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靖难之役之际大明朝处处充斥着内斗,蒙古人为什么没有卷土重来

众妙之门 2023-06-15 10:19:01

靖难之役之际大明朝处处充斥着内斗,蒙古人为什么没有卷土重来

很多人都不了解靖难之役的蒙古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不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但是明朝的历史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在公元前1399年,朱棣的官职被撤走,这对于他来说无异于是巨大打击,自己一手的努力被别人随便一句话就化为泡影,朱棣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著名的靖难之役就此展开。

而这场靖难之役的最终结果果然没让朱棣失望,在长达和建文帝三年的斗争中,朱棣成功的打败了建文帝,自己登上了龙床。不过倍感疑惑的是,靖难之役的这三年里,大明朝处处充斥着内斗,全国上下都充满着火药味,而正是这危难之时,盘踞北方的蒙古人为啥没有主动出击,接这个机会卷土重来呢?

朱棣的未雨绸缪

如果说蒙古人真的卷土重来那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朱棣必将遭受灭顶之灾,到时候朱棣面对的是前后夹击,自己将绝无生存的可能。而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之前其实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筹划靖难之役之前朱棣已经做好了全面评估。

为了防止蒙古这个敌人成为自己真正的敌人,朱棣早就拉拢了蒙古的一些部落,而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这些蒙古人不但没有成为自己的敌人,反而成为了对抗建文帝的有力帮手。说白了,朱棣之所以敢发动靖难之役还多亏了这些蒙古人的帮助。要不然给他朱棣十个胆子,也不敢挑战整个大明朝啊。

朱元璋把基础打扎实了

朱元璋虽然是一个乞丐出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在把元顺帝给赶出去以后,朱元璋还不放心,对元顺帝又展开了大规模进攻,历史记载中的八次红发蒙古之战就是朱元璋的杰作。

当时明朝虽然建立,国家虽然还没有完全稳定,但是朱元璋坚持派兵出入荒漠大,将常遇春等人都曾多次进入北漠对蒙古人展开追杀。而战争给明朝带来了太多的战利品,特别是牛羊马等用作战争物资的用品。朱元璋早期的一系列对蒙行动,不但赶走了盘踞在北方的蒙古人,而且也让北元势力断开了与蒙古的联系,各个部落之间独自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

蒙古各族部落四分五裂

归根到底,虽然朱棣有着未雨绸缪的本领,也多亏朱元璋早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不过单单凭借这两点还不足以让朱棣全身心投入到和建文帝的斗争中。最主要的让朱棣放心的是蒙古族自己也有内斗,他们也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我们都知道,蒙古族之所以强大是在他们各部落统一的前提之下,但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整个蒙古部落四分五裂,就算有一些蒙古部落想要卷土重来,但是实力当面差距甚大,有什么资本和朱棣叫板呢?

归根结底,蒙古人没有卷土重来并不是他们想不到这一点,而是事实情况根本不允许他们实施计划。靖难之役,虽然成就了朱棣,不过长远来看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蒙古人没有卷土重来,但是却也导致了蒙古人南迁,最终导致朱棣不得不北伐。

虽然也成就了朱棣统治期间的盛世现象,不过一个土木堡之变彻底让明朝历代以来的积累彻底化为泡影。历史就是如此让人捉摸不透,谁也想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历史的步伐总是走在我们前面!

