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噶尔丹征服中亚之后为何不向西扩张,噶尔丹为什么选择和清朝死磕

众妙之门 2023-06-15 11:11:18

噶尔丹征服中亚之后为何不向西扩张,噶尔丹为什么选择和清朝死磕

对噶尔丹和清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清朝初期,我国西北部有一个强大国家逐渐崛起,征服了中亚,让清朝和沙俄都忌惮不已,这个国家就是准噶尔汗国。

当时的清朝才刚刚入关,国内到处都在“反清复明”,沙俄还在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北欧强国瑞典打得你死我活,双方都没力气理会国外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中亚部落各自为政的局势被打破,准噶尔部落在噶尔丹的率领下崛起,先后吞并了漠西蒙古各部、叶尔羌汗国和哈萨克诸部落,掌控了中亚。

这个时候,北方的沙俄通过战争不断向外扩张,又吸取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崛起为欧洲列强之一,国力强盛。东边的清朝刚刚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成功巩固了政权,兵强马壮,正是盛世之期。

对于准噶尔汗国来说,无论沙俄还是清朝,都毫无疑问是劲敌,若想要扩张应当西征才对,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跟清王朝死磕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内因,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时候,噶尔丹得到了五世达赖喇嘛授予的“博硕克图汗”称号,于是上疏要求清廷确认其汗号。然而清廷以噶尔丹并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为由拒绝,并指斥噶尔丹“擅称汗号”。这就让噶尔丹和清廷立下了梁子。

外因就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当时的噶尔丹并没有掌控整个中亚,那就是外蒙古的西部山地。这是中亚的一个关键缺口,这里关联着阿尔泰山,而阿尔泰山一直到准噶尔汗国的核心——伊犁河谷都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想要掌控这个缺口,就必须打下控制着这片外蒙古西部山地的喀尔喀蒙古,但是喀尔喀蒙古又臣服于清王朝,一旦准噶尔西征,清军就可以从背后攻击,并直驱汗国核心。

所以,为了避免西征时后院起火,噶尔丹开始了他的东征之旅。结果噶尔丹野心勃勃的南下,结果撞上了铁板,在康熙三次亲征之后,众叛亲离,绝望自杀。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想在历史的海洋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吗?看到历史的河流在源源不断的摆在世人面前,越来越多的文明也被现代人们不断发掘着,是感动还是痛心?先辈,是我们这世上最值得尊敬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创造力,精神都是现在世人无法相比的。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便是尊重他们的遗址,保护他们的遗物。中国不会再面临着灭亡,但是时代的我们都要正确去看到历史的教训,看待国家受到的凌辱。国是大家的,有了先辈人的起步,我们更应该为国家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国家永远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为何感觉噶尔丹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噶尔丹不是实力堪比清朝吗?

准噶尔汗国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后一个草原帝国,其巅峰时期控制着西蒙古和整个新疆地区,与清帝国前后对峙了一百多年。

自元朝被明军赶出中原之后,蒙古高原就分裂成了?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两大部分。厄鲁特蒙古在明代被称之为?瓦剌?,当年制造土木堡惨案的也先就是该部盟主。

到了明朝后期,厄鲁特蒙古共有五大部族,分别是: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各部落首领主要都是外姓,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与厄鲁特蒙古不同,喀尔喀蒙古(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外蒙古),其首领大多是黄金家族后裔,而蒙古大汗的位子也一直由喀尔喀蒙古把持着。

?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就如同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是蒙古民族的大分裂时代,而也正是由于蒙古人的不统一,才给了清朝征服蒙古的机会。

从明朝建立开始,厄鲁特和喀尔喀就开始互相征伐,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双方也未分胜负。后来随着清帝国的崛起,喀尔喀蒙古东部和南部地区被清军降服,形成了后来的内蒙古。而在征服内蒙古的过程中,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也被清军击败,后来病死在了青海,其子向多尔衮投降并献出了传国玉玺,大蒙古帝国正式灭亡。

林丹汗死后,蒙古群龙无首迫于清军的强大,?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均向清朝称臣,而此时的清朝忙于平定关内地区,于是对?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都非常拉拢。

