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清照凭借一首诗气死了丈夫赵明诚这背后有何含义

以史为鉴 2023-06-15 11:16:17

李清照凭借一首诗气死了丈夫赵明诚这背后有何含义

你真的了解李清照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赵明诚因病而死,在李清照的《金石录序》中有比较详细的记录。李清照的确有诗讥讽了当时的士人,但是不能说李清照用一首诗气死了自己的老公。而且李清照类似的诗,并非仅仅一首《夏日绝句》。一、李清照的讽喻诗李清照的这首诗出自明朝處囊齋主人的《诗女史纂》,是其最有名五绝:《乌江絶句》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五绝确切的写作时间不太清楚,看其意当然是靖康之难时期的作品。另外,李清照同时期的诗人庄绰在《雞肋編》中还记载了四句断句:赵明诚妻李氏清照,亦作詩以诋士大夫云:南度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又云:南游尚觉吴江泠,北狩應悲易水寒。後世皆當為口實矣庄绰并没有说李清照这四句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后来,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也记录了这四句诗,略有差异:後有易安李,李在趙氏時建炎初從秘閣守建康,作詩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据胡仔的记载,李清照在赵明诚去建康作官的时候,写了这四句诗。庄绰很明确地说,李清照这几句诗是羞辱朝廷的官员:作詩以诋士大夫。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丈夫赵明诚了。二、诗句简析《乌江絶句》,今人一般写作《夏日绝句》,这首诗以项羽为对比,讽刺当时南渡的士人。

不需要特别的解释了。这四个断句可以简析一下。1、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北狩,是指徽钦二帝被俘虏北上,南宋君臣委婉地说我们皇上去北方打猎去了。李清照还有一首《上枢密韩侂胄诗》写到“北狩”: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南来尚怯吴江冷,吴江冷,用《新唐书》中崔信明典故,自谦诗才一般般的意思。南渡以后,我(或者其他诗人、文人)还再作着低劣的诗人,也可以延伸为,我们这些这些人呀,还感觉到南方江水之凉(心寒,对未来看不清希望)。北狩应悲易水寒,意思是可怜我那两个皇帝呀在北方受苦,应该能感觉到易水之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荆轲歌/渡易水歌》。言外之意,一帮文人空谈误国,如今哪里有荆轲一样的报国志士,去恢复故土迎回二帝呢?2、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这两句诗,就没有那么含蓄了,南渡以后,缺少东晋王导这种辅佐皇帝的大臣。北方敌后,也没有刘琨这种坚持抗战的将军。东晋衣冠南渡以后,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王氏家族辅佐东晋王朝开国皇帝司马睿稳定了局面。刘琨就是和祖逖一起是闻鸡起舞的刘琨。西晋灭亡后,他没有南渡,留在北方坚持战斗。他对司马睿有劝进之功,后来牺牲于北方。临死前有诗云: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三、赵明诚的羞辱靖康二年(1127年、即建炎丁未年)三月,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因失职而丢官。建炎三年(1129)二月,赵明诚因为没有注意御营统治官王亦的叛乱,在手忙脚乱中无所作为,自己缒绳出城而逃。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就被朝廷革职了。上面的几句诗,最早出自于庄绰的《雞肋編》,庄绰大约生活在1079年-1143年之间,和李清照(1084—1155年)基本是同时代的人。如果这四句诗真的是李清照所写,而且是在赵明诚还建在的时候写成,可以知道赵明诚读了以后是什么心情。所以,我们发现夫妻二人之间,渐渐没有那么和睦了。四、赵明诚之死赵明诚免职江宁知府后,在1129年又接到南宋小朝廷的任命:“被旨知湖州”。

