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杀韩信是刘邦默许的 刘邦为什么还会后悔杀他

说历史 2023-06-07 00:27:55

杀韩信是刘邦默许的 刘邦为什么还会后悔杀他

刘邦为什么后悔杀韩信

刘邦并不曾后悔杀韩信,只是后悔没有早一点杀他。韩信在被杀的时候,刘邦正在外面征战,刘邦在得知之后有一些高兴,有一些怜悯。

高兴的是韩信一直以来拥有着超强的能力,但是这始终不是很听话,在一些关键时刻还会抗命中心是有限的,一直以来都会让刘邦非常的担心。怜悯是很正常的,毕竟韩信拥有着出色的能力,而且也是跟随刘邦多年立下赫赫战功,刘邦会有一些不忍心。或许有人说,如果没有刘邦的指使吕皇后,根本就不可能会杀韩信,其实这真的不是如此。

皇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要比刘邦更加的残忍,因此刘邦根本就没有选择去要求对方这么做,韩信完全是被这一个女子给害死的。在刘邦死后,皇后的做法更加的可怕,还直接让人将戚姬砍手砍脚,割耳朵、挖眼睛,泡在粪坑里面,整个手段真的是惨绝人寰,除此之外刘邦的几个儿子全部都被杀掉。

刘邦一直以来没有除掉韩信,并不是因为不忍心这有一些美化,刘邦虽然可能比不上自己夫人这般残忍,但是也并非是一个善心之人。韩信在为楚王的时候,当时刘邦就听说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就让所有的人积极在一起,然后就准备将他打死,最终还是有人用了计谋才终于抓了韩信,但刘邦并没有选择杀韩信,并不是不想杀是因为多少有一些不忍心。

后来就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吕后的身上,这么做,堪称一举两得,在韩信落魄的时候,也曾经得到萧何的举荐,所以这也是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看到这里时,人们也会觉得这个女子要比刘邦更加的残忍,刘邦不忍心做的事情他全部都做了,而且更是手到擒来,但这并不代表刘邦认为杀掉韩信是错误的。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杀韩信是刘邦默许的 刘邦为什么还会后悔杀他

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

一、韩信的军事能力太强

韩信,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后世称为“兵仙”。刘邦死的时候,韩信如果活着,此时35岁正值壮年。

张良是谋士,没有当老大的实力和野心,对他而言,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已经实现人生抱负,没有再起兵造反的理由。

萧何在刘邦队伍中的角色负责后勤和行政。最初起兵时,萧何的官职高于刘邦,但他从始至终坚定拥护刘邦,原因就是他认为自己不具备当老大的能力,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很清晰。这两人都是一介书生,对刘邦没有实质的威胁。

二、韩信情商低

刘邦称帝后,张良进入了半归隐的状态,对国家朝政不闻不问,将精力用于求仙问道,用行动向刘邦证明了他没有政治野心。萧何虽然官至丞相,但做人行事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即便如此,刘邦仍不时敲打萧何。

和他们两人相比,韩信的情商简直负分。楚汉之争时,刘邦陷入苦战,韩信向他索要齐王的封号。刘邦虽迫于形势同意,但内心却十分不满。刘邦称帝后,韩信还私自收留刘邦通缉的项羽旧部。刘邦本来就忌惮韩信,这不是明摆着有造反的意图吗?

由此可见,韩信的政治觉悟实在不合格。

三、功高震主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背水一战击败赵国,伐齐击溃龙且二十万大军,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在垓下击败项羽。刘邦的天下可以说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这件事刘邦清楚,天下人也清楚。司马迁称韩信为刘邦的周公,即是肯定了他的功劳。

而且皇帝想杀一个人,从来就不需要理由,有没有造反的实力和动机不重要。对皇帝而言,皇位和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扩展资料: 韩信刚来刘邦这里不久就帮刘邦化解了一个巨大的危机,当刘邦被困于蜀地之时,他出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招直接骗过了天下人,并且让刘邦出了蜀地,从此刘邦如蛟龙入海再也没人挡得住。

而在此之后,韩信跟赵国齐国分别打过仗,并且都是以弱胜强,刘邦每见一次韩信,除了会夸赞一下对方的功绩之外,同时他还会从韩信手中分兵,毕竟韩信自己是臣,所以他好不容易创建的兵力经常会被刘邦给分走。

韩信之所以愿意给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信服刘邦并且把对方当成了自己主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韩信就算部队很少,也有着必胜的把握,韩信曾经用2000士兵对付了齐国10万,他依靠着2000士兵去分别拉人,而选兵的策略是多多益善,很快他就聚集了大军,虽然不到10万,但通过韩信的计策还是将齐国打败了。

韩信帮助刘邦打败项羽,替他打下大汉江山,刘邦为何还要杀他呢?

