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坚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进京很快掌握了东汉朝廷大权,夺权、废帝、鸩杀何太后、纵容士兵掳掠这一系列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了天下群雄的不满,初平元年(190年)正月以关东群雄为首的各路诸侯起兵打出讨董旗号,并共推袁绍为盟主。
不过各路诸侯为保持实力大多不思进取,唯独孙坚和曹操最为积极作战也最为勇猛,尤其是孙坚连败董卓数员大将,甚至还斩杀了华雄,慑于孙坚兵锋之盛,董卓主动伸出橄榄枝试图和孙坚结亲却被孙坚拒绝。
《三国志》记载:“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孙坚连战连胜也引起了袁术的不安,于是停止了粮草供应,孙坚大义凛然的说了这样一番话:
“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
不可否认孙坚作战勇猛有报效朝廷的初衷在内,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那么孙坚为何死磕董卓?忠义掩盖下的私怨和对军功的极度渴望,我们就此分析一下。
孙坚是扬州吴郡富春人,以勇猛善战著称,184年黄巾起义时以佐军司马的身份在朱儁麾下效力,在平定汝颍黄巾军时作战勇敢深得朱儁赏识,得以被朝廷任命为别部司马。
黄巾起义的同时凉州也爆发了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的叛乱,朝廷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董卓为破虏将军率部平叛,孙坚所部也在征召之列,正是在这次平叛中孙坚和董卓结下了梁子,原因就在于董卓倔傲不逊,不仅姗姗来迟还对主帅张温出言不逊,孙坚一连指出董卓三大罪状,建言张温以军法斩杀董卓以壮军威。
《三国志》记载:“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于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于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于是在矣。”
张温没有听从孙坚的建议,但是孙坚和董卓之间的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所以此次讨伐董卓孙坚格外勇猛目的就是要击溃对手,否则董卓一旦取胜,第一个拿来开刀的必是孙坚无疑。
东汉出仕有两种途径:一是察举二是征辟,不过这主要是为世家大族量身打造的,出身微寒之人想要出人头地除了军功别无他法,孙坚的出身并不高,所以对他而言只有持续不断的军功才能保证自己一步步高升,从孙坚的履历可以看出他对军功是极度的渴望,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中平四年(187年)长沙人区星反叛,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阳一带起义响应区星,长沙太守孙坚奉命平叛很快就平定了区星叛乱,长沙和零陵、桂阳是荆州治下三个不同的郡,没有上司的许可越界平叛历来是很忌讳的事,可是孙坚偏偏就这么干了:
《吴录》记载: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遣使求救于坚。坚整严救之。主簿进谏,坚答曰:“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乃进兵往救,贼闻而走。
没有征得上司的许可就擅自越界平叛,由此可见孙坚对军功的渴望!
此次讨伐董卓也是如此,董卓气焰虽然嚣张一时,但失败却是可以预见得到的,孙坚不趁此时捞取军功更待何时!而且遍观各路诸侯,绝大部分都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孙坚想要更进一步,只有取得比他们更大的军功才能如愿。
乱世之中,孙坚的做法无可厚非,以他在讨董之战中的骁勇也堪称是乱世枭雄,不过从他后面私藏玉玺来看,孙坚所为更多的是为自己而非忠义。
一、原因: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
二、孙坚简介:
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昨天我们讲到,吕布背叛丁原投靠董卓,是因为关西势力和关东势力的对抗;吕布背叛董卓联合王允,又是关西势力中并州派和凉州派的权力角逐。其实我们照着这个思路把视线扩大,会发现著名的董卓讨伐战也并非如《三国志》或《三国演义》所说的正义与邪恶的对抗。
《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是十八路诸侯,这是作者为了体现天下人对董卓的天怒人怨而杜撰的。其中的公孙瓒,孔融,陶谦和马腾都没有参加此次战役。实际参与讨伐董卓的有:袁绍、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
和上一回一样,我们看看这些人的履历。
袁绍,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周口)人,出身望族汝南袁氏。袁绍带头血洗宫廷里所有宦官,从根本上消灭了宦官势力。不久后董卓护送皇帝回京,袁绍逃亡冀州(包括今天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的部分地区)。董卓为了安抚袁绍,任命他为勃海太守(河北沧州)。
袁术,袁绍异母弟(或从弟),袁氏嫡子。时任后将军,实际控制南阳郡(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
袁遗,袁绍堂兄。时任山阳(今山东菏泽)太守。
