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西夏硬抗蒙古二十二年才被灭国,这段历史为何没有进入正史中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5 10:56:14

西夏硬抗蒙古二十二年才被灭国,这段历史为何没有进入正史中

还不知道:西夏和蒙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西夏,想必许多人是通过电视剧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国家。在历史上,虽说,西夏并不如同时期的宋、辽、金知名,但是,在后来的二十四史中,同时期的朝代皆被编册成史,唯独西夏没有入选,这实在令人有些诧异,难道古人觉得西夏可有可无?又或者是另有原因?

据其他史料记载,西夏并算不得弱小,曾经面对势不可挡的成吉思汗时,硬抗了二十二年才被灭国,这在当时可是颇为了不得的大事件。所以,这等事件不应该被正史所舍弃。如此看来,那定然是有所隐情,才导致西夏的这段历史没有进入正史。

在笔者看来,这段隐情实为蒙古人故意抹去,因为,西夏人曾经让他们吃过大亏。

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强势崛起,随后,便疯狂的开始开疆扩土,对四周国家接连开战征讨。蒙古军队所到之处,敌人无不颤抖归降,哪怕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女真、宋朝都难逆其锋,皆连败于蒙古铁骑之下。可是,当蒙古人打到西夏时,却遇到了硬茬子,一时间竟奈何不了对方。

其实,党项族人是很能打的。党项族自从在唐朝末年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之后,一直都是一个完全无法忽视的搅局者的角色。我们在着重看五代十国的历史的时候,党项的族群在今天的阿拉善盟、宁夏、甘肃等地不断地扩展着自己的实力。

可以说,中原王朝正在和西南地区的前后蜀打打杀杀抢关中的时候,人家基本上都快坐稳地盘了。成吉思汗显然没想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国,竟然能挡住战力彪悍的蒙古铁骑。

在随后的时间里,他亲自带领军队,先后六次发动攻击,每次都伤亡颇大。不甘心的成吉思汗在一番修整后,于1226年,再次对西夏发动攻击。这一次战斗更加惨烈,双方都在不计代价的互相搏杀,甚至,成吉思汗都中了对方一支毒箭。

经历了大半年的交战,这才终于将西夏国彻底灭掉,成吉思汗也死在了灭西夏的途中。

从这件事便可以看出,论战斗力与拼杀的精神,西夏人比起蒙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在势微的情况下,西夏人还能坚持反抗,屡次战斗中均能重创蒙古铁骑,硬拖了蒙古军队二十二年。

虽然,西夏人作战坚韧,但是,经过长期的战争消耗,其国力早已是强弩之末,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于是,西夏皇帝派出使者,向蒙古帝国表达出归降的意愿。而蒙古国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成吉思汗去世,据传言,死因或许与西夏人的毒箭有关,当时蒙古国为了防止西夏国反悔投降,特意隐瞒了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

到了西夏正式投降后,蒙古人遵从成吉思汗的遗嘱,将西夏皇帝杀掉,中兴府也未能逃脱被屠城的命运。多年来西夏的抵抗对蒙古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今,屠城更像是一种赤裸裸的报复。西夏覆灭后,金朝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也使得西北地区少了一道战略屏障。

在成吉思汗临死前不仅要求对西夏灭族,还要彻底毁灭掉西夏文化,由此看来,成吉思汗对于西夏殊死抵抗蒙古军队颇为记恨。在屠城之战中,所有与西夏有关的典籍全部被付之一炬,彻底被抹除,而在后来的正史中,也不见西夏的记载,所以,这自然是成吉思汗的意愿,他想彻底抹除西夏文化的同时,也不想这段令蒙古军队蒙羞的作战历史传给后人。

众所周知,历史上正史都是有官方来编写,如《史记》这种,为西汉朝廷令司马迁编写,其内容也基本为西汉前的各朝历史。正常来说,一个朝代覆灭,必然会有全新的朝代诞生,而新的朝代则往往承担起为前朝修订正史的职责。

