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的上位之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则天进宫后,太宗儿她长得确实水灵,很是招人喜欢,就赐号“武媚”,封为五品才人,但是毕竟年龄太小,此后太宗也就没怎么注意她。究竟才人处于哪个级别呢?当时皇帝有一后、四妃,九嫔、九婕好、四美人,五才人,八十一御女。
在这等级森严的后宫金字塔中,才人处于中下层,而且才人并不是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贵妇,而是“掌叙宴寝,理丝枲,以献岁功”的后宫女官,要负责祭礼,宴饮和引导命妇朝觐。所以人宫后要学的东西很多,官方就规定必须在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和长时间宫中生活的熏陶后才能管事。
于是,武则天也随看新进的宫女学习经书,书写文章辞赋,还学了书法、音乐、作画等艺术知识,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基础知识教育。礼仪以及侍奉皇上和后妃的知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由一些有经验的女官教授,这些武则天都努力地学了,更重要的是,她在这十一年里,耳闻目睹,积累了大量政治经验,特别是唐太宗把她调到自己身边做贴身侍女后,她学习了很多做帝王的道理,为她后来做女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她的理想是那么遥远,她没有得到太宗的恩宠,如此消磨岁月,只能让年华老去,可是,在古代对于女人最重要的就是芳华,在宫里,一个女人等到芳华逝去就很难再有天日。武则天一出场就注定不是一个安分的女人,平淡熬日子不是她的风格,她总要给自己找机会吸引太宗的眼球。 于是就有了后来武则天亲口讲述的狮子骢事件。
狮子骢是一匹烈马的名字,长得高大凶猛,没人能驯服得了。 唐太宗十分喜欢驯马,但也拿狮子骢无可奈何。有一天,他带着妃嫔观马,武则天也在其中,所有的人看到狮子骢都发出唏嘘之声,没谁敢上前驯马。这时,武才人毛遂自荐说自己能驯服这匹马。 不过,需要皇上赐她铁鞭,铁锤,匕首这三样东西。唐太宗疑惑地问,这三样东西都不是驯马用具,你要它们做什么?武才人回答说先用铁鞭抽打马,如果它不温顺下来,那就用铁锤敲它的脑袋,再不行的话,就用匕首杀了它。
太宗看着这个美貌如花的小姑娘,却从她口中说出如此之凶狠之策,不禁毛骨悚然,半天没反应过来,只是木讷地夸了她一句好胆量。虽然机会抓住了,但效果并不好,武则天在这件事中暴露了自己的性情刚烈、胆大果断而又不允许别人忤逆自己的个性,这和唐太宗太像了,这样让他感到害怕。 在那时,女子都是以娇弱为美的,而武才人句句惊人,这是有惊无喜,让太宗重新认识了她。
但是,他这样的男人一般喜欢和他互补的柔弱女子,不难想象,狮子骢事件没有给武则天带来得宠的机会。后来,有一件更严重的事情差点要了武才人的命,当时,民间流传的“女主武王”的传言传到了宫里,太宗知道后召见太史令李淳风。这个李淳风“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字",相传著名的预言书《推背图》就是他的著作。在反隋立唐的战争中和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争夺中,李淳风作为参谋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唐太宗十分相信他的话。
李淳风进宫以后,唐太宗便直截了当地问他是否知道“女主武王” 的事。 李淳风说,他观天象看到了太白星,预示着女主天下,并且,李淳风还说自己已经推算出这个武氏女子已经在宫里了,唐太宗听了以后非常紧张,想在后宫大开杀戒,避免江山被夺的厄运,但是,李淳风以天命难违劝说,唐太宗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机遇巧合,老天自有安排,让武则天免于丧命,李君羡成了替死鬼。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唐太宗举办宴会,兴致之极,太宗让大家说自己的乳名来行酒令,看到皇帝如此高兴,在场的众臣也纷纷兴高采烈地说出自己奇怪的乳名,并且互相嘲笑。正当气氛热烈之际,左武卫将军李君羡上前说:“臣乳名五娘子!"一个五大三粗的将军乳名竟然叫五娘子,这分明是个女人的名字吗,于是引起了全场哄笑,唐太宗也笑呵阿地说了一句:“何来女子,如此勇健!"
