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皇太极和谈崇祯也是同意的,崇祯最后为什么坚决不同意

以史为鉴 2023-06-15 13:45:08

皇太极和谈崇祯也是同意的,崇祯最后为什么坚决不同意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皇太极和谈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崇祯是同意议和的。

事实上,在外有东虏扣边,内有乱民暴动的情况下,大明王朝面临的军事压力很大,所以和皇太极议和是正确的道路。因为一旦成功,大明朝就能够从两线作战的困境中缓过气来,从而腾出手全力对待农民军,平定内乱。

这一点,杨嗣昌、陈新甲,以及身陷后金但决不投降,却在坚持明金议和的希望破灭后,选择绝食殉国的张春,都看到了这一点。

但是,这条可以挽救自己的路线,因为崇祯顾及自己的面子,不敢公开自己议和的想法,又不愿意承担帝王应该承担的责任,把一项国家大事搞得神神秘秘的,所以当陈新甲无意中泄露了议和事件后,结果可想而知。

一时间群臣激愤,那些固执、看不清局势的大臣们纷纷弹劾陈新甲,崇祯为了把自己摘了出来,不得不杀了陈新甲,让他背了锅。

比如刑部侍郎徐石麒,在清军入关后自杀殉国,忠义可嘉,但在当时属于看不透局势的人,他认为陈新甲误国,有辱君父,有失国体,当斩。

《大明劫》崇祯剧照

实际上,皇太极的议和条件还算是有诚意的,《清太宗实录》记载了当时的议和条件:

1、双方互相遣使;

2、大明每年用黄金一万两,白银一百万两换取后金人参一千斛(斛:我国古代容量单位,一斛为五斗)、貂皮一千张;

3、对于双方的叛逃者,应当互相引渡;

4、制定双方国界,并择选一地进行互市。

除了第二条苛刻了外(人参、貂皮应该不值这么多钱),其他的正常不过了。汪郎认为,当时的皇太极对明朝还是抱有敬畏之心的,只是要求能够得到大明皇帝的认同,取得政治地位上的平等。

说实话,松锦之战后,明朝的辽东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下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孤城宁远,再也没有能力对后金组织有力的反击了。

况且此时的农民军已经不受控制了,招抚策略失效。李闯军在河南大败官军,打下了洛阳,并杀了福王朱常洵;而张献忠也已出川打下了襄阳,杀了襄王朱翊铭。

在这样的环境下,议和,停止两线作战是最好的出路。

当然,皇太极同意议和也许存在缓兵之计的可能,不过后金方面反对议和最强烈的不是女真八旗贵族,反而是投诚的明朝官僚,这一点和崇祯面临大臣反对议和的情况是一样的。

不得不感叹,很多时候,钻进牛角尖而不知道变通的儒家子弟,确实误国。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明末农民起义

清军占领关外之地后,想和明朝议和,为何崇祯却不答应,白白放过了机遇?

关于皇太极和明朝议和的事情,具体事发生在1642年。这一年,皇太极和明朝之间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终于结束了,在这次大战结束之后,明朝最重要的将领祖大寿,洪承涛等人都相继向清军投降。而明朝之前精心打造的九边军镇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被清朝给剿灭。当时的军事力量只剩下吴三桂,驻扎在宁远的三万残军,而在关外的防御城池除吴三桂宁远的一座孤城之外,已经全部丧失殆尽。在这个十分危急的时刻,皇太极提出了和明朝议和的想法。

但崇祯,最终并没有答应议和,反而还杀掉了来参与议和的大臣,就这样,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和清军议和的机会。随着历史发展的足迹,可以清晰地知道,1642年的清朝已经危在旦夕,这个时候清军已经占领了整个关外之地,只要皇太极一生令下,继续向关内打来。

不仅关外十分紧急,国内的形势也岌岌可危。当时李自成把西北角的天翻地覆,而当时张献忠又在西南打能风生水起,可以说当时的整个国内都不得安宁。当时皇太极和明朝的议和条件中,第一条是要求明朝把清国放在和它同等的地位上,第二条是两国之间互相送东西,第三,强势让明朝把在明朝的亲人送回倾国,而倾国也一样把在清国的明朝人送回明朝,第四条双方重新划分国界。

清朝像明朝提出了这个议和条件,其实并不是很苛刻。崇祯皇帝明白和皇太极的和谈,其实并没有实际的作用,当时皇太极想要和谈的原因是因为明朝的力量还很强大,他想要一鼓作气,灭掉,明朝还是十分困难的,只有表面上先议和,让明朝有能力去攻打农民军,在此同时,他们才好向明朝下手,崇祯皇帝意识到皇太极的阴谋,再加上他自己又多疑好面子,所以议和这件事情没能谈成。



皇太极与崇祯和谈,为什么条件可以接受,最后却失败了呢?

皇太极与崇祯和谈完全就是一场政治骗局,崇祯和皇太极都知道大清王朝和大明王朝只有一个能存活在这个世上,他们是是势不两立政治集团,皇太极提出和谈只是为了转移明朝的视线,让崇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付李自成身上。抽到更多的军队去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这样辽东地区的防御就会薄弱很多。皇太极就有机会突破辽东的防御,成功的进入中原。那个时候大明王朝就真的没有回旋的余地。

李自成和崇祯的矛盾最多也就是内部矛盾。而明朝和清朝之间的矛盾是民族矛盾。即使最后李自成夺取了明朝的政权。那是汉人统治这个天下。而如果让清朝统一了天下,那么这个天下就不是汉人的天下,崇祯也会成为民族的罪人。如果让清朝的军队成功地进入关内,那么明朝就是砧板上的鱼。清朝手里就握着刀,随时都可以结束大明王朝的生命。

崇祯迫于李自成那压力,确实私自秘密的派人和皇太极进行了和谈。但是当时的朝中大臣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的愤怒。大明王朝那是万朝来贺的天朝,怎么能够和一个外来的蛮夷之族进行和谈,这有辱明朝的尊严,有辱天朝的国威。

崇祯想要挽救大明王朝的命运,必须先稳定内部,然后才能除掉外患。所以他必须联合朝中的各种势力。面对朝中大臣的反对,崇祯不得已取消了和谈的计划。继续采取采取防御措施和皇太极进行对战,皇太极看着自己的小算盘打不响了,只能在找其他的机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6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