其实刘邦不光想杀韩信,连萧何他都想杀过。汉初三杰中就张良因为韬光养晦和明哲保身,没有被刘邦怀疑过。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阶段,刘邦的敌人不一样,在刘邦跟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刘邦的敌人是项羽。对于刘邦而言,他要团结一切力量对付项羽,汉初三杰就是他团结的力量。张良、韩信和萧何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和期待,为大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项羽死后,刘邦刘邦成为了大汉开国君王,坐拥万里江山。这个时候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稳固自己的江山。任何有实力或者意愿颠覆大汉江山的人,都是刘邦的敌人。

我个人认为,韩信、萧何、张良都没有意愿去颠覆大汉江山,但是韩信和萧何有实力颠覆大汉江山,所以才会受到刘邦的猜忌和怀疑。

一、韩信和萧何没有颠覆大汉江山的意愿,但有颠覆大汉江山的实力

众所周知,韩信为大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一个天才将领,被后世称为?兵仙?,他在汉军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就连樊哙都对他非常尊敬。《史记》记载: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

樊哙对于韩信的态度是跪拜,而且是称臣。如果韩信要反汉,是很容易成功的。

事实上,在韩信还是齐王的时候,他的谋士蒯通就多次劝说韩信自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但韩信顾念刘邦的知遇之恩,再三拒绝了蒯通的建议(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但刘邦显然极其担心韩信,并不相信他会老老实实的忠臣于大汉,于是他派吕后和萧何处死了韩信。韩信在死之前说道: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临死之前说出了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言辞。这说明韩信之前的确没有反汉的意愿。但刘邦帝王之心,从来不会考虑意愿问题,而是直接消灭一切有可能威胁到江山的人和势力。

与韩信类似的是萧何。刘邦在外征战时,一般都是萧何留守关中。此时,在外的刘邦经常会派人打听,留在关中的萧何,具体在做什么事情。

有一次刘邦也征战在外,底下人告诉刘邦,萧何把关中打理得井井有条,百姓都比较拥戴萧何。刘邦听后非常担心。

这个时候,萧何的一个谋士出来告诉萧何,说他这样做非常危险,容易让天子产生怀疑。他让萧何做一些损害自己名声的事情,消除皇帝的怀疑。

于是,萧何家族强买百姓良田,搞得关中百姓怨声载道。百姓们写了一个诉状,告到了官府。所属衙门将百姓告状萧何的诉状呈交给了刘邦,刘邦看到后非常开心(上乃大悦)。

在刘邦的眼中,萧何也是有实力颠覆大汉江山的。因为萧何得民心拥戴,有很强大的群众基础。如果萧何有异心,会直接威胁到大汉的江山。

史书记载,刘邦一共怀疑过萧何三次,每一次萧何身边都有高人出来指点他,因此躲过了危机。但仍然有一次,萧何被刘邦关下到监狱,差点被杀。

韩信已经没有兵权了,后来又被贬为淮阴侯,为何刘邦仍然要赶尽杀绝?

因为韩信想要封王,加上韩信有三分天下的机会和本事,自然刘邦就留不得他,肯定是想除掉他的。所以就算韩信最后没有兵权,刘邦一样忌讳他,自然就杀了他。

原因一是韩信被封为王

韩信之所以会给刘邦杀了,无非就是他要求要封王,要知道汉朝开始建立的时候,刘邦是没有办法,天下大乱才刚刚结束。他为了国家的稳定,就要给有功于国家的人大封异姓王,从而达到收复民心的作用。也是让这些封异姓王安定下来,不要搞鬼。


可是韩信觉得自己的功劳非常大,就要求刘邦要给他封王,要知道刘邦本来就忌惮他的拥有太高的权力,现在他还想要当一方诸侯王。刘邦就把自己想要杀韩信的心,透露给了吕太后知道,吕太后为了自己儿子和自己以后的将来,就设计杀了韩信。

韩信平定齐国后,借口齐国反复无常,且和楚国相临,要求封自己为假王(代理国王)。这时候刘邦正被楚兵围困在荥阳,眼巴巴的正盼着韩信来救他,看到来信后跳起来大骂:“我被困在这里,正早晨也盼、晚上也盼的等着你来救我,你却要自立为王!”

原因二是韩信有三分天下的机会和本事

韩信之所以会给刘邦杀的,最关键的原因是楚汉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刘邦拿不下楚兵,而楚兵攻打不下汉军。可是韩信有齐地,刚刚好在双方的交接处,韩信手里还有百胜雄兵,加上韩信还会带兵打仗。只要韩信归顺那边,那边肯定就会赢,就算韩信保持中立态度,无论是刘邦还是楚军根本就拿他没有办法,自然天下就变成了三分的局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