然而话音未落,唐太宗就被自已说出的“女子"二字惊呆了,是啊,如果是后宫女眷又怎么可能有野心有能力推翻李家宗室,成为天下之主呢?相比之下,这个掌控着玄武门的将军才更加可能吧,何况李君羡虽然不姓武,但却是武安人,任职左武卫将军,守卫着玄武门,封爵武连那公,这一连串的武字和女孩的乳名让唐太宗认定李君羡正是那“女主武王"所指的对象,于是没过多久就找个借口除掉了李君羡,从此唐太宗放下了一桩心事,而武则天也得以幸免于难,但是她仍然没有得到太宗的宠爱。
太宗一生儿女众多,却没有一个是武则天所生,这样也说明丁太宗极少宠幸她。大约在武则天快20岁时,礼部尚书侯君集打败了高昌,占有丁高昌的钱财,面大将薛万钓则霸占着了高昌的妇女,后来太宗怪罪下来,让薛万钓和高昌妇女对质,魏微和岑文本去说情,魏微说:“让亡国的女人和大将对质,确有其事的话,所得也不多;没有其事的话,失去的却很重要。当初秦穆公请来盗马的人喝酒,楚庄王赦免趁黑调戏爱妾的人,难道陛下的气气度不如他们二人吗?”
无奈之下,唐太宗只好将侯、薛二人释放,但是,心里很不舒服。当晩,武则天在左右侍候,见太宗不高兴,以言辞宽慰他,太宗心情好转就临幸了她,但是武则天强硬的性格让太宗对她始终没有兴趣。所以,那次临幸也是唯一的一次。 有的文学作品还说在太宗弥留之际曾想杀死武则天,武则天无奈对太宗承诺,等皇帝“龙驭上殡,臣妾宁愿在柩前白尽,以身殉主!"太宗还是不放过她,让她立马自杀,于是,武则天去投缳自尽,这时,太宗才有所不忍,没有继续逼她死。
当时和武才人一起选秀进宫的一个女子,名叫徐惠,貌美而多才,又温柔似水,比之武才人少了很多霸气,很快就步步高升,武才人眼看着别人都立住脚丁,自己并不比別人差,怎么会甘心居于人下呢?但是,她知道太宗这条路是行不通了,于是,她寻找到另一种路径。一次太宗得了“风疾”,也就是中风,据说这是李唐家族的遗传病。太宗突然病重,太子李治是个孝顺的皇子,天天去照看父皇,由于不忍心让李治来回跑,太宗就让他在身边住下了,武才人终于找到了新的通天梯。
《资治通鉴》非常隐晦地记载:"上之为太子也,人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这一个“悦"字有很丰富的内容,可以理解成“喜欢”或“一见倾心”,但到底是谁主动谁被动,却很难说清,至于这段感情那时发展到何种程度就更不得而知了。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由于“风疾"去世,太子李治即皇帝位,为高宗皇帝。由于养病的需要,.太宗病危时住在宫城之外,去世时也在宫廷之外,如果让大臣们知道的话可能会瞬间引发政治斗争,造成相互残杀,血流成河。
唐太宗在弥留之际,召来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其他一些信得过的朝廷重臣,交代他们要好好辅佐太子,不能声张皇上病危的消息,稳定住局势。几人接受了唐太宗的遗言,星夜护送太子李治回到了长安,先稳定住大局。随后,带领其他人马护送太宗的灵柩前往长安,等到确定两队人都到长安后,才将唐太宗驾崩的消息昭告天下。几天后,太子李治御太极殿登基。
唐太宗死后,按照宫中的规矩,未生子女的妃嫔都要发配到皇家寺院为尼,26岁的武媚娘也就和其他未生育的妃嫔一起到感业寺出家,当时,很多被迫出家的妃嫔从此就青灯古佛,了此残生。据说,当时一大群女子形同囚犯,被拉到西郊外,个个低声抽泣。更有甚者,那个和武则天一起选进宫里的徐惠在太宗去世后竟然自缢身亡了。只有武则天与众不同,她高昂着头,款款而行,面色镇定,好像不是去艰古度日,而是在筹备着一个弥天的计划。 也许,她知道命运不由自己选择的时候只有接受,但接受不代表任命,这才是真正的武则天。
有人根据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所下诏书的内容,有这样一句进行推测,即“遂以武氏赐肤,大意是说太宗在病重的时候,李治日夜去守护,和武才人产生了恋情,被太宗发觉了,便故意让武才人侍候李治,并私下允诺了他们的关系,但是,碍于父子之间的关系就一直没有公开。临行前,李治答应到合适的时候就接她回宫,并给了她玉佩作为信物。