于是,赵明诚留下李清照先出发了。从《金石录序》中看二人分开时的表现,可以发现赵明诚要么是个直男癌,要么就是对李清照有了意见:独赴召……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赵明诚“戟手”告诫李清照,如果遇到危险,先丢什么、再丢真么,但是“宗器”不能丢,宁肯丢掉自己的性命也不行。“戟手”,用食指和中指指人,在古人记载中,似乎不是特别尊重人的意思。但是赵明诚一去就得了重病,等李清照感到时,赵明诚已经病入膏肓: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

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病危在肓。……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赵明诚去世前,并没有给李清照什么交代,所以李清照说他一点也没有“分香卖履之意”。结束语从《金石录序》中可以看出,南都以前和南渡中,夫妻二人不仅仅生活质量下降,似乎二人的关系也没有那么融洽了。二人分别时,以及赵明诚去世时,他对于李清照都不是特别的关心尊重,因此李清照在这篇文章中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李清照的几首诗,对于不能保家卫国的士人是一种羞辱。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赵明诚之死与李清照的诗有什么关系。赵明诚应该是因病而逝。

李清照的一首诗,透露她对丈夫赵明诚与南宋朝廷的失望和不满,你怎么看呢?

如果不是特别说明,大家绝不会想到,这首词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诗的风骨气韵,是一首英雄气质,绝对不是一首传统意义上的柔弱女词人的那样一种气质。传统认知中李清照不就是写“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吗?不是写“寻寻觅觅,泠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么?不是一个很柔弱的小小女子吗?

其实不然,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官虽然做的不大,但是很博学,又很有骨气。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李清照从小在家中接受的教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严苛,那么守旧,那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恰恰相反,李清照的家庭教育使他成为了一个非常有个性,非常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也非常开朗的女子。所以在她的少女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样欢快活泼的词句。

在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写的好几首诗,都被当时的士大夫认为卓有见地。李清照的一生,始终都非常关心国运的发展。换言之,她不只是一个只会写词的传统意义上的弱女子,更是一个女丈夫。用过去人的话说,他这个女子实际上是有所谓的林下之风(有才华,有才干,有诗韵,有风度,巾帼不让须眉又具有女性的柔美的奇女子,有士大夫气质)。正因为这样,才能够写出“夏日绝句”这样的诗篇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有所指的,我们都知道,根据史记的记载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项羽战到最后,吟唱到“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数次突破汉军的围困后,退到乌江边上,这时乌江的亭长把船划来,对他讲江东虽小,沃野千里,有数十万之众,足以支撑西楚霸王您重振大业。项羽的回答是我带着江东父老出来,自己一个人回去,无颜见江东父老。虽有逃生之路,但他不肯走,拔剑自刎。“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再来未可知”,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肯渡江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念,那就是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壮怀激烈的死去。

李清照为什么要点到项羽“不肯过江东”呢?她到底指的是谁呢?那还有谁,当然是南宋小朝廷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小朝廷以宋高宗赵构为首,当时也是在金兵的追击之下,一路南逃,先逃到扬州,后又逃到临安(杭州),后来又逃到了越州(绍兴)。这种一路逃窜的行径 ,和当年的项羽相比,那真是大相径庭。“生当为人杰,死也为鬼雄”,总而一句话,不管生或者死,都要腰杆挺起来,都得有骨气。在她的眼中南宋的小朝廷,既不是人杰,更谈不上鬼雄了。

李清照夫妻二人赶路时作词一首,为啥丈夫看完脸绿了?

李清照的老公也是个文人,后来还做了知府,可是他一生不顺,是个让人操心的主儿。刚结婚时,两人每天诗词歌赋、金石书画好不开心。

但是后期的突然变故让两人心生间隙,甚至最后李清照还要写词暗中讽刺。曾有人认为正是这首词导致她丈夫被气死。

有人说李清照这辈子就是被他老公给毁了,换个人晚年肯定不会?凄凄惨惨?。其实我倒觉得历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合理性和丰富性。没有这个时运不济的老公,李清照很多词也许都写不出来。

