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于谦故事,欢迎关注哦。
《于中肃集》中如此评价于谦:“公历事三朝,服官三十余年,位极人臣...其孤忠峻节更历夷险,先后一日,凡遇休暇,诸子百氏之书,涉猎无遗,为文有奇气,而主于理,诗词清逸流丽,人争诵之……咏诗皆挥笔立就,尤长于奏疏,毎政事旁午,章日数十上,累千万言,不假构思,挥翰如流,人称为天下奇才云。”
于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朝的五十万精锐都损失殆尽,可谓国家危难之际。众臣纷纷主张退避,唯有于谦挺身而出,扶持朱祁镇之弟朱祁钰登基,为景泰帝,并但对南迁,亲自部署战略。
最终与瓦剌决战于北京城外,并且取得了胜利,史称“北京保卫战”。可以说,于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明朝转危为安并逐渐走向中兴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等到朱祁镇再次上台,立刻处死对大明王朝有着再造之功的于谦,让人嗟吁不已。
受任危难之际,挽大厦将倾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少年于谦便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的志向,1421年时,于谦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
于谦为官清廉且刚正不阿,才干出众。1426年时,他镇压了汉王朱高熙的叛乱,得到了宣宗的极力赞赏;巡按江西时,他平反冤狱并革除弊政,被百姓称为“神明”……
种种可见,于谦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清官、好官。
公元1449年,这是大明立国以来遭受最严峻考验的一年。土木堡成为了明朝中央军的坟墓,明军的“三大营”全军覆没了,无数的文武百官战死,就连明英宗也被俘虏成为了人质。
瓦剌首领想要英宗来打开边关的城门,军队直逼北京,此时的形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明朝的精锐军事力量和中央机构都几乎被摧毁,无从御敌,若是稍有不慎,大明的江山就要化为乌有了。
于是众臣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不少的大臣都主张南迁。此时,刚刚上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厉声喝道:“凡倡议南迁者,立斩不饶!”。
于谦一举之力抵南迁、立新君、守北京。在他的部署下,第二年瓦剌战败,并向明朝求和。于是在瓦剌当了一年俘虏的英宗被迎回了京城,但此时已经有了景泰帝,所以英宗被冠上了“太上皇”的尊号,并住进了南宫。
然而,景泰帝唯一的儿子却死了,于是太子之位一直空缺。等到1457年一月,景泰帝忽然病倒,从此一病不起。于是,英宗被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和武清侯石亨等人迎回了金銮殿,再次掌控了朝政。
威胁帝王权威
而于谦的下台和死亡不是因为其他,正是因为他挑战了朱祁镇的帝王权威。
尽管于谦让朱祁镇能够安然回到北京城,对他是有恩的。但对于朱祁镇作为皇帝的权威来说,于谦便是对立的。
众所周知,于谦废掉了朱祁镇,尽管他当时如此作为确实是为了大明王朝,也是出于朱祁镇的生命安全考虑。但于谦此举还是挑战了朱祁镇作为帝王的底线,自古以来,有那个行废立帝王之事的臣子,能够得到好下场呢?几乎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允许有人挑战自己的权威。
朱祁镇原本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但是他却经历了一个被俘虏,被废掉,又复位的阶段,其中甚至还被景泰帝幽禁长达七年之久。这期间,朱祁镇所受的辛酸、悔恨和羞辱,无疑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而在朱祁镇的心里,于谦便是他经历这一切的见证者,是他的心理阴影。也只有杀掉于谦,才能够为他树立权威,并挽回帝王的颜面。
当然,单单是为了帝王的权威和自己的面子,英宗就杀掉于谦还是有点牵强的,毕竟于谦在经历了北京保卫战后已然成为了“救世主”。英宗的毅然决然杀掉于谦的背后,还有其深层原因。
政治权力的平衡,削弱文官集团的必然
明英宗并非是没有野心和主见的人,这一点从他曾经连续动用几十万军队,不断南下镇压西南的麓川土司这一点来看就能够看出一二了。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贫苦,夺得天下后在国家治理上面花的功夫可谓是巨大的。因为是以武力打下天下,所以朱元璋历来看不上文人,对文官士大夫的打压更是严重,实行的厂卫与廷杖制度可谓前无古人。
在土木堡之战之后,无疑是对武将与太监集团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明军的全军覆没使得武将的实力遭到了众人的质疑,而太监则是被文官趁机安上了阻碍视听和蒙蔽皇帝之名。
