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农民起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纵观汉朝各个时期,汉武帝所统治的时间段,无疑是大汉朝最辉煌的时候。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荣耀是汉武帝刘彻不顾后代子孙的处境,耗尽自大汉建立以来积累的全部财富而争取来的。都知道,刘彻自登基以后,穷兵黩武致使朝廷入不敷出。为了弥补这样的空缺,大肆提拔唯利是图的商人进入官场,败坏官场风气。可见,他的这些动作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自刘彻以后,西汉的政权一直被外戚把持,朝廷官员醉生梦死,百姓民不聊生,这可能也是王莽能成功篡位称帝的根本原因所在。
虽然说,王莽成功窃取了皇位,并且,颁布了废除土地私有,按人头将土地分配全国的法令,但是,别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要以利益来维持的。王莽是靠手下的贵族,官僚体系的支持,才成功篡位的,所以,一旦没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他真的是什么也不是。
而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道法令极大地损害了支持者的利益,甚至,他还一脸天真的想“天下大同”。很显然,这道法令是没用的,根本不会有人执行。这个时候,民间百姓该要饭的还是要饭,该被压榨的还是压榨,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未得到过什么改变。
可是,百姓的怒火需要释放,人们被压迫活不下去的时候,自然会疯狂地做一些事情,例如:推翻朝廷的统治,彻底将他们身上的枷锁打碎。
今天,我们的主角,赤眉军的首领樊崇,就出生于莒州。这个地方很特殊,当年的吕母起义,就发生在这里。
这一次,樊崇来到这里,再一次掀起了农民起义的浪潮。樊崇本是一个庄稼汉,来到莒州只不过是想靠着自己的力气给富家人干活,以求能有一碗饱饭吃。但是,那样的世道,想活下去哪有那么容易,正赶上王莽建立新朝,天下秩序混乱,那些剥削者又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时机呢?
百姓们在他们的手下干活,完全没有人的待遇,稍有差错便要挨打,施加在他们身上的赋税,也是一天比一天高,很多家庭不得不投入富家门庭做事,而更多的人更是不得不离乡背井、流离失所。在这样的情况下,樊崇拉拢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壮年揭竿而起。
之后,他在当地聚拢了数百人且战且退,进入到了徐州的地界。到达这里之后,樊崇得到了数万人马。
那么,这些人都是哪里来的呢?
原来,这时候正赶上徐州和青州两个地方闹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使得一大部分人落草为寇,劫富济贫。这些山贼听说樊崇的队伍之后,便一窝蜂似的加入到了樊崇的队伍。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樊崇彻底站稳了脚跟。不得不说,这时候的樊崇就像是小说里的主角一般,大开主角光环,有如神助。
然而,队伍壮大了,所需要的物资自然就更多了,因此,他不得不组织大军攻打城池,首要目标便是将他逼得走投无路的莒州。莒州防御森严,久攻不下之后,他便带着军队转战青州。这时候的青州同样因为饥荒混乱不堪,因此,当地政府也没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使樊崇的军队犹如蝗虫过境一般掠夺了很多物资,自此,军队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等到情况稳定下来之后,樊崇有感于百姓的流离失所、生吞树皮的凄惨场景。他决定攻占城池,打杀那些残忍的剥削者,开仓放粮以接济百姓。
然而,樊崇的一系列动作却彻底惹恼了王莽,他派出自己的大将景尚,试图彻底消灭樊崇的队伍。
但是,他所期望的结果一直没能实现,因为,樊崇的士兵非常勇猛,反正都活不下去了,他们也不介意拼一把。可是,相对而言,王莽派出的军队,其战斗意志并没有那么高昂。因为,樊崇的队伍救了很多百姓,因此,受到了很多百姓的拥护,使得他的队伍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战斗中扩张了不少。
最终,樊崇彻底将景尚打败。王莽闻之大怒,陆续派遣了几位大将,试图剿灭樊崇这群反贼。但是,王莽的一次次增兵,不但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反而使得樊崇的队伍不断壮大。而且,一次次的战争,也彻底动摇了王莽政权的根基。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胜利的果实却被更始帝刘玄给采摘了。
这个截胡使得樊崇庞大的军队一时间失去了目标,不知何去何从。因为,刘玄不接受他们,他们的粮食也撑不了几天,所以,他们只能自己四处打仗来给自己补给。
这时候,樊崇的忍耐实在到了极点,一怒之下便率领大军直捣黄龙,入主长安。
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却在关键时刻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彻底切断开了赤眉军的退路。我们都知道,赤眉军的根据地在东方徐州、青州等地,刘秀的这一次军事行动不得不说干得漂亮,使赤眉军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
这时候,若是展开西汉末期的地图就会发现,此时的长安已经处于重重包围之中,东南方向是更始帝刘玄的势力,西北方向被隗嚣占据,可谓是四面皆敌。事情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要知道,长安作为更始帝的帝都,当地会有许多豪绅。这些人都知道按照赤眉军的作风,一旦他们站稳脚跟,自己肯定没有好日子过。所以,他们便联合起来想方设法给樊崇制造麻烦。
这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囤积粮草,让赤眉军买不到一粒粮。之后,虽然赤眉军与刘秀的战争中屡屡占据上风,但是,却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补给只能遗憾退场。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二月,赤眉军在与汉将邓禹、汉中延岒(即延岑)、更始将军李宝所部连续苦战后,仅以20万人突围长安东返。
同年,樊崇和赤眉军首领逄安等再度起义,结果失败被刘秀杀害。
纵观赤眉军的发家与落幕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赤眉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军队的战斗力不足,而是樊崇的目标始终不明确,没有大局观。
首先,赤眉军的作战,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挨打,很少有主动出击占领某个战略要地。而且,樊崇的军队都是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壮大的,他找到了自己最有力的支持者——老百姓,却没有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
其次,樊崇的大局观缺失,在入主长安之后,刘秀的一系列动作意图很明显,但是,他却视而不见该享受的享受,该封赏的封赏,甚至,对当地豪绅的动作都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最终,在打下长安之后,樊崇已经失去了进取的心思,甚至,连一点居安思危的意识都没有。
最后,总结来说,赤眉军的失败最直接原因便是粮食补给不足,根本原因就是樊崇领导的失误。他本人没有大局观,没有明确的目标,虽然,掌控重兵,但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头脑,他的思想一直都是吃饱穿暖活下来就行了。毕竟,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没有读过书的平民老百姓而已。
试想一下,这样的结局应该也是历史上那么多农民起义领袖却鲜有人能够真正做成一番事业的根本原因吧!
