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武卒的实力那么厉害,魏国后期为何不重新组建一支队伍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5 17:15:59

魏武卒的实力那么厉害,魏国后期为何不重新组建一支队伍

还不知道:魏武卒实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一支精锐的重装步兵,战斗力强悍到令人发指,堪称战国时期最强的军队。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魏武卒到底有多么厉害?既然他们那么厉害,为何最后为消亡,还有就是魏国后期为何就不再重建一支魏武卒了呢?

魏武卒是魏国大将吴起一手选拔建立的一支精锐的重装步兵,这些魏武卒装备精良,个个身穿三层重甲和头盔,能开十二石的弩,每人配备50支弩箭,手拿长戈或铁戟,腰带铁剑,可谓武装了牙齿。这些士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即使他们是重装步兵,半天竟然能行军百里,更重要的是这支军队纪律严明,奖罚分明,丰厚的待遇极大地激励了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魏武卒在鼎盛时期人数也就是在5万到7万人之间。

我们先看一看魏武卒建立初期的战绩,就知道他们有多厉害了。公元前409年,吴起率领魏武卒进攻秦国,一路上势如破竹,直接攻克了秦国的函谷关。在大大小小的72战中,全胜64场,其余为平局,夺取了秦国500多里的土地。公元前405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5万魏武卒,战车百乘,骑兵三千,大败50万秦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神话。总之,魏武卒前期在吴起的带领下天下无敌。

后来,随着魏武卒士兵年龄的增长,战斗力开始下降地厉害,还有就是他们都成了地主阶级,没有奋斗的动力,打仗惜力怕死,再加上吴起的离开,魏国战略错误,导致魏武卒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战役损失惨重。由于魏武卒要求高,训练时间长,无法及时地补充兵员,最后魏武卒在战争中消耗殆尽。

很人会问魏国后期为何不再训练魏武卒呢?不是魏国不想,而是魏国有心无力。一是国家负担不起,魏武卒的训练成本昂贵,魏国初期国富兵强,尚可以支撑,但到了后期,魏国根本没有钱,国力无法负担得起魏武卒的训练;二是魏武卒真正的灵魂是那些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但是魏国早就将这些老兵给败光了;三是魏武卒的训练周期长,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做不到,但是敌人岂能给魏国这么长的时间呢?

总之,魏武卒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装步兵也其极其辉煌的战绩,但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常胜军,即使再强的军队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走向毁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各位,你们说呢?

魏国损失了10万多精锐的魏武卒,为什么再也无力重新组建呢?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说到强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秦国、齐国,或者出国、赵国。不过,在战国前中期,真正的霸主却是魏国这一诸侯国。在和韩国、赵国三家分晋后,魏国分得了晋国最肥沃的土地。在此基础上,魏文侯推动了李悝变法,并组建了精锐的魏武卒。就魏武卒来说,在战国初期屡战屡胜,成为魏国崛起的重要力量。不过,在战国中期,因为在齐国、秦国手中吃到败仗,魏国损失了10多万的魏武卒。那么,问题来了,在精锐的魏武卒损失后,魏国为什么再也无力重新组建呢?

首先,就魏武卒来说,是魏国名将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魏武卒装备精良,皆以重装步兵为主,《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作为战国七雄中最精锐的力量,魏武卒曾经在吴起手中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辉煌战绩。特别是在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凭借5万魏武卒击败了秦国的五十万大军,促使魏武卒名动天下。

针对魏国魏武卒的数量,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吕氏春秋·用民》称颂“吴起之用兵也,不过五万”。 《尉缭子·制谈第三》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也即存在5万或者7万的说法,不过,这主要是吴起当时掌握的魏武卒,而且主要分布在魏国的河西之地。对于战国初期的魏国,还和齐国、楚国等诸侯国在中原地区的交战,由此,加上魏国在中原地区的魏武卒,整个魏国大约拥有10万—15万的魏武卒。不过,在战国中期,这10多万的魏武卒在多场战役中消失殆尽。

在战国中期,齐国和秦国相继崛起。就齐国来说,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击败了魏国大军,不仅击杀了魏国大将庞涓,还让魏武卒元气大伤。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国也在河西之地反败为胜,不仅夺回了河西之地,还给予魏国魏武卒以重创。

在此基础上,因为多次战役的失利,魏国10多万的魏武卒可谓损失殆尽,基本上退出了历史的大舞台。在此基础上,自战国中期到被秦国消灭,魏国再也没有重新组建一支魏武卒。究其原因,显然是魏国国力严重衰退导致的。魏武卒选拔要求高,训练、装备的成本非常昂贵,维护成本也很高,强盛时期的魏国还是可以负担的。

战国初期的魏武卒是常胜军,魏国后期为何不重建呢?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大分裂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大国名将和他们所率领的精锐之师。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其中的一只部队,他们攻秦,败齐,破赵,灭中山,成为战国第一个称雄的国家。


这支军队就是战国名将吴起一手打造的战国初期第一强兵:魏武卒。

吴起一生纵横沙场,所向披靡,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后世把他与孙武并称为“孙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这也让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面临亡国的危险的魏国成为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

武卒制选拔

吴起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并最终得以施行。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一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