而就在明末清初之际,厄鲁特蒙古中的准噶尔部逐渐崛起,到1671年噶尔丹成为准噶尔部台吉(台吉类似于汉人的藩王、国王,比大汗低一级)。

噶尔丹继位后先是击败了厄鲁特蒙古的盟主,和硕部大汗鄂齐尔图,自己也开始称汗,正式建立准噶尔汗国,成为厄鲁特蒙古的新盟主。紧接着他又向南灭掉了苟延残喘的东察合台汗国,向东击败了哈萨克汗国,将整个新疆和蒙古西部纳入自己的版图。

在统一厄鲁特蒙古后,噶尔丹准备效仿成吉思汗,开始了统一全蒙古的军事行动。(清朝初年,准噶尔汗国与喀尔喀蒙古和大清帝国)

1688年噶尔丹率兵3万进入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诸部不敌噶尔丹,纷纷逃亡内蒙古地区,向大清皇帝求救。康熙帝在接到求救之后派遣2万多人前去迎敌。

此时距离清兵入关已经过去40年了,八旗的战斗力真的大不如前了,面对着强悍的准噶尔骑兵,清军在乌尔会河遭遇惨败,康熙帝闻之大惊,而噶尔丹在获胜之后立即率军南下,直扑北京。

(噶尔丹最巅峰时期的版图)

噶尔丹南下的消息震动清廷,康熙下令京师戒严,之后迅速总计动员了10万大军前去迎战。

面对着康熙的亲征,噶尔丹没有一丝的恐惧,在他眼中,此时此刻的局势像极了470多年前?野狐岭之战?。

公元1211年,蒙古人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在内蒙古的野狐岭击败了金国40万大军,正式拉开了灭金战争,而建立金国的女真人就是满人的祖先。如今时过境迁,蒙古再度与?女真人?进行大战,噶尔丹试图复制成吉思汗的成功。

1690年,10万清军与3万准噶尔军在内蒙古东部的乌兰布通展开血战。不过由于感染痢疾,康熙并没有亲自上阵,此战清军统帅是康熙帝的亲哥和硕裕亲王福全。

对于?乌兰布通之战?,今天很多人都认为是清军大胜,各路史书将噶尔丹的?驼城战术?损地是一无是处,不堪一击。

但其实清军并没有打赢噶尔丹,虽然最后噶尔丹选择撤退,但主要是因为噶尔丹的弹药用光了。而清军则完全是靠着人多,枪多,大炮多的优势,生生地把噶尔丹给?耗?跑了。

根据随军传教士的记载,清军在野战肉搏中被蒙古人打得是七荤八素,根本没有了当年吊打明军的风采,而?满人男子满万,则天下无敌?的神话也从此成为一个传说。

战后统计,清军的伤亡远远大于准军,就连康熙的大舅子佟国纲也在冲锋中阵亡了,这令康熙大为悲恸。而反观噶尔丹,仅仅损失了2000多人,伤亡并不大。不过倒霉的是,噶尔丹在撤退的路途中遭遇了瘟疫,数千名士兵病死,损失甚至超过了与清军的交战。

此战噶尔丹最大的失误就是兵力太少!即便他的军队骁勇善战,但是仅以三万人就想复制成吉思汗的成功,实在有些困难。要知道,当年成吉思汗可是集结了10万大军才敢与大金帝国开战的,而清军当年进攻大明的时候也至少有6万人。相比之下,噶尔丹的区区3万人真的不够用。

很显然,噶尔丹与成吉思汗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人物,噶尔丹太狂妄了,他在没有完全统一蒙古的情况下就贸然与清帝国开战,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

当然,噶尔丹也有自己的苦衷。

就在他与清军交战之前,噶尔丹的后院突然着火了,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趁他举兵东进之时抄了他的老家,让噶尔丹失去了根据地。

这时噶尔丹最应该做的就是立即回去平叛,但噶尔丹狂妄地认为只要向东打败清朝,策妄阿拉布坦就不足为虑,因此执意前行。

其实在第一次击败清军之后,噶尔丹是可以乘胜与清廷议和的,这样他就可以稳固自己在喀尔喀蒙古的统治,耐心地增强自己的实力。

而就算是清庭不接受议和并发兵来攻打他,凭借噶尔丹军队的战斗力,只要他不主动出击,躲在草原深处以逸待劳,便可以击败劳师远来的清军,以战逼和。等到日后自己的统治稳固下来再出兵伐清,那时胜算会高很多。