参考资料:
【《后汉书·光武帝纪》、《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第六十九下》、《后汉书·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农民起义算不算是马克思意义上的革命呢?当年太平天国刚刚开始暴动的时候,马克思非常的兴奋,他以为他理想中的革命终于在贫穷落后的中国发生了。可没过多久他发现洪秀全跟中国历史上其他的农民暴动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为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自己想当皇帝而已。那么什么是革命呢?按西达.斯考切波的说法,“只有那些通过暴动深刻地改变了原有国家组织、阶级结构和支配性意识形态的”。
比如法国大革命,黑格尔之所以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历史,大概是因为中国没有发生过像法国大革命这样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如果说农民起义以组织者的身份来界定。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农民起义只有陈胜、吴广(公元前209年)如果按参与者来界定,那么中国的每次暴动都是农民?起义。自从陈胜呐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中国历史就开始了流氓轮流坐庄的游戏。东汉末年(公元184年)的黄巾军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宗教组织的起义,张角、张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
8年的隋末农民起义中的第一个发起人王薄和后来的翟让、窦建德、杜伏威;公元874-875年王仙芝、黄巢发起的农民起义;公元1111年-1120年宋江、方腊起义;刘福通、韩三童的白莲教起义,公元1627-1644年李自成起义;公元1851年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人洪秀全等等这些起义领袖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他们不过是游离于城乡之间流氓,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诗人(黄巢、洪秀全、李秀成、石达开),但这些起义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他们起义的最终结果都是为人作嫁衣裳,帮一个流氓集团推翻另一个流氓集团,真正的农民只能做炮灰。每次暴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推动的作用。这是因为封建制度、封建体制、封建官僚、封建礼教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改变或变化不大。一部《西游记》把中国历代官场的游戏规则演绎得淋漓尽致。
8年的隋末农民起义中的第一个发起人王薄和后来的翟让、窦建德、杜伏威;公元874-875年王仙芝、黄巢发起的农民起义;公元1111年-1120年宋江、方腊起义;刘福通、韩三童的白莲教起义,公元1627-1644年李自成起义;公元1851年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人洪秀全等等这些起义领袖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他们不过是游离于城乡之间流氓,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诗人(黄巢、洪秀全、李秀成、石达开),但这些起义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他们起义的最终结果都是为人作嫁衣裳,帮一个流氓集团推翻另一个流氓集团,真正的农民只能做炮灰。每次暴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推动的作用。这是因为封建制度、封建体制、封建官僚、封建礼教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改变或变化不大。一部《西游记》把中国历代官场的游戏规则演绎得淋漓尽致。
有很多人都说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于宋朝,虽然工商业并不一定能够让所有人满意,但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只要吃饱穿暖,谁愿铤而走险?但规模都是中小型,没有连成片,宋廷平叛的方法是开仓放粮,边剿边抚,领头的能从叛贼变成吃皇粮的非常乐意,叛民有吃的了也作鸟兽散了,也有的成了中央军。
据记载,其中北宋发生230次农民起义,南宋发生203次农民起义,平均每年发生约1.4次,在丘陵山地或水战是十分强悍的,所以起义军根本打不过宋军,宋朝亡于内部政策和大战略的处理,大元灭宋能成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帝国综合国力,最后大元一统天下。更不乏像方腊这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宋朝一直坚挺着,不给农民起义一点机会。
说明规模和影响都太小了。规模大一点的可能就是朝廷派岳飞去洞庭湖剿灭杨幺等起义的,那个在宋史上应该算比较大的起义了,可惜碰到当时无敌的岳飞,这一点宋朝还没达到,人民的生活还可以,还没达到要冒险的地步。政府是不是达到瘫痪的边沿。这一点宋朝也还行,有一定执政能力,有可调动的军队。只能是被剿灭的命运。
这和宋朝的国家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宋朝没有采取其他很多朝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对较小规模的农民起义,直接派兵剿灭。对围剿不了的宋江、方腊等较大的起义,先采取收买诏安其中一部分,然后让其剿灭其他义军,以使其两败俱伤,不得不归顺朝廷。手段非常阴险狡猾。所以,宋朝,商业十分发达,可以有效吸收因为土地兼并带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让很多农民可以从事商业以谋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0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