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曾国藩围剿太平军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清末太平天国起义,10万湘军剿灭了拥兵百万的太平军。曾国藩用了最笨的方法,为何能取得空前的战绩?
1844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人开始准备,1850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1852年5月19日,太平军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攻克武昌,太平军人数增至五十万(裹挟难民);1853年3月19日攻克江宁(今南京);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定都金陵,太平天国实力达到了鼎盛。
镇压太平天国,1853年3月,清朝先后派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 江南江北大营是当时集结起的最后两支直接听命于咸丰帝的野战军之一(另一支为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由全国各地质素较好的绿营官兵组成。
1856和1858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两次被太平天国围歼,华东地区清朝主力绿营野战军溃灭。此后,曾国藩的湘军成了剿灭太平军主力。
为协助绿营和八旗兵剿灭太平军,1853年1月21日,曾国藩奉命帮同湖南巡抚张亮基督办湖南团练,后来称为湘军。
曾国藩1838年考中进士,为官10多年时间从未接触过军事。组建湘军,他用的是中国传统兵法,编制仿照明朝戚继光的营制,陆师以营为基本单位。每营编营官一、哨官四、勇丁五百人,另配长夫一百八十人,合计每营六百八十五人。水师每营编快蟹船一、长龙船十、舢板船十,共二十一只,员额为四百四十七人。
湘军将领主要是湖南人,大多是曾国藩的同乡,同学、门生和亲属。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训练,他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同乡观念组建了湘军。
湘军刚组建时仅有5000人,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
湘军起初素质和战斗力低下,兵力也远少于太平军。湘军人数达到最高峰总人数才12万左右,而太平军动辄可以纠集五六十万的兵力。曾国藩治军、作战学习孙子兵法,行军和作战采用了最笨的方法,主要战法如下:
1.防御为主,以逸待劳。湘军和太平军都是以前膛的抬枪、鸟枪和劈山炮为主,射程近、精度差,攻坚能力不足。这样的技术条件,有利于防守方。湘军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不擅长野战肉搏,但是装备较太平军好,采用防守战术、扬长避短。
2. 行军过程稳扎稳打。湘军每到一地,哪怕只宿一夜,必然深沟高垒,严密布防,营垒未成不得休息、吃饭。湘军每次行军,精锐为前卫、后卫,中间是长夫、辎重,派遣斥候巡查四周,避免中伏。湘军一天之中最多行军六个来小时,而且各营要互相支援,不得冒进,一日行程也就三十余里。机动性非常差,但是决少中伏或被偷袭。
3. 扎寨必须占据有利地形。湘军扎营,一定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以免被断水。如果能够有高阳之处更好,切忌扎营于低洼潮湿的地方。
4. 控制长江,战略机动。有了制江权,湘军的战略主动大大加强,部队转移主要靠船运输,后勤给养也采用水路运输。
扎硬垒、打呆仗,湘军战法看似笨拙,其实是以拙胜巧的妙着。湘军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几乎每次战斗都是以少对多,湘军1千人驻扎能防御太平军1万人,湘军3,4万人能进攻太平军10万人。
安庆战役,湘军在太平军营垒四周扎营,切断城中粮食和水源,太平军因为缺水而溃败,两万余悍勇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天京战役,曾国荃筑垒围困天京,李秀成率领数十万兵力猛攻湘军,反复进攻达四十余天,始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防守,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不得不后撤。