放牛娃朱元璋 开创的大明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朱元璋建明]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应天(今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太子,设官分职。至此,明王朝正式建立。
[建文改制]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元漳在位31年,死时刀岁,同月十六日葬于孝陵,溢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同日,皇太孙朱允文即帝位,以第二年(公元1399年)为建文元年。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当建文帝准备肖U夺燕王时,燕王朱棣便举兵反叛。明建文四年(公元 1402年)六月,燕军攻入京城,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文皇帝,改元永乐。
[迁都北京]
北京宫殿、郊庙的大规模营建开始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历经四年完成。永乐十九年(公元 1421年)正月初一迁都基本完成,十一日大祀南郊,十五日大赦天下。从此,北京就成了明王朝的都城。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海内,耀威异邦,抚剿逃亡海外的臣民,获取异国珍宝奇货,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起派郑和几次下西洋。
[永乐北征]
永乐年间,明成祖五次率兵亲征,打击居于漠北的蒙古贵族对内地的侵扰和破坏,这就是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
[永乐大帝去世]
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 1424年)同年七月十八日,成祖回师至榆木川(今内蒙乌珠穆沁东南)时,因病去世。
[仁宣之治]
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即帝位,改元洪熙,是为仁宗。
  朱高炽经历了坎坷的道路才得以继承大统。他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年),为朱棣的嫡长子,洪武二十八年(公元 1395年)被明太祖朱元漳册封为燕世子。宣德元年(公元 1426年)八月初一,朱高煦乘北京地震之机,在乐安(今山东广饶东北)举兵造反。明宣宗亲率大军征伐,很快将其击溃,并把他囚禁入狱,后杀之。
[明英宗即位]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拥朱祁镇为帝,即为英宗。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公元 1449年七月,也先分东、西、中三路大军攻打中原,北疆告急。
[于谦保卫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城,势不可
挡,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迂都城。兵部侍郎于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勤王救驾。随后,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于谦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

精粮足,人心稍安。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初六,也先挟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卫战开始。
[夺门之变]

也先率领瓦刺军在北京城下惨遭失败后,贼野心勃勃地企图卷土重来。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也先又开始与明朝展开激战,都被明朝军队挫败。军事上的屡次败退导致也先进犯明朝的实力大大减弱,加上明朝已另立皇帝,挟持英宗已失去了当初的意义。也先于是改变对明朝的策略,送回英宗,与明朝议和。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英宗返回北京,做了太上皇。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镇正式复位,改年号为天顺。朱祁镇命徐有贞掌管机务,第二天加封其为兵部尚书,将于谦、王文等逮捕入狱,全部杀害。二十一日,明英宗宣布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封石亨为忠国公。朱祁镇复辟帝位终于成功。历史上称这件事为“夺门之变”。
[明宪宗即位]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初七,明英宗朱祁镇去世,时年38岁。天顺八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子朱见深即帝位,是为明宪宗。大赦天下,以翌年为成化元年。
弘治中兴]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宪宗朱见深去世。九月六日,明宪宗第三子朱佑樘即皇帝位,是为明孝宗,大赦天下,以第二年为弘治元年,庙号孝宗。
[武宗乱政]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明孝宗朱佑幢去世,其长子朱厚照即帝位,以第二年为正德元年,大赦天下,是为武宗。
[宁王谋反]

朱袁壕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嗣宁王,早已心蓄异谋,不安王位,加之术士的教唆,野心逐渐增长。先后行贿刘谨,拉拢兵部尚书陆完,向权臣献金献宝,又投朱厚照(武宗)所好,贡上特别奇巧的四时灯数百个。

  朱袁壕为实现其篡位的愿望,竟想出以
子入嗣的办法,拜托钱宁、减贤等设法使其子“司香太庙”。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朱厚照近臣江彬、张忠与钱宁、臧贤相互倾轧;张忠多次向朱厚照称赞朱袁壕既贤且勤,意思是说武宗反而不贤不勤。朱厚照即下旨收宁王护卫,归还所夺民田。朱袁壕知道这一消息,干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自立为帝,且以致仕都御史李士实、举人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大元帅职,纠集兵马10万,准备出鄙阳湖,下九江、南康等地,攻下南京后正式即皇帝位。
康戌之变]
严嵩当权之际,边患严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率军犯大同。
[严嵩遭贬]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年)五月,明世宗勒令内间首辅严嵩辞官,其子严世藩被捕入狱。
[荡平倭寇]
   明代倭患早在洪武二年便已开始。
[张居正改革]

大学土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广江陵县冲湖北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二十六年(公元
1547年)进士,历任编修、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间大学士、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等职,是明代著名政治家。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七月,他与宦官冯保的私交很好,两人共同辅助幼年明神宗执掌朝政。神宗即位只过了一个月,大学士张居正即利用宦官冯保将高拱排挤掉,代之为首辅,并推荐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间人学士,参颅机务。至此,张居正、冯保两人执掌明王朝政权。
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是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的统称。
[宁远大捷]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13万攻明,连续攻克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和塔山七城,继而围攻宁远,致书袁崇焕要他投降。当时袁崇焕官任宁前参政,在大兵压境、外无援兵的危急关头,袁崇焕大气凛然,毫不害怕。他和总兵满桂、副将朱梅、参将祖大寿等集将士赦血誓师,坚守宁远。
[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于崇帧十七年(公元
1644年)春节,正式宣布建国。将西安改名为西京,国号“大顺”,建元“永昌”。
崇帧帝自缢煤山]

崇帧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大顺军队十北京城下会师。十七日,李自成亲率大军环攻九门。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云梯奋力攻城,越墙而人,攻破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出降。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是发生在清初(1644-1662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满族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族发展来的。明朝初年,他们分散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松花江、牡丹江、绥芬河流域。16世纪80年代起,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用了3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他建立后金国(后来改国号为清),他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即清太宗)逐步统一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屡次侵入长城以南地区。
  公元1644年3月,正当清军要打进山海关时,李自成攻进北京。不久,明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军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起义军以后,乘胜向北京进军。1644年5月,清军进占北京。
  与此同时,明朝在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王朝。就在这年五月,他们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年号弘光,建立了南明的第一个政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武备废弛,台湾、澎湖的防卫力量逐渐削弱,给外敌窥伺造成可乘之机。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1646年,清军占领福建。1662年2月,荷兰殖民者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荷兰在台湾的所谓“总督”科业特和他的残兵败将狼狈地从台湾撤走。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如果朱元璋不杀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三人,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性有多大?

朱元璋杀不杀胡惟庸、李善长、蓝玉,跟大明江山改不改姓没有关系,他杀了也没见大明江山改姓啊,只不过皇帝的世系从朱标一系转到了朱棣一系。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允炆就成为朱元璋法律上的接班人,朱元璋可是有儿子的,但是选择了孙子为继承人,考虑是嫡长子继承制,同时朱元璋为了让朱允炆顺利接班,他以各种罪名杀了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

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被杀,自身也有很大的问题,但朱元璋杀功臣的主要目的还是担心皇太孙朱允炆太年轻,无法管住这些功臣,为了让朱允炆顺利接班,朱元璋不止杀了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三人,还杀了很多人,比如冯胜、傅友德、周德兴、朱亮祖、胡美等人,这无意也让当初随朱元璋一起起事的那批功臣死亡殆尽。

所以有人说,是朱元璋杀了功臣,导致朱允炆与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失败,然后朱棣就代替了朱允炆,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我认为即使朱元璋没有杀功臣,朱允炆也不是朱棣的对手,也是要败给朱棣的。

这一切是因为朱允炆的削藩太过急进与激烈了,失去人心。朱允炆一下子废除了三个藩王为庶人,逼死了一个,这些可都是朱允炆的亲叔叔,太过急躁的削藩让藩王人人自危,也导致了朱棣的靖难之役。

再一个,朱棣无认无论是能力、阅历、用人都是远超朱允炆的,整个靖难之役,朱允炆完全就是瞎指挥,他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相反朱棣有,最为重要的就是朱允炆的用人,他把李景隆这个人提拔为军事总指挥,可以说李景隆是一场胜仗都没有打过,而且最后还投降朱棣打开了南京的城门。

我甚至都怀疑李景隆是朱棣的人,处处在帮助朱棣,包括打仗和开城门,当然这是后话,回到题目上来,如果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这些人在,面对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朱允炆也不可能取胜。

因为朱棣与朱允炆之争,其实就是帝位之争,对于朝臣来说,他们不太敢介于争端,更多就是坐壁上观或者消极观望,从朱棣与朱允炆的对比来看,朱允炆虽然是皇帝,掌握着绝对的资源,但是朱棣能力强,资历强,威望高,朱棣取胜的可能性更高。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朱棣与朱允炆之争时,只要朝臣保持中立,朱棣赢的可能性就大,朝臣一旦深度介入这种事,就在拿身家性命赌谁赢了,只要是有点眼光的人,都会认为朱棣赢,尤其是像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这样有眼光和身经百战的将领,这样的话,历史还是会选择朱棣。

但是不管怎么样,大明江山都没有改姓,还是姓朱,只不过是换了个人来坐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