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将是否有名无实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帝都长安玄武门附近发动了一场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且顺势派尉迟恭入宫“护驾”唐高祖李渊,逼迫李渊承认这个既成事实,并且立李世民为太子,三个月以后禅位于李世民,史称玄武门之变。
那么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的权势到底有多大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虽说史书上有夸大之言,将唐朝开国及其统一天下的功劳几乎都归于李世民身上,将李渊这个开国皇帝记载成为一个平庸之主。但就事论事来说,李世民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唐朝开国第一功臣,他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的确拉拢到不少人才为自己所用,由此形成自己的政治小团体。
而李世民的功劳之大,像在武德四年他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尽收山东地区,因为当时李世民已经位列秦王、太尉,并且兼尚书令,所以实在是封无可封,因此李渊唐高祖特地为其设置了“天策上将”一职。史书记载是“冬十月,加秦王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很多人可能认为天策上将只是一个高荣誉的虚职,但其实天策上将是一个实权职位。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以后,可以开府置天策府,以此笼络人才进入天策府,也就是所谓的“许自置官属”。光凭这点,李世民的天策府其实就和太子李建成的东宫类似,可以正大光明地拉拢人才进入自己的天策府。
当时功臣中明确站在李世民这边的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李孟尝、高士廉、秦叔宝、程知节、屈突通、段志玄等等。
李世民的外援还有洛阳的张亮和幽州的王君廓等等。
正因为李世民权势滔天,威胁到了李渊的皇权统治。所以在武德时期的夺嫡之战中,看似是太子李建成还有齐王李元吉与李世民的斗争,实则是李渊在背后支持太子李建成,通过太子来与李世民这个最大的开国功臣斗法。
李渊这般打压李世民,有两个很明显的举动。一是不顾李世民的保全,杀掉了刘文静,至于根本原因就在于刘文静是李世民的支持者。二是武德后期的大战役开始刻意的让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担任。
结果是李渊打压太狠了,太子和齐王公开拉拢收买李世民派系之人,诸如拉拢尉迟敬德,不成功便将其下诏狱,还将房玄龄和杜如晦逐出秦王府等等。
到了武德九年,齐王李元吉借着率师拒突厥的机会,还借机“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是想趁机彻底将李世民架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孤注一掷地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所以最后总结来说,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的权势可谓滔天,明面上地位仅次于李渊这个皇帝和太子李建成这个储君。具体实力而言是相当恐怖,使李渊都忌惮三分,所以通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来打压李世民,最后由此引发了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王朝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对于这位出身贵族的雄豪子弟,历来被人们称道的是他的军事政治才能,“贞观之治”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李世民少年从军,初次出征便锋芒毕露击败突厥解救了隋炀帝,那一年他不到17岁。
虎牢之战,一举歼灭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中原两大割据势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他因战功赫赫,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这一年,他仅仅22岁。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随后发起对东突厥的灭国战争,终于消灭东突厥,将唐朝势力延伸到贝加尔湖地区;东北方向,李世民征讨高句丽,虽然没有取得消灭高句丽的预期效果,但未高宗时期彻底消灭高句丽打下基础。
李世民对骑兵的战术非常擅长,无论是正面突破还是侧翼包抄都是如此。他的玄甲军可以证明。当然,跟步兵的协同合作也是分不开的。这是军队里常有的选锋,组一支精锐的队伍重点攻关。
他对情报部门的掌握也相当不错,跟窦建德打仗的时候,情报来说窦建德正在等他什么时候去放马吃草,就是等他粮草不济再进兵嘛,所以他将计就计,真的去黄河北岸牧马,把窦建德引出来了。
后勤保障他自己也是心里有数的,打刘武周期间安排人从永丰仓运粮,后来自己当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加上本身就是中央的尚书令,要做类似于萧何的丞相工作(当然权力没有丞相那么多就是),各地的粮食物资情况都是要关注的,出征期间基本没有让军队发生粮草不济的囧况。
从战绩和指挥才能来看,李世民堪称岁末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大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就是李世民开创的,使唐朝迎来了属于它的盛世,让古代王朝的繁荣攀上了一个高峰,并走向世界,被世界所知晓。
作为一位伟大的明君,他一直被世人所推崇,可不得不说,他的皇位是他唯一诟病的地方,因为他正是以玄武门之变这种不光彩的政治策反杀害同胞兄弟即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至此成为唯一的嫡长子,不得已老爹李渊立其为皇太子,不久李世民便胁迫李渊退位让贤,做一位太上皇,而其本人正式登基成为大唐第二位皇帝,称唐太宗。
