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作曲家勋伯格去世

人生百味 2024-01-01 17:12:21

1961年7月13日 ,作曲家勋伯格去世。

勋伯格

阿诺德勋伯格是著名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新维也纳学派的领袖,序列主义音乐理论的创建者,二十一世纪的音乐伟人之一。

作曲家勋伯格去世

1874年,勋伯格诞生在维也纳1个商人家庭。1898年,勋伯格的《D大调弦乐4重奏》在音乐会上公演,引发乐坛注意。1901年赴柏林,以写通俗乐曲和为轻歌剧配曲谋生。R-施特劳斯10分欣赏他的音诗《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等作品,遂推荐他在施特恩音乐学院任教。

1903年勋伯格回到维也纳,私人教授作曲与理论,学生很多,其中有韦伯恩和贝尔格等人,这两人后来成了他的毕生支持者和忠实信徒,师生3人以创作序列主义音乐闻名于世,被学术界称为新维也纳学派的代表人物。1911年,勋伯格迁居柏林,他的作品在伦敦和维也纳等地上演,遭到好评,逐步成为知名作曲家。

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两次短时间应征参军,一度中断了创作和教学活动,家庭经济也堕入窘境。战后,在维也纳创办同人作品演奏会,并举行一系列音乐理论讲座,作品得到国际音乐界重视,影响不断扩大,这时候,他的序列主义理论也逐步构成。1925年,受柏林艺术研究院之聘举行作曲专家班,有了安定的生活,相继完成了一系列作品。1933年,纳粹上台后移居美国,前后在多所院校任教,1941年加入美国籍,1961年在洛杉矶去世。

一般认为,勋伯格的创作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

1908年之前为调性时期,主要受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影响,作品充满德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气味,并把以瓦格纳为代表的半音化创作技法发展到了极限,主要作品有《D大调弦乐4重奏》(1897)、弦乐6重奏《升华之夜》(1899)、《第1弦乐4重奏》(1905)和《第1室内交响乐》(1906)等;

1908⑴920年前后为无调性时期,在此期间,他与表现主义画家科科什卡和康津斯基等人过往甚多,并从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中汲取灵感,前后创作了1批无调性作品,成为第一位放弃调性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声乐曲《空中花园》(1908),《5首管弦乐曲》(1909)、独脚剧《期望》(1909)、配乐戏剧《荣幸之手》(1910⑴913)和人声和器乐作品《月迷皮埃罗》(1912);

1920年以后为102音技法时期,经太长期的探索,勋伯格终究建立了一种抛弃调性、利用所谓102音体系进行创作的方法。该手法最早出现在创作于1920⑴923年的《5首钢琴小曲》(op.23)和《小夜曲》(op.24)中,此期的代表作品是《乐队变奏曲》(1927⑴928)、歌剧《摩西和阿伦》(未完成,1930⑴932)、《钢琴协奏曲》(1942)、《拿破仑颂》(1942)和《1个华沙的幸存者》(1947)等。其中晚年的作品偶尔又采取调性手法写成,有时还把调性和无调性手法结合在一起。

勋伯格的最大贡献在于继承、发展并终究打破了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系统地创建了序列主义的音乐理论和方法,从而完成了从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历史性任务。

除作曲,勋伯格终生还以极大的热忱和精力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多位世界著名的作曲大师,是一位名不虚传的音乐教育家。他的学生韦伯恩和贝尔格等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序列音乐理论,从而对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另外,他的理论著作《和声学》(1911)、《音乐的思想与逻辑》(1934⑴936,未完成)、《音乐创作基础》(1948)、(配器学》(1949)和《和声的结构功能》(1954)和论文集《风格与思想》(1950)等也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勋伯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52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