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澶渊之盟对宋朝来说真的亏了吗,事实证明赚到了才对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5 16:18:31

澶渊之盟对宋朝来说真的亏了吗,事实证明赚到了才对

对澶渊之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一直有着“强汉”、“盛唐”、“弱宋”的称呼,宋朝在中国人的印象当中,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特别,他是中国古代最为富有的朝代,以半个中国之力,占据了全世界65%的gdp,宋朝比起大兴文字狱的明清,显得更是开明,赵匡胤在开国的时候就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规矩,宋朝没有其他朝代普遍执行的户籍制,百姓想进城经商就可以经商,想在乡下种田就可以种田,宋朝极其低廉的农业税保障了这一切。

然而从另外一面,来说,宋朝在对外的关系上,屡屡趋于软弱的一方,这也广为历史所诟病,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亡于外患的朝代,公元1004年秋,辽国辽圣宗,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内,当时不少人都想着南逃,宋真宗也有这个打算,不过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才到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盛,坚守城墙,射杀辽国大将萧挞凛,辽国大败。当武将打算乘胜追击的时候,宋真宗经过了考虑,却和辽国作出了议和的决定。

1005年1月,两个国家之间签订条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这也就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澶渊之盟。

这个条约签订下来,结果天下一看,很多人都表示不满,我们不是刚刚打完胜仗吗?怎么签个条约怎么还要向对面赔款?相信如今大家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其实或许你的经济头脑还比不上古人。

我们先来看下双方实力上的对比,宋朝在和辽国的作战当中,胜利的战役往往是防御战,然而在主动出击,或者是正面交锋的战场,宋朝往往不是辽国的对手,宋朝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三路大军,乘着辽景宗刚刚上位,帝位不稳时候出击,结果被杀得大败而回,宋太宗自己也是坐驴车逃走。这是因为在古代,骑兵永远是最优势的选择,跟何况地势平坦的华中地区。

比起游牧民族建立的辽国,宋朝本来就处于劣势,更何况他们还丢掉了牧场资源丰富,盛产牲畜的幽云十六州,骑兵更加的羸弱,宋朝在北伐战争的屡次失败,很好的说明了这个原因,因此面对同样需要稳固自身势力辽圣宗的请和,宋真宗自然是满口许诺。

从外交关系上来说,虽然宋朝给予辽国岁币,但是这笔钱并不是贡品,比起后来南宋绍兴和议,宰相秦桧屈辱的代表宋高宗赵构称臣跪在金国使臣前也不一样,岁币名义上更像是“国际援助”,双方是以一个平等地位进行交流。

那么这笔30万的岁币对于宋朝的负担是否过重呢?北宋时期,宋朝廷财政收入达到了1亿6000万贯,10万两白银对于宋朝来说确实是九牛一毛,相反如果宋朝继续重兵囤积于边界,那么他们至少每年都要消耗3000万贯物资,同时不和辽国作战,宋朝也可以改革兵制,减少冗兵。辽宋之间,因为这个盟约,维持了百年的和平,“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

当然,澶渊之盟带来的危害也是十分明显的,边界地区百年来的和平,导致宋辽两个国家都逐渐的趋于安逸状态,王安石认为澶渊之盟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同样辽国高层同样醉生梦死,腐败不已,两个国家先后被女真建立的金国所灭,这也就发生了南宋向金国称臣的故事。

澶渊之盟对宋、辽两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宋景德元年,宋真宗在澶州派遣使者前往辽国,经过五天的交涉,辽国向宋回致盟书,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宋、辽以这种古老的方式完成了两国间的和平条约的签订,史称?澶渊之盟?,至此,宋、辽开启了双方百年和平的局面。

我们先来看看?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宋辽约为兄弟之邦,宋真宗尊称萧太后为叔母,辽圣宗尊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弟;北宋每年向辽输送?岁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以白沟河(巨马河)为界河,沿边州军,各守原有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双方不得创筑城堡,改移河道。

从字面上看?澶渊之盟?是宋朝亏了,每年还要向辽送?岁币?以求和平,但宋真的亏了么?其实则不然。

澶渊之盟前宋、辽两国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澶渊之盟前两国的关系,宋、辽长期处于对峙状态。双方争端的焦点就是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即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蔚、云、应、寰、朔州等十六州的总称。大致范围包括今天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大部,及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等部分地区。这块地方是北望大漠、南有平原、其中还有山脉等过渡带,是一块天然的战争屏障。因此,历史上幽云十六州是一块?香饽饽?,几乎谁都想要这块地方。而宋太祖的?统一?大业的遗憾就是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不过这件事并没有放下,宋太宗即为后,开始了长时间的战争,企图收复这块?宝地?。

