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南北榜案

华里士 2023-12-31 11:12:09

在624年前的今天,1397年4月7日,明代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3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

明洪武310年(1397年)2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3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刘3吾为第1,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人1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刘3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明朝南北榜案

消息传来,朝堂上下震动,前后有10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朱元璋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考试有鬼。朱元璋本人自然恼怒,3月初10(1397年4月7日),朱元璋正式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违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3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干官员。6月,朱元璋亲身策问,取录任伯安等6101名,6月廷试,以韩克忠为第1名﹑王恕为第2名﹑焦胜为第3名,是为夏榜。因所录6101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

南北榜案以为明代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后遂成定制。

1397年产生的南北榜之争。其实其实不是1场科举舞弊和反舞弊事件,而是1场统治者利用科举来扩大统治基础、笼络士人的政治事件。

进程

明洪武310年(1397年)2月,3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在南京召开。朱元璋任命翰林学士刘3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经过两次考试以后,5101名考生被录取,陈安阝为第1名、尹昌隆为第2名、刘仕谔为第3名。由于这5101名考生都是南方人,所以称南榜。

当时南方的经济文化都要比北方发达,被录取的南方人多于北方人倒也不奇怪。但是这次科举居然没有1名北方人被录取,这就难以让人接受。就在发榜数天后,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状告考官刘3吾﹑白信蹈徇私舞弊。更有数10名考生在街头拦住官员肩舆,告状喊冤。因此南京的街头巷尾,流言纷飞,人心浮动。

侍读张信和10余名言官将此事上奏皇帝。朱元璋听说后大为震惊,立刻成立了以张信为主的102名饱学官员组成的调查小组。皇帝命令他们严格调查涉案的考官和已录取的考生,并对落第的北方考生进行复试。

当年的4月末,张信等人公布了调查报告。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经过张信等调查:这5101名南方考生都是凭仗凭真才实学被录取的,考官没有任何舞弊行动。而北方考生的复试答卷却是问题众多,乃至有违禁之言,都不能被录取。

报告公布后,立刻引发了北方考生强烈的反对,很多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也站出来支持同乡。这些北方人要求朱元璋重新选派官员对此案进行调查,并认为102人的调查组也存在严重问题。此时有人向朱元璋报告:刘3吾﹑白信蹈买通了调查组的主管张信等人,故意将有问题的北方考卷报告皇帝。

5月,朱元璋突然下诏称刘3吾、白信等人为胡蓝余党,认为他们是反贼。包括102人调查组在内的所有涉案官员,都被判处有罪。刘3吾被发配西北,张信等官员被凌迟处死。考上第1名的陈安阝被车裂,及第的南方考生全部被免除。只有调查组的戴彝、尹昌隆在复核北方试卷的时候,认为北方考生也有可以录取之人而被免于处罚。

6月,朱元璋亲身主持科举,录取了6101名考生。以黄观(明代两个连中3元之一)为第1名、韩克忠为第2名、王恕为第3名。由于这次录取的6101人全都是北方人,所以称北榜。

明初这次因科举地域差异而引发的重大政治事件,被称为南北榜案。此案以后,明代逐渐建立了南北卷制度(即南北录取名额不相同),来解决科举的地域差异问题。

影响

南北榜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情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1贯政策,此事件开明代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系,乃至保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科举制度。但是,朝廷政事多被精于理学的南儒把持,而理事者了了无已,明代政事逐步趋向腐败和混乱。

自南北榜划分以后,明代官场上的官员关系,除师生关系外(座师与门生),老乡关系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间的亲疏特别明显。乃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间拉帮结派,也渐成常态。明代万用时期大臣邱瞬就曾总结道:而今朋党有3途,同榜而出为其1,座主门生为其2,同年而出为其3。乡党关系,反而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万历末期至天启早期令后人诟病的党争,朝中分为齐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分榜制度,确是为其温床之一。

评价

明王朝的科举制度,经过南北榜案这次重大的变革。从此明代的科举录取,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依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这个制度不但尔后沿用于全部明清两朝,与当下高考中的分区划线,也有异曲同工之意。

朱元璋用弄平衡的办法处理了这次震动明王朝的科举大案,但案件背后的谜团仍然未曾解开。南北榜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情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政策,此事件开明代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帝以后遂成定制。

延伸浏览:朱元璋缘何大兴南北榜案残杀无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2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