所以,武则天在去往感业寺的路上,才如此放心,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态。也有人说,在武则天进感业寺之前和李治已经商量好下一步的打算,但是贵人多忘事,李治后来就慢慢淡忘了这个女子,武则天不会坐以待毙,她写了一首表达思念的情诗,《全唐诗》里收入她这首乐府诗《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一般人,写了情诗聊以自慰也就罢了,但是,如此情真意切的诗句,武则天写出来可不会就让它高枕于台阁上,她把它作为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筹码,并设法传到了李治的手里。李治看后不胜悲怀,自然怀念起这个女子来,可是,他能去感业寺的机会并不多,不管怎么说,这首诗让两个人藕断丝连,感情得以继续下去,武才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武才人随一批人被拉到了感业寺,感业寺在长安的西郊,依山傍水,古朴秀丽,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但是对于有着雄心壮志的武则天来说,无疑是人间地狱。她刚进寺院的时候,对那些形容槁枯絮絮叨叨的女人特别厌恶,她们目光呆滞,充满了死气,她们盯着她的行踪,她就得小心翼翼。 但是这些是关不住武则天的理想的,她逐渐沉静了下来,开始读经书,然后感业寺的主持就对她另眼相看了。
有一天,主持问武则天:你对佛经很熟悉啊,以前读过吗?武则天看着这位沧桑的老人说:“弟子年幼时受家母的影响,略略读了一些。”原来是这样,看来你和我佛真的有缘,然而佛经不过是些文字,佛法才是大道理。希望你以后更加努力,好好参禅,以期修得正果。"
至于李治怎样跑到感业寺与武则天见面的,《资治通鉴》有这样的记载:“上之为太子也,人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 太宗崩,武氏随从感业寺为尼。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大意是说,李治做太子的时候,去服侍太宗,对武才人一见生情,后来,武才人去了感业寺,李治在父亲的忌日去感业寺上香,见到了武则天,两人见面后李治对武则天甚是怜惜,但在寺院里,二人并不能多说什么,只能“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也许正是这次见面使李治突然觉得自己对不住武则天,于是下了接她回宫的决心。明明是父亲的女人,李治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这和李氏王朝夺得天下的哲学有关,只要足够强大,就可以拿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哲学在玄武门政变中也得到证明,再说当时太宗已经过世,所以,李治是不难突破哪些限制的。但是高宗回去后还没有向皇后开口,事情就有了转机。这一切都得力于后宫的争斗,武则天的命运又有了转折,很顺利地就回到了宫里。
武则天,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女人比她更让后人惊叹。作为“妻子”,她是一个传奇,作为天下共主,她更是一个传奇。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只有一位正统的女君主,也就是武周的开国之君武则天。
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登上了无数男人穷尽一生都难以抵达的“高峰”,原因是什么?
