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南宋的“权相”权力究竟有多大?欢迎关注哦。
南宋,是一个迷雾中的朝代,很多人对南宋的印象一般停留于岳飞的金戈铁马,辛弃疾的千古江山,陆游的克复中原之中。但是对于南宋的皇帝和宰相都是模糊的印象。但是在中国的宰相制度历史上,南宋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南宋最大的特色产物就是“权相”。
一、卖国求荣的“圣相”秦桧
说起秦桧,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秦桧的可是“反向”的大名鼎鼎,别人是誉满天下,他则是遗臭万年。
作为对岳飞之死负有绝对责任的卖国贼,秦桧千百年来遭受无数人唾骂。当然也有不少人对他表示同情,觉得他是宋高宗的替罪羊,其实这事如果秦桧今日能够复生,可绝对会不会感激那些替他开脱的人。
恰恰相反,秦桧大概率会说一句:我替赵构背锅,他配吗?
秦桧,字会之,南京人。历史的超级奸臣代表之一。北宋末年,开封被破秦桧跟着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被金国人俘虏到了北方,根据秦桧自己的说法他是宁死不屈(大概率是胡扯)。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被金国人放回南宋,不久之后宋高宗对他授以重任。
上图_ 秦桧(1090—1155年)
自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兼任枢密使加尚书右仆射之后,秦桧开始总揽天下军政大权,绍兴十年,也就是岳飞被他害死的前一年,秦桧进位左仆射成为独相,兼任枢密使,彻底掌握了南宋的核心权力。更为惊人的是,就在岳飞被他害死之后,秦桧的地位达到了巅峰,居然被封为“太师”这一基本只送给死人的荣誉称号,成为了历史上少数几个活太师之一。(明代张居正病入膏肓才被封为太师,可见秦桧权势之惊人)
当时秦桧可谓权势滔天,秦桧在南宋全国范围内扫荡所有敢于和他作对的政敌,包括敢于抵抗金国的宰相赵鼎,还有张俊等人。陆游因为考试排名在秦桧孙子之前,而且在文章中建立北伐中原,被秦桧复试直接除名。秦桧的孙女丢了一只猫,整个南宋的首都临安全城开始找猫,所有人翻了个底朝天,简直如同魔幻现实主义一般。
当时秦桧的权力还远远不止于此,绍兴二十年,秦桧遭遇刺杀之后,他的府邸就开始戒备森严,当时南宋的宋高宗每天只见秦桧与其议论政务,其余时间都是无所事事。秦桧的宰相官邸成为南宋实际上的权力中心,所谓“申尚书省取指挥”,秦桧可以代替宋高宗批复公文,俨然就是实际上的皇帝,掌握南宋的绝对权力。
上图_ 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
秦桧权力之大,甚至连宋高宗本人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根据《朱子语类》记载,在秦桧死后宋高宗说了这样一段话:
“秦太师死,高宗告杨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为逆。但到这田地,匕首也如何使得!”
