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宣布取消车臣共和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反恐行动状态,标志着第2次车臣战争的正式结束。
具体内容
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16日宣布,自莫斯科时间当天零时起,取消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反恐行动状态。车臣总统卡德罗夫说,车臣已成为俄罗斯『最安全的地区』之一,并将4月16日定为共和国节日。但是,车臣今天的安定局面来之不容易。
俄国家反恐委员会发布通报说,这一决定是根据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唆使作出的,将为车臣局势进一步正常化、恢复和发展当地社会经济创造条件。通报还说,车臣从即日起将不再采取有别于俄罗斯其他地区的反恐行动。车臣反恐指挥部已奉命对实行反恐行动的兵力和设备进行了相应调剂。
车臣总统卡德罗夫表示,相信反恐行动状态的取消将会增进车臣经济的增长,并认为有必要提高车臣的建设速度,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他说,反恐行动状态吓跑了许多外国投资者,那时车臣没有自己的海关和国际航线,而如今车臣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他还流露,车臣政府已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将格罗兹尼机场建设成为1个国际机场。俄罗斯航空公司负责人也对媒体表示,由于反恐行动状态已取消,只要车臣地方当局提出相应的建议,就能够研究使格罗兹尼机场获得国际机场资历的问题。
1999年,由于车臣局势动荡,时任俄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关于组建北高加索军队联合集群、准备在车臣展开反恐行动的命令。随即,俄联邦军队开始在车臣展开反恐行动。
最近几年来,俄在车臣采取的反恐措施获得显著成效,当地局势渐趋稳定。卡德罗夫于今年3月25日提出取消在车臣实行的反恐行动状态的提议。他认为,车臣境内的恐怖份子已被粉碎,武装份子头目已被消灭或逮捕,车臣护法机构有能力控制当地局势和保障安全。这一提议得到了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的积极回应。梅德韦杰夫于3月27日责成俄联邦安全局研究在车臣继续实行反恐怖行动状态的公道性问题。
车臣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1个共和国,地处于北高加索山区,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分享1条很长的边界。
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和俄罗斯军队进行了屡次冲突,最大的冲突爆发在苏联解体后的10年内,终究车臣非法武装全军覆没。但小范围冲突时有产生。第2次车臣战争
第2次车臣战争于1999年8月26日开始,俄罗斯联邦在这次战争中重新夺回对车臣的控制权。
在莫斯科、布伊纳克斯克等城市接连产生多宗炸弹爆炸案后,俄罗斯政府指责是车臣分离主义份子所为。1999年10月1日俄罗斯部队进入车臣。俄军的行动终结了车臣伊奇克里亚共和国当时实质上的独立,使联邦政府重新控制该地区。
在战争早期,俄军及车臣当地的亲俄民兵联手对抗车臣分离份子,经过冬季围城后,于2000年初夺取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车臣分离份子在尔后数年继续以游击战情势对抗俄军并残暴杀害战俘。另外车臣叛军也有发动针对平民的恐怖攻击,并焚毁作为俄罗斯族宗教场所的东正教教堂。然实际上俄军及叛军双方也都被指犯有很多侵犯人权的事件。
到2009年止,俄罗斯大致上已重创了叛军的活动能力,大范围的战役已停止。俄国陆军及内务部队不再驻守各条街道。在战争中损毁严重的格罗兹尼正在重建中。不过北高加索地区仍有零星的暴力事件;偶然有以俄联邦及地方政府部队为目标的炸弹爆炸及伏击产生。
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政府官方宣布车臣的反恐行动正式结束。3个月后,流亡外地的车臣分离份子领导人艾哈迈德扎卡耶夫要求从8月1日起对车臣警察实行停火,他表示希望『从这一天起车臣人不会再向同胞开枪』。
战争中的准确死亡数字不明,非官方估计有25000人至50000人死亡或失踪,大多数是车臣平民。俄罗斯方面逾5200人阵亡(根据俄国官方数字)。有民间团体估计俄军方面(至2005年)有约14000人阵亡。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7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