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朱光潜先生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一文,颇有感触。
相比前些天刷屏的《后浪》,先生的文章虽然写于60多年前,但笔下的青年样貌,却和现在差别不大。青年除了年纪,其实没什么可羡慕的,如果年轻时庸庸碌碌,反而会让人扼腕叹息。
先生在文章里说:他们大半被一个共同的命运注定。就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这说的不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吗?无论是否就读高校,最终的归宿都是工作,除了少部分人投身于学术,但归根到底,终究还是一份职业。
先生提到青年的“厄运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
年轻时候的我们,被问到想要成为什么时,都是科学家、作家这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形象,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的幼稚和天真。于是,那些“家”都消失了,理想被现实冲刷得只剩下考取一所大学,然后有一份不错的职业。进入社会之后,终于体会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养家糊口,于是终于向现实投降。
先生所说:"追求"、"彷徨"和"堕落"。一语道破。
这是先生笔下民国时候的青年,也是六十年后新时代的青年。至于某站所说“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真是理想中的青年。
先生写就《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一文时,正是举国动荡时期,然而热血青年犹在,以拯救国家为己任。其文章,旨在唤醒那些浑浑噩噩的青年,提高自己的觉悟,将国家民族与自身命运相结合。
如今,国家正处在走向复兴之际,虽然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依然关联,但大部分人已自顾不暇。个人的命运和生存,成为我们心中的山,也压垮了很多青年。颓废、自嘲、无奈成为很多人内心的关键词。时也,命也。
关于青年最好的一部电视剧叫《恰同学少年》,剧中少年毛润之、蔡和森等人,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兴亡紧紧关联,满身朝气,斗志昂扬。那是那个时代的印记,值得当下的我们时时回顾。然此一时彼一时,吾辈唯有继承先人之精神,方能对抗现世之荒诞。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44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国民党查禁抗日影片
下一篇: 纳粹全面入侵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