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四大才子之一解缙为什么会被活活冻死解缙的政治经历是怎么样的

众妙之门 2023-06-15 12:57:01

明朝四大才子之一解缙为什么会被活活冻死解缙的政治经历是怎么样的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解缙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解缙是谁?

就是那个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大才子,就是那个让《不列颠百科全书》都无地自容的《永乐大典》总编修。此人不但是书法名家,且精于小楷,擅长行草,用笔如神、铁画银钩,他的草书到晚明时更是开启了狂草的先河。

明朝的何乔远在《名山藏》中写道:“缙学书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书傲让相缀,神气自倍。”

但偏偏这样一个才子最后却被朱棣让锦衣卫把他埋在雪中活活冻死,不禁让人看到惋惜。而之所以他会有如此的下场,主要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这里来看看解缙的平生都经历了什么,就知道朱棣为何如此对待他了。解缙一生的政治经历分为两段:

朱元璋执政时期

解缙在洪武二十一年时考中进士,当时的朱元璋因为农民出生,所以在文学上一直在努力的提升自己,当见到很有才学的解缙很是喜欢。而解缙虽然是个书生,但利用自己擅长的领域写写诗拍朱元璋的马屁还是懂的。

而解缙占着自己的文采,也是口无遮拦,先是写了一篇评论朝政的万言书给朱元璋,当时的朱元璋看到有人不怕皇家威严,敢评论朝政,也是对解缙刮目相看,他看了文章后对解缙更是赞不绝口。

解缙见到朱元璋喜欢这类的文章后,继续又上了一篇《太平十策》,在觉得朱元璋对自己比较满意后,变得持宠而娇、无比自傲,对于朱元璋弄死李善长,解缙也敢上疏辩解伸冤。

终于,朱元璋对解缙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态度感到厌烦,后来以解缙太过轻浮为理由,让他回家慢慢沉淀,十年后再用。但还没到十年,朱元璋就去世了,以至于解缙一直在家呆着。

朱棣执政时期

朱棣执政期间想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以及要留下一部集合民生、科技、军事、政治等等著作,所以作为大才子解缙被启用,担任翰林学士。而心高气傲的解缙这时又开始洋洋得意起来,作为外臣的他尽然参与到了太子储位之争的事件当中去。

当时的朱高炽虽然作为长子,但因为性格过于温和,加上肥胖以及身有残疾的原因,让常年在战场厮杀的朱棣很是不喜欢,他更宠爱性格跟他一样的次子朱高煦。可是解缙的尾巴翘的太高了,他尽然公然表态支持朱高炽,而这恰恰是犯了皇家大忌。

永乐八年,解缙进京办事,顺便去看望太子,但是的朱棣还在攻打蒙古,在回来后朱高煦便打解缙的小报告说:“解缙趁父王在外征战,趁机私会太子”。

朱棣一听,解缙这已经是在干预皇族家事了,一怒之下就把解缙关了五年的监牢。直到五年后,朱棣有天突然想起解缙,便问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缙犹在耶?”这句话其实不是关心,其意思是,解缙怎么还活着?

于是,解缙就被灌醉后拖到雪地中埋起来,直到被活活冻死,当时的他才47岁,而这个年纪也是政治生涯最好的年纪。在解缙死后,家产全部充公,其妻子儿女被流放到孤苦的辽东,终生吃苦。

说到这里,作为明朝的大才子,被灌醉后活埋雪地,确实让人唏嘘不已。但虽然它的才华甚是了得,可惜在朝堂之上不懂的遮蔽锋芒,典型的有智商没情商,即便朱棣不处理他,他也会在日后得罪更多的人。

老师从小就教我们,一个人的字会表现出其性格。解缙的狂草风格就跟他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放浪不羁、随心所欲,这样的性格做朋友很好,但是在个个都是人精的朝廷上,他终究是要吃亏的。

因此,他最后才会被埋在雪地里冻死,但这也算是比较好的死法了,称得上是“醉生梦死”。

解缙被朱元璋视如亲子,为何被朱棣埋到雪地里活活冻死了?