于是文官集团通过此次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证明了文人的实力,扩大了文官集团的影响力,就连皇帝的存废问题上,文官也有了话语权。
明英宗正是在返回北京后,才发现局势已经非常不利了,以往势弱的文官队伍如今十分膨胀,甚至形成了威胁皇权独大的政治势力。
于是,明英宗才同太监与武将集团联合起来,在三方合作下,文官集团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而作为文官集团中枢的于谦,自然是必须杀掉的,以至于发生了后来的夺门之变。
因此在朱祁镇复位当天,他便下令将于谦投入大牢。朱祁镇还将自己复位后的年号改为“天顺”,其意是复位乃是“顺应天意”。
小结
毋庸置疑,北京保卫战在明朝的历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正是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没有让北京城陷入被动的境地,成功保住了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
但对于明英宗来说,于谦却忽略了他一个帝王的自尊和威严,无论是不顾他在后金手上,毅然立新君;还是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势力的壮大和干预,都是使得英宗明知道于谦是冤枉的情况下却仍然将其置于死地。
而对于谦来说,他这一生都只知谋国不知谋身,他忠心报国,报的是天下的百姓和整个国家,而不是某一个皇帝。也正是因为如此,于谦可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于中肃集》
因为于谦在明英宗朱祁镇被抓之后,并没有积极营救他,反而是帮助景泰帝朱祁钰登基称帝,然后积极组织北京保卫战,他这个举动引起了朱祁镇的不满,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大权在握,自然要对于谦这个不听话的臣子下手。
明英宗年间,鞑子大军南下,朱祁镇听信太监王振谗言,亲自率领四十万大军亲征,但是由于他的轻敌冒进,在土木堡被兵临城下,众将士在死战之下仍未突出重围,最后朱祁镇及一干大臣全部沦为了鞑子的俘虏。
朱祁镇被抓之后,鞑子押着明英宗兵临北京城,企图用朱祁镇来骗开北京城,此时北京城内早已乱成一锅粥了,就在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他马上拥立朱祁钰为帝并表示效忠,这样朱祁镇就变成一个废帝了,在鞑子手中毫无用处。
随后于谦积极组织北京城内的居民抗敌,并且号召各地的勤王军前来救援,最后在于谦的安排下守住了北京城,大明江山也转危为安,朱祁钰也继续当着他的皇帝,后来鞑子为了掀起大明的内斗将朱祁镇给放了回来,但随后朱祁镇就被幽禁于深宫之中。
朱祁镇被幽禁之后并没有就此沉沦,反而是积极联系旧部,随时准备发动兵变,夺门之变成功后朱祁钰被幽禁于王府,于谦则以谋逆罪下狱,一代名臣,大明的中兴之臣最后却以谋逆罪而诛,不得不说这是大明的悲哀,也是于谦本人的悲哀。
《大明风华》于谦本是一名状元郎,因醉酒作诗触怒了皇帝,朱棣就罚他到军队里养马,不过朱瞻基对他很是欣赏,很好奇于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是被杀了还是得到了重用?于谦是个直言不讳,实话实话的人,正因如此,才会得罪皇帝。
于谦是以醉态出场,他高中状元,心情极佳,饮多了酒,也就说多错多,他直接痛斥朱棣无德,好在太子帮忙解围才保住了他的小命。
于谦被朱棣发配到了军队,让他做后勤人员,平日里都待在马厩,在那里于谦认识了瓦剌人哈斯,两个人相谈甚欢,晚上经常坐在火堆旁讨论兵法,后来哈斯带着于谦去朱棣的营帐偷御酒喝,被朱棣抓个正着,然后命人将他们吊在营帐外,丢尽了颜面,很想知道于谦最后怎么样了?
从目前来看,朱瞻基很看重他,想必在朱瞻基登基后,于谦肯定受到重用,历史上于谦是被明英宗下令处死的,剧中应该也是一样。
于谦原型是明朝名臣,也是民族英雄,他年少有为,有文天祥的气节,朱瞻基刚登基那年,汉王朱高煦密谋造反,于谦帮助朱瞻基平定汉王之乱,因此得到赏识。于谦一生清廉,却数次遭奸人诬陷,他为大明做出了许多贡献,明英宗朱祁镇被捕后,于谦跟孙太后扶持朱祁钰登基,后来朱祁镇复位,石亨进谗言,诬陷于谦有谋反之心,致使于谦含冤而亡。
直到明宪宗时期,于谦才被追谥为?肃愍?,后改谥?忠肃?,于谦在仕途上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连结局也那么悲惨,可想而知,古代之所以有那么多贪官污吏,都是因为他们怕死,不得不与恶人同流合污,像于谦这种清正廉明的好官,少之又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8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看似无能的汉末诸侯韩馥,其实精明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