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想要下毒杀皇帝究竟有多难,溥仪说了一句实话

以史为鉴 2023-06-15 18:18:37

古代想要下毒杀皇帝究竟有多难,溥仪说了一句实话

还不知道:下毒杀皇帝有多难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所拥有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越是围绕帝王周围的权贵,越想得到这种无上的荣耀,可想要从皇帝手中夺取大权是相当困难的,哪怕你想通过在食物中下毒干掉帝王,成功几率也是很渺茫的,这么说你可能不信,但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话,这可信度就很高了。

古代皇帝的衣食住行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而这些都牵涉到皇家秘辛,外人也难以从中得知一二,尤其是在饮食方面的安全问题,那是极其防备的,毕竟这涉及到皇帝的安危,比如清朝专门负责皇帝饮食的部门叫御膳房,里面的人员都是满洲八旗中精心挑选的,也是皇帝的本家人,根源上就大大降低了他们谋害的可能性。

还有从食材的来源、选购到菜品的制定和烹饪,中间每一道工序都是由可靠的人员来负责,并且都有完整的记录,一旦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快就能找到当事人予以追究,对于御膳房的厨师而言,任一道菜品的烹饪都需要三个人一起完成,三人之间互相监督,以防有人捣乱。

而御膳房的菜品,大多的制作方法都比较统一固定,很少有新花样的菜品,毕竟对于皇帝最重要的不是饭菜有多可口,而是安全第一位,所以要从饭菜中挑一盘下毒很容易就会露馅。

御膳房的饭菜做好了,会有专门的小太监排成队依次端给皇帝,在饭菜上桌后,也有皇帝信任的内务主管太监亲自监督,如果你觉得皇帝现在可以享受美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到了最关键的环节,在菜品端上桌后,有专门的太监用银针一一试毒,随后再让试菜的小太监逐一品尝,如果过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才会请皇帝正式用膳。

为了杜绝有人从皇帝的饮食中看出喜好,皇帝也不会对任何菜品做出一个评价,每道菜最多吃两三口就会立马撤掉,也怪不得末代皇帝溥仪在回忆录中说道:"这些年,我就没吃过一口热乎的饭!想想也是,经过这么多道工序和折腾,出锅的饭菜再到皇帝的口中早就过去很久了,也凉透了。

不过通过这么繁杂的工序,我们也能看出,要在皇帝的饭菜中下毒是相当困难的,就算在饭菜里下了毒,也很难到皇帝的口中。

清朝灭亡后,为何没人杀溥仪呢?

改朝换代后,把前朝皇族屠戮殆尽的做法源于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出身差,背景弱,完全靠自我奋斗实现了皇帝梦,他没有足够的宗族势力来对抗强大的门阀政治,怕留下司马氏活口会使其卷土重来死灰复燃,所以选择了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斩草除根。

在此之前,篡位者顾及君臣脸面,没有做的太绝,例如王莽这个伪君子篡位后留了孺子婴一条命,曹丕篡位后汉献帝依旧活的有滋有味,但这一切都随着刘裕这个坏榜样的出现而改变,大家有样学样,寸草不生。以至于?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哥哥弟弟的儿子杀的一个不剩。

按照这个逻辑,清朝灭亡,继任掌权者应该把溥仪杀掉,一了百了,彻底断了满人的念头才对。

但当时的形势不需要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

(1)辛亥革命能在短期推翻清王朝,除了孙中山及其追随者的努力,与清朝王室审时度势的让步有很大关系。彼时掌权的隆裕太后虽然能力有限,眼光却还不错,她很明白满清灭亡是迟早的事,早点谈判让位还能多争取点筹码。而袁世凯是满清大臣出身,不愿意背负叛贼的骂名,加之南方虽然已经为革命党占据,但在北方满人依然占有很大的分量,例如后来力主复辟的张勋等。

如果满清皇室玉石俱焚,依然会给革命带来巨大的麻烦。主动退位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共赢的结果。新政府承诺保留皇帝的尊位和安全,并给年奉400万大洋。溥仪也信守承诺,就此退位。

(2)改朝换代杀掉前朝君主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英国的查理一世,法国的路易十六都死在国人手里。但进入20世纪后,政治伦理大幅提升,政治斗争聚焦于权力的争夺,不再追求从肉体上消灭对手。中国虽然依旧出于转型期,但革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世袭政权早已失去市场,即便位高权重如袁世凯,也在称帝后短短几十天就宣布下台。

溥仪没有子嗣,能力也十分有限,没有必要杀他。而在北洋政府倒台后,各路军阀各怀鬼胎,都不愿意做杀前朝皇帝的恶人,一来二去,溥仪虽被赶出故宫,但从没有发生过人生安全问题。解放后,溥仪因为与日本人合作,被人民法庭审判后入狱,一直到59年特赦出狱,同时期前朝皇帝被判入狱在世界范围都十分少见,新中国更是不会杀他。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溥仪更像是一个投错胎的倒霉孩子,皇帝这个特殊身份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荣华富贵,还把他的生活搞的一团糟,如果还因此把命搭上,那就真是一场悲剧了。

溥仪的一生有什么样的经历?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足够曲折,他经历了皇帝的荣耀,又被赶出皇宫,再后来投靠日本人,到东北出任所谓的伪满洲国皇帝。这些经历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如今的人们研究那段历史,似乎只关心故事的本身,但很少有人会去想这个年轻人的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

英国记者皮特曾经采访过伪满洲时期的溥仪,后来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文章。在他的文章中,溥仪只是一个木偶,说的所有话都仿佛是预先背好的。从他的记载中,不难看出这个年仅二十九岁年轻人心中的苦闷。

溥仪不能够自由的回答英国记者的问题,但是在他的寝宫和书房中,他却能够和自己的侄儿们尽情的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实际上对于当时的溥仪来说,也只有这个时候可以向别人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溥仪的侄儿们对溥仪很尊重,他们喜欢听溥仪说故事,说的兴起的时候也会提一些问题。他们曾经就问过溥仪一个问题:“您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溥仪的回答却是出人意料,因为他会很直接的说出答案,他告诉自己的侄子们,自己在天津的那段时期是最快乐的。

溥仪常常对他们讲他在天津时的生活,高兴地时候就开汽车到这个大洋行、那个大饭店去买一些时髦的用品,或者吃一顿大餐,并且和一些外国人常常往来,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大摆宴席,互相请客。

按理说溥仪是因为被赶出皇宫才到天津的,这对一个皇帝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伪满时期的溥仪竟然认为那个时候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期。

其实不难理解,溥仪到东北之后完全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别说开玩笑,即使连出去一趟都是一种奢侈。而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个时期的他虽然被人称为“皇帝”,其实也不过是一个笑柄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2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