做出玄武门之变这番惊天策反,改写自身命运的李世民,他之前的权势有多可怕呢? 《资治通鉴》中有记载,李渊于太原起兵造反,李世民是首谋之一,并且李渊许诺事成之后给李世民太子之位。但造反成功登帝后却还是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之前所做的承诺抛之脑后,对于老爹的失信李世民还是心有怨气的。同时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对此也很是担心,怕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开始处处对付李世民。
而李世民也不是软柿子,任人随意拿捏,他是在军队里建功立业的,他从开始的支持老爹李渊举兵造反并拥护李渊称帝创立大唐到后面各种灭窦建德、刘武周、王世充等,军功卓越,功高震主,可谓是军中的顶梁柱,是军心所向,由此也获得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等文臣武将的支持。这些人可以说这对他发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头衔有很多,封为秦王,建天策府,封天策上将和尚书令,设置文学馆,延揽四方名士,由此秦王一派逐渐成形,但对应的太子李建成一脉的东宫派也是实力强劲,李建成光太子这个头衔就可力压李世民的所有头衔,再加上李渊那时年事已高,不理朝政,日夜纵情酒色,所以国家政务太多数还是交给了李建成把持,可见李渊还是比较偏袒太子的。
所以在朝堂之上,都城之中,太子李建成的权势还是力压秦王李世民的,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谋划玄武门之变这条不归路来篡夺太子之位,这都是被逼无奈,当时太子和秦王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而且形势对李世民来说非常不利,方才兵行险招,决定先发制人。
要说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身死落败,跟自身的自大也有很大关系。自以为自己已经主宰了皇朝,而不知道人心隔肚皮,疏忽了李世民的胆量与玄武门卒卫的私心与贪婪。原本玄武门守卫常何是太子亲信,所以当时准备进宫的二人认为从此门入宫最为保险,但殊不知李世民已经将其策反,就待其进入圈套。
最后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迟恭杀死了李元吉,至此这场发生在玄武门的手足相残的惨案就此落幕,李世民获得了胜利,也为自己赢得了新生,或许是顺应天命,一切都是定数,大唐也迎来了它的盛世。
玄武门之变的成功在于出奇制胜,这也是古代历史上所有政变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即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动攻击。而对方正是由于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于是措手不及,被对手一举击溃,如同猎手捕捉猎物是一道理。显然出其不意的进攻,远比大张旗鼓地追逐更容易成功,并且还省时省力。
纵观唐朝历史,也有许多政变失败的案例,比如李承乾、李重俊。当然,也有不乏成功者。
李承乾之所以失败,原因就是李世民早有预料,事先做了充足的应对之策。所以,李承乾自认为万事大吉,而实际上一直在父亲眼皮底下?裸奔?。如此一来,他若行动其实是自投罗网,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李渊剧照)
再比如唐中宗太子李重俊诛?韦武集团?案,同样以失败告终,而他失败的原因与计划不周、仓促起兵有很大关系。反观李隆基为除韦皇后及姑姑太平公主,先后发动两次政变,均大获全胜。原因就是事先周密布署,然后突然袭击,一招制敌。
如果说与太平公主的较量是李隆基手中的权力占据了优势,因为毕竟当时他已经登基称帝,可以行使皇权,那么在?诛韦?的过程中完全是凭借智慧和胆识。因为当时的韦皇后权倾朝野,党羽遍天下,简直就是女皇武则天的一个翻版,而当时的李隆基不过是一个暂居京城的小小藩王
所以,在李世民同李渊的较量过程中,权力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东西。更何况李世民并非没有权力,相反权力很大。
第一,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这个官职是李渊首创,地位同皇太子并驾齐驱。什么概念呢?就是李建成有自己的东宫班底,而李世民同样可以?开府纳僚?。也就是说,李世民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小朝廷?,要不然他怎么可能集结了那么多诸如尉迟敬德、侯君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一帮文臣武将。
第二,李渊封李世民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所谓?陕东道?,就是掌控以洛阳为中心关东地区的军政、财政、民政大权,形同一个诸侯王。而关东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山东多豪强?就源自于此。特别是李渊还曾有过让李建成占据长安,让李世民?建国?洛阳的想法。因此不难看出,整个关东地区实际是李世民的一个根据地。
(李建成剧照)
纵上所述:玄武门之变之前的李世民并不是空手无权,而且是一个继李渊坐镇的朝廷、李建成执掌的东宫之后,又一个完全可以左右朝堂命运的政治团体。
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发挥最大的能量,李世民分三步走:
1.先向父亲告状说:李建成与李元吉不仅淫乱您的后宫,而且想置儿子我于死地。前几日李渊亲眼所见李世民因与李建成、李元吉饮酒后而?吐血数升?,所以?淫乱后宫?之事务必查个水落石出。于是命李建成同李元吉第二天一早朝堂对质。如此一来,李世民不动声色布下?引蛇出洞?之计。
2.玄武门设伏,突然袭击。由于之前李世民已经将视线转移到后宫妃嫔身上,而李建成、李元吉为澄清事实或辩白自己必然放松对李世民的警惕。最重要的是,父亲下达的命令他们不敢不听,所以最终玄武门成了兄弟二人的?鬼门关?。
3.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劫持李渊,逼迫李渊交权。杀死李建成与李元吉之后,李世民马上派尉迟敬德去武力?保护?李渊。而李渊还对整个事件一无所知,当得知两个儿子已经命丧黄泉之后,他不仅感到心灰意冷,而且明白大势已去,只能顺势交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1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