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中国历史上可有可无的两个朝代,所有皇帝都是傀儡皇帝

众妙之门 2023-06-15 16:40:54

中国历史上可有可无的两个朝代,所有皇帝都是傀儡皇帝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西魏和东魏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五千年历史,就是一部五千年朝代更替历史,任何朝代在中国历史都是有特定的历史意义,缺少哪个朝代都不可以,否则历史就被改写,且历史发展不下去。

不过在中国历史有两个非常特别的朝代,这两个朝代最重要的问题所在,是从开国到亡国,所有皇帝都是傀儡皇帝,换言之这两个朝代都是傀儡朝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两个可有可无的朝代。

这两个朝代就是南北朝时期的西魏王朝和东魏王朝。

西魏王朝,简称西魏,东魏王朝,简称东魏,中国历史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两个朝代,是北魏王朝在公元535年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朝代,无论是北魏、西魏、还是东魏,真正的国号都是魏,后世为了更好划分历史,给这个三个朝代的国号加了前缀,称北魏、西魏、东魏,叫北魏是因为在中国北方,叫西魏和东魏是因为西魏在西部,东魏在东部。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因为不满长期把持实权的权臣高欢,他为了摆脱高欢的控制,想到了借助高欢的死敌宇文泰的势力,当时宇文泰作为割据势力占据关中一带,以长安城为中心,于是趁机带着皇室成员和心腹逃出国都洛阳。北魏孝武帝历尽艰辛,终于在同年底到达了长安,受到宇文泰的保护。

此时,高欢宣称北魏孝武帝的皇位无效,于是拥立北魏旁系皇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曾孙元善见为皇帝,东魏至此建立,因此东魏的建立时间是公元534年。由于当时北魏孝武帝仍然在世,所以仍然属于北魏正统,北魏仍未算灭亡。

原本北魏孝武帝投靠宇文泰,是想得到宇文泰的帮助,去打倒高欢,但是宇文泰跟高欢实际上是一丘之貉,他学历史上的曹操那招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北魏正统皇帝的名义,号召天下讨伐高欢,因此宇文泰手下的贤臣良将更多,有所谓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形成庞大的关陇贵族集团。

到了公元535年,由于北魏孝武帝不听指挥,于是宇文泰暗中害死北魏孝武帝,随后拥立北魏旁系皇族、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至此西魏建立,因此西魏的建立时间是公元535年,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的时间是公元534年和公元535年。

东魏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朝代,由始至终只有元善见一位皇帝,史称东魏孝静帝。历史上经常是一位权臣对应多位傀儡皇帝,但是东魏却是一位皇帝对应多位权臣。东魏国祚16年,换言之东魏孝静帝在位也16年,但是他先后是高欢、高澄、高洋三父子的傀儡皇帝。

父亲高欢死后,又有长子高澄,长子高澄死后,又有次子高洋,东魏孝静帝的一生都是在担惊受怕、作为这三父子的傀儡皇帝中度过的,他绝对是中国历史最悲剧的皇帝之一。公元550年,高洋废掉并杀害东魏孝静帝,至此国祚16年的东魏灭亡,北齐建立。

西魏建立后,先后经历了西魏文帝元宝炬、西魏废帝元钦、西魏恭帝元廓,一共三代皇帝,但是这三代皇帝都是宇文泰控制的傀儡皇帝,根本无实权可言。西魏三位皇帝,只有元宝炬是正常病死的,元钦和元廓这对兄弟是被害死的。

元钦在位期间,不满宇文泰掌权,想暗中扳倒宇文泰,结果被宇文泰获悉计划,被宇文泰先下手为强反杀。宇文泰死后,生前一切被侄子宇文护继承,等到公元557年,宇文护正式废掉并杀害元廓,至此国祚21年的西魏灭亡,北周建立。

其实北周前三代皇帝都是宇文护的傀儡皇帝,若非北周武帝宇文邕铲除了宇文护,北周所有皇帝是否像西魏一样全是傀儡皇帝还不一定。

综上所述,其实东魏和西魏这两个朝代,只是东魏的高家和西魏的宇文家为了建立北齐和北周而建立的过渡性朝代,高家和宇文家已经是实际上的东魏皇帝和西魏皇帝,只是差一个登基仪式,只要高欢和宇文泰愿意,高欢完全可以不拥立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由自己当皇帝,就不会有东魏的出现,同样宇文泰完全可以不拥立西魏文帝元宝炬,由自己当皇帝,就不会有西魏的出现。

这样的话,北齐和北周这两个朝代就会提前出现,根本对中国历史没有多大实际性影响,所以说东魏和西魏两个朝代,是中国历史可有可无的朝代。

明朝为什么没有傀儡皇帝?

关于明朝体制,中央的最高权力在皇帝,内阁的作用只是顾问,六部的权力也比较弱.但是这只是明太祖创立这套体制的初衷,并只在洪武和永乐两个朝代执行过.