也就是说在秦桧死前,宋高宗每次会见秦桧身上都带着一把匕首,堪称是史上最危险的君臣见面了,秦桧在南宋范围内还屡次大兴文字狱,当时甚至还有人称秦桧为“圣相”“周公(估计周公泉下有知真是气死了。)”还有人建议给秦桧加九锡,在历史上加九锡的人随便翻翻都知道是什么货色。简直看上去秦桧距离篡位只有一步之遥了。
不过还好秦桧还没来得及施展他的所谓“宏图大业”就已经病入膏肓,晚年的秦桧甚至手连笔都拿不住了,但是仍旧死死地把握权力,直到他死后南宋朝廷才算松了一口气,然而这口气没松多久,又一个超级权臣再度横空出世。
上图_ 韩侂胄(tuō zhòu)(1152年11月6日-1207年11月24日),字节夫
二、梦断北伐的“师王”韩侂胄
南宋的第二个权相韩侂胄简直就是秦桧的反面翻版,说是反面,他和秦桧的所有做法几乎都完全相反。秦桧害死岳飞,对金国屈膝投降,韩侂胄为岳飞平反,执着于北伐金国,建功立业。说是翻版,秦桧干的那些事韩侂胄是一样没落,甚至还比秦桧多了一项——逼宫。
韩侂胄是靠政变上台的,当年宋朝内部在他和赵汝愚的策划下发生了所谓的“内禅”。也就是宋光宗把帝位让给了宋宁宗。虽然宋光宗智力比较低,但是宋宁宗完全就是个精神病,智力几乎为0,这就给韩侂胄很大的发挥空间。因为韩侂胄是外戚出身,他是太皇太后吴氏的侄子,可以自由出入宫廷,很快韩侂胄用阴谋诡计做掉了赵汝愚成为了南宋新一代的独相,走上了秦桧的老路。
上图_ 赵扩(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即宋宁宗
韩侂胄上台之后,剪除异己的手段和秦桧如出一辙,当时秦桧曾经发动所谓的绍兴党禁,韩侂胄有样学样,发动了庆元党禁。虽然规模比当年秦桧是小得多,但是庆元党禁的对象非常特殊——理学家。包括朱熹在内的理学家都遭到了韩侂胄的打击,韩侂胄给自己加号平章军国事,所谓平章军国事可以说是不叫摄政王的摄政王。也就是军国所有事务都由韩侂胄一人处置,宋宁宗的智力水平根本也制衡不了韩侂胄,韩侂胄还建立了“机速房”作为他的专政机构,所有的政务一律送到这里处理,策划于密室,传令于天下。
韩侂胄还和秦桧一样,不用上朝,由于当年秦桧的腿脚不好,所以当时所有的政务都是送到秦桧的府邸,这也成了南宋权相的惯例,上朝只是个想去就去的工作,用不着每天打卡,甚至皇帝也懒得打卡,毕竟皇帝并不能决定任何事情,真正的处置权都在宰相手中。
上图_ 金朝骑兵
当时的那些人还给韩侂胄上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头“师王”,完全不比当年秦桧的“圣相”差。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韩侂胄梦寐以求的开禧北伐发动之后,本以为可以摧枯拉朽,结果西线的吴曦居然割据叛变。北伐形势急转直下,南宋在不仅没有成功北伐反而被金国反推到了淮南腹地,面对危急形势韩侂胄遭遇了有一场宫廷政变,新一代阴险无比的权臣史弥远亲自操刀把他的人头割了下来送给了金国,换来了更为屈辱的议和条件。
史弥远成了新的秦桧,南宋进入了又一个主战到主和的轮回。
那么到底为何南宋的权相权力会如此之大?又为何南宋会进入这样的死循环之中呢?