如:明朝覆灭,到了清朝,皇帝便会命史官编写明史,因此,这样算来,宋、辽、金、西夏处于同一个时期,它们在覆灭后元朝出现,这个时候元朝就要负责为四个朝代修订正史。

通过开头我们知道,二十四史中有宋史、辽史、金史,唯独没有西夏史,可见,其在编写的过程中,元朝有意绕过了西夏。毕竟,他们先祖成吉思汗遗嘱中曾说过毁掉西夏文化,元朝史官又怎敢为西夏编史呢。

当然,网上也有其他原因,如西夏国没有文化底蕴、统治范围小、没有华夏正统等各种理由,看似很有道理,实则,经不起推敲。另一个原因则认为是时间不够,毕竟当时元朝要同时编写宋、金、辽的史书,这无疑是巨大的工作量,因此,只能先将西夏史的修订编写放到最后。元朝统治寿命比较短,只存在了九十八年便覆灭了,如此一来,西夏史便不了了之了。

时至今日,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西夏国的历史仍然知之甚少,当时西夏国地域偏僻,鲜少与中原地区交流,并没有太多的西夏史书传入内地。在西夏覆灭时,蒙古人摧毁了西夏所有存世的文献古籍,能够有幸存世的少之又少,甚至,在元朝时期,一些史官对于西夏历史都不太熟悉。

当蒙古铁骑进侵西夏,大肆蹂躏的时候,西夏居民向境外逃走,他们向着中国而去,经过数千里跋涉,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方定居下来,建立了一个小政权“西吴王”,这个小政权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被彻底消灭,至今,在当地的藏族居民中留下传说... ...

随着考古进步,我们相信终有一天,西夏背后的历史终将会被发掘,到时我们便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西夏人。

参考资料:

『《西夏帝国传奇》、《神秘的西夏王朝》』

西夏和蒙古最终之战,为什么全军覆没?

西夏和蒙古最终之战,为什么全军覆没?

金国的百万铁骑尚且被蒙古大军锤的连头毛驴都不剩,西夏打不赢也是正常结果。说到成吉思汗和蒙古骑兵,不管你对他们有没有偏见,也必须要承认一点:那一代蒙古人确实很会打仗,也很有战略眼光。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当年,成吉思汗就制定了一个蛇吞象的计划灭掉人口超过5000万,兵力超过100万的金国。可众所周知,蒙古一共才70万人,兵力也不过区区15万。这几十倍的人口差距,怎么可能吞掉金国呢?这种问题难不倒成吉思汗,因为蒙古人在几百年前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驯养牧羊犬帮助牧民放牧,一个牧民带领十几只牧羊犬就可以控制几百头规模的羊群。只要先找到足够多的牧羊犬,慢慢的吃掉金国这个大羊群,不是白日做梦。

那么,第一支牧羊犬在哪里呢?很显然,当时实力最弱的西夏就是最合适的目标。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西夏的实力只是相对来说最弱,蒙古要灭夏,成吉思汗也必须要花点心思琢磨出对手的弱点才行。为此,他精心研究了西夏军的特点,把西夏军队的兵力情况、战术打法、将领实力,以及西夏皇室的矛盾都摸得一清二楚。可以说是知根知底,完全就是针对西夏军队的弱点布置的战术。

而反观西夏方面呢?除了知道蒙古人有个叫成吉思汗的大汗上台,刚刚灭了自己的北部屏障克烈部以外,对蒙古是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蒙古军队的优势和弱点。

于是在1205年,就在这种蒙古人已经摸透了西夏人,而西夏人完全不清楚蒙古人的背景下,双方展开了第一次大战。当时的蒙古军有三万人,由成吉思汗的四儿子拖雷率领。西夏军有十万,由西夏将领阿沙敢不率领。本来蒙古军兵力居于劣势,但是拖雷由于在指挥这次大决战之前就了解西夏军队的打法。因此两军一交手,兵力占优的西夏军就被打蒙圈了。最后,蒙古军以少胜多,重创了阿沙敢不的十万西夏大军,把西夏北部地区的财富横扫一空。有了这次成功的摸底突袭,蒙古人对西夏军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两年后,成吉思汗趁西夏内讧之际(夏襄宗篡位),发动了第二次征夏之战,以五万大军进攻西夏的西北部重镇斡罗孩城。