于是开始?北伐?,但结果并不理想,以北宋的失败而告终。辽朝大获全胜,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并在以后接连南下侵宋,在澶渊之盟前,双方开展了几次比较大规模的战争,分别是瀛州与莫州之战、遂城之战、望都之战,长时间的战争使得宋军的损失比较大,辽其实也因战争而不堪重负。

北宋?百万家之生聚,飞挽是供;数十州之田土,耕桑半失?自邺向北,千里萧条。燕云地区的百姓同样遭受战争之苦,颠沛流离,以至于辽朝统治者不得不下令?省赋役,恤孤寡,戒戌兵无犯宋境?

所以,为了和平美好的向往,促生了宋、辽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的北宋

?去都二百四十里,河流中间两城峙。南城草木不受兵,北城楼槽如边城。城中老人为予语,契丹此地经抄虏。黄崖亲乘矢石间,胡马欲路河冰渡。大发一矢胡无首,河冰亦破沙水流。欢盟从此至今日,垂相莱公功第一。?

这是王安石的《澶州诗》对澶渊之盟的积极肯定,澶渊之盟后北宋虽然放弃了对燕云十六州的争夺,但国家却因此得到喘息,使得国内获得积极的发展。

?自景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

耕地面积增加了将近一倍。而在经济上,双方开展贸易,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霸州等地。商品有香药、犀角、象牙、苏木、茶叶、缯帛、漆器、瓷器、麻布、羊、马、骆驼、银两等。北宋每年从辽方征收专卖税约有一百五十万贯,宋方得利很大,甚至往往数倍于岁币。

澶渊之盟后的辽国

从辽国的发展看,澶渊之盟不仅对北宋有利,对辽国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济方面。同北宋的贸易开展使得辽国从单一的游牧产业逐渐转变为多产业的国家,推动了大规模经营农业基地的产生,也带动了人口的发展。

文化方面。和平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没有战乱,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辽国学习北宋的先进文化和制度,特别是学习了北宋的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拔有着极大作用,人均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民族融合和社会风俗方面。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大量的汉人进入辽国境内,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服饰、丧葬、岁时礼俗、游戏等方面影响突出。汉语成为辽朝境内各族人民交流的通用语言。

如混居黄龙府?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通晓,则各以汉语为证,方能辨之。?辽道宗曾诗云?君臣同志,华夷同风?。

可见辽朝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在澶渊之盟后受北宋影响不断加深,辽朝社会与文化的进步大大加快。

结语:澶渊之盟并不是北宋的?屈辱?条约,相反的是北宋从中获得了比?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大的利益,而辽国得到的也不仅仅是?岁币?,军费的开支削减,经济的不断提高,使得辽国社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所以澶渊之盟对于两国是双赢的局面。澶渊之盟给宋辽两国带来的百年和平,对于宋辽两国来说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揭秘:“澶渊之盟”究竟赔了多少钱呢?

对于刚刚建立不久的北宋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辽国了。宋太宗曾经发动北伐,但在高粱河被辽军打败,狼狈而归。999年,辽国大军南下侵扰,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当他到达今河北大名的时候,辽军已经将山东、河北的州县掳掠一过,带着战利品撤回去了。

宋真宗其实并未与辽军真正作战,但在手下人的吹捧下,自以为取得了北伐的重大胜利而自我感觉良好。1004年,辽朝承天太后萧绰带着辽圣宗,率20万大军南下进攻北宋,数次攻城作战不利,然后帅军绕开重镇,直奔都城开封。宋真宗鉴于5年前的“胜利”,决定再次御驾亲征。

对于大举南下的辽军,宋真宗内心里是很害怕的,他亲征的决心并不十分坚定。当有人怂恿他放弃开封,逃到南京或者成都时,他动心了。在宰相寇准的极力坚持下,宋真宗终于决定亲自率军北上,但心里仍然想着逃跑,得知他的犹豫引起军中人心浮动,害怕真出乱子,这才下定决心御驾亲征。

