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桧两个宋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上的秦侩大家可能有的不太熟悉,其实,秦侩是当时南宋初期的一位大臣,手中的权利和地位还是比较大的。据说当时秦侩总是向宋高宗献言献策,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有一个特别搞笑的事情,当时的秦侩一心想着宋高宗能够建立两个宋朝,其实,这样做的愿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可以满足秦侩自己统治国家的野心,具体的也跟随小班一起来看看吧!
秦桧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扬言道:“我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当时相位出缺已久,有人问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桧道:“朝廷没有宰相,说出来也没人执行。”意思即是“等我做了宰相再说吧”。
后来秦桧果然做了宰相,而这两条“妙策”也真的向皇帝(高宗赵构)提出来了,是什么呢?八个大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原来当时金人入侵,长江以北的土地大都被金国占领,金人还在中原建立了一个伪齐国,以刘豫作傀儡皇帝。南宋偏安江南,以临安(今杭州)为首都,只是一个小朝廷的局面。
这八个字的内容,包括了承认金人吞并的中原领土为金国的合法土地,承认刘豫的伪齐国;宋国放弃两河、中原、江淮之地,不许再谈“反攻复国”;从北方逃难来的老百姓,一律送回他们的原籍,使他们成为金国人或伪齐国人;凡非江南人而为金国掳去的臣民,一律不须送还,任由他们为金人或伪齐人均无不可。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换句话说,这就是要使“两个中国”合法化,秦桧的理由是:反正北方已非我有,这已成事实,何不承认事实来换取和平呢?赵构本来是害怕敌人,准备和敌人妥协求和的,可是听了秦桧这个主张,也不禁迟疑起来,他考虑了许久,与其他的人臣说道:“秦桧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因为他自己是“北人”,不可能赞同秦桧的计划,这计划才搁浅下来。
秦桧最初却并不以汉奸的面目出现,相反,是以“爱国忠臣”的面目出现的。历史上凡大奸大恶之辈,大都有些“才能”,此所谓“无才不足以济奸”也。而且还装出“爱国”的样子,宋代的秦桧就是典型,秦桧最初在南宋的政治舞台以“忠臣”姿态出现。
宋高宗赵构,字德基,东京汴梁人。他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大观二年(1108)正月庚申日,赵构被封为广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十二月壬子日,他进封为康王。
赵构天资聪慧、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年幼时,他每日就能读诵书籍千余言,远超常人。宣和四年(1122),赵构行成人礼,并搬到宫外的府邸。
而秦桧,字会之,生于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境内),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秦桧是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秦桧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
靖康二年(1127),秦桧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秦桧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秦桧再拜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逝,时年66岁,被追赠为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执政后又恢复其王爵和谥号。
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收复北方。同时他还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那么宋高宗赵构为什么宠信秦桧?难道他堂堂一个南宋开国君主,会如此识人不清?事实上,宋高宗之所以重用秦桧,正是因为看清了秦桧的能力。秦桧是当时唯一一个主张赵构收回军权,以确保南宋朝局稳定,并最终成功的大臣。
秦桧的到来,为赵构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暂缓与金国的矛盾,获得暂时的和平。二是巩固南宋的统治,确保皇权的稳固。秦桧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方针,令赵构安心偏安江南,与金国划江而治。此外,秦桧还篡改历史,提高赵构的身份地位,巩固了赵构的皇位。秦桧的所作所为令赵构得以安安稳稳地当好他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因而赵构十分宠信秦桧。
赵构在南渡之后首先宠用的丞相是救驾康王,拥有从龙之功的汪伯彦和黄潜善二人。而汪、黄二人实际上也非常符合赵构设计的整个南宋局势构成,二人一是坚定对金求和,二是支持强化中央直辖军的编制,加强对军权的掌控。这个时候,和赵构想法一致的秦桧自然也入了赵构的眼,成为南宋的一大权臣。此后,秦桧还成功帮助赵构削掉了张俊、岳飞和韩世忠三大将的军权,将其旧部全部归为中央军,让南宋的政权牢牢掌握在赵构手中。
没人愿意做无用功,尤其是那些终日浸在政坛的人。秦桧能被赵构器重,自然是秦桧对赵构而言是有价值的人。秦桧被骂作千古罪人,他背后的赵构又如何能脱得了干系?