在那个“女人不能为王”几乎成为“常识”一般的年代,武则天能颠覆“常识”,以女子之身成为天下共主的原因:一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精妙时机,‘英雄造时势,时势造女王’;二来也与武则天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才有关。
1、武则天的崛起:英雄造时势,时势造女王武则天侍奉过两代君王,一个是李世民,一个则是李世民的儿子李治。
据记载,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因为武则天“美名在外”,其容貌秀美的名声传到了唐太宗耳朵里面。于此,十四岁的武则天奉召入宫,成了李世民后宫中的一位五品才人。
或许是一生驰骋疆场的李世民不是一般女子轻易可以“吸引”的男人,武媚娘即便曾因为驯马一事在李世民面前表现出了与寻常女子不一样的英气,依旧没能得到李世民的宠爱。
武则天,才人一做就是12年。
但是,根据武则天后来的经历回头看看,如果武则天当年获得了李世民的宠爱,或许李世民病中的时候,武则天就难以和李治产生感情,更不用说日后成为李治的皇后,继而成为天下的女王了。
因为没有为李世民生下一男半女,武则天便在李世民去世以后到长安感业寺当了尼姑。看似这是武则天人生的低谷期,结合武则天的一生轨迹来看,这其实将她从一个后宫女人推向君临天下位置的“重要转机”。
永徽元年,为了祭奠父亲,李治来到了武则天所在的寺庙,并顺利与武则天相见。
故人相见,念起旧情,二人感情迅速升温。
本来,李治与武则天的“私会”难以闹出什么动静,但是巧合的是,李治的王皇后因为没有子嗣,且不得李治宠爱,后宫萧淑妃又十分嚣张,为了稳定后位、压制情敌,洞察李治对武则天心意的王皇后铤而走险,主动向李治请求把武则天收入后宫。
由此,武则天又近乎奇迹一般从寺庙进入君王的后宫。
而在入宫以前,武则天便已经怀孕了。这便牢牢地抓住了李治的心,为她后来“称霸”李治后宫、甚至成为天下的王,奠定了坚实基础。
武则天的“上位之路”这里就不多赘述细节了,上面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是想表明一个观点:武则天成为天下共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天时地利人和”。
她在恰当的时机成为李世民的女人,却并不受宠,又在恰当的时机和李治产生感情,然后在成为尼姑以后,巧借王皇后重新进入后宫。这其中的“环节”,若是缺了一个,都难以成就日后的“武则天”。
于此,在颜小二心里,对于君临天下的女君主武则天,颜小二不得不感叹一句:真是英雄造时势,时势造女王呐。
2、武则天“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才”成就了她的女王人生武则天虽然是一个女人,虽然也在斗争颇多的“后宫”中沉浮过,但是无论是她在后宫“胜出”,还是她在朝堂“胜出”,大抵都与其“知人善用”、“注重选拔人才”的性格有关。
且不说在与萧淑妃和王皇后的争斗中,她是如何收服人心,一步一步成为后宫的“王”,就说她在李治身体不好时协助处理朝政,直到后面开始以“君主”的身份,治理天下的时候,她在选拔人才上展现出来的“明君”气质,就足以让她成为一位不错的“领导”。
根据《大唐新语》记载:
“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
这是在说,武则天为了得天下贤能而用之,她特地遣人去全国各地寻找有能力的人,然后让这些人才到京城接受君主的亲自考核。
武则天此举十分聪明,君主亲自考核可以很好地免去挡住“君主眼睛”的“中间程序”,尽可能真实地选拔出“有能力的人”。
在武则天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势下,只要在考试中展现自己的光彩,朝廷便不会拘泥于其家世背景,根据其才能委以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杀戮过重”的形象,但是她对“贤才”,却有格外大度的一面。
据记载,时逢徐敬业叛乱,局势动荡之下,对武则天有意见的“大臣”越来越多,但碍于武则天杀伐果断的性子,大多都是敢怒不敢言,却也有不怕死的人,比如骆宾王。
