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去世

人生百味 2023-12-31 16:32:06

1994年4月22日,死神悄悄地带走了尼克松--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两个小时后,克林顿总统在白宫玫瑰园亲身宣布了这一消息,并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

尼克松的一生历经成功和失败。『永久不要放弃奋斗』这句尼克松曾屡次讲过的话,不但集中地反应了他的性情,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13年1月9日,理查德-尼克松诞生在离洛杉矶市不远的小镇约巴林达,由于家境清贫,他常常去地里采豆角,或上街卖雪糕,有时也帮助父亲料理小店。艰辛的生活培养了尼克松坚韧不拔的精神。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去世

中学时期的尼克松对未来充满了理想。他最早想当1名工程师,社会上的一些不公正现象又使他下决心『当1个不受贿的律师』,在杜克大学法律系就读时,他显示了出色的从政素质,他是学校辩论队的主力,曾在南加州大学生对抗赛中以伶俐的口齿取得即席演讲第1名。

1937年尼克松取得法律学士学位,在加州小镇惠特尔的1个律师事务所工作。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到海军服役,在南太平洋上履行任务。在惠特尔任律师期间,他在1家剧院观看彩排时,偶然遇见了出身清贫的高中女教师帕特,对她1见钟情。1940年6月,他们在1间车库的楼上筑起了爱巢,从此开始了风雨兼程的共同生活。

从1946年起,尼克松开始步入政坛。他前后当过众议员、参议员,1952年作为艾森豪威尔的副手被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大选获胜,39岁的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之一。从1952年到1960年,他担负副总统达8年之久。1960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中以微弱票差被民主党人肯尼迪击败。

竞选总统失败后,尼克松在洛杉矶重操律师职业。1968年他重返政坛并赢得大选成功,当选为美国第37届总统。宣誓就职后,他宣布了尽人皆知的『尼克松主义』。他的这一理论在于减少美国在海外的军事气力,同时通过经济和军事支援,支持美在世界各地的盟国,确保美的战略利益。1972年他连任总统,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

在任总统的6年里,尼克松曾屡次显示了国际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家的胆略,其中最引人注视的是1972年他对中国历史性的访问。访华期间他与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从此打开了美中关系的大门。同年,他还作为美国总统首次访问了莫斯科。

正当尼克松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在国际舞台上折冲尊俎之际,『水门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历程。1972年6月17日,5名男子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设在华盛顿『水门』饭店的办公室内被捕,他们被指控犯有窃听电话和安装电子窃听器的罪名。他们企图打探民主党人掌握的有关尼克松兄弟同1个百万富翁之间的商业关系的情报和文件。在案件审理中,人们发现尼克松本人与此事有牵连。1973年10月,尼克松不能不交出与此有关的录音带,并于1974年8月8日宣布辞职,这对他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虽然离开白宫时,他在直升飞机机舱门口做的手势10分坚定,内心却痛苦万分。

退出政治舞台后,尼克松与妻子帕特住在新泽西州,他闭门谢客,心情忧郁,只有妻子能够宽慰他,陪伴他,并帮助他找到了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著书立说。他常常在半夜起来做笔记,白天用弹钢琴来调理自己的生活节奏。终究,他又1步1步地回到了政治舞台。

1976年2月,他作为1名普通公民访问中国,1977年他接受电视记者的采访,1978年开始撰写回想录。1981年他作为美国代表团成员赴开罗参加萨达特葬礼,这是他离开白宫后第1次以官方身份参加国际活动。198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了1张尼克松的照片,标题是:《他回来了》。他的回想录成了畅销书,他成了尔后几届总统的座上宾。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特别关心国际局势的发展,在临终前不到1个月,还冒着酷寒到莫斯科访问。在住院头几天,他接到生前撰写的最后1本著作《和平以后》,打算亲身再过目1遍。就在病倒前,他还在撰写为共和党募捐的讲话稿。

尼克松谢世的消息惊动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发出唁电,吊唁这位在角斗场上奋斗不息的政治家。4月27日,尼克松长眠在他的诞生地约巴林达。4年前,以尼克松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在这里落成,尼克松在出席落成仪式时曾这样概括他的处世哲学:『失败固然使人悲痛,但是,最大的悲痛是在生命之旅中既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

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面来访的尼克松

美国政府在他的诞生地为他举行葬礼,前总统福特发表演说

尼克松1家在1953年圣诞节

尼克松和赫鲁晓夫之间著名的厨房对话

竞选连任获胜后宣誓就职

尼克松和他的妻子帕特(右2)、两个女儿及女婿在一起(1970年)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职

尼克松生前访华期间拜见邓小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