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战国时期魏国被戏称为“人才培养基地”,魏国都流失了哪些人才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5 16:36:39

战国时期魏国被戏称为“人才培养基地”,魏国都流失了哪些人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前453年, 魏桓子、赵襄子、韩康子三家联合,灭掉了其他大夫瓜分晋,晋王室名存实亡(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王室绛城与曲沃两地,晋国才正式消亡)。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向周天子表奏求封,而大权旁落的周天子也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正式册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而三家分晋也标志着进入了战国时期,战争更频繁了,天下也更乱了,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三晋之一,战国首霸魏国。

要说起这魏国啊,其实和周王室还是有点沾亲带故的,而且曾经也是有封国的。魏氏的先祖是毕万,乃是毕公高的后代。这毕公高是何许人?那可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封国在毕地也可以叫做毕国,毕姓也是由此而来,不过嘛,这封国位置不太好,靠近少数民族,在西周末期就被西戎给灭掉了,没有了国家,毕氏(魏氏先祖)后裔也就逐渐变成了平民。

不过天不亡毕氏,幸亏出了毕万这一号人物,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受到重用,晋升为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命毕万灭姬姓魏国,并把魏地封给毕万。毕氏也就正式成为魏氏,也正是历史要让魏氏兴起,毕万之孙魏犨又因为追随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归国有功,承袭魏氏的封爵,列为大夫,治所在魏邑(今魏县)。

而后,魏国经过李悝、吴起等人变法图强,不仅将分晋初期分散的领地整合,而且抑制同为三晋的韩国、赵国,灭掉中山国,西败秦国、东制齐国、南压楚国等等,公元前343年,逢泽之会,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 战国首霸就此崛起。好了简单的讲述了魏国的来历和首霸的崛起,那么被戏称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魏国到底流失了哪些人才?

比较著名的就有:商鞅、吴起、张仪、范雎、尉缭、公孙衍、魏章。不说其他名气较小的,就光是这七个就左右着战国的发展和走势。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大神呢?

商鞅

商鞅(前395年-前338年),法家的代表人物,卫国人,又被成为卫鞅,记住是卫国,并不是魏国。不过早年商鞅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而在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不过商鞅并未得到魏惠王的重视,进而导致商鞅出走秦国。在秦国,通过变法,使秦国越来越富裕强大。

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人。对啊,还是卫国人。其先入仕于鲁国,不过受到怀疑,转投于魏国,在魏期间改革魏国兵制,创立魏武卒,以五万魏武卒大败秦国五十万兵力(实际有没有这么多人参战有争议),吴起乃是魏国得以争雄的得力干将,不过也许是能力太强,受到迫害,只得出逃楚国,为官期间对楚国内政进行改革,使楚国国力强大,扩张了很多领土。

张仪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人。别的不多说了,一句话:凭借三寸之舌戏,游说于天下诸侯国间,说的六国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仅此一事,胜过千言万语。不过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秦武王继位。秦惠王不信任张仪,张仪只得回到魏国。

范雎

范雎(?-前255年),魏国芮城人,原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不过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搞死,只得逃到随秦国使者逃到秦国,一招“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如鱼得水。

尉缭

尉缭,魏国大梁人,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后,改称尉缭。其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为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此人物有争议,因为在统一六国后,也有一个叫尉缭的人,所以众说纷纭)

公孙衍

公孙衍,魏国阴晋人,历仕于秦国、魏国、韩国。是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魏章,魏章,本为魏国人,后来投奔秦国,入仕为官,与张仪、公孙衍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历史中对其记载较少,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魏章失宠。前310年,张仪、魏章被秦武王驱逐至魏国。

这魏国是较早称雄,是太过自信膨胀呢?还是魏国的领导者眼光太差,流失了这么多人才。

历史即是主观又是客观的,存在诸多不足,还望大家指正交流。

本来强大的魏国,为什么会走向衰落?是人才流失造成的吗

在公元前413年,魏国朝着西边的秦国动武,用了五年时间拿下了秦国河西之地,导致秦国不得不退回到洛水以西防守。紧接着,魏国由乐毅的祖先乐羊领军,直接经过赵国将中山国给灭亡了。然后,公元前404年,魏国又对东边的齐国用兵,将齐国打得国民震惊。公元前375年,魏国的实力无疑达到了顶峰,通过讨伐楚国从而占领了鲁阳之地,几乎成为了战国各大诸侯国的公敌。可以这么说,在战国初期,魏国将传统三大国——秦国、齐国、楚国挨个欺负了一遍,其强盛之势可以与后来的秦国相媲美。但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却在战国中期立即走向了衰落。那么,什么才是导致魏国衰落的主要原因呢?

  总的来说,魏国衰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魏国的变法还是存在局限性,主要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术,所以魏国的崛起存在短暂性;二是魏国深处中原四战之地,国家无险可守。在地里条件上,魏国和韩国属于战国七雄中最差的;三是魏国盲目争霸,在魏齐战争中白光了军队;四是魏国国政在吴起之后迅速腐败。

  除此之外,笔者还希望重点阐述一个原因——那就是魏国的人才流失情况非常严重,这也是导致魏国衰落乃至最终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对于战国历史阶段的魏国,因为流失了以下六位人才,所以逐渐走向了衰落和灭亡。

?

  在魏国崛起的过程中,吴起的军事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吴起的变法也触动了魏国传统贵族的利益,在被遭到了贵族的排挤打压后,吴起只能逃往了楚国,在楚国又实行了变法,推动着楚国的军队改革。而对于大秦帝国的功臣商鞅来说,本来曾是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曾向魏王推荐商鞅,魏王并不理会,于是他又向魏王建议:“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魏王对公叔痤的嘱托仍不以为然。果然,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招贤纳士,并到秦国推行了商鞅改革,促使秦国成为战国中的霸主。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吴起帮助的楚国,还是商鞅变革的秦国,都对魏国形成了威胁和打击

只能留住一半人才的魏国,为何人才流失这么严重?

魏国人才流失严重,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1.魏国国君昏庸,无法重用人才。

2.魏国变法不彻底,人才很难出头。

3.魏国没有吸引人才的政策,自然留不住人才。

战国时期魏国人才济济,但是魏国没有因此强盛,这些人才没有留在魏国,去了其他国家,增强了其他国家的实力,反过来让魏国吃了大亏。魏国本来在战国初期非常强盛,但是魏国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导致人才外流,最终被秦国灭国。

一、魏国国君昏庸,无法重用人才。

魏国国君自从魏武侯之后没有明君,魏国的人才得不到国君赏识,自然没有出头的机会,商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本来他经当时的丞相公叔座举荐,魏惠王没有当回事,也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建议杀死商鞅,结果商鞅跑到秦国得到重用,导致秦国变法图强,成为战国里面的强国,使魏国遭受了很大损失。

二、魏国变法不彻底,人才很难出头。

魏国是战国七雄里面最早变法的国家,但是当时没有触动旧贵族的根本,因此在魏文侯死后,变法没有得到执行。当时的很多贵族在魏国国内身居高位,没有寒门子弟的位置。那些有才华但是没有背景的人才,在魏国很难出头,因此他们跑到了其他国家施展自己才华。

三、魏国没有重要人才机制,自然留不住人才。

战国时期几个国家都出台了吸引人才的举措,但是这些举措大多数没有机制保障,人才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施展抱负。魏国自魏惠王之后,已经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机会,处于四战之地没有了生存空间,人才想要施展抱负,自然不会选择魏国。

魏国留不住人才,源于人才的才能在魏国得不到施展。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0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