那时,骆宾王写了《讨武曌檄》对武则天进行严厉的批评。他说武则天“伪临朝”、“人非温顺”不说,还指责武则天私生活不注意,“人神同嫉”,当为天地所不容。
虽然话说得难听了点,但是骆宾王在檄文中说得铿锵有力、有理有据。
武则天看到檄文,并没有将其单纯看成是对自己的“羞辱”,反倒是看到了一个“人才”。当她知道这是骆宾王所写的时候,不禁感叹:
骆宾王有如此大才,却流落不遇,这是宰相的过错呀。
也就是说,武则天有杀伐果断、甚至“杀戮过重”的一面,但是,她更爱才。而她后世能够真正君临天下,也多亏了她对“人才”的重视。这种可以剥离个人“喜怒哀乐”之对人才的“重视”,千百年来,能做到的“领导者”屈指可数。
3、武则天让人惊叹的锋芒也就是说,在颜小二心里,武则天能够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君主,原因与其本人知人善用的能力有关,也与当时的“时运”有关。
武则天的一生,似乎没有受到“女人”与生俱来的“感性”特点,抑或者“妻子”这个身份的“限制”。
她在重用贤才方面过于“冷静”和“理性”,不受大多“女人”与生俱来的“感性”限制,没有将目光拘泥于后宫“争斗”。同时,杀伐果断的她,一步一步走上天下共主的位置,在“知人善任”的性格特色下,她做得一点都不比历史上许多君王差,甚至还“十分优秀”。
她也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她逐渐走上“母仪天下”的位置,这给她创造了将目光从“小家庭”,投向了“天下”的“条件”。当武则天的眼界被“时势”打开时,便是她冲破特殊历史时期对女性的“束缚”的时刻。
她的锋芒,让后人惊叹,而从她身上,我们亦看到“丛林法则”某种程度上的黯然失色,让人明白,原来,智慧是可以彻底战胜“气力”的。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武则天的一生确实非常传奇,她被太宗召进宫后只是不受宠的五品才人,二婚嫁给高宗之后成为备受宠爱的皇后。高宗驾崩之后她先是以太后身份称制,后又登基成为女帝。就武则天的家世来说,她的父亲贵为唐朝开国功勋,母亲则出身于隋朝宗室。可惜的是武则天的父亲英年早逝,以至于武则天这对孤儿寡母备受冷待,这也促使她们母女二人从荆州迁居至了长安。
武则天自小便因美貌而声名在外,待她十四岁时太宗因?容止美?之说而将她召进宫中。武则天虽富有美貌却未能在入宫之后顺利得到太宗的宠爱,所以直至太宗驾崩她始终就只是个五品才人,时间长达十二年之久。幸好武则天入宫之时年纪尚小,所以即便虚度了十二年的光阴,她也还依旧处于?花季?。后来武则天因照顾重病的太宗而与李治生出交集,二人在一来二去之下还产生了男女之情。
这份感情远比想象中浓厚,以至于李治不愿放任武则天就此在感业寺常伴青灯。永徽元年的时候,已然登基的李治在前往感业寺烧香祈福之际再一次与在寺中出家的武则天见面并互诉相思之情。王皇后见李治如此放不下武则天便有心想要借武则天来打击当时备受宠爱的萧淑妃,于是她向李治提议将武则天再召入宫。本就有此心思的李治当下便接受了该建议,于是等孝服期一满,武则天便被再一次回到宫中,此时她正怀着身孕。
再次入宫之后武则天果真如王皇后所期待那般迅速打败萧淑妃,不过王皇后并未因此重得李治欢心。不仅如此,王皇后后来还因谋害安定思公主一事而受到李治的厌恶,李治?废王立武?的想法便就是源自于这件事情。?废王立武?一事真正得到落实是发生在永徽六年,武则天于这一年成为一国之后。
对于古代女子来说,能够当上皇后已然是莫大的荣耀,但是对于武则天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李治时不时便会风疾发作,一旦发作便会因头晕目眩而无法处理政事。每当这个时候,武则天便会在他的默许下帮忙处理政务,时间一长武则天便逐渐在朝堂之上有了话语权。随着时间的进行,武则天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待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便彻底掌握这话语权,她那皇帝儿子就只是一个傀儡。以太后身份称制多年之后武则天正式接手皇位,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0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