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乾隆留下三大隐患,嘉庆想努力也无法挽救

以史为鉴 2023-06-15 10:07:40

乾隆留下三大隐患,嘉庆想努力也无法挽救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嘉庆。

嘉庆在清代历史上算不上是一个有为之君,他的治国理政能力是无法与乾隆相比的。不幸的是,在大清最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力挽狂澜的时候,偏偏出了这样一个平庸的守成之君。不过,责任也不能全推给嘉庆,至少在他亲政以后,有下面三个问题是乾隆的历史遗留。

一是吏治腐败。乾隆晚年陶醉于盛世景象之中,志满意骄,自以为是,对一些切责实弊,指陈自己过失的意见十分反感。各级官员为了迎合他的虚骄之心,刻意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

尤其是晚年重用和珅致使官场吏治陷入腐败的泥潭不能自拔,上至朝廷,下至地方,贪赃枉法的风气十分盛行。官吏队伍中很少有人将国计民生放在心上,处理政务多是因循苟且,不思进取,效率极低。而在营私舞弊、搜刮钱财方面,却是人人踊跃,高明而又圆滑,贪污事件层出不穷。

乾隆为此曾诛戮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其中包括不少皇亲国戚和督抚大员,但除此之外他并没有采取多少彻底的措施。乾隆惩治的贪官都属于为恶极大、罪行无法掩饰者,其他相互包庇、逃脱法网的人占了一大部分。

二是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始于康熙中叶,到了乾隆中期,土地集中的现象已经极为严重。当时的状况是:占有土地的人还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二,其余的人,不是沦为佃户,就是变成乞丐或流民。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就拿和珅来说,他占有田地8000顷,甚至连他的奴仆刘全占田也达600多顷。

失去土地的贫苦百姓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朝不保夕。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的一个夜晚,北京城就有8000多乞丐冻死在街头,其惨象触目惊心。与此同时,统治阶级的生活与贫苦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乾隆皇帝喜欢炫耀,他先后六次南巡,再加上连年用兵,耗资无数,劳民伤财。在皇家婚丧寿庆的仪式和众多的园林工程中,乾隆也是大肆铺设陈,尽情挥霍。清初的社会风俗崇尚俭朴,官僚地主们的穿着多用土布、黄麻制成,冬天穿着皮衣的人也不多见。到了乾隆末期,社会风俗变化极大。官僚地主阶层无不沉浸在奢华的氛围中。统治阶级的纸醉金迷和贫苦百姓的备受煎熬,预示着社会的衰败和动荡。

三是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在官僚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下,社会矛盾激化了,下层民众反抗斗争接连不断。乾隆中叶以后,先后爆发了山东王伦起义、甘肃少数民族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湘黔苗民起义等规模较大的武装斗争。下层人民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如澎湃汹涌的波涛,强烈冲击着王朝的统治,使它日益走向衰朽。

上述情况表明,摆在嘉庆面前的形势是严峻的。乾隆的去世给当时的政局带来了一场转机,为了扭转衰败的政局,嘉庆以铲除和珅打响了亲政的第一炮。不过,惩办和珅的同时,嘉庆并未在全国掀起一场较为彻底的反贪运动,和珅遍布各省的党羽也并未遭到清算。或许嘉庆是担心动作过大会影响朝局的稳定,但此举也证明了他的魄力不足。

此后,嘉庆帝也推出了一些新政,史称“咸与维新”,但整体来看,效果并不好,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加上持续数年的白莲教起义,让本已脆弱的大清元气大伤,尽管最终是扑灭了,但衰败之势已无可挽回。

嘉庆帝本意是想做一个好皇帝,他个人的确实也较为低调俭朴,但面对时局的艰危,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作了泡影,以致于后人对嘉庆帝的态度平平淡淡。从这一点来看,嘉庆帝无疑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乾隆禅位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其中真相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政治危机?

