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曹叡,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时代人的平均寿命貌似都很短,曹丕仅仅在位7年,活了39岁就英年早逝。魏国帝位又传到曹丕之子、曹操之孙曹叡手里,史称魏明帝。在魏国列帝中,曹叡也称得上是一位有道明君,其个人才干和综合治国水平,并不在曹丕之下,历史上对他评价很高,“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让吴蜀二国都深为忧虑。
曹叡幼年时,长相俊秀,天资聪颖,尤为令人称奇的是他的记忆力很强,“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曹操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子十分喜爱,多次说过:“我基于尔三世矣”,对曹叡寄予厚望,认为他必定能成为魏国的合格掌门人。每逢大型宴会或者典礼,曹操总是让曹叡陪伴身边,有意对他加以历练。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曹叡登基称帝,当时他还是个22岁的毛头小伙。曹丕临终前对儿子不放心,特意指定司马懿、陈群、曹休、曹真四人为辅政大臣,全权负责辅佐曹叡。谁知曹叡根本不领情,他认为自己完全具备独立治国的能力,曹丕设立辅政大臣是多此一举。
曹叡为了实现自己独揽朝政、而又不违背父亲遗命,非常巧妙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他以吴蜀边防吃紧为由,先后把司马懿、曹真、曹休调到边关,让他们到地方上担任封疆大吏,京城里只留下一个唯唯诺诺的文官陈群。
这样一来,曹叡就可以挥洒自如,按照自己的心愿意志处理国事,从此牢牢把魏国大权操之在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智略。司马懿虽然满腹野心,但在这个机敏干练的曹叡面前却无所施展,只能老老实实被曹叡操控在股掌之间。
曹叡不仅能很好地驾驭司马懿,而且还想跟一代智圣诸葛亮一决高下。曹叡在位期间,正值诸葛亮北伐魏国、六出祁山的高峰期。面对诸葛亮一波又一波的凶猛攻势,曹叡不胜其扰,于是想出了一招毒计,想要了诸葛亮的老命。
曹叡文采出众,他亲自执笔,写了一篇名为《露布天下并班告州》的战斗檄文,昭告天下,在蜀汉益州边疆地区广为散发。这篇文章大意是批驳诸葛亮在蜀国野心勃勃,专权擅政,架空刘禅,有不臣之心。同时为了稳固个人地位,博取功名,连年兴师出兵,挑起战端,给蜀国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苦痛灾难。
曹叡的文笔很好,思路清晰,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亮外务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巴蜀将吏士民诸为亮所劫迫,公卿以下皆听束手”,认为诸葛亮在蜀国是一手遮天的奸臣。同时诸葛亮不知体恤民力,穷兵黩武,“虐用其民,刻肌伤骨”,使得“四海之耆老,后生之孤幼”受尽战火流离之苦。
曹睿的这篇文章,可谓杀人诛心之作,他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挑拨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使得刘禅对诸葛亮产生猜忌之心,二是离间诸葛亮与蜀国军民的关系,打击贬损诸葛亮的威望,激起蜀汉百姓对诸葛亮的不满与怨恨。双管齐下,招招致命,让诸葛亮遭受上下夹攻。如果上至刘禅下至蜀国军民百姓都开始怨恨诸葛亮,那诸葛亮的末日也就为期不远了。曹睿的一支笔,差点就把诸葛亮送上了断头台。但曹叡同样享年不永,年仅36岁就病死,未能实现他一统河山的夙愿。
历史中,魏明帝曹睿托孤两次,第一次托孤大臣之中并没有司马懿,但因为各种原因,曹睿第一次托孤很快就流产了。
238年年底,年仅36岁的曹叡已经病入膏肓,行将入木。曹睿为何正值壮年就垮了身子?原因很简单:纵欲过度。曹睿很聪明,但很好色,这和他爷爷很像。好色是学了曹操,但生育能力却比曹操差远了,直到曹睿病逝,竟然没有养成一个儿子。没有后继人,这是作为帝王的曹叡最大的败笔。
所以曹叡只能从宗亲里选了一个曹芳作为养子继位。关于曹芳的出身,也有很多说法,陈寿也不好猜测,只能说“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
曹叡的第一次托孤人选是这样的:大将军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这套托孤班子名单有很大的问题:全部源自曹魏宗亲。曹宇是曹操的儿子,夏侯献虽然身份不明,但夏侯氏也是曹魏宗亲一派,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秦朗是曹操的养子、曹睿的发小。
所以这份名单一出,曹宇怎么也不肯接受,百般推辞。曹叡没办法,询问孙资和刘放。孙资和刘放虽然在三国中默默无闻,但这两人却是并掌机要的权臣,相当于秘书处处长和副处长。
孙资和刘放两人与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不和,因害怕他们辅政后加害,于是趁着机会就向曹叡说,先帝有遗诏,藩王不得辅政,陛下刚病不久,曹肇、秦朗等人就有所言语,这等人辅政,必然对社稷产生巨大危害。曹叡听闻大怒,问谁能替代?这两人建议让曹爽代替曹宇为大将军,又举荐司马懿为副手。曹睿点头同意。
孙资刘放出来后,曹肇立马进去劝阻曹叡收回成命,曹睿又改变了主意。孙资刘放又进去劝曹叡,曹叡被搞的没办法,最终同意了两人的意见,并由两人执手,写下了手诏,最后敲定了由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的方案。眼看木已成舟,曹宇等人只能围在一起哭着回到了家中。
曹叡的第一套托孤方案虽然对拱卫曹魏宗室集团有利,但很不平衡;第二套方案,宗室和士族各占一半,有利于制衡朝政,要合理许多。曹叡虽然一直都在压制司马懿,但驾崩前还是受到了孙资刘放两人意见的左右,不得已让司马懿成为了托孤大臣。
曹叡在诸葛亮死后变得颓废,是因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给了曹叡非常大的压力,为了曹魏的江山,曹叡不得不全力以赴做一个明君,然而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也及时身退,让曹叡瞬间没有了危机感,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地做皇帝,沉迷享乐,这也导致他英年早逝。
第一,曹叡继承皇位的时候,恰逢诸葛亮六出祁山,以一州之力压着雄踞九州的曹魏打,如果不是临时启用了司马懿,就连江山都保不住,在这种危机的关头,哪怕曹叡的本性难改,也得暂时收敛起来,而且除了诸葛亮所率领的蜀汉军队之外,东吴孙权也率领军队和诸葛亮合作,曹叡自己还得御驾亲征,在这期间他提防司马懿,却还要努力地为对方筹集粮饷,并劝说其他将军与司马懿合作,每当司马懿送来战报的时候,曹叡就必须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他来说信任司马懿也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
第二,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又烧毁了栈道,益州属于易守难攻之地,而且连年来战场都在曹魏,也令曹魏丧失了大部分元气,在短时间内很难组织军队进行反攻,更何况司马懿老谋深算,及时交出兵权,若没有他带领军队,曹魏也不敢贸然进攻蜀汉,不过这样一来曹叡就越发放心,认为天下大局已定,可以高枕无忧了,就把精力放在了其他事情上。
第三,曹叡死后司马懿步步为赢,最终夺取了曹魏的江山,不过这一切的根源还在于曹叡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临死的时候还轻信司马懿把他当成顾命大臣,若他像当年曹操那样雄心壮志,断然不会英年早逝,也不会给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机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2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