李清照的优美词汇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有《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还有《夏日绝句》中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夏日绝句很受后世人追捧,其中寥寥20字就把壮士豪情体现于纸上,既带着丰富的情感,又表达深意,最妙的是又结合了典故,把这首诗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实这首流传百世的好词不仅仅是抒发爱国情怀,也不仅仅是推崇英雄豪义,还暗含了对朝廷当局、对自己老公的讽刺。

公元1129年,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当时任江宁知府,而李清照也一起共同居住在江宁城,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当时整个南宋已陷入风雨飘摇的状态,御营统制官王亦计划起兵叛乱,这个信息凑巧被江东转运副使李谟截获。

李谟赶紧把御营有异动的事报告给了赵明诚。当时赵明诚几经官场沉浮,心中已无斗志,所以不加理会。面对如此上司,李谟真是有苦难言,没办法只好越权自作主张进行准备。

李谟安排好所掌控的府兵人手在御营到江宁城的必经之路上进行埋伏,又布置好侧翼支援。当夜,御营王亦果然起兵造反,不过叛军进攻路线直接进入到李谟安排的包围之中,双方爆发激战。又因为李谟提前准备充分,排兵布阵起到了很大作用,御营叛军没多久就败退而逃了。

经过一夜折腾,李谟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获得胜利,他急忙来到赵明诚府上禀报。可府中因城外战事已被惊的混乱,哪里都找不到这位赵知府。寻来寻去,李谟最终发现一件哭笑不得的事:

原来昨夜战事一起,赵明诚害怕极了,拿着绳索从城墙另一侧独自爬下去,逃了。

虽然众人后来寻到赵明诚,把他迎回府中,但是临阵脱逃的事实在太丢人,这不但让百姓十分瞧不起这位知府大人,甚至连妻子李清照都大失所望。当然朝廷也没轻易放过赵明诚,因为此事被贬去湖州任官。

因为时局发生剧烈变动,李清照和赵明诚带着众多珍贵的金石古玩、书画字帖上路,李清照只好跟赵明诚商量怎么办,赵明诚忍痛告诉她如果遇到战乱,只能按照轻重来看,先扔重的,再扔古玩字画。

二人对这些喜好之物难以割舍的情义十分让人动容,却也不得不舍。

当夫妻二人来到乌江边上时,李清照对时局感慨万千,更对两人的夫妻感情和遭遇心生感慨,遂做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词句。

这首词放在当时的情景中更显得李清照的文采飞扬和心中寄托的情感。

其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直接讽刺当时的南宋被金人入侵,很多官员都苟且偷生,慌乱逃命的无耻行径。而且暗含反问:为什么不能像个英雄一样跟敌人抗争到底哪?不论生死,都应该当一个英雄。借着乌江的情景,又提到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还不是因为英雄气节和心中傲气?

李清照的丈夫就站在旁边,听完这首词脸色瞬间就?绿了?,想着当初自己弃城而逃,甚至还丢下妻子、家眷,十分羞愧尴尬,一股郁气油然而生,顿时浑身难受。

其实李清照这首词大部分是在讽刺朝廷和其他官员,对于自己的丈夫也只是暗指,毕竟周围又没有别人。在《金石录后续》中,李清照当年的记载中只对丈夫的官职任免进行了简要描述,对弃城逃跑只字未提,也是为了夫妻颜面了。

此后,赵明诚在路上一直抑郁寡欢,还没到任就离世而去。

不得不说赵明诚的死跟李清照不无关系,甚至有人说他就是被李清照一首词气死的,其实我认为赵明诚的死还是自己弃城逃跑种下的因果而已。

李清照失去丈夫后不但心情极为伤痛,还因为颠沛流离丢失了大部分古董字画,走过了凄惨的下半生。

中国文化精髓虽不能短时间一探究竟,但是一首首美丽的诗词却富含着让人惊叹、让人直击心灵的情感,一首词,一刻惬意,一首诗,一时优雅,这才是诗词的魅力所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2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