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亲征高丽为何还会失败?
李世民特别的着急,希望能够一下子拿下高丽。李世民虽然兵力有余,但是很明显在兵力这一方面有一些不足够。
征伐高丽的过程中,李世民难免有一些操之过急,连续三次都没有顺利的打败对方,这就说明并不是如此容易攻下。因为历史的原因,一直都会认为这里就属于大唐,会有着一种强烈的羞耻感,希望能够尽快的夺回属于自己的领土,在这种状态下必然就会比较着急。打仗还是应该讲究排兵布阵,会有着许多不一样的讲究,在如此着急的状态下,也没有办法攻下对方,所以打仗的时候并不是只看兵力。
当初在攻打的时候,对方会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就算李世民兵力强盛也没有什么作用,毕竟早就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跋涉,自然也会有着许多的缺点。
李世民当时的兵力虽然有余,但是只是比对方高一些,这些在出征讨伐时和对方士兵的战斗值比较可能也会差很多,就算兵力有与同样数量的士兵一起对抗,显然对方会更加有优势。同时在攻打的时候也并不是一个短期的事件,也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对战,也需要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进行,就算李世民所带领的这些军队能够一路的凯歌,而在进入到城市的时候,自己的这些士兵早就已经变成了残兵,数量和之前比较显然是不足够的。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在攻打的过程中显然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用自己的士兵和对方比较强大的时刻对抗,这无疑就是以卵击石,胜算并不是很高,也不会有太多的优势,成功的几率自然也无法得到保证。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高丽兵力有余为何还失败
因为战线太长粮草的运输跟不上所以士兵们都忍饥受饿自然没办法打得赢。高丽在历史上其实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在朝鲜半岛上的三个国家中属高丽最强大,因此在隋朝时更是被隋文帝杨坚封为高丽王,可见当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不过两国的争斗还要从隋炀帝登基说起。
隋炀帝登基后想要征高丽王入朝反遭拒绝因此拉开了这一场战争。凭借着先祖在世时打下来的江山逐渐强盛隋炀帝也不再只满足于只有这些领土,所以就想征高丽之地为自己所用。因此隋炀帝就再三邀请高丽王入朝这其实就是对高丽王的一种威胁,但是高丽王视隋炀帝不顾不答应隋炀帝。因此这样一来隋炀帝就更加气愤想要用武力来征服高丽王夺得高丽。
为了能够一举击败高丽隋炀帝是做好了充足准备。为了能够为战争准备充足的物资隋炀帝更是命人打造船只因此很多男丁也因此大量死亡。但是隋炀帝不管不顾仍旧在筹备这场战争而且四处征集粮食。并且为了能够解决运输粮草路线太远的问题隋炀帝更是用了一百多万的劳动力去开凿永济渠,因此为了做足准备民力损伤严重也让百姓极其不满。
但因为久攻不下粮食运输不足这次隋朝战败了。其实在准备物资的时候已经有百姓不满意而起义但是隋炀帝不管不顾一心想要打败高丽,但是没想到因为久攻不下粮食运不到士兵们饥寒交迫反被高丽包围,因此这场战争隋炀帝战败。因为不满意这个结果再次发起战争也同样一失败告终,最终因为这场战争也让隋朝元气大伤。
盛唐时期,唐朝无论军事,经济还是文化都站在世界之巅,是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但是,各种资源极为丰富的辽东地区,却一直不归盛唐管辖,常年被高丽所占据。《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辽东地区?盐铁之饶,原瞩之广?。唐朝君王也因此起了灭高丽夺辽东的心思,但是本应弱小的高丽,却极难打下,盛唐与高丽的战争经历了两代唐王二十余年的时间,最终才靠消磨,慢慢毫死了高丽。究竟为什么强大的唐朝却一直打不过弱小的高丽呢?
首先,高丽族一直被唐朝有所戒备,虽然称为自己是唐的朝臣,但不却听唐王的昭令,同时也在暗自提防这唐王的反目。在俯首称臣的年日里,高丽修筑了各种强大的防御工事,不仅将各个城池打造成铁桶一般,更是建立了连绵千里的城墙,《旧唐书》中记载?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余里?。而盛唐则是在公元六六四年才开始对高丽起了战意,这段时间给了高丽充足的准备时间。
然而,盛唐东征面临的不仅仅是高丽修筑的防御工事,更加要面临高丽天然的地利。高丽有着两大地利防守,一是宽阔无边的辽江,盛唐的军队即便强大,想要强度辽江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二是天气,高丽所在的地域,冬天极为寒冷,唐朝远征至此,本就打不了过为持久的战争加之天气原因,更是严重降低了唐军课发挥的优势及实力。唐太宗第一次亲征高丽就是因为恶劣的天气而失败,《资治通鉴》记载,唐军草枯水冻,士马难留?,太宗只能放弃回朝。
高丽不仅在防御工事上占尽了优势,高丽一族更是骁勇善战,高丽族打仗几乎没有停止过。辽东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但谁也没有实力可以一统,所以各名族之间征战不断,高丽作为其中极为强横的族群,更是人人为兵,将士如虎。可以说高丽本身就是生而打仗的民族,在和唐朝几次战争过程中,高丽将士坚持固守,从未放弃。唐朝即便表面上看去远胜高丽,但是却也久攻不下被高丽拖死到放弃。
所以,正是这样一个善战的民族,加上人为和天然强大的防御工事,才能在盛唐极为强势的攻势中,以弱小之资战胜盛唐的军队。
没有将高句丽灭掉的原因首先是对敌人的轻视,其次是对形势的误判,再者是高丽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再加上后来天气寒冷,弹尽粮绝。这是李世民几是御驾亲征也难逃失败的原因。唐朝轻视敌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高句丽不过是一块儿方寸之地,只有汉朝四个郡的土地面积,以实力雄厚的唐军精英部队去征讨,是个很容易的事情,实际上他们想错了,高丽地国土虽然不大,可是他们已经苦心经营了几百年,修建了一百多座城池,国家也一直很看重军队,军力多达三十多万人。
高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所处位置地势险峻,山城地势易守难攻,唐军虽然在平原地区骁勇善战,但到了不熟悉的山城,就自动处于被动地位,高丽只要做好防守,利用地理优势守住城墙,拖延唐军,让他们的精力耗尽。而且冬季到来以后,唐军极其不适应北方恶劣严寒的天气,也因为路途遥远,后期运输极其不易,无奈只能退军。唐朝之前自以为高丽国军刚刚篡权,国内军心不稳,形势大乱。却没算到高丽视为唐军为外来侵略者,于是放下内部矛盾,齐心协力对抗敌国。所以并没有出现他们想象中的大面积投降的状况。
李世民御驾亲征的原因则是与其他国家相比,高句丽才是大唐最大的威胁,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君主,李世民早就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不惜远驾亲征。在第一次有人劝李世民去攻打高句丽的时候,他错过了良好的时机,当时高句丽内部正在发生政变,军心不稳,正是进攻的好时机,但李世民怕劳民伤财,没有同意。
后来高句丽局势稳定下来之后,联合攻打新罗,新罗一向臣服于大唐,但这次李世民派人前去调停战争,却遭到了拒绝。这次李世民看穿了高句丽的野心,不顾褚遂良等人的反对,御驾亲征高句丽。这次征讨虽未成功,但是也给他的国力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后来李世民采采纳了下属的建议,不断骚扰高聚力,使其不能迅速恢复国力,这也为后来唐高宗征服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如何“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