不过第一次击败清军的胜利冲昏了噶尔丹的头脑,他认为清军不过如此,于是希望一鼓作气拿下北京。但他忘了自己总共只有三万人,这么点人是不可能消灭大清帝国的,最后他受阻于乌兰布通。

在乌兰布通战斗结束后,噶尔丹向西退去,但此时他的实力尚在,仍旧没有放弃进攻清帝国的想法。而他的对手康熙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儿,康熙深刻地了解噶尔丹的威胁,在经过了几年准备之后,康熙决定出击噶尔丹。

1696年,清军投入8万人在昭莫多(今蒙古国首都乌拉巴托附近)成功伏击了噶尔丹,而噶尔丹由于人少(还是只有3万),没能顶住清军的围殴。

(昭莫多之战示意图)

这一仗噶尔丹实打实地遭到了重创,从此一蹶不振。但是从战争过程来看,清军赢得也不轻松,面对着兵力远少于自己的噶尔丹,清军只敢伏击战,而斩敌首级不过2000棵,俘虏也只有几百个。

昭莫多之战失败后,噶尔丹依旧拒绝投降,而清军则是继续穷追猛打,噶尔丹最终于一年之后病死在了科布多的阿察阿穆塔台(一说是服毒自杀),终年53岁。

准噶尔汗国与清朝有何恩怨,清朝为什么一定要消灭准噶尔?

清朝与明朝的立国基础不同,明朝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其本身是一个汉民族政权,对蒙古人只是驱逐;而清朝则不同,清朝是满蒙汉一体(比如其八旗兵既有满八旗,也有汉八旗和蒙八旗),尤其是满蒙一体是清朝的立国之基。?

1,清朝取得对蒙古的宗主权尚在入关之前

公元1635年,当清朝还是后金的时候,皇太极便击败了漠南蒙古的林丹汗,这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任大汗,虽然事实上只能统领漠南蒙古,但名义上仍是整个蒙古的大汗。

这一年之后,林丹汗的儿子将传国玉玺交给皇太极,从此皇太极兼任蒙古大汗,此后清朝的皇帝便也是蒙古人的大汗,满蒙一体的格局开始形成。

2,康熙帝征服漠北蒙古

明清之际的蒙古人分为三部:漠南、漠北、漠西。漠南即内蒙,漠北即外蒙,漠西蒙古则在西域。

清朝皇帝成为蒙古人大汗之后,漠北蒙古后来承认了这一事实,以1691年的多伦会盟为标志,康熙帝将漠北蒙古纳入了帝国版图。

可是,漠西蒙古,尤其是其中的准噶尔部不承认清朝的宗主国地位,准噶尔部的噶尔丹甚至有一统蒙古、重现成吉思汗辉煌的志向,这与清朝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3,清朝向西,准噶尔向东

在清朝皇帝眼中,不承认自己宗主国地位的准噶尔汗国无疑是叛乱;而从准噶尔的角度来说,一统蒙古便首先要向东拿漠北蒙古开刀。

于是,接下来朝只有战争,这便是康熙帝一定要亲征噶尔丹的原因所在。

满蒙一体的历史格局,至清朝灭亡也不曾改变,所以清朝是不会放弃蒙古三部的。

4,清朝一统蒙古三部用了120多年

康熙帝虽然击败了噶尔丹,但准噶尔汗国并未灭亡,后来甚至又卷土重来。

至公元1759年乾隆年间,清朝才彻底灭了准噶尔汗国,并将准噶尔部屠戮殆尽,客观上使西域变成了?回疆?。

公元1635-1759年,124年的时间,历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五代帝王,蒙古三部最终全部纳入了大清帝国的版图。

因此,清朝一定要灭准噶尔汗国的原因是其满蒙一体的国策所决定的,而准噶尔汗国想要恢复蒙古祖上辉煌的梦想则注定了二者只能刀兵相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2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