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红人不红:一首元人绝句被当成唐人佳作,收入《全唐诗》!诗人籍籍无名,却将梦写到极致,程千帆:长久湮埋在沙砾中的明珠!
中国古代的几个大一统王朝,存在感最差的,当数元朝。元朝自元至元八年(1271年)定都大都(今北京)以来,到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徐达攻陷大都,元惠宗北遁,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共传五世十一帝,享国不足百年。
元朝在文化方面的突出特点,就是元曲和散曲的兴盛,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有白朴、王实甫等代表作家。相对而言,元朝的诗词成就较低,作品的内容比较贫乏,所以历史上才有“元无文(明朝王世贞语)”之说。虽然如此,元代诗人也创作了一些可以传世的佳作,比如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又名《过洞庭》):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字温如,其父是南宋词人唐珏,唐珏不仅能词,还具侠肝,在至元中,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唐珏与林景熙等人偷拾诸帝遗骨,并重新安葬,并在上面移植南宋故宫冬青树为标志,使得免受元僧亵渎。
唐珙虽是元代人,因受其父的影响,知侠义,亦可谓南宋遗民。唐珙生平无记载,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元诗选补遗》小传。北宋易元吉《山猿野麞图》中,唐珙自题籍里为“雷门”,雷门即古代会稽城门。《太平御览》:“昔有白鹤飞入会稽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故名。”由此可以推知唐珙的籍里当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史称唐珙“豪于诗”,但仅只有八首诗流传下来,而《题龙阳县青草湖》一诗,是其唯一可称传世的佳作。该诗是一首极其富有艺术个性的纪游诗,全诗笔调十分地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飘渺奇幻,是古诗中的上乘之作,因而被《全唐诗》的编选误当成唐人作品,收入《全唐诗》中。曹寅等人为什么将这首诗误入唐诗呢?除了文献的错乱原因,其中不可否定的因素应该是这首七绝具有唐诗的品格。
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诗的起首两句,由眼前景,道心中情:“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一个“老”字,融情入景,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湘君一夜白头,暗含着诗人的迟暮之叹。
诗的后二句,更是意象新奇,为世人乐道:“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诗人梦到了什么呢?诗中并未明说,而是宕开一笔,转梦之份量:梦本无形,诗人却说清梦满船,梦本无质,诗人却用一个“压”字来表现梦的重量。首句中的一个“老”字,与末句中的这个“压”字,遥遥相对,呼应成趣,将景与梦坚扣在一起,正因此,一、二句与三、四句之间看似情趣各别,其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秋水无语,劲风吹皱洞庭波,
湘君多情,愁思一夜白发多。
酒醉眼迷,天上人间浑忘却,
清梦满船,误将草湖当银河。
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像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所以,程千帆才说唐珙的这首《题龙阳县青草湖》是“长久湮埋在沙砾中的明珠(《从唐温如看诗人的独创性》)”。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40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南非索韦托发生大规模骚乱
下一篇: 香港政府首次将越南船民遣返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