不过由于西夏人吸取了上次的惨败教训,也针对蒙军的特点做了一些战术性的优化。所以成吉思汗的第二次侵夏战争,最终以粮草吃尽而退兵。事后,成吉思汗做了反省,他认为西夏毕竟也是个强国,想要一灭夏并不现实。于是他转变思路,先解决西夏西部的高昌回鹘,铲断西夏与西域诸部落的联系,彻底把西夏孤立起来。1209年,蒙古灭高昌回鹘。不久后,蒙古第三次征夏战争爆发。蒙古军这一次由河西地区入侵,迂回攻击西夏的腹地。而主力则从北面南下,把西夏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数万人马被歼灭,连大将高逸也被俘虏。

随后,蒙古军直逼克夷门,攻打西夏首都中兴府的最后一道防线。西夏大将嵬名令公统领五万西夏军在克夷门迎战。由于克夷门地势非常险峻,蒙夏僵持两个月,蒙古军不得而胜。但是过长的僵持时间导致夏军上下出现了松懈心理(中间还打赢了一次),被蒙古军抓住他们急于求胜的心理,在克夷门外设伏以待,一战将夏军全歼。随即,蒙军进而围困中兴府,夏襄宗亲自登城激励将士坚守。蒙军久攻不克,便在秋季时分引黄河水灌中兴城。眼看城池要被攻破,夏襄宗急忙派使者向金国求援,金国大臣听说消息后,便请求皇帝发兵救援夏国,内外夹击蒙古。但当时的金国皇帝是愚蠢的卫绍王完颜永济,他说蒙古和西夏狗咬狗,正是我国之福啊,我们为什么要发兵救西夏?

夏襄宗在城内等援军,怎么都等不来,眼看中兴城要被黄河水淹没,便无可奈何的派人向成吉思汗请降。当时成吉思汗也很尴尬,由于黄河水倒灌进了蒙军大营,导致蒙军也被淹了,他便接受了夏襄宗的请降。表示不要西夏的土地,只要求西夏赔款,并答应“附蒙伐金”,一起打金国即可。夏襄宗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得暂且答应,并陪嫁了女儿到蒙古联姻。就这样,蒙古人找到了第一只替自己放羊的牧羊犬。有了西夏的帮忙,1211年,蒙古正式对金朝这个巨无霸开战。值得一提的是,先跟金国翻脸的还不是成吉思汗,而是西夏。

公元1210年,夏襄宗以金国的拒绝出兵救援西夏为由,断绝了西夏与金国维持了86年的宗主关系,兴兵十万攻金国的葭州。第二年,蒙古以15万大军伐金。当时的金国皇帝完颜永济完全搞不清楚蒙古军的突击方向,也搞不清楚蒙古军的战略意图。几十万金军在他这种昏君的指挥下,被蒙古军打的团团转。而蒙古方面的目标则非常清晰金国乃庞然大物,一战必然无法灭金,蒙古军必须采取游动作战,不与金军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只求尽量争取歼灭金军的有生力量,对金国百姓造成恐慌心理。由于金军的主力被蒙古军像遛狗一样,耍的团团转,因而金军的多处城防要塞都兵力不足,无法跟蒙古军的主力对抗。很多守城的金军见蒙古军势大,便开城投降,沦为了蒙古的半奴隶化军队“伪军”。

金国被蒙古西夏联军这么打了三年后,力不从心,再加上金宣宗完颜(靠篡位上台的皇帝)也是个罕见的奇葩昏君。在他的主张下,金国主动放弃中都北京,举国南渡黄河,试图以河水来抵御如狼似虎的蒙古人。蒙古在金军主力南移后,迅速攻占金军在东北的老家,并进入关内,在中原北部一带开始经营。当时的中原有非常多的汉人工匠,金人主动跑了,这些工匠便臣服于了蒙古。在这帮工匠的协助下,蒙古在短短几年时间,便从一支只有轻骑兵的草台班子军队,进化成了拥有轻重骑兵、工程兵、步兵和攻城器的先进混编军队。如果按照这个发展速度,蒙古灭掉金国,指日可待。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影响了蒙古灭金的进程,这个事件就是花剌子模虐杀蒙古商队事件。

