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施世纶,康熙朝的“第一清官”,他是个怎样的人

以史为鉴 2023-06-15 12:48:35

施世纶,康熙朝的“第一清官”,他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施世纶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康熙朝有一个清官很有意思,他被康熙认为是“天下第一清官”,最后还跟康熙在同一年去世,此人就是施世纶。

施世纶是施琅的次子,颠覆我们想象的是,施世纶这个人长相奇丑无比。《清史稿》上有这一样一段记载:“漕宪施公,貌奇丑,人号为‘缺不全’。初仕县尹谒上官,上官或掩口而笑,公正色曰:‘公以其貌丑耶?人面兽心,可恶耳。若某,则兽面人心,何害焉!’”

可见施世纶的长相是出名的,清人邓之诚说他“眼歪,手蜷,足跛,门偏”,所以后来康熙赐他“施不全”的称号。

在古代,六根不全、五官不正,长相丑的读书人是不能做官的,而施世纶长相奇丑,更是做不了官,那么,他为何还是做官了呢?因为父亲和大哥的缘故。

他的父亲施琅因为平台有功,收复了台湾,封王封侯,所以后世子孙可以蒙荫入仕,而他的大哥也过继出去,因此施世纶以“长子身份”当了一个官。他的官是靠蒙荫来的,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祖上积德。

施世纶当的第一个官是泰州知州,正六品。据说他上任的当天,去拜谒上司,他的上司因为被施世纶这种奇丑的相貌所吃惊,居然忘了遮掩,直接笑了出来。施世纶知道上司是什么意思,从容的说:“人面兽心是可恶的,想我这样兽面人心,不好吗?”

一句话说的上司无言以对,而施世纶以后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施世纶从泰州开始,从康熙二十四年到四十三年,施世纶一直在江苏和安徽做地方官。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一直在此地呢?原因是民众挽留。

为什么挽留?因为他是个好官,是个清官,官做得好,为人民服务。施世纶在扬州为官的故事很能说明。

我们知道,在古代,扬州是个好地方,处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商业发达,人们往来频繁,机会、财富、名利交汇,贫富差距,什么都很大。这样的地方,自然事情也多,民间争讼也确实很多。

施世纶到任后,做了不少事,《清史稿》上记载是:“聪强果决,准抑豪猾,禁胥吏,所至有惠政。”

这段史料很明显说明施世纶在扬州确实办过不少大案要案,且廉己恤民,刚正不阿,勤于政事,深受民众拥戴。

比如康熙二十年,江南水患,淮安告急,康熙皇帝从朝廷派了不少人到江淮独督修河堤。其中有两名钦差带了数十个随从,这些个随从不好好监督堤工,而且还喧骚驿站、肆意扰民,更有滥竽充数的家伙为非作歹。结果水患未除又遭“吏患”。施世纶知道这件事后,立即上奏弹劾,处罚了不少贪官污吏。

同年,绿营裁兵夏逢龙发起兵变。朝廷进剿大军过处,对百姓祸害不小。当官军经过施世纶辖地时,其在空旷地点准备粮食、饲料之类的军用物资,整齐堆好,同时部署衙役民壮手持大棒夹道列队,随时准备弹压。官军不敢胡来,安静地取了供给物资就走。

既为援军提供了充足的粮饷,又保证官兵不滋扰百姓。

政绩显著的施世纶自然受到皇帝重用,康熙三十二年,他升任江宁知府,从四品,管辖上元、江宁等八个县。到任后,他革除旧规,严惩贪吏,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过干的正起劲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习俗,他要回家守孝三年。当地老百姓知道这个事情后,纷纷上街,乞求他留下来。据说参加集会的老百姓有上万人,可见施世纶的确深的民心。而他的上司也向朝廷上书,期望他继续为老百姓办事。

但施世纶最后还是坚决回老家守孝,万余市民拦路挽留未果,人捐一钱,建“一文亭”以为纪念。康熙听说此事后,誉其为“天下第一清官”。

康熙三十八年,施世纶三年丁忧期满,被任命为江南淮徐道,康熙四十年任职湖南布政使,在湖南的两年多期间,施世纶不贪不枉,革除弊政,声名鹊起,当地的民众都立石碑来歌颂其功绩。

政绩显著的施世纶被康熙提拔为安徽布政使,不过没做多久,就被提拔为太仆寺,总管兵部的军饷、粮草、辎重,权倾一时。

不过施世纶在新位子上没做多久,湖南工作期间,旧案事发,施世纶因此受到牵连被革职。当然,是人才肯定东山再起,不久后,施世纶被康熙重新启用,出任顺天府尹,相当于首都市长。

京城乃贵族显宦的聚居之地,在那任行政长官,稍不谨慎,就会触犯权贵,以至丧失前程的。然而施世纶不以个人利益为念,而是秉公执法,无所畏惧。他敢于顶住压力,一一上疏奏请严禁,其意见皆为康熙帝采纳而付诸实施。

之后施世纶又当过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兼管府尹事、漕运总督等,不管是哪个岗位,施世纶总是把朝廷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职尽责。

直到公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逝世于漕运总督的任上,而巧合的是,这一年,英明的康熙皇帝也逝世。这对君臣还真是有缘。

谁曾被康熙君王称为天下清官第一呢?

这位被康熙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大臣,就是礼部尚书张伯行。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河南兰考)人。自幼喜爱读书,科举进士入仕,为官二十多年,清名远播,以清廉正直著称。去世后,被追封为太子太保。

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在山东济宁道当官。当时正是灾荒之年,百姓流离失所,温饱不再,到处哀鸿遍野,可谓是人间惨剧。张伯行在上任路上,看到这些悲惨的情况,十分不忍百姓的遭遇,就把自己家里储存的粮食捐了出来,甚至还捐了很多银钱,帮助百姓共渡难关。而且他一到任,就做主打开官府粮仓赈灾济贫,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的生活压力。但也因此,张伯行被御史参奏擅动仓谷,应该罢官免职。不过张伯行坚持?仓谷为轻,民命为重",据理力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他的上司没有处罚于他。

后来张伯行升任江苏巡抚,本着为国为民的行事准则,他明确下令禁止下属给他送礼,甚至还专门发布了檄文。张伯行认为一文一厘,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是民脂民膏,如果为官者少拿一分,百姓就可以更宽松一些,若是为官者多拿一文,自己清名就会被这一文钱所玷污。号召下属也要为官清正,多为百姓着想,做好事做实事,不要贪图一时的金钱利益。下属听后,深受其教,自然也向张伯行靠拢,不再行贪污之事。百姓听闻,纷纷感念自己遇到了如此清廉的父母官,全都十分敬重张伯行。

张伯行一生做事克勤克俭,为官清正廉洁,不贪一文一厘,因此声名远播闻名天下。康熙多次表彰提拔他,甚至赞扬他是?天下清官第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4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