编制

武卒的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为基本的作战单位,类似的一个团。需要打战的时候再灵活编制,设将军一人指挥。这种编制,充分体现了魏武卒的指挥系统在作战中的灵活性,能达到如脑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一样。即便是战败了,也是可以迅速的组建军阵——不管各军队士兵是否相识,在这种各级将官存在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迅速的组合起来。


训练

吴起组建了武卒后,聘请了类似“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专职教练,对这些军事基本素质较高的士兵进行了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在训练中,还特别注重发挥军事骨干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使全军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

装备

吴起对于魏武卒的装备,大胆启用了刚刚推广使用的铁器。这一方面得益于魏国就是当时最大的冶铁中心,另一方便得益于魏国刚刚经历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国富民强,有财力大量打造铁质武器装备。

待遇

一旦被选入魏武卒待遇也特别丰厚。首先,每个武卒可获得百亩土地,国家免除其家庭徭役和田宅税。而且一旦武卒立功,家属也会获得重赏。武卒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极大提高。如此激励之下魏武卒变成了人人好战,人人敢死的狼性部队。

战绩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临晋(即王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南)并筑城。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攻克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并筑城。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加以防守。这样加上前412年被公子击占领的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经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首任郡守。


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405年,吴起率魏武卒协韩赵在龙泽大败齐军,杀死齐军三万,次年,攻入齐长城,齐庭震恐。

到了魏惠王时期,魏武卒交给大将庞涓统领,结果庞涓虽然多次击破赵军,击败齐军,但是在关键性的马陵之战中惨败给老对手孙膑。不但自己身死,还使得魏军十万人被歼灭,甚至魏国主将太子申都被齐军所俘虏。由此魏国元气大伤,不但失去了魏武卒创造的霸主地位,而且精锐的魏武卒也死伤殆尽,走向衰败。

魏武卒有多厉害,为何后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

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有多厉害,史书记载,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战绩,堪称是百战不殆。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魏秦阴晋之战,吴起率领五万新训练的魏武卒,配以战车百乘,轻骑三千人,与秦国的五十万人展开大战。

吴起指挥魏武卒率先发起攻击,大破秦军的步兵主力,五十万秦军随即溃败,魏武卒创下了以一当十的著名战役,从此名动天下。

魏武卒为什么能这么厉害呢?其实这不是偶然现象,我国古代,在缺乏精锐重甲骑兵的情况,重装步兵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历史上这样的精锐重装步兵有不少,比如唐军中的陌刀队,宋军中的重甲军,还有郑成功的铁甲军,这些重装步兵,都是令天下闻风丧胆的军队。

而作为最早的重装步兵的魏武卒,牛逼岂不是理所当然啊。毕竟以当时的生产力,士兵的披甲率是不高的,遇上披三层甲的魏武卒,还不被砍瓜切菜拿下了。毕竟三层甲的重兵,明末都没什么办法搞定的。

六七个小时,上百斤的负重,要跑五十公里,这样的体力,感觉个个都是兵王的水平啊!这样的训练标准,搞下来,各个都是精悍之士,百战百胜自然不在话下。

魏国后期为什么无法再训练一支魏武卒呢?

唐朝鼎盛时期,可以支撑三千多玄甲军和数千陌刀队的建立,安史之乱后,也同样难以支撑。

战国后期,魏国因为战略和外交的失败,军事上屡战屡败,供养魏武卒的河西之地尽失,老封地河东之地也丢失殆尽,魏国国力断崖式下滑。

以当时魏国的国力已经难以一支像魏武卒这样的精锐重步兵的建立和运作,国家负担不起啊!

而随着桂陵、马陵,魏军精锐被孙膑的齐军尽数围歼,魏武卒的老兵已经损失殆尽,新训练的魏军已经缺乏老兵的带领和教导,怎么能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呢?

战斗力都是在不断的血战中形成的,经历血战的老兵,从来都是一支军队的最大财富。而魏国可悲的是,从马陵之战后,总是面临被全歼数万、十余万的尴尬境遇,军中严重缺乏的百战老兵。

魏国自从庞涓、龙贾之后,就很少有良将产生,这主要是因为魏国缺乏战略缓冲区域。魏国周围全是强国,将领还没成长起来,就被强国给揍趴下了。

反观秦国、赵国,都有丰富的练兵场,戎狄和匈奴,完成了名将刷经验的新手场,所以秦、赵良将频出。

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各国都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此当兵吃皇粮成为了传统。

秦、赵等连年征战的国家,军队的装备、粮草等物资,都是由国家提供的。而魏武卒制度,却依然是奴隶制的延续,军士需要负担自己的装备和后勤物资。

这完全是奴隶制和封建集权制的中间过渡产品,随着秦国完全进入封建集权制,在国力和制度上,对魏武卒制度形成了全面的压制。

从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继位后,魏国开始重新重用贵族大臣,吴起这样寒族士子,逐渐被挤出朝廷。

这样随着魏国国土的一步步缩小,贵族执政者也不愿意拿出自己的土地来封赏魏武卒,魏武卒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没有强大个人财力支撑的武卒,何来的战斗力啊!

可以说,秦锐士是从百战精锐中选拔的敢战敢死之士,这样的兵力虽然稀少,但是战斗力强,同时兵力补充可以源源不断。

而魏武卒却是从小地主阶层中训练一批精锐重装步兵,其先决条件,就限制了它的兵员储备,随着土地减少,最后就无兵可征可练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0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