解缙确实堪称一代奇才,才思敏捷、学识渊博,中过解元,更因才华横溢而被朱棣钦定为《永乐大典》主编官。解缙之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解缙空有一身才学而政治智慧不足。

《明史解缙传》中关于解缙的死有过这样一段记录: ?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

这段话把解缙的死交代的很清楚,永乐十三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呈上囚籍,皇帝看到解缙的名字后说了句:?解缙还在啊??朱棣说这句话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了,胜似一份死刑判决书,纪纲自然能领会皇帝的话意,于是就将解缙灌醉了埋在雪堆中,解缙很快就丧命。其实早在永乐八年之时解缙就因事下狱,距此已有五年时间,那么究竟为何朱棣对这位大明奇才如此耿耿于怀?

引用《明史解缙传》中的一段话: ?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 永乐三年,朱棣召解缙入宫商议立储之事,立储之事看似朱家的家事,实则更是关系社稷之大事,所以即便朱棣原意是想立二子高煦为储君,但势必会遭到文臣的理论声讨,毕竟立长为储乃常理,而且长子高炽身体状况虽不是很好,但仁孝有嘉,百官归心。

朱棣此次召见解缙,原本是希望能得到一些理论支持,但解缙显然是支持立长子朱高炽的,这令朱棣再次陷入了犹豫不决之境。解缙见机行事,补了一句?好圣孙!?,也正是这短短的三个字令朱棣一时间拿定了主意:同意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解缙看似成功说服朱棣立长为储,实则是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一方面,落选储君之位的朱高煦从此视解缙为仇敌,后来解缙也正是遭到朱高煦的构陷而入狱。

另一方面,朱棣虽然是听了解缙之言才最终决定立长为储,但实际上朱棣在做出这个决定之时并没有完全说服自己,所以即便立了太子,朱棣仍然对次子朱高煦恩宠有加。朱棣喜爱?好圣孙?朱瞻基(即后来的明宣宗)倒也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朱棣对太子朱高炽仍感不满意,以至于日后朱棣反悔立其为太子之时心中必然把解缙也恨上了,这是人的情感中很微妙的一种本能心理。

虽说解缙是奉召商议立储之事,但在这件事上解缙的立场过于直白的表露出来,显然是犯了为臣之大忌。更有甚者,在朱高煦落选太子备受朱棣隆宠之时,解缙又以礼法为由,对朱棣此举颇有微词,朱棣因此大怒并指责解缙是在离间骨肉。此后,解缙又连遭朱高煦、李至刚等人的诬陷,被贬交趾(今越南)。

永乐八年再遭朱高煦陷害,终至入狱、被杀。 永乐八年,解缙因事进京,恰逢朱棣北伐未归,解缙因此觐谒太子朱高炽。朱高煦却以解缙趁皇帝外出私自见太子,无人臣礼等诲言诬陷解缙,朱棣因此大怒下令逮捕解缙。当时解缙已在回交趾途中,途经赣江两岸,看到当地旱情严重,上疏请求引赣江水为灌溉用,朱棣却因此更加愤怒,命锦衣卫捉拿解缙,连坐入狱者不在少数。

此后解缙一直被囚于狱中,直到永乐十三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呈上那份囚籍,朱棣方才意识到解缙仍在世上。之后的事在本文开头已作交代,在此不再赘述。

平心而论解缙之死颇令人感到惋惜,但解缙本身确实也存在持才傲物、臧否他人不加节制之不良习性,这似乎又有自己作死之嫌。本文纯属个人观点,错漏难免,欢迎大家指正。

两朝重臣解缙为何被朱棣冻成“冰棍”而死?解缙在为官期间犯了什么错呢?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阴历正月十三,天降大雪,锦衣卫都督佥事纪纲信步走在诏狱阴暗的过道中,带着几分笑意的鹰犬正回味着皇帝过人的暗示水平。?缙犹在耶??好一句反问!解缙明明就是不应该存在的嘛!为如此精深的帝王心术当浮一大白!纪纲的手指敲了敲提着的酒坛。

示意狱卒打开紧锁四年的牢门,纪纲低头走进这间甲字号房,低垂着睡眼的解缙正好也把目光落在他的身上。纪纲无比厌恶这双似乎永远睁不开的眼睛,那种审视且了然的目光总让他觉得自己没穿衣服,好在这该是最后一次面对。

解缙看着纪纲手里的酒坛展颜一笑:?我的时间到了??