上图_ 南宋、金、西夏
三、殊途同归的三个理由
之所以南宋会出现这样奇怪的情况,其实大致有三个理由。
1. 北方强敌的干预
之所以宋高宗即便天天带着匕首也得让秦桧当宰相,其实就是因为秦桧有金国人的支持,当时秦桧的权势基本都是靠金国爹的支撑,如果没有金国的支持,秦桧估计早就被宋高宗五马分尸了。
整个南宋时期,韩侂胄靠抗金来获取国内支持,史弥远对金国求和来获取金国的外部干预,贾似道对蒙古极端强硬来换取全国臣民的支持。每一个权相表面上或战或和,其实是殊途同归,都是利用外患来为自己的权力增加筹码,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是没有我,南宋就完了。
上图_ 赵惇(1147年—1200年9月),即宋光宗
2. 皇帝普遍智力低下
南宋帝王简直如同被诅咒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毛病,比如宋高宗赵构没有生育能力,宋光宗常年多病且极度怕老婆(恰好他老婆还喜欢干预国政),宋宁宗智力低下,宋理宗极度懦弱,宋度宗也是昏聩到了极点。
这些皇帝大部分都有精神问题,根本无法理政,这就给了权相发挥的空间,他们把赵匡胤当年建立的制衡制度视为玩物,在朝廷之中安插党羽,甚至操纵舆论,控制百官,可以说皇帝们的无能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
上图_ 赵匡胤(927年-976年)
3. 偏安一隅的局限
由于南宋偏安一隅,所以始终在军事上就生活在北方敌人的阴影之下。南方割据导致南宋君臣都是醉生梦死的状态。根本不敢直面自己的问题,也不敢谈论恢复河山的想法,南宋的权相们都只为自己的个人利益服务,根本不顾国家大局,造成社会风气极度败坏。
所有人都知道,南宋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收复开封只是梦幻泡影,人心的崩溃导致了南宋的权相们如同跳梁小丑一般出现,最终带来了整个南宋的彻底毁灭。
南宋政治的特点,我总结为:想退回北宋,却回不去了;想前进却又迈不过坎。
北宋的情况:分权制衡、抑制武人、守内虚外。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俩革命成功后,就用一系列制度防止别的武将有样学样。这些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分权”。把权力分开在多人手里运行,并互相制约。
在政治上的做法更是人所共知:崇文抑武、以文驭武。文武官员级别相同但待遇不同,地位不同。军队出征由文官任主将,武官只能任副将。整个朝廷上下对武将严防死守。比如北宋最著名的狄青,被整个文官集团迫害,郁郁而终。
上面说的都是北宋内部,在对外方面,宋太宗两次伐辽失败以后,国家政策改为守内虚外,就是对外消极防御,对内防止民变和政变。
在这种大的政治军事气氛下,北宋成了文人的天堂。但保家卫国成了问题。
最后,在金人两次打击之下,北宋灭亡,赵构逃出生天建立南宋。
南宋:安身之后,加强相权,依然奉行崇文抑武、守内虚外,苟且到底。赵构在应天府称帝时,整个天下依然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于是赵构号召各地勤王,自己想办法招兵、练兵、筹粮饷。这就把北宋的军事制度全打乱了。
政治上也是如此,因为此时保命是第一位的,因此,宋高宗赵构对待武人非常好,要啥给啥,只要朝廷有。南宋初年,可以说是两宋武人地位最高的时期。当时五路护军大将领们,打仗之余忙着做生意,每年收入都非常可观。
随着局势渐渐安稳,各位大将也都很有实力,赵构开始担心,就陆续开始收权了。粮饷权力被朝廷收回去了,朝廷排除各路转运使、转运大使,专门收赋税;各路大军的钱粮要由朝廷供应。
一开始,宋高宗管理军队的机构叫御营司,这个机构实际就是在夺枢密院的权。后来枢密院地位逐渐恢复,一般由宰相兼任枢密使。宰相实权在卧,所以给枢密使、疏密副使之位,如果不是宰相,那都是虚职。向宋高宗夺岳飞、韩世忠、张俊的权力,用得就是这招。
后来还出现了都督府这个机构,也由宰相兼任首脑。实际是分了一部分枢密院的权力。经过各种调整,各路大军逐渐统一被中央收编,从御营五军变成御前五军,后来又变成神武军。
南宋的政治特点:君弱臣强,回不到北宋状态,迈不过权臣的坎北宋的制度,一切都要求皇帝居中调度指挥,离了皇帝,政治经济运转就不灵。因此这对皇帝能力要求较高。到了宋徽宗时,因为皇帝本人忙于艺术,就把权力委托给大臣了,如蔡京等人。这是北宋第一次出现权相。
南宋由于逃跑过程中无法实施分权管理,因为效率低,因此宰相权重加大。像秦桧那样的,还算权力小的。后来随着皇帝能力下降,宋孝宗之后的皇帝一个个孱弱无比,权力全都旁落。
南宋在政治上,已经不同于北宋,相权大增。像秦桧,后来还有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一个个权倾朝野,这在北宋只有一个蔡京能比。