最终,曾国藩用用最笨的作战方法,发挥中国传统军事智慧剿灭了太平军。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影响了几代人,他的为人做事哲学对现在还有深远影响。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而成为军事集团首脑,镇压太平军挽救了清王朝,四次遇险,最终均有惊无险,于是成就了一代名臣。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南一个名叫白杨坪的偏僻的小山村里。他在世时,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骂名。1853年1月,曾国藩以在籍礼部侍郎的身份任湖南团练大臣,编练湘军,从此成为太平天国最强劲的对手。曾国藩从一介书生,摇身一变而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首领,指挥湘军四处征战,最终镇压太平天国,挽救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这也使得他的名声威望达到顶点,一度官至直隶总督,成为清王朝最为倚重的汉族官员,死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傅,谥号文正。曾国藩虽然取得了辉煌的个人成就,但是在他十几年的军事生涯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有四次遇险差点使得他功业未成而命归黄泉。
第一次,靖港大败。1854年2月,曾国藩已练成湘军水陆兵勇各十营五千人,雄心勃勃地进行所谓的“东征”,临出发之际,还发布了著名的《讨粤匪檄》。然而,这次“东征”出师起初并不顺利。当他还驻军长沙时,太平天国西征军石祥祯部就已经占领岳州、湘阴、宁乡等地,兵锋直逼长沙。曾国藩派军进攻宁乡,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初战败绩。然太平军情报侦察不明,见湘军来势汹汹,以为清军主力将至,连夜撤到靖港等地。曾国藩急忙派军进占岳州,以图扭转湘北败局。适逢太平军湖北援军大至,与湖南太平军一道围攻岳州,歼灭守军大部。湘军水陆伤亡惨重,逃归长沙。不久,曾国藩也抵达长沙,以保全省城。是时,长沙清军“二三千有余,仅敷守垛之用”,力量较为薄弱,而且,由于出征以来连连受挫,官兵心惊胆战,士气低落,“人自以为必败”,“闻吹角及火光,皆自惊”,惶惶不可终日。后来靖港民团前来报告说,那里的太平军人数较少而且没有防备,“可驱而走也”,并称已经搭好浮桥,愿意为湘军助攻。于是,曾国藩决定对太平军实施反攻,并改变原先制定的陆路进攻湘潭的计划,于4月28日亲率大小战船40只、陆师800人奔袭靖港,妄图侥幸取胜。
但是,由于太平军已作好战斗准备,更加上天时不利――风速过快,湘军战船无法在靖港停泊,只得停靠在靖港对岸之铜官渚。太平军顺风势焚毁湘军水师战船10余只。曾国藩惊悉水师惨败,急派陆师分三路进攻靖港,企图挽回败局。然“陆勇见水勇失利,心怀疑怯”,亦溃散而逃,“争浮桥,桥以门扉、床板,人多桥坏,死者百余人”。曾国藩见士卒反奔,亲自仗剑督阵,并竖令旗于岸边,上书“过旗者斩”。可是湘军兵败如山倒,士卒都从旗边上绕道而奔。曾国藩又羞又愤,遂决定跳水自杀,一死了之。幕僚陈士杰、李元度见他支开随从,神情有异,遂指使“小委员”章寿麟乘小船悄悄跟在他后面,以备不虞。曾国藩行至铜官渚,章寿麟见他跳水寻死,急忙抢救,将其背负船上,与陈、李一起劝回大营。曾国藩靖港大败之后,受到长沙众多官员的参劾。他悲观到了极点,甚至密令弟弟曾国葆买来棺材,准备自杀以谢丧师败北之罪。幸而湘军悍将塔齐布率陆师于湘潭击败太平军林绍璋部,获得大胜,使得咸丰皇帝对湘军刮目相看,救了曾国藩一命,也正由于此,曾国藩遂在湖南士绅官员中站稳了脚跟。
第二次,湖口惨败。曾国藩从靖港逃回长沙之后,即进行严厉的整军,将在战斗中溃散的营哨兵勇一律裁去不用,仅留下敢战之士,连他的弟弟曾国葆也在裁撤之列。长沙整军使湘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在经过添募新勇、修补战船等一系列的休整、补充后,湘军重新发动攻势,经岳州城陵矶和武昌两次大战,给太平军水师以毁灭性打击并夺得上游重镇武汉。咸丰帝被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头脑,赏给曾国藩兵部侍郎衔,并命令他迅速顺流东下,进攻江西、安徽的太平军。湘军经过恶战,亟需休整,但是在咸丰帝的严旨逼迫下,曾国藩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进攻。田家镇一战,湘军再给太平军水师以重创,使其基本瓦解。湘军陆师乘胜连陷湖北广济、黄梅,兵临江西九江城下。太平军方面,由于上游战局恶化,石达开再度受命主持西征军务,督师安庆,与猛将罗大纲共同指挥九江、湖口会战。太平军在九江、湖口防线深沟高垒,坚壁不出,使湘军寸步难行。1854年12月8日,湘军陆师进攻九江,拉开战幕,但进攻多日没能破城,形成相持状态。