宋真宗到达澶州,澶州城北城在黄河以北,南城在黄河以南,宋真宗不愿到北城,但在将领们的强烈要求下,才勉强到北城看望了前线的将士们,然后把防守的全权交给寇准,自己迅速回到了南城。

辽军大将萧挞凛被宋军射死,辽军士气顿时受到影响,萧太后眼看很难在战场上把宋军击溃,就决定与宋朝和谈,企图挟战场优势在谈判桌上获取利益。而宋真宗尽管亲自来到前线,但这多少是被迫的,他心里对辽军还是十分害怕的,也不愿意继续作战。于是,经过一番来回沟通,双方同意坐下来和谈。宋朝的使者曹利用在辽军营中见过萧太后,与辽朝使者韩杞来见宋真宗,辽国的要求是,宋朝归还被周世宗攻占的瓦桥关以南的土地,宋真宗表示割地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可以提供钱帛。

曹利用赴辽营谈判,出发前,宋真宗对他说,实在不行的话,赔给他们一百万也能接受。曹利用表示,如果辽国还有其他过分要求,就不活着回来了。寇准得知后,私下叫来曹利用,警告他:虽然皇上答应100万也可以,但如果超过30万,我就弄死你。经过艰难谈判,最终的结果是,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帛20万匹,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辽圣宗尊宋真宗为兄长。

曹利用谈完回来时,真宗正吃饭,派人问到底赔了多少钱帛,曹利用伸出三根手指,真宗以为是300万两,吓了一跳,想了想觉得只要能赶紧回去,多就多吧。当他知道其实是30万时,顿时高兴坏了,重赏曹利用。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尽管赔了不少钱,但此后基本保持了边境的和平。

澶渊之盟对于当时的宋朝来说是否有利?

澶渊之盟对于当时的宋朝是有利的,原因如下:

1、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2、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3、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4、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霸州等地设置榷场,而北宋在经济总量上比辽、西夏等国不知要大多少倍,贸易的结果可想而知,一点点岁币何足挂齿。

5、澶渊之盟后的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存在哪些损失?你对这个盟约有哪些看法?

外交关系里的损失

依据“澶渊之盟”的第二点,给予“助军旅题材之费”,这一本身就是人们常说的“岁币”,虽然不多,但对于宋朝而言,这便是非常大一个损失了,这儿的损失不是指金钱层面,而是针对外交关系方面来讲。

尽管“澶渊之盟”是公平条约,可是其他我国并不能这样看,只能觉得辽国比宋朝强劲,否则宋朝为何要给予“岁币”,现在很多人说宋代“柔弱”都是把握住这一点没放,尽管不愿意认同,但是却也没有办法辩驳。这一“澶渊之盟”的条约签订,相对于宋朝而言,知名度上一定是得到了巨大损失,这也是第一个损失的区域。

“所属”里的损失

从第三点看来,辽国选择放弃三州的地方,看起来是宋朝天上掉了三个都府,这也是得到没有错,可是,从上面也能看出,宋朝其实就是承认那时候燕云十六州是属于辽国的,在没有任何签订条约以前,尽管事实上辽国控制着燕云十六州,但宋朝的法律规定并没要求,直到条约签订以后,其实也就是相当于从法律上早已确认了燕云区域的所属了,这也是一种损失。

《澶渊之盟》在其中有一条讲的是赔偿款的

赵国每一年赔偿款辽国三十万银绢。宋真宗签订条约后,还得意忘形了很久,因为这个比一百万可以少太多。但是作为丞相寇准朝中里的敌人,发现这是能够借此机会打击寇准的好时机,因此设计方案骗宋真宗说这是一个屈辱条约。

宋真宗轻信了馋言,感觉自己确实吃亏了,就真的把寇准贬职了。虽然对当时有许多财富的赵国来讲,这种金钱算不得什么,但白白的拿出去,在普通北宋老百姓眼里就是一种屈辱。从那时候的生活环境看,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对宋朝外交关系而言,确实没有成功;可是却持续发展看来,宋能获得的利益远高于失去的。

条约含有关于推进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便是对外开放买卖,这对那时候市场经济发达的宋代,可以说是画龙点睛,在对外开放交易中,每一年从辽国的身上就挣了八十万两白金的利润,弥补赔偿款还有大量剩下。并且两国之间近百年也没有战争,这让边境线老百姓少吃多了苦,推动了两国的更为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因此这么看澶渊之盟是宋真宗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9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