。正如春秋战国过去数百场征伐一样,军队的士气对于其作战能力至关重要。楚国人在项燕的带领下刚刚获得大胜,如果秦军不以盛大的军容出击,那么秦军中颓丧的士气将会导致又一次溃败。

.

而当王翦入楚之后,为了避免像李信一般的轻进,从而避开项燕主力的尾随突袭或分割围剿,即使是带领着60万大军,他也没有第一时间与楚军展开生死决战。相反,王翦手下的秦军全然不像一个进攻者,他们在营寨中筑起高墙,日日只顾操练,即便楚军在城下叫阵好几天也没有人回应。当然,这也并非王翦懒惰,而是其看得出楚军旺盛的士气,明白贸然出击将带来的后果。

确实,王翦的担忧和考虑是对的。听说秦军再次来犯之后,楚国又一次动员大军前来抵抗。但秦军的坚守不出,就是让楚国人无可奈何。甚至于,秦军将士还在军营里玩起了投石游戏来进行锻炼,不管楚军如何叫阵,就是不管不顾。

.

俗话说得好,“外行看指挥,内行看后勤”,秦军这一次凭借着强大后勤实力,与楚军进行了长时间的消耗战。楚军面对秦军的高墙束手无策,而秦军又一直不出城,只是坚壁自守。最终,楚军的粮草难以为继,项燕只得无奈命令军队向东撤去。

就在此时,王翦抓住战机,果断进攻,跟在撤退的楚军身后穷追猛打。而此时的楚军士气和体力都已被消磨殆尽,根本无力应战,于是很快,秦军便踏平了楚军的主力,之后不费吹灰之力横扫了整个楚国。

为什么王翦父子掌管秦国六十多万的兵权却不敢谋反?

秦国战国名将王翦在历史上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在乱世中能够保有一席之地。在敌对的六国中带领士兵灭亡赵国、燕国、楚国;甚至同一时期,他成功设计杀死李牧。他的儿子王贲也灭亡了灭魏国和齐国。可是做到如此地步,说他是功高震主,那是毫不为过的;可是王翦偏偏在战国名将纷纷惨死的大时代中得了善终。在唐朝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就是王翦的后代。


王翦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于是十分高兴,并且认为王翦老不堪用,随即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攻楚。不久,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可是,楚国将领项燕故意示弱,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


李信

在得知遭遇打败之后,秦王政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答应加兵请求,并且向王翦致歉。但是在王翦带领六十万士兵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又连续五次向秦王求赐美田。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打消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项燕影视形象

王翦手握六十万军队,秦国所有的士兵都在自己手中,而且王翦父子战功赫赫,在军中的威望极高,但是依旧不敢拥兵自立。“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未尝一败,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中,率六十余万秦军全歼四十五万赵军;但因得罪范雎,功高震主,接连贬官,最终被赐死于杜邮。但是,在白起被迫自尽时,为何不依靠自己的资历,征召一批忠于自己的将士,然后反了秦王的统治,自立为王。我们可以参考他之前的将领,比如吕不韦,商鞅等人。


白起

商鞅作为秦国变法的设计者兼实施者,在秦国拥有极高的声望。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即位。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打破了延续几百年的贵族的世袭制,因此得罪了贵族势力。同时因为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军政大权,使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激化。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便罗织罪名,诬其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可是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又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骗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商鞅被迫潜回封邑商於,发动邑兵攻打郑县。结果商鞅在彤地战死。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


商鞅

但是王翦是秦国出色的军事家,继白起之后的秦国主力大将。其品行更是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同时也能在秦国的时代中做到急流勇退,并非徒有虚名。


长平之战

另外在秦国的状况是什伍连坐,邻里互监,家属人质。另外在秦国设有监军,来防止士兵谋反。所以王翦要是想造反的话,士兵非但不会服从,还会逮捕王翦去领赏。同时因为连坐,王翦的亲人、亲信都会被杀死。因此在战国时几乎无人谋反,有的话也是逃走他国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2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