赵构在政治上,依然是守内虚外的做法,对外苟且偷安;对内防止武将。宋孝宗之后呢,则把天下都委托给权相。
北宋那种分权制衡的状态,南宋回不去了;但是,因为血统遗传等原因,南宋政治又迈不过权臣这道坎。因此就卡在这了。
结束语南宋因为外部威胁大增,因此其内部政治受到的影响非常大。
南宋内政的状态可以说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在外部压力大并且随时会来的情况下,朝廷更注重效率,所以这种情况下,集权就强过分权。因此,朝政才更多地委托给重臣。但这也带来问题,重臣多是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能力就无法保证了。因此,内外条件下综合因素导致南宋最后政治糜烂,也是没办法的事。
史弥远(1164年—1233年),字同叔。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中期权相,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子。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及第。
开禧三年(1207年),韩腚斜狈ナО埽金朝来索主谋。史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遣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于玉津园槌杀韩腚校后函其首送金请和。史弥远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独相宋宁宗赵扩十七年。
史弥远权势熏灼,太子赵f心不能平,曾书字于几曰:弥远当决配八千里,又呼弥远为新恩,意他日当将史弥远流放新州或恩州。史弥远大惧,潜谋废立。从越州求得宗室子赵与莒,赐名贵诚,立为沂王后,亟力扶植。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宋宁宗死,弥远矫诏拥立贵诚,改名昀,是为宋理宗,封赵f为济王,出居湖州。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湖州人潘壬等谋立济王赵f未遂,史弥远派人逼f自缢,诡称病死。自此又独相宋理宗九年。
史弥远在两朝擅权共二十六年,一直得到宋宁宗p理宗的信用,封官加爵不已。其亲信七人,被时人称为四木三凶。史弥远等对金采取屈服妥协,对南宋人民则疯狂掠夺。他招权纳贿,货赂公行。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p银p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死,追封卫王,谥忠献。
史弥远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隆兴二年生于史弥远月湖史相府第。对此有三个传说。
宏智正觉转世
宏智正觉是天童寺住持,倡导默照禅,人称天童和尚。史浩隐居峰时就结识了宏智正觉,并接受了他的默照禅,从此宏智正觉与史浩交往几十年,彼此十分友善。一次史浩与宏智正觉闲聊时曾开玩笑地对他说:和尚与我孰好?正觉见眼前的史浩绮罗烂盈,粉黛列环,就漫不经心地说:丞相富贵好,老僧何敢比也。过一会又自省说:此一念差,终当堕落泥滓。事隔数年后的一天,史浩坐在客厅上,俨然看见正觉突然走入堂中,却不见他来到,就派人到寺里去察看,一会,前去察看的人来报说正觉长老圆寂了,史浩觉得很奇怪。大约过了喝一杯茶的功夫,史府后院的家仆来报说:恭喜大人,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史浩默然,心想这便是正觉转世了,于是用觉圆给孩子取小名,等他长大,又取名叫弥远。弥远后来相两朝,共二十六年,权震海内。当时就有人作诗说:前身元是觉阑黎,业障纷华总不迷。到此更须睁只眼,好将慧力运金。实际情况是:宏智正觉死于绍兴二十七年,史弥远生于隆兴二年,时间相隔六年,岂是喝一杯茶的功夫!
本是富贵命
史弥远生于甲申丙寅乙卯辛巳。乙卯日辛巳时,春生身强,杀浅大贵,夏平常,秋官煞旺,冬印绶旺俱吉。日干专旺,时上辛金为杀,月上丙火制伏,故贵为宰相。
见过观音大士的现身
史卫王弥远一日游普陀,看见大士在茶树上,示一目,盖二十年宰相之谶也。所以从来不写诗的史弥远也硬是吟出四句题观音像赞说:南海观世音,庄严手持尘。悠然妙色相,救苦度众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3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