事实上,整个明朝,就只有洪武和永乐两朝的政治体制非常接近于后来的满清.到了仁宣之后,因为当时明朝文官治国的思想开始逐渐浓厚,具体的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皇帝的行政权开始逐渐萎缩.必须承认这样的演变不是皇帝的初衷,但是是符合一个国家在稳定之后的官员的诉求的.并不是什么皇帝昏庸才导致的.明朝的仁宣二帝会比清朝的大部分皇帝昏庸?相反,在满清即便皇帝昏庸,官员也不敢有这样的诉求,这个朝廷的官员都比自己当奴才,又怎么敢和皇帝逐步的索要行政权?
[ 转自铁血社区 / ]

    

这种转移景泰和天顺两朝基本完成,这是两方面原同时造成的.首先,明朝的官员敢于直谏皇帝,敢于用礼仪道德束缚皇帝,对皇帝形成了制肘,所以他们能争取到越来越多的权力.而皇帝不可能说一个人就能管理全国的政务,所以需要依赖内阁和六部大臣来帮助自己具体的执行行政权力.这也不是什么皇帝昏庸造成的,而是皇帝实事求是的需要依赖大臣们给自己做参谋.清国的酋长们的IQ不会那么高到足以一个人全理国家事务.只是他们死守着他的权力不信任大臣尤其是汉族大臣而已.而清朝廷里想争取权力的也就只有汉人大臣而已.所以明朝大臣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如在景泰时,景泰皇帝依赖于谦,天顺时,英宗依赖李贤.

    

到了弘治以后,情况就已经是明朝皇帝没有办法控制的了.皇帝已经变成了权力的来源和象征,但他们做任何的事情都已经没有办法自由.比如正德皇帝要南巡,权力意识大增的大臣们全体反对.嘉靖的大礼仪事件.万历的国本之争.此时,明朝的皇帝们已经变成了退居幕后的国家最高统治者,但是行政权已经几乎完全的落在了内阁和六部的手里.这也不是皇帝昏庸和懒惰造成的,明朝中期的很多皇帝们都因为要权力和大臣们进行过殊死的斗争.皇帝是权力的来源,他可以给人权力也可以剥夺权力,并且掌握人的生死.这是他唯一可以威胁大臣的地方.但是偏偏明朝的大臣不怕死.而皇帝撤换了一个大臣,会有更多的大臣站出来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力.所以皇帝也苦于要不回自己作为统治者的行政权力,只能逐渐的退居深宫,做最高的决议人.而所谓廷议这种事情已经不太需要皇帝的参加了.就如同美国人在国会开会,基本上是不需要总统出席的.总统的任务只是决定是否同意国会开会所达成的意见.这是明朝中期以后政治体制不同于封建社会任何时期的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特色.可惜的是我们的研究者们只把目光集中在皇帝上朝了多少次的比较上,来认为这个皇帝的素质是否高明.甚至只会研究皇帝的私生活来给这个皇帝做判断.

    

在明朝中期以后做皇帝很难的.如果你对权力表现的多一点兴趣,那结果可能就是嘉靖的大礼仪时间,你会被冠为暴君的称号.如果你认为争取不到权力,干脆对大臣们好一点我自己退居深宫算了,会被人骂懒惰.

    

我们来看清朝皇帝和明朝皇帝的比较,就知道明朝皇帝在做皇帝这一点上比清朝皇帝辛苦多少!明清两朝有很多的情况是相似的.我们首先来看被很多人喜欢的乾隆皇帝,其实在明朝皇帝里,和乾隆最相似的是正德,但是两个人的名声可谓是一天一地的.其实两个人都是好玩好色宠幸奸佞的皇帝.乾隆的南巡次数远大于正德,宠幸的和绅搜刮的钱财远胜于刘谨.而刘瑾是死在了正德的执政期,乾隆不死,和绅都倒不掉!为什么大家都是出来*的,你就是风流而我是下流呢?即便乾隆比正德在执政能力上有高的地方,但是明清的体制不同,正德下面有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在帮他.治国方面不见得比乾隆差.而乾隆在对中 国文化的破坏上实在是罄竹难书!如果这两个人的评价有些微小的差别还可以理解,但是这么相似的两个皇帝,一个是明君,一个昏君,不觉得奇怪吗?

    

也许他们的区别仅在于,正德南巡的时候,百官谏止,大臣们以死相逼,搞的朝野上下,声势浩大,区区一件南巡的事件就演变成了皇帝和大臣争权力的政治斗争.乾隆会吗?他想南巡的时候百官们想的是怎么样争取做个随从以接近皇上讨皇帝欢心.所以会有舆论将这件南巡的事情拖到皇帝的个人素质上吗?同样的一件事,有人留下的是风流的美名,有人得到的是下流的恶名.如果从这点上还不能引起你的思考,那么那么多史书真是白读了!