相关新闻:
考古惊现秦桧遗嘱:忠良宁负奸佞名
中国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发现,终于随着引人争议的拆迁开发工程而诞生。在建设过程中发掘的一宋代古墓,日前出土了包括秦桧亲笔遗嘱在内的一批重要文物。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有关文物部门已经初步确定该批文物中包括有秦桧亲笔书写的“政治遗嘱”,对其生前的引人争议的行为作了一定的辩解,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据了解,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和各研究机构的著名宋史专家均已云集现场。
自称秦氏后人的多名人士表示,将密切关注该文物的鉴定,如确定先祖罪名不实,根据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将可能入禀法院要求取消岳飞庙中的秦氏夫妇跪像,如仍要设立跪像,则应“将跪像脑袋换为书本,代表食书不化、空言误国的腐儒们该为中国的落后而忏悔”。
该份被专家初步认定为秦桧“政治遗嘱”的文物,书写在一块长达2.2米、宽约50公分的绸缎上,这也是其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原因。
出土该批文物的村庄位于本市郊区,早先名为麓洱,现名为壶侑,因风光优美,出产茶叶,宋代时一度是高官们的庄园。此次所发掘的宋墓,专家估计为秦氏子侄辈的墓穴,时间应在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为岳飞平反昭雪)后,秦氏此时逐渐失势,一些身前文物成为族人累赘和朝野忌讳,干脆采用殉葬方式掩藏。
巧合的是,随本次墓葬发掘一起出土的地契资料表明,此地庄园基本为岳秦两家分领。两家比邻,这也是宋史研究的研究的新发现之一。
据消息人士透露,初步鉴定秦桧该份遗嘱作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5年),时年55岁(秦桧生于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即其死前(1155年)十年,岳飞含冤被杀(绍兴十一年腊月,1142年1月)后三年。
秦桧在该份遗嘱中,首先告诫子孙远离政治,自己深知将“获谴汗青”,“蒙羞万年”,叮嘱子孙在他死后万莫贪恋禄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风暴来临后为他争辩,“庶几可得苟全性命”,并对几个已身据高位的族人详细指示了退出政坛的方略。专家正是据此认定此书信为家族内的政治遗嘱。据已经详细阅读该份文物的一位匿名专家介绍,秦桧在该份遗嘱中表明自己坚信对金议和是当时的“国情”下保全家国的唯一出路,也曾经和岳飞直接探讨过此问题,但岳飞表示“要为不可为之事”。而宋高宗其实并不反对北伐作战,因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令他“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显然皇帝很陶醉这种救世主的感觉。但因为岳飞在规复旧河山之外,经常公开宣扬要“迎还二帝”,而金国也不断在战争失利时派密使威胁高宗要“送还汝兄”,并不断暗示囚在五国城的宋钦宗与岳飞有秘密来往,令高宗疑窦丛生,甚至到了“寝食不思”地步。高宗12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飞,就是因为金使送来了岳飞与钦宗联络的“确切证据”,钦宗甚至扬言返国复辟后将清洗“老九”(高宗为徽宗第九子)的人马,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飞对证确认。
据了解,秦桧在遗嘱中说,高宗与岳飞的晤谈一概秘密进行,他也不能与闻。但事后高宗告诉他,岳飞一再表态自己只想规复北方迎还二帝,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待成功后愿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归田。至于帝位归属,岳飞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间事”,没有旗帜鲜明地表态。
秦桧在遗嘱中对岳飞的战功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岳飞的善战为其议和提供相当大的便利空间,以打促谈效果很好。但岳飞有功名心,性格也比较孤僻,与人不好相处,容易招疑招忌,好多次甚至与皇帝言语不合而撂挑子走人,与皇帝结了深怨。岳飞不大考虑高宗本人的利益,不仅和被囚敌国的钦宗有谣传中的来往,还多次当面劝高宗立嗣,高宗本人因有隐疾(据后世医学推断是阳痿)而无子嗣,因此十分怀疑岳飞拥兵欲立拥立之功,犯了人臣的大忌,违背了祖宗传下的抑武扬文的宗旨,估计也是因此引发高宗杀机,不惜破除有宋以来不杀大臣的誓言。秦桧表示,他已竭尽全力至少保全岳云和张宪,但高宗指示全杀,他亦无奈。同僚们在岳飞被杀后不敢质问皇帝,都来质问秦桧,秦桧也不敢和不便说皇帝的意思,只好说“莫须有”含糊应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7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