其一就是乾隆的不放权;
其二就是和珅的位高权重;
其三就是吏治贪污问题;
其四就是白莲教等农民起义
盛极必衰似乎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摆脱不了的魔咒,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大唐了,而造成这种转折的皇帝就是唐玄宗。开元时期,大唐走向极致的繁盛,天宝末期,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的盛世戛然而止,此后就是一百多年的大唐挣扎史。而在大清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处在节点,准确来说应该是制造节点的皇帝,即乾隆帝。

所谓康乾盛世是在乾隆皇帝时期真正实现的,这种实现并非全是乾隆帝的功劳,毕竟在他之前的数位皇帝,从后金的建立者努尔哈赤一直到雍正帝,都称得上是好皇帝,早已经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乾隆帝不过是站在祖宗们的肩膀上继续为盛世的到来点一把火。
但很显然,乾隆帝确实点了火,盛世也确实到来了,但将所有功劳不知不觉据为己有的乾隆帝飘了,自称什么十全老人。他不知道或许假装不知道,盛世的表象下是已经僵化的制度和从根部开始腐烂的吏治。乾隆帝或许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但是年龄的增加让他滋生了享受的因子,花钱如流水已经不足以形容乾隆帝,动辄大排场、大动作、大消费。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爱新觉罗·弘历

有功之人自然应该享受最高级别的待遇,但是乾隆时期的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加重,和珅遍布全国的关系网使得各种名目的盘剥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的日子自然好过不到哪里去,极致的享受与极致的困顿一碰撞,那就是猛然一声炸裂。
从乾隆四十年(1775年)开始,民间的起义就开始冒头,越到乾隆晚期越严重。而乾隆皇帝不知不觉已经在皇帝这个位子上做了将近六十年,眼看就要超过清圣祖了,孝顺的乾隆皇帝决定让位于儿子嘉庆帝,然后自己做了一个太上皇帝。实际上这个让位也只是个形式而已,大事还是乾隆帝说了算,嘉庆帝这个皇帝的地位顶多比太子高那么一点点。
明明是一国之君,却对大部分的国政没有干涉的权力,这放在谁身上也不好受。但是国无二主,也就是说嘉庆帝只是多了一个身份,但手中的权力很可能更加的少,父子俩的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乾隆帝让位不代表让政,嘉庆帝登基不代表亲政,该有的权力没有,必将导致矛盾。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爱新觉罗·颙琰
这方面的例子古已有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为了专注对外军事扩张,让位于儿子赵惠文王,后来赵武灵王被围困在沙丘行宫三个月,活活饿死,身为儿子的赵惠文王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在沙丘,仿佛不知道这件事。
再比如唐睿宗曾在先天元年(712年)让位于太子李隆基,而“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于上皇,余皆决于皇帝。”结果后来李隆基除掉了太平公主逼着唐睿宗真正让位然后正式亲政。
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位想有所作为的皇帝甘愿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拱手让人,所以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都很微妙,最正常的情况就是太上皇被软禁起来,以防他擅权。但是嘉庆帝还没有那个实力与乾隆帝做对抗。但父子俩的斗法必然一直没有停,暗流涌动中的权力竞争是这一时期的第一重危机。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白莲教起义
嘉庆帝的憋屈并不仅仅是乾隆帝的不让权,还在于乾隆帝给他留下来的烂摊子,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嘉庆帝登基的那一年,仅仅隔了不到两个月,白莲教起义就开始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一起义传播范围极广,持续时间也极长,一直到嘉庆七年才被平定。
而白莲教之所以起义,自然是在乾隆帝时期就已经埋下的祸根,前文说了,乾隆帝和和珅等官员的极致享受与百姓的极致困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白莲教正式利用百姓心中的怨恨来对抗朝廷。
如果说乾隆帝的不放权是现实给嘉庆帝的第一个打击,那白莲教起义就是第二个打击,而和珅的势大欺主就是第三个打击。和珅一度在乾隆晚年被称为二皇帝,权力甚至在嘉庆帝之上,嘉庆帝受制于乾隆帝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受制于一个大臣,他内心的憋屈可想而知。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钮祜禄·和珅

但他的反抗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毕竟和珅经营多年,早已经将帝国的整个吏治搅得不成样子,而且有乾隆帝在那里,嘉庆帝很难放开手去处理和珅的问题。
吏治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库的亏空就一直是个大问题,而平叛需要大量的钱财,这个钱财从哪里出?从百姓出的话,又会反过来让白莲教起义更加强大,如果从国库出、从官员那里出,又无从下手。所以我们看在乾隆为太上皇的这段时间,嘉庆帝对于白莲教是有镇压的,但是镇压的效果并不明显。

