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李承乾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成就巨大的明君。他一生有着很多儿子,李承乾是他的嫡长子,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太子,深受李世民的喜爱。李世民对李承乾负有重望,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大力地培养他,可谓是费尽了心力。
大家一直认为,李承乾将来继承大统是件板上钉钉的事,绝对不会有波折。一来李承乾本人聪明;二来李世民下了血本培养太子,从小就给他找最好的老师,陆德明、孔颖达、李纲,个个都是当世大儒。一开始,李承乾靠着机灵的小脑瓜,和老师们侃侃而谈,博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赞誉,李世民听说儿子如此出息,也认为江山后继有人。眼下,又让儿子开始学习处理政事,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
那么,照这样看,李承乾本身就是未来的储君,在唐太宗驾崩之后就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可是他又为什么要谋反呢?这其中又有着哪些常人不知道的隐情?今天,小编便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走进唐朝那段历史时期。
李承乾原本可以成为一代明君
李承乾的出身可谓是十分高贵。他的父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唐太宗,他的母亲也并非凡人,正是当时有着贤惠之称的长孙皇后。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夫妻二人都是心怀天下之人,生下的儿子李承乾当然也是十分优秀的,深得李世民的赞赏。
按理来说这一切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若是李世民驾崩,李承乾登上皇位,也定会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那为什么李承乾最终却走向了谋反的道路了呢?
这还得从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后说起。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承乾缺少了母亲对他的关爱,行事方面也渐渐的独立起来,有了自己的行事主张。可惜他的老师对他太过严厉,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会遭到老师的批评。
老师们早已习惯了李世民的善于纳谏,所以养成了直言不讳的习惯。可是李承乾不是李世民,他毕竟还是一个有着逆反心理的青年,老师们对他越严厉,他的不满情绪就会越严重,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惨痛局面。
李承乾因嫉妒而谋反
那么,李承乾究竟是因为何事被逼迫到了谋反的地步?这还得从兄弟相争说起。李承乾有一个弟弟叫李泰,这个弟弟也是颇得李世民的喜爱的。原本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皇家毕竟不是普通人家,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人无限的猜疑。
李世民对李泰的喜爱让李承乾有了危机感,认为自己的父亲想要让李泰代替他的位置。并且,李泰此人也并非善茬,心机颇深,对皇位也有着巨大的野心,不断地陷害李承乾想要将李承乾拉下太子之位。
这一点更是让李承乾感到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再加上他认为自己的父亲也想要让李泰当未来的储君,所以他慌了,这一慌,便做下了一件无法弥补的错事,毁了他的一生。
李承乾首先想要将李泰在暗中除掉,以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可惜他的这一行动失败了,他干脆更加狠心,竟然开始勾结大臣,密谋造反。李承乾毕竟太过年轻,做事考虑不周,谋反之事并没有做到很好的保密,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听闻此事大怒,但是爱子之心让他不忍杀了李承乾,只是下令将他贬为庶人,流放到了黔州。之后为了让他最爱的儿子能够保住性命,选择了另一个儿子李治作为太子。李治性格宽容温和,因此保住了李承乾和李泰的性命。
李承乾谋反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其实李承乾谋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他的父亲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李世民以前也并不是太子,他能坐上皇位正是因为兄弟相残,太子被他杀害。而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让身为太子的李承乾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而李泰与他的夺位之争,就好像玄武门之变即将再次上演。
而作为通过血腥政变上位的皇帝,唐太宗对儿子模仿自己的做法怒不可遏。但作为自己和钟爱的长孙皇后的嫡子,唐太宗并未将十恶不赦的李承乾处死,仅仅将其贬为庶人,至此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彻底失去。
李承乾的悲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所有皇太子悲剧的一个缩影,在人治的社会环境下,太子之位是真正的烫手山芋。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的太子之位被废,从此抑郁寡欢,早早逝世。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从小就倍受宠爱,古代君王给孩子取名字都是非常讲究的,李承乾的名字就代表了李世民对他的期望和宠爱,生下来没多久就已经是太子了,关于他后期的谋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李承乾在当太子期间,十分受人喜欢,据记载,他长得俊俏,聪明,又十分仁厚,还懂得孝顺,试问这样的儿子谁人不喜欢,李世民也对他充满了满满的希望。李承乾内心的改变要从长孙皇后去世开始说起,这是他的一个转折点,李承乾从小受到的是良好的教育,李世民都是请的最好的老师来为他讲课,长孙皇后对他也十分庇佑,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承乾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而李世民忙于政务,对于李承乾心态的转变这种小事并不在意,李承乾便开始做事情肆无忌惮。
李承乾的父母都是人中龙凤,那他必然不会差到哪儿去,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但在母亲去世之后,李承乾就变得嚣张,飞扬跋扈,还对他的小伴有种暧昧之情,这让他的名声收到了冲击,李世民很生气,作为皇子,这件事让皇家的颜面扫地,所以就下令杀死了李承乾的小伴,李承乾为此哭哭啼啼,往后更是叛逆,这让李世民开始对他变得失望。与此同时,李泰被封为魏王后,宠爱也日渐深厚,李承乾的心中早就充满疑惑,难道父亲要废太子吗?这个信号很危险。
李世民心中其实并不想废太子,他这么做可能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专门做给李承乾看,采用激将法,希望李承乾能够重新振作起来。但很显然,李承乾心中并不是这么想,他只感受到了威胁。所以他为了防止皇位丢失,不惜发生政变,逼宫,最后落得一个谋反的罪名。
李承乾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此人是非常优秀的,但由于身体上的残疾对自己产生了自卑,而自己的弟弟们也还都非常的优秀,所以才选择了兵变却被杀。
李承乾谋反的原因如下:
1、李世民中年时对泰王的关心
按常理来说一个父亲关心儿子很正常,但李世民将自己的关心程度对太子李承乾和当时的泰王都差不多,虽然太子有监国权,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一定就是皇位的归属者,所以很怕李世民变卦,自己先下手为强,却不料皇帝早有准备。
对于这种情况古代是很多的,没有什么铁板钉钉的事情,除非这件事情已经完成,皇帝朝令夕改你能说什么?难不成到时候再谋反?