为了给商队报仇(当然是借口了)。蒙古军队的主力西征,只留下一万蒙古军和十几万金国伪军镇守蒙古老家。蒙古大军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因为西夏拒绝协助他进行西征(也是借口,主要是怕蒙古大军西征后,西夏和金国联合),对西夏进行了第四次征讨。这一次伐夏之战,由于西夏不敢抵抗,因而蒙古军直接就杀到了西夏国都中兴府,当时的西夏国主夏神宗害怕(夏神宗也是个靠篡位上台的昏君),便弃城逃到西凉府,只留下太子李德旺独守中兴城。李德旺紧急派使者求饶,表示西夏一定会臣服于蒙古。成吉思汗见目的达到,便卖了李德旺一个面子,撤军回师。夏神宗见蒙军走了,才返回国都。

回朝之后的夏神宗认为西夏“附蒙攻金”并没有捞到好处,还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便决定改变策略,与金国缓和关系,主动要求议和,恢复边地互市,但是遭到金国拒绝。比较搞笑的是,奇葩昏君金宣宗认为西夏协助蒙古打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不与西夏议和就算了,反而还授意西北金军趁机攻夏,蚕食西夏领土。
结果这就导致蒙古西征期间,原本是西夏和金国联合反攻蒙古的大好时机,就这么白白的错失了。金宣宗分兵攻南宋和西夏,南宋和西夏则联合抗金。手里只有一万蒙古军的蒙古留守统帅木华黎简直要笑死了。这要是都不能一举铲除西夏和金国,都对不起老天爷的一片好意啊!

七年后,成吉思汗西征大胜而归,以西夏拒绝征兵以及故意不纳质子(人质)为由,兵分两路出击,试图一举消灭西夏。当时,西夏的国主又一次换人了,原本的国主夏神宗因为民怨沸腾,加之成吉思汗对他不满意,逼他退位,他便传位给了太子李德旺。李德旺这个人比他父亲强,他认为联蒙伐金是绝对错误的,便派人与金议和,夏金约为兄弟之国,互相支援。不过,金夏原本是君臣关系,此时金国愿意自降身份跟西夏结为兄弟之国,这说明金国此时混的也不咋滴。两个穷途末路的国家联合,必然也是没卵用了,他们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趁冬天黄河结冰期出兵西夏,仅用10个月就攻陷河西各地,向东进军并围住西夏重镇灵州城,彻底切断西夏东西部联系的同时,扼住了西夏首都兴庆府向南的撤退通道,使西夏朝廷无路可退。当时的夏献宗李德旺直接被吓死了。皇位传给了末帝李。末帝李见无路可退,便决心起倾国之力准备在中兴府和西平府一带与蒙古军决一死战。这一战,蒙古军10万,夏军30万,双方的士气都很高。(蒙古军刚刚西征得胜而归,士气自然高涨;西夏军因为不想灭国,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与蒙古军决战)战役正式开始前,西夏军在都城中兴府和南部重镇西平府各驻守十万大军,两府之间的野外再留十万大军。蒙古军见西夏军严阵以待,便与西夏军隔黄河对峙,双方谁也不敢先动手。

但是由于蒙古底子厚,耗得起,西夏当时日落西山,耗不起。因而蒙古便利用西夏军急于求胜的心理,祭出“围点打援”战术:首先围困西平府,假意要攻城,以刺激中兴府的西夏军队与自己决战,继而又在西夏军队赶往救援西平府的路上,部署大量弓箭手,射杀前进缓慢的西夏步兵和重骑兵。紧接着,最高明的一招来了:蒙古军并不射杀所有的西夏增援部队,而是有意让部分残兵进入西平城。等增援部队进城后,蒙古军再进兵围城,在城外放火。这样不但城内守军不敢贸然出城迎战,城外的西夏援军也进不去。更重要的是,进入城内的军队基本已经接近溃败状态,不仅没有带重武器,也没有携带补给和药品。他们进城,不仅起不到增援的作用,反而还加大了城内的负担。

