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华州张桥村白崖湖石上的7款摩崖题咏

华里士 2023-12-31 16:21:16

张桥村的白崖湖石

作者 阎广勤

华州柳枝镇张桥村的移山潭,历史上曾被称为“白崖湖”,古代的白崖湖碧波荡漾,风光旖旎。此湖虽早已干涸,但湖边有一块巨石却保留至今,人称“白崖湖石”。此石平地突兀,成倒梯形,上宽下窄,高约5米,宽约8米,长约9米,顶部长有一棵柏树,人称“空中悬柏”。此树高约5.6米,树围1米,南北枝展3.36米,东西枝展3.95米,虽扎根石上,但生机不减。民间传说为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所植。

张桥村“空中悬柏” 张文摄

此石南数百米外为半截山,北宋熙宁五年(1072),此山崩裂,其下水出,形成一个大如郡城、水深数十丈的湖泊,即白崖湖,又名移山潭。白崖湖山光水色,澄萍数里,风光怡人。此石以形状怪异、石上生柏的奇姿为白崖湖平添一份景色。明清两代,游人如织,在此石上留下了一些摩崖题咏。“移山灵湫”为明代华州八景之一。

直到清末,白崖湖仍周回百亩,以后,水面逐渐缩小。上世纪五十年代,引水他流,白崖湖成为一片农田,而石与柏仍保存完好。石上的摩崖题咏可见者7款:

第一款为明朝万历元年(1573)五月,潼关兵备副使蔡可教的题词:

万历元年五月,潼关兵备副使蔡可教过此,澄潭数里许,爽气逼人。倚大石而盘桓者久之,乃记。

第二款为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与友人朱非二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题词: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袁中郎、朱非二 同游。

第三款为华州人郭宗昌于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题的《白崖湖记》:

湖故无名,然有名,虽谓无名可久?欲易以“白崖”,以白崖诸峪水注焉,故也。顾因循未果。是岁秋望,置酒湖上,西露初零,金风乍涌,山移远影,水涨新痕。客无猥俗之谈,人有泉石之韵。因题巨石,印可于山灵,当必以余为知言。万历甲寅,郡人、沚园主郭宗昌胤伯记。

第四款为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时任华州知州的娄杰所题:

大清乾隆甲申春仲,署华牧娄杰,公余偕友游此。见潭水澄清,山岚耸翠,或临流而把钓,或登高而赋诗,神怡心旷、竟日低徊。爰记数言,以志一时之盛云尔。

第五款为署名“党人”,不知何年所题:

山水一望。党人。

第六款、第七款漫漶不清。

上述第二款题词的袁宏道是明朝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字中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稽书郎中。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为中国文学史上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万历三十七年(1609)夏末,袁宏道被任为陕西主试,在西安主持陕西的乡试。试事完毕后在返京途中,于九月到了华州。曾偕友人朱非二游白崖湖。除此题词外,还赋诗一首:“直从镜里窥东海,还向峰顶忆北琨,趺坐石盘须尽醉,浮生别具一乾坤。”

上述第三款题词的郭宗昌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字胤伯,华州甘泉里(今县城东)人,善于鉴别书画金石,是知名的金石学家。他自号“沚园主”,因其在白崖湖以北,今柳枝镇与莲花寺镇之间的刘家潭一带建一园林,命名“沚园”故。

白崖湖石因造型奇特,石上长柏,名人题咏,见证历史而成为华州东部的著名景观。

附注:上文中录入的明清摩崖题咏,为便于读者阅读,将原文的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异体字改为正体字,并予以标点。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阎广勤

图片拍摄:宋朝峰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9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