明朝皇帝个人的自由到最后已经是狭小到无以复加了.甚至连立储君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自由.万历的国本之争对比康熙那么随心所欲的换太子,可知在明朝做皇帝是多么艰难!明末在各项制度上已经接近于早期欧洲的君主立宪,正如欧洲君主国家的储君们被选择出来需要经过内阁的批准.明朝的太子被立出来是也要获得内阁的首肯的.在中 国历史上,好象没有哪个朝代的皇帝的自由最后委琐到这么小的范围,连立储君都身不由己.那么现在我们再看看明朝的皇帝们,难道不理朝政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吗?他们的早期都曾经试图确立以自己的想法来实施的政治制度,但无一例外的被大臣们驳回,退居深宫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除非他们不顾舆论的压力,对大臣进行残酷的屠杀以换取自己的的权力.但是在明朝这样做的可能性很小,嘉靖的开始的屠杀并没有吓倒明朝的大臣,倒最终吓倒了皇帝自己.这些明朝皇帝们,一个个在深宫打发这自己无聊的岁月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人心中,是很无奈的!
[ 转自铁血社区 / ]

    

我们看待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帝,应该更多的将目光放在研究这两个朝代的政治体制上,有了结论之后再来说话.皇帝本不是什么最根本的问题所在.英女王每天的活动是到处参观剪彩,实际等同游玩.为什么没有人说她是一个懒惰的昏君呢?因为我们都知道事实上她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决定了这个皇帝能做什么样的事情!明朝的体制决定了皇帝交出行政权力对这个国家的运作更加的有利.所以皇帝们不得不无奈的退居深宫.初读明史的时候,我也和许多人一样,觉得明朝的皇帝大多数不怎么样,只有崇祯还好,可是时代不属于他.但是后来发现,并不存在什么明实亡于万历的话.明就是亡于崇祯.魏忠贤的出现打乱了明朝的文官治国体系,在他疯狂的屠杀迫害之后,行政权力转移到宦官,大臣的权力被剥夺.而崇祯在杀了宦官们之后,顺理成章的夺回了行政权力.所以崇祯才会有那么勤政的机会.而我们现在看崇祯时代的内阁,其实就是整个明朝权力最小的内阁之一.崇祯的掌权,加上个人实际政治能力的不足,破坏了明朝整个政治体系的平衡运作(魏忠贤也和他同样起了这个效果),他对一直以来国家的运转,官员的调配进行了很不适当的干涉,导致了明朝国家运行体制的崩溃,最后因为战争亡了国.我们一直就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好象皇帝勤政国家就管理的好,皇帝懒惰国家就一定民不聊生.我们熟知的江南四大才子的风流故事发生在懒惰的正德皇帝时期,那个时候国 民的生活比之所谓康乾盛世如何?崇祯的勤政只是一种假像,有些人努力但总是做错事是不值得赞扬的.

说到明朝的宦官专权实际上是皇帝想夺回权力的工具。宦官们惟利是图,被阉了后只有依靠皇权才能生存,除了皇宫连谋生的本领都没有。而且,对于那些宦官,如果皇帝嫌他权利太大,与之形成矛盾,皇帝不高兴了一纸诏书就可以扳倒,因为这时皇帝就与内阁和大臣一边了。这绝非唐朝时,宦官权利大到可以杀皇帝可比。比如英宗于曹吉祥,宪宗于汪直,武宗于刘瑾,思宗于魏忠贤,无不如是。

在来看看满清的八旗制。实际上这是一种双重的奴隶制度。第一重:八旗制规定旗人不能从事农工商,而且还有活动范围等等的限制,实际上也是完全依附于皇权,没了满清皇帝他们一样连谋生的本领都没有。在对皇权的依附性上,旗人们和太监是相同的;但是,这些旗人们武装到牙齿,而且重要的官职也都是这些旗人担任。现在的上司是自己以前的主子,你指望他们会对皇权进行制约吗?终满清一朝,都把防范汉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有汉人官员要对皇帝权力进行制约,满清皇帝把他们灭九族完事,反正还有给自己当奴才的满人官僚。第二重:到了清末,豢养着400万满人,而当时中 国人口总共才4亿,满人不事生产,不事工商。对汉人血腥屠杀、残酷压榨,而本民族则全民皆贵、养尊处优、作威作福近三百年,由清末的400万,对比满族入关时候的人数,我不仅要骂一句“一群畜牲”。

皇权的畸形强大是中 国在满清时代落后于中 国的根本原因。工商业的发展产生的市民文化挑战的就是支持皇权的封建文化。皇权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一个强大的皇权必然会拼命压制工商和贸易。相反,汉族王朝的文官执政不会压制工商,工商发展从公里说可以大大增加财政收入,方便官员们加薪(宋代),从私里说可以提供官员们的灰色收入(明代)。对工商、贸易和思想采取压制的政策和成功地压制了是两回事,明朝皇帝想压制但他们没有能力压制,因为汉族王朝是文官执政。满清皇帝成功压制了,因为他的官员们都是他的狗奴才!

总之明朝皇帝想要行使权利,有诸多掣肘,比如明神宗没有权利决定太子,敬服张居正。明武宗想游江南,也只能借口南征镇压叛乱,最后叛乱被王阳明平息,他也只能打道回府,要知道明武宗可是一个任性妄为的皇帝,而此时也无可奈何。甚至是明世宗只是想尊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亲生母亲为皇后,太后,也是经过了几年的斗争才打到目的,君臣两败俱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0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