城外的援军见无法增援,便只能仓皇逃回中兴府,而西平城内的西夏军却已积攒了十几万部队。这些人在城内只能是等死,于是在守将李德任(西夏太子)的率领下,十几万夏军开城突围,决心与蒙古军奋死一搏。然而成吉思汗早已料到这种结局,令几万弓箭手封死了各个城门。夏军的每次突击都被蒙古军如大雨一般的弓箭射退。最终,夏军士气崩溃,十几万主力仅留残兵数万,而蒙古军伤亡还不到一万。攻克灵州后,成吉思汗没理会中兴府的夏军残余势力,而是亲自率军突袭金国,在关中地区横扫一通,杜绝金国增援西夏。五个月后,蒙古主力回师中兴府,成吉思汗派人去中兴城内招降,但西夏方面拒绝投降。

又过了一个月,中兴府内粮食绝尽,军心士气崩溃。当时又恰巧遭遇地震,中兴府内的房屋倒塌,瘟疫横行。夏末帝认为抵抗不下去,便无奈投降。当年七月,成吉思汗死,末帝投降。成吉思汗死前曾留遗嘱,要求灭了党项人。窝阔台继位后,秉承成吉思汗的意思,打算屠杀中兴府。但察罕力谏而止,于是蒙古军最终只是屠杀了西夏皇室,没有屠城。自此,持续了21年的蒙夏战争以西夏的灭国而结束。七年后,金国灭亡。中原大部分地区遂归顺了蒙古,只剩下一个战战兢兢的南宋还在坚持抵抗。最后做一个总结:蒙古军队的厉害之处其实不在于他们的骑射本领,因为要论骑射,西夏和金国也不差。蒙古军真正能吊打党项人和女真人的地方,是他们的战术和战略。

蒙古军的战术一般分五步:

第一步是利用地形迷惑对手,让对手有一种心理上的优势感;

第二步是诱敌深入,诱导对手,让对手以为可以一战而克敌;

第三步是利用对手的速战心理,将其引入早已设好的包围圈;

第四步是以骑兵突袭,包抄侧翼,切断对手的所有后退之路;

第五步是反复袭扰,绝不跟对手近战,用时间慢慢拖垮对手。蒙古军用这种战术先打西夏,再打金国,包括打后来的西辽、花剌子模,都是如此。可谓是百试不爽。

再说战略。蒙古军的战略也有五个特点:

第一、绝不漏过对手的任何弱点,坚决以自己的强项攻对手的劣处;

第二、绝不打肉搏战,坚决使用运动战,并以运动战消耗对手锐气;

第三、绝不心慈手软,以屠杀的方式瓦解对手的心理,战迫使对手主动投降;

第四、最大限度利用降兵降将,让这帮人打先锋,避免蒙古精锐的无谓损失;

第五、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开战后便抢占战略要地,将敌军分割后逐个击破。

元末明初时,蒙古军的骑射本领其实并没有退化,但是战略眼光退化的厉害,可以说是毫无战略眼光可言。这也是为什么元朝会被明朝赶回草原的原因之一。

西夏为什么没有单独的西夏史?是被蒙古灭族了吗?

不知道提问者所说的单独的西夏史指得是什么,但是在二十四史中,是没有单独的西夏历史的记载。这一点大家可以去考证,但是在宋朝的记录里,有一些关于西夏的记录,也就是说,西夏的历史被归类到了宋朝里。当然二十四史是由当时的皇帝钦定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个人的喜好

但是从古代的历史上来说,西夏确实是一个小国,各方面都不够发达,很多时候是长时间依附在别的国家下面,是一个少数民族成立的政权,所以说并没有太多的笔墨去渲染。很多时候,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尤其是关于宋朝的影视剧中,老说西夏来犯,大家慢慢就觉得西夏多么强大,实则没有。

至于到底有没有被蒙古灭族,我国的史学家给出过断论。在成吉思汗进军西下的时候,西夏人民做出过十分激烈的反抗,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还是被灭过了。但是灭国不代表灭族,很多西夏族人颠沛流离到了祖国大地,甘肃,浙江这些地方都有西夏民族的传承。因为确实也是一个比较小的民族,所以被关注的比较少。

西夏确实没有单独的历史确实是事实,但是也确实没有被蒙古灭族,也是就是灭国。但是哪怕是这样,大家也没有把这个国家遗忘。因为毕竟也是存在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2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