那样会导致自己是夺权篡位的人,就算夺的皇帝也名不正言不顺,不过要是李承乾政变成功的话,史书中绝不会有其谋反这么一说,毕竟史书都是胜利者写的。
2、李承乾身体上的原因
李承乾八岁被封太子,十二岁开始监国可以想象得到李世民是非常器重这个儿子的,但他长大成人后,发现他的脚有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些残疾,所以他自己产生了自卑。
当时已经三十岁的他,很害怕最终的皇权归属旁落他人,当时虽然自己是太子,但皇子中优秀的人非常多,间接导致了其心里的扭曲。
在唐朝,尤其是身为李世民的儿子要的自然是得文武双全,缺一不可想要登上大位自然是得要文治武功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才行,但由于脚的原因,李承乾并没有很多时间去练武功。
3、手下人的风言风语
当时很多人传出李世民派人出发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当时李世民已经五十,而太子也有三十岁,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其等下去,如若真正找到长生药,自己这一身也只能是太子了,永远是二把手,但是在古代二把手是没有用的,所以政变的发生是非常正常的。
总结:李承乾发动的政变与李世民一直给其高要求高标准的做法脱不了干系,屡屡在其面前夸奖泰王等皇子,李世民也没有说一定会将皇位传给他的,所以发生这种事情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属李世民。
他虽然是太子,但是他不但身体上有残疾,在恩宠上也比不上自己的弟弟李泰,常常担心自己的父亲李世民会把他的太子之位废除掉,所以才会密谋造反。我觉得李承乾造反的原因和李世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既然已经立李承乾为太子,就不该再如此放纵李泰。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孩子,从他出生,李世民就对他寄予厚望,而且他从小就很聪慧好学,在他八岁的时候,李世民就把他立为太子了,可见,李世民对他的宠爱之情。如果他从小就有些体弱多病,再加上脚上有残疾,所以,虽然位于太子之位,却对自己没有信心。
当时他的弟弟李泰,也是一个极为聪慧的人,且身体比自己康健,又和李世民非常相投,李世民每天都要照李泰进宫,这让李承乾有了危机感,他害怕自己的父皇,爱自己的弟弟胜过于自己,从而把太子之位给李泰。而当时的李泰和李承乾的关系也确实不好,她经常觉得自己很优秀,太子之位应该由自己来做。
面对这样一位有野心的弟弟,又如此得李世民的恩宠,李承乾内心已经十分的慌张。纵然李世民并没有废掉他的想法,而是一直找好的师傅来教导他,同时还放心的让他监国,但是这些没有让李承乾的心安定下来,多次对自己的弟弟出手,却以失败告终。在除不掉李泰的情况下,李承乾选择了密谋造反,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
明明是真正的储君,九五之尊唐太宗最宠爱的孩子,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甘愿放弃自己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偏偏要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上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天下人?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
那么这匪夷所思的背后,究竟是利益的驱使?还是道德的沦丧?亦或是人性的扭曲?欢迎收看本期静夜史说事儿。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子,李承乾却落得个冒险造反最后还失败的悲惨命运。而导致这一切的,是李承乾面对的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
某种程度上说,李承乾的悲剧是封建时代所有皇太子的悲剧。
在那个皇帝乾纲独断的时代,皇权是远远高于法权的,更是高于伦理道德的。
虽然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伦理秩序,李承乾是板上钉钉的皇太子。在唐太宗驾鹤西去后,他将是大唐帝国名副其实的天子。
但是只要李世民没有明确将?李承乾是下一代大唐帝王?的字样写入大唐律法,李承乾的太子地位就没有真正的保障,李承乾内心的那块石头就始终无法落地。
而且即使写入也没用,太子之位的去留全凭皇帝主观意志。
也就是说,在?人治?为先的古代,李承乾的太子地位是否稳固,完全取决于九五至尊的父亲唐太宗。
而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
首先,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当然希望太子李承乾和自己一样英明神武,将大唐帝国的基业发扬光大。
但是从小长在深宫娇生惯养的李承乾,注定不可能像刀光剑影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唐太宗一样勇武,这也是封建时代帝位传承的通病。一般而言,王朝的前两代开拓者经历了腥风血雨,他们对于江山的来之不易有着切身体会,因此格外珍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8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昭君自愿出塞,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