1855年1月3日,湘军水师进抵湖口之八里江一带,太平军早已严阵以待。两军经连日作战,均伤亡惨重。太平军用于防守湖口的木水城被摧毁,石达开立即重筑湖口防线,命人将大船凿沉载江中,“实以砂石,仅西岸留一隘口,拦以篾缆”。但湘军也被太平军的“惊营”战术弄得疲惫不堪,由骄而躁,急于求战。不久,战端重启。29日,湘军水师贸然冲击湖口水卡,斩断用以拦截湖口的竹篾缆绳,一百二十余艘长龙、舢板等轻便船只冲入鄱阳内湖,横冲直撞,焚毁太平军大量战船。石达开抓住时机,令将士在湖口再行设卡筑垒,修筑两座浮桥,桥下填上泥土,构筑炮台,断敌归路,切断内湖、外江湘军水师之间的联系,准备各个击破。同时,他出动小划20余只,围攻外江湘军快蟹大战船。湘军水师作战,必须快蟹、长龙、舢板等大小战船相互配合行动。快蟹、长龙火力猛,舢板机动性强,这样大小相依,火力与机动性相结合,才使得湘军水师战斗力较强。但是长龙、舢板既陷于内湖,“外江所存多笨重船只,运掉不灵,如鸟去翼,如虫去足,实觉无以自立”。快蟹大船无法应付太平军机动灵活的小划袭击战术,败退回九江大营。石达开决定乘胜对九江城外湘军水师实施第二次打击,以彻底解九江之围。2月11日,石达开乘月黑无光、天色迷漫之际,命令三十余只装满引火之物的小划火攻湘军水师,另派三十余只小划围攻曾国藩的拖罟坐船,搜获曾国藩的家书、奏章、地图和咸丰帝给他的上谕。危急之中,曾国藩再次投水自杀,又被幕僚救起,“急掉小舟驶入罗泽南营”。他遥望江内水师纷纷溃散,念及自己惨淡经营数年的水师竟落得如此下场,既羞愤又心痛,欲仿效春秋时晋国大将先轸的榜样,策马赴敌而死,慌得罗泽南、刘蓉紧紧抓住缰绳,众幕僚寸步不离,经过好一番拉扯劝解才作罢。
第三次,困守南昌。太平军自从九江、湖口大捷之后,主力乘胜直捣湘军后方,力争向上游进军,收复武汉。湘军另一头子胡林翼这时署理湖北巡抚,要求曾国藩撤回在江西的湘军主力,回救武汉。而曾国藩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害怕被政敌参劾,更害怕受清廷责难,坚持固守江西。他驻扎在南康府,与内湖水师相互依存,继续指挥湘军围困九江,仅派遣悍将罗泽南回救武汉。湘军前期陆师的两大将领分别是满人塔齐布和 *** 罗泽南。此时,塔齐布因久攻九江不下,已呕血而死。罗泽南一走,曾国藩手上就没有得力的干将了。这期间,他在江西主要依靠的是被困在南康的内湖水师和塔齐布的旧部(由塔的助手周凤山统领)。1855年4月,太平军三克武昌。在稳定了湖北的军事形势后,石达开便带兵回到江西,乘罗泽南回援湖北之机,在江西展开强大攻势。自1855年11月起,石达开联络广东天地会起义军,连下江西瑞州、临江、袁州等府,并围攻吉安府城。曾国藩只好从九江撤围,调周凤山部陆师驻扎在战略要地樟树镇,以图南下救援。但是曾国藩对能否解救吉安并没有把握,而且又担心省城南昌的安危,便命周凤山在樟树镇坚守,以观望形势。石达开利用周凤山军举棋不定的时机,于1856年2月攻克吉安,并乘胜攻破樟树镇湘军大营。溃兵纷纷涌入南昌城,曾国藩也只好进入南昌城收拾残局。
到1856年4月,西征太平军占领了江西13府中的8府46县,曾国藩哀叹说:“自鄂渚以南,达于梅岭,贼踪绵亘数百里,众号数十万。”为了挽救江西的危局,曾国藩急调在武昌城外攻坚的罗泽南回救。罗泽南为迅速攻破武昌城以回救其主子,加紧攻城,却被太平军击伤致死。这样,曾国藩所依靠的湘军陆师两大悍将双双毙命,处境愈加艰难。曾国藩困守南昌,文报不通,联系中断,连送家书都不得不用隐语蜡丸,化装潜行,即便如此,送信人往往还是被太平军识破,被捕杀者达百人以上。曾国藩后来描写当时的情形说:“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方其战争之际,炮震肉飞,血瀑石壁,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以夺此一关而不可得,何其苦也”,“余昔久困彭蠡之内,盖几几不能自克”。可见曾国藩当年的处境是何等狼狈。石达开在樟树镇击败周凤山军后,大可乘胜直捣南昌,活捉曾国藩。很可惜的是,正当曾国藩在南昌城内岌岌可危的时候,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将石达开调回天京参加攻破清军江南大营的战斗,并带走大批太平军,使曾国藩得以死里逃生。1857年3月,曾国藩接到其父的死讯,于是奏请回籍丁父忧,并且不待谕旨到来便委军而去,离开江西回到老家,借此摆脱困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0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