韩馥,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人,袁氏门生。时任冀州牧,名义上的袁绍上级。
孔伷,兖州陈留(今河南开封)人,时任豫州(今河南省大部)刺史。
刘岱,东莱牟平(今山东烟台)人,汉室宗亲。时任兖州(山东南部)刺史。
桥瑁,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太尉桥玄子。时任东郡(今河南濮阳)太守。名义上刘岱下属。
王匡,兖州泰山郡(今山东泰安)人,蔡邕好友,清流派支持者。何进亲信。时任河内(今河南北部)太守。
张邈,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人,曹操与袁绍好友,清流派核心人物。时任陈留太守。
张超,张邈弟。时任广陵(今江苏扬州)太守。
鲍信,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时任济北(今山东泰安)相。
这样一来就很明显了,讨伐董卓的所谓“诸侯”其实是关东地区(今河南,山东)的望族大姓,公卿子弟,刘氏宗亲和士大夫阶级。这些人原本都是东汉政权的既得利益者和忠实拥护者。
因此,董卓讨伐战的真实原因是:桓灵时期,宦官当权。外戚,宗亲和士大夫权力旁落;望族大姓参与政治的诉求也受阻。于是这些人联合起来,和宦官集团发生了长久而激烈的斗争。前两次斗争中,宦官集团取胜,发生了党锢之祸。后来外戚领袖何进与望族青壮代表,士大夫代言人袁绍联合企图发动针对宦官的总攻。这次总攻的结局是宦官集团首先消灭了外戚集团(诛杀何进),望族和士大夫马上又消灭了宦官集团(血洗宦官)。
按照袁绍等人的设想,接下来刘氏和士大夫可以重掌政权,望族大姓因功也可以更深入参与政治,而自己作为首功之人也能位进公卿,光耀家族。可是大家还没来得及分享劳动果实,董卓突然从关西杀出,横插一脚,并且以雷霆之势霸占了朝政。
袁绍一众人自然不肯依,于是和董卓的矛盾愈演愈烈。可是关东诸人都是文士儒生,哪里斗得过身经百战的并凉“良家子”?董卓为了立威,残杀朝中大臣。袁绍等人见情势不妙,纷纷逃离洛阳,回到各自的势力范围,召集兵马。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公孙瓒当时正忙着占据辽东的地盘。孔融和陶谦都在观望情势伺机而动。最可笑的是马腾,他自己也是凉州豪强,董卓的同盟者。董卓讨伐战时,他和韩遂正带着人马敢来支援董卓。可惜董卓已经被王允和吕布杀死。后来马腾韩遂和董卓的继任者李傕因权力分配不均而闹翻,两方分分合合。
说是讨伐董卓,其实各路豪强心里都在打鬼主意,希望其他人出兵和董卓打起来,自己好坐收渔利。实际上,僵持了一年多的战争,真正和董卓有接触的只有王匡,曹操和孙坚。顺便说明一下,曹操和孙坚此时没有自己的地盘,因此算不上“诸侯”,曹操此时归属于张邈,孙坚则依附于袁术。(至于刘备,根本没他什么事。)
驻军洛阳北面的河内太守王匡第一个派军进攻洛阳,结果几乎全军覆没。这以后,再也没有任何“诸侯”愿意派兵打洛阳。
曹操劝说洛阳东面的联军把握时机,合攻董卓,无人回应。于是曹操孤军作战,遭遇董卓部下徐荣,中箭败兵。连夜逃脱。
唯一取得胜利的是洛阳南面的孙坚。他出身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年少英勇,曾跟随名将朱儁抗击黄巾军,又跟随太尉张温平息凉州边章和韩遂叛乱,一向不直董卓为人。当时孙坚任长沙太守,带兵北上,一路收编军队,又吞并了南阳太守张咨的势力,直逼洛阳。孙坚先是败给了董卓的大将徐荣,随后又重整军队,打败胡轸,斩杀华雄(没错,杀华雄的是孙坚),取得了关东联军唯一的胜利。
可惜众人害怕孙坚趁胜夺取洛阳,停止了对孙坚军的粮草供给。袁绍甚至派部将周昂偷袭了孙坚的阳城。孙坚只得叹气回军。至此,董卓讨伐战结束。虽然曹操和孙坚对此战充满遗憾和愤怒,关东“诸侯”基本还是满意的:董卓带着天子西迁长安,退出关东。从此,关西军挟天子偏居长安,关西势力重新取得了关东的控制权。双方分东西而治。
不久后,关西军发生了并州派(王允,吕布)和凉州派(董卓,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的冲突,董卓,王允等先后被杀。随后凉州派内部又分成好几派互相厮杀(李傕、郭汜,马腾,韩遂)。
关东联军内部同样流血不断。勃海太守袁绍夺取了上级韩馥的冀州,韩馥自杀。兖州刺史刘岱杀死下属桥瑁,统一了兖州。河内太守王匡被曹操所杀。山阳太守袁遗被堂弟袁术打败。刘岱和鲍信又死于青州黄巾军的动乱。
再后来,曹操接任兖州,打败青州黄巾军,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地盘。孙坚专心拓展江东,为再次北上做准备。刘备也继承了陶谦的徐州。至此,将来的三国霸主逐渐在历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孙坚是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他是被乱箭射死的。
孙坚年少时为县吏,性情宽广豁达。 十七岁时,在钱塘江上斩杀江海大盗,后来便被郡府征召为代理县尉。 刚上任不久,许昌在句章起兵叛乱,孙坚联合同州郡官兵合力击败了叛军。 因此,朝廷任命孙坚为盐渎县丞,后又担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黄巾起义爆发后,孙坚因讨伐叛军有功,被封为乌程侯。 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孙坚被华 ( huà) 雄打败,只能逃走。 但孙坚不愿放弃,又重新整顿军队再一次讨伐董卓,并大破董卓军队,还将华雄斩杀,威震四方。 后来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他在追击敌军时不幸遇到了埋伏,中箭身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6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