纪纲也咧嘴一笑:?我来送送解才子!?

解缙接过酒坛:?纪兄有心啦!不知太子怎么又惹到陛下了??

纪纲大笑:?就知道瞒不过你,前天太子面谏陛下罢老卒养马之策,触了大霉头。?

解缙抱着坛子灌了一大口酒:?太子仁德!?

纪纲冷笑:?可惜迂腐!?

解缙摇摇头:?看在这坛酒的份上,小弟有句逆耳忠言给纪兄,汉王赢不了,陛下亦雄猜之主,多余的心思不要动。?

纪纲也摇摇头:?道不同啊!解贤弟!?

解缙哈哈一笑:?那好!我在那边等你!?

一个时辰后,烂醉如泥的大明第一才子被架出诏狱,扔进准备好的雪窟,在低温和窒息中结束了47年的生命。是年五月,明成祖朱棣诏令次子朱高煦就藩青州,并强行派人修建藩王府邸,纠葛不休的夺嫡之争终于明朗起来。

解缙其人

出生在1369年的解缙是个天才,他六岁就能作诗,十八岁就拿到乡试第一名,十九岁就成为三甲第十名进士,让无数皓首穷经的书呆子羞愧难当。对官员态度恶劣的朱元璋非常喜欢他,甚至说出?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的话来。

正是这样少年得志的经历让解缙锋芒毕露,屡屡触朱元璋的霉头,虽然太祖没拿他怎么样,但还是决定磨磨他的心性,留给子孙用。于是朱元璋下令解缙回乡,十年之后再出仕任用,谓之?大器晚成?。

可惜少年心性的解缙并不理解朱元璋的苦心,他等不了十年,八年后朱元璋去世时就返回南京谋职,结果自然触了号称纯孝的建文帝的霉头。几番波折之后只混了一个翰林待诏的虚职,从未得到信任。

再之后就是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攻入南京,不得志的解缙没心思当建文忠臣。朱棣有召?缙驰谒?,还顺手接过被诛掉十族方孝孺的笔,给朱棣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继位诏书,从此成为永乐朝的重臣。

主持修纂了《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的解缙很容易被误解成单纯的才子,然而细看历史才会发现这家伙的可怕。他是个非常有战略远见的谋士,对征安南、改土归流等事的预测极准,早早就告诉朱棣明朝占不住安南。

他又是一个颇有识人之明的智者,对蹇义、夏元吉、刘俊、郑赐等人的评断均应验如神,仁宗继位后曾拿着他写的论朝臣短长奏疏感慨,?人都说解缙狂妄,但观其所陈,都是史笔定论,他并不狂妄。?

失势下狱

很多人都说解缙的失势是因为卷入了夺嫡之争,于是被汉王朱高煦构陷,再加上平时得罪人太多,于是墙倒众人推。这其实并不准确,当时卷入夺嫡之争的人多了,淇国公邱福就直接向朱棣推举汉王,杨士奇也是太子铁杆,怎么偏偏就解缙出事了?

解缙举荐朱高炽为太子之后汉王虽然恼火,但拿他确实没啥办法,最后让他倒霉的其实是朱棣本人。原因很简单,他表现得太过聪明,又明显支持朱高炽,这让朱棣非常恼火,只是《永乐大典》还没修完,只能一直忍着。

在《明太宗实录》里记载解缙第一次被贬非常意味深长,记录时间是永乐五年阴历二月,那一年正好《永乐大典》修成,而解缙被贬那一条的前一句话记录的是安南诸蛮作乱,更要命的是再之前徐皇后病逝了。

很显然,本就没用了的解缙正好遇到心情其差的朱棣,下场能好才怪。解缙被一贬再贬最后扔到交阯(注意这个地方),但朱棣此时应该没动杀心,大抵只是想出口恶气,你不是说老子打不下安南吗?我现在让你去哪当官。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5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