直到时间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的正月,距离嘉庆帝登基已经过去了四年,乾隆帝去世,嘉庆帝迅速亲政,然后又迅速拿下了和珅,开始整顿吏治,处理贪污腐化问题,全面镇压白莲教起义。

所以我们看乾隆帝为太上皇的这段时间,嘉庆帝太难了,他面对多重政治危机,其一就是乾隆帝的不放权;其二就是和珅的位高权重;其三就是吏治贪污问题;其四就是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当然这只是国内存在的政治危机,而国际上来看,嘉庆帝出生的时候,正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在这个工业革命的浪潮里,我们落后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巨大的政治危机已经埋下,在不久的未来等着清朝的皇帝们。

总结:权利真好,我真得再想活它五百年!

乾隆让位嘉庆的背后,潜藏着哪些秘密?

乾隆让位嘉庆的背后,其实是想留一个前无仅有的名声。乾隆对于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在位几十年兢兢业业,也开创了大清盛世,甚至到了乾隆统治的中期,达到了大清王朝的巅峰盛世。但如果继续发展,按照历史规律的话,势必要走下坡路,所以为了保全自己的美名,乾隆选择提前禅让皇位给嘉庆。

(一)大清王朝的鼎盛时期是在乾隆的统治下达到的,而按照正常情况下的发展规律,事物一旦达到了顶端就会开始下滑。而乾隆是如此重视自己名声的一位帝王,肯定会提前做好禅让工作,让美名永远加身。前所未有的功名是历代帝王的追求,所以很多君王都拼尽全力,甚至不顾及后果的发展国家,为的就是让此时的朝廷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康熙在位时期虽然说颇有成效,但是在他的一番政策之下,朝廷中出现了很多类似于和珅类的官员,朝中风气多腐败不堪,上至帝王下至官员,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按照这个规律发展下去,大清王朝的盛世必定开始走下坡路。

(二)九子夺嫡的历史经历对乾隆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深知皇子们的争夺战是多么的激烈和残忍。而且权力交接的风险性和未知性是非常大的,所以为了降低这方面的风险,乾隆选择提前禅让皇位。而且在乾隆即位之时,为了表达对于康熙的尊重,他曾经许下过要把在位帝王年份最长的名声留给康熙,所以他此时已经耳顺之年,是该时候践行自己的诺言了。

综上所述,乾隆禅让皇位给嘉庆的这一步走得是十分完美。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皇子夺敌战争的激烈性,而且还为自己保存了盛世的美名,可谓是一举多得。

大清王朝覆灭原因,是由于嘉庆帝坚持“接班人”思想吗?

大清王朝覆灭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朝的腐朽,而嘉庆帝坚持“接班人”思想只是大清王朝覆灭的加速器。那么为什么说大清王朝覆灭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朝的腐朽?

首先在当时清朝真正有权有势的都是想着怎么保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者是怎么从老百姓身上压榨在压榨,却没有真正的想过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的富强,例如慈禧居然用军饷去筹办自己的寿宴,虽然有人说这个钱不是军饷钱,但是她确实在国难当头只想着自己,如果她把这个钱投入到军饷是不是比她筹办寿宴来的更有意义?

另外也是清朝的腐朽使我国与世界脱轨,因为当时的皇帝拒英国使团于千里之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在人家早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时期,还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使我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世界,经济落后,军事、科技等自然也随之落后。落后就等着挨打,等着被侵灭。所以说是清朝的腐朽注定了大清王朝的覆灭,那为什么说嘉庆帝坚持“接班人”思想是大清王朝覆灭的加速器呢?

因为嘉庆上位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既继承了乾隆留下的盛世,也得承担乾隆留下的问题,他的启下就是解决乾隆遗留的问题,解决好了,继续盛世,可惜嘉庆因为他的“接班人”思想,按部就班,不敢推翻老祖宗的旧制,错过了改革的最佳时机,所以说嘉庆帝坚持“接班人”思想是大清王朝覆灭的加速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