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死李元吉?
历史上的李元吉是一个心狠手辣,武术高强之人,但是在面对敌人时会比较懦弱,一直都会喜欢做逃兵。李世民选择将他杀掉,本身就是因为对方一直都会和自己作对。
李元吉一直都会针对李世民无数次,都想了解李世民的性命。在杀掉李建成之后,李元吉必然就成为自己登上皇位的阻碍,所以为什么就不直接选择一起杀掉?
李元吉其实一开始会站在李建成这一边,当然这也是能够理解的,李建成是太子拥有着较强的能力,未来成为皇帝的机会大概在80%,在此时哪有人会选择不支持太子而去支持李世民呢?李元吉也并不是单纯的希望李建成可以成为皇帝,也并不是看重李建成所许下的诺言,其实目标也同样是皇帝的位置,只是自己和两个哥哥比较更加的逊色,用正规的途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李建成来说,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两个人去斗争,最终两败俱伤,他就可以捡一个大便宜,所以经常性建议李建成应该除掉李世民,同时也会安排过暗杀,不过全部都被李建成阻止。甚至在李渊的面前也曾经提过,应该除掉李世民,这也是一个有野心之人才会有的急切程度。
李元吉相比之下更希望李世民死掉,所以每一次李建成的行动全部都会参与,即便是李建成不想要做的,他也会去做,就是希望他能够杀掉李世民。李元吉的存在给李世民带来了很多的麻烦,而且对于这个弟弟也没有什么亲情可言,自然就会当成对手,这就成为了李世民要杀掉他的理由。把这一个人留下来对于自己来说没有太多的作用,反而畏手畏脚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影响。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历史上真实的李元吉是怎样的为什么李世民将他一起杀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记载,李世民到李渊那里,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那些嫔妃们有苟且淫乱的事情,致使李渊大为生气,命令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第二天去宫中对质,并且还找了一帮大臣“当裁判”。因此,第二天李建成和李元吉去见李渊的时候,李世民在临湖殿设下埋伏,准备截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当两人进了玄武门,并从临湖殿走过的时候,李世民骑马冲出来,招呼李建成和李元吉。《资治通鉴》上是这样记载的:“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也就是说,当李世民打招呼的时候,李元吉最先张弓搭箭,射杀李世民。可是射了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而李世民则一箭就把李建成给射死了。
问题来了:李元吉射了李世民三箭,都没有把李世民射死。为什么李世民一箭就把李建成射死了呢?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因为李元吉箭术不精,因而连续射了三箭,都没有损伤李世民的皮毛。而李世民箭法高强,所以一箭射死了李建成。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李世民多年征战沙场,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确实可能箭法不错。
不过也说不定,李世民虽然征战沙场多年,但实际上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他只是个指挥官,所以并不能就说他的武功有多高强。同时,李元吉也是在战场上厮杀过来的,不能说李元吉的箭法水平就不高。因此,用两人箭法水平的高低来说这一段,显然是不能解释的。还有人认为,李元吉之所以连射三箭,都没能射中李世民,是因为他心里慌张。
当他看见李世民大摇大摆走出来招呼他们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奇怪,有些异样,可能会发生什么。所以心里特别慌张。在慌张中射箭,因此就射不准。而李世民射李元吉的情况则不一样。一方面,李世民心里不慌张,气定神闲地射,因此能够射中。另一方面,因为之前是李元吉在射李世民,照一般的理解,李世民应该报复,箭应该对准李元吉射。所以,李建成便没有注意。谁知道,李世民的箭是朝着李建成射的,所以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了。
这种说法,是从当时几个人的心理来进行考虑的,也算是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认为,虽然上面的那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没有说到《资治通鉴》在写这一段时的深刻含义。我们知道,史书在记载历史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微言大义的。什么是微言大义呢?就是史书为了讲究客观,一般都不会对人物进行褒贬。但是,不进行褒贬,不表明没有褒贬,史书只是把褒贬藏在所有的文字里面而已。
这样做,既确保了客观,同时也把史官的一些观点传递了出来。我认为,虽然在玄武门事变中,或许真的是李元吉射李世民三箭,都没有射中,而李世民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但是,史官特别强调“一箭”和“三箭”,其实就包含了他所表达的微言大义。
我们知道,无论是《资治通鉴》,还是《旧唐书》《新唐书》,这些正史都是根据唐朝宫廷中保留下来的那些史料,再采信民间传说,以及当时的一些野史记载,综合考虑的结果。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根据当时宫廷留下来的史料。但恰好宫廷留下来的史料,其实是最不可信的。而唐太宗时期的史料,更加不可信。不可信的原因,就是因为唐太宗为了能在历史上留下完美的好名声,特别地对那段史料进行过删改。
后世编撰的史书,在记载的时候,试图恢复唐太宗删改前的内容。但是,这显然是办不到的,因为那些内容早就消失不见了。虽然后世史书觉得按照相关的逻辑,应该是某种样子。但是毕竟没有史料佐证,因此也不敢随便写。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怎么来组织安排材料,怎么按照组织安排的材料,让后人领悟其中的微言大义,就十分重要了。那么,《资治通鉴》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微言大义呢?
我觉得,虽然在玄武门事件发生前,史书上所记载的,一直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如何整治李世民,而李世民如何考虑兄弟情义,不愿意下手。但是,从“三箭”和“一箭”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似乎李元吉并没有那么心狠手辣,他在射李世民的时候,还是因为心里有所顾忌,所以才射不准。而李世民却是蓄谋已久,而且心里非常阴狠,所以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大概,《资治通鉴》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
李世民杀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重要原因是权力的争夺。
在隋末的战争中,李世民凭借自己的出众的政治才能和军事天赋为李家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李世民有才能出众,功劳比天高却不能继承他父亲李渊的皇位。因为李渊想立嫡长子为太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
这样李世民心里肯定不服,他手下那么多的能臣猛将也不会同意。这就形成了李世民集团和李建成,李元吉集团的权利争夺。其中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多次设计杀害李世民,都没有成功。最终两个集团的争夺白热化,导致了玄武门之变。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手下猛将尉迟敬德杀了李元吉。杀了哥哥和弟弟后,李世民马上派尉迟敬德赶去找唐高宗李渊,说太子谋反已被秦王诛灭,现在请立秦王为太子。李渊当时正在湖上乘船游玩,看到尉迟敬德全身披甲持锐而来。心里明白,要是不答应怕是他也要死。马上就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自己很快也退位为太上皇,让李世民登基为皇。成为唐太宗。
所以说李世民杀哥哥和弟